高考化学选择题高分攻略
“一地元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考化学选择题高分攻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考化学选择题高分攻略,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考化学选择题高分攻略
01高考化学选择题怎么考?
1、选择题的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02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03高频考点三步搞定
类型一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1: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2: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3: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一、淘汰法 运用“淘汰法”,贵在找出各选择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结合四个选项进行对照判断,该方法常用于“概念”的考查,新情景问题的解决运用。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 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 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解析 本题可用淘汰法解答,解题步聚为:①审题:明确题目要知道怎样条件下的两种粒子才可能是同种元素;②淘汰:先根据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可淘汰D,因为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总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同时知道C应为题中答案。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反过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果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原子,那么,它们是同种元素,但由于粒子可能是离子、原子、分子等,故可淘汰B。同理可淘汰A,因为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两种粒子,若一为原子,一为离子,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同种元素。答案:C 总结 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直接淘汰不合理的选项;或通过分析,确定某一选项,进而采用对比取舍手段,根据这一确定(选项)否定其他选项。做到明辨是非,去假存真。 二、分析比较法 例2 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对比分析选择题材。由题干给定信息可知:四个反应中H2SO4的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四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溶质)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判断得到的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反应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质量分数越小。由化学方程式: Mg+H2SO4 MgSO4+H2↑ MgO+H2SO4 MgSO4+H2O Mg(OH)2+H2SO4 MgSO4+2H2O MgCO3+H2SO4 MgSO4+H2O+CO2↑ 不难看出,只有Mg(OH)2与此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反应前,由于硫酸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是相同的,且四选项的物质与水都不反应,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水,质量也相等(不变)。因此,本题求解简捷的思路是:只要比较各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和生成水的质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硫酸的质量相同,且与各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硫酸镁质量相同,通过化学方程式分析,显然Mg(OH)2与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总结 根据题意,联系和运用已学过的、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将题中列出的几种答案相互对比,从而快速选择和确定正确答案。 三、估算法 此类考题主要适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如果按部就班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利用“估算法”省时、简单、准确。 例3 20 g 20%的NaOH溶液与20 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 ( )。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无色 解析 此题可用估算法。等质量的碱酸中和时,谁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溶液就显该性。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酸性;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碱性。因此有: 2NaOH+ H2SO4 Na2SO4+2H2O 80 98 因为80<98 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由以上三种解法可知:思路一样,但解法最为简单的是第三种方法——估算法,所以估算法的解题方法掌握了的话,可以节省解题的时间。加快解题的速度。 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与计算题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不必写出计算过程,因此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进行估算,有时也可将题目的某些数据简化,进行近似计算。 四、差量法 此类选择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质量变化的居多,也有利用天平考查的,方法准确简单明了。 例4 现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5.6 g,与过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 g,则原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 )。 解析 与CO发生反应。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生成物中没有CuO;得到的固体物质全部是Cu的质量,这4.8 g的Cu应是原混合的中混有的Cu的质量和生成的Cu的质量之和。此题的解法很多。 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g,则铜为(5.6-x)g有: 铜的质量为:5.6 g-4 g=1.6 g 其中差量16为CuO转变为Cu时的失氧量,也就是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 所以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单质铜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 100%=(1.6 g/5.6 g) 100%=28.6%,答案:C。 总结 找准物质量之间的关系,能使我们很快地解出结果,而且计算过程简捷明了。 五、假设法 该类选择题是在遇到未知条件较多时,可假设多个条件,进行比较判断,选出正确选项。 例5 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的是( )。 A.镁 B.铝 C.锌 D.铁 解析 本题为已知等质量的不同金属,比较它们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解这类题目只需找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的关系即可。不需逐一写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 设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化合价为+a价。 即:m(H2)=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金属) 设本题中等质量的金属为1 g,所以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注意 本题得出的规律是: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本题根据常规解法如下: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商值越大。故相同质量的镁、铝、锌、铁中与足量HCl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即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总结 化学知识有许多规律,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解题;化学解题方法有许多特殊法,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之所在,并运有于解题,可以简化解题步骤,可以从繁中悟出简,从难中觅出易。 总之,解复杂的中考化学选择题贵在把握考查的实质,做到方法准确得当,以不变应万变,抓住关键、注重“妙用”,达到准确快速明了。 技巧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通性通法:对于一些概念式、命题式判断类问题,可以采用列举特例法或反例法判断,这就要求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而且还要熟悉一些特殊例证,例证越丰富,解这类题就越快越准 技巧2、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通性通法:对于化学平衡体系,若改变体积,判断某成分浓度的变化,先假设改变体积时平衡不移动,判断体积改变时导致浓度变化,与题目条件对照,然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例如,某气体反应平衡中,若生成物A的浓度为c(A)=0.5mol/L,体积扩大至2倍,达到新平衡时c(A)=0.3mol/L,若平衡不移动,则体积扩大至2倍,A的浓度为0.25mol/L<0.3mol/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忽视体积变化,易错误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技巧3、抓住恒、区别离子 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同学分不清水电离的离子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对解这类题目感到很困惑。如果抓住水电离的H+与OH-浓度恒,辨析离子来源,就容易突破这类题目。即先写出溶液中所有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方程式,包括水电离平衡方程式,然后分析离子来源,从中找到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联系 通性通法: 1.H+或OH-来源:酸溶液中OH-来自水的电离,H+来自酸电离和水电离的H+之和碱溶液中H+来自水的电离,OH-来自于碱电离和水电离的OH-之和能水解的盐溶液中OH-和H+都来自于水,只是一部分被盐电离的离子“消耗”了。例如,25℃时,pH=5的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消耗OH-,所以,水电离的H+浓度为1×10-5mol/L,而不是1×10-9mol/L 2.近似处理规则:当酸电离的H+浓度是水电离的H+浓度的100倍及以上时,可以忽略水电离的H+,近似计算pH。碱的溶液作相似处理 技巧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一直高中化学的是重点和难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准确认识图像,抓住原理与图像关系解题。图像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浓度与时间,浓度(或转化率)与温度、线、纵坐标表示含义),然后抓住点、压强、图像,首先看清楚图像表示什么(横坐标、面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数据,一定要看清楚数据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再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通性通法:突破化学平衡图像题宜采用三步曲:第一步,识图像。识别图像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什么,曲线、点、平台的含义及变化趋向,及图像中的数据变化。第二步,用原理。有关化学原理主要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和规律。第三步,找联系。将化学原理与图像信息联系起来分析、处理问题 技巧5、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方法1: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方法2:特殊赋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方法3: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4:选项分组法 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灵活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既可避免多选、漏选,又能提高答题速度。 方法5:巧用推论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推论,这些推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6: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7: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方法8: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方法9: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方法10:计算推理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01高考化学选择题怎么考? 1、选择题的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02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03高频考点三步搞定 类型一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1: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2: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3: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类型四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步骤1: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共存”,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 步骤2:挖掘隐含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无颜色或其他限制条件。 步骤3:根据离子共存知识,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综合判断。 类型五 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1:根据中和热定义判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②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为57.3 KJ/mol。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步骤2:根据燃烧热定义判断。在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①燃烧热是以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l)等。 步骤3: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则属放热反应。 类型六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 步骤1:熟悉常见物质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数: (1)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 H-H键、1mol O=O键、6mol P-P键; (2)1molH2O中含有2mol O-H键;1mol NH3含有3mol N-H键 ;1mol CH4含有4mol C-H键;1mol SiO2含有4mol Si-O键。 步骤2:弱电解质不能完成电离,如CH3COOH、HF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如NH4+、Fe3+、Cu2+和CO32-、HCO3-、CH3COO-等。 步骤3:几类常考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求算: (1)6HCl+KClO3=KCl+3Cl2↑+3H2O中,H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价,它们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 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在Cl2+H2O=HClO+HCl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反应中1mol氯气参加反应,电子转移数为NA;类似情况还有 Cl2+2NaOH=NaCl+NaClO+H2O。 类型七 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步骤1:首先确定微粒是同周期元素,还是同主族元素的。 步骤2: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多少,若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步骤3:若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根据“阴上阳下”规律判断 【高考调研】20xx年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选择题 1.(・保定摸底)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l的结构示意图: B.次氯酸的结构式: C.CH3F的电子式 D.CO2的分子比例模型: 答案 B 解析 A选项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C选项中F原子的最外层应为8个电子,电子式为;D项中C原子半径应大于O。 2.(2014・宁波期末)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6O2,也可以表示18O2 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C.氯化铵的电子式: D.CO2的结构式:O―C―O 答案 A 解析 A项,表示的是O2结构示意图,与中子数无关,正确;B项,氯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的,错误;C项,Cl的电子式书写错误;D项,CO2的结构式为O===C===O,错误。 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③强电解质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④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 ⑤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存在共价键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答案 D 4.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 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Z2Y B.X2Y2 C.Z2Y2 D.ZYX 答案 B 解析 由Y2与Z核外电子的结构相同,可知Y在Z的上一周期,所以Y为氧元素、Z为钠元素,-+所以X为H。A选项Na2O只有离子键;B选项H2O2有非极性共价键,也有极性共价键;C选项Na2O2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没有极性共价键;D选项NaOH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5.(・石家庄质检)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C2H6、H2O2、C2H5OH B.HCl、NaCl、MgCl2 C.H2O、CO2、Na2O2 D.NaOH、NaClO、Na2O 答案 A 解析 A选项中各物质所含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正确;HCl中只含共价键,NaCl、MgCl2中只含离子键,B选项错误;H2O、CO2中只含共价键,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项错误;NaOH、NaClO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Na2O中只有离子键,D选项错误。 6.(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对化学键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B.化学键可以使原子相结合,也可以使离子相结合 C.断裂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离子键 答案 B 解析 A项,NaCl溶液蒸发结晶得到NaCl晶体为物理变化,但是有离子键生成,错;C项,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错;D项,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H4Cl,错。 [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 1.排除法 根据理综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到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的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2.赋值法 让理综题中所求的东西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3.极限分析法 将理综题中所求的东西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4.直接法 运用所学的理综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5.观察法 面对理综选择题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选择相应或相近的选项,大胆的做出猜测,顺利的答完试卷以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6.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分析理综题目中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方法1: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2: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方法3: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方法4: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1.选择题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化学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答题方法是多样化,最合理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 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一般来讲实验题、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其他题目各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要求。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完整无误。 (2)专业用语不能错。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要书写单位。 3.解答题 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高考化学解答题解题重要不是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 (1)守恒法思想,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2)数轴法思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高考化学偷分技巧 注意审题,表达清晰 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因此,考生审题要很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化学大题 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填空性,计算性的题目。有一定的探究性,高考往往考出平时咱们做的并不多的有点偏离大众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的问题的答案都最终会回到大众化的知识当中。 我们做化学大题,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和做英语单词填空这道题的方法极其类似,那就是先直接看每个空的旁边的问题,然后心里有个大体的印象,有底。看完知道这道题,不管他题目是如何,实验是怎么做的,但是他最终的问题,都是考那一块知识的,考点是什么。知道了这个,做起来就不会陷入到题中设下的泥潭当中难以脱身,导致时间浪费。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一道考化学反应平衡的大题,他的题目很长,有什么侯氏制碱法,说了一大堆的反应方程式,并且详细叙述了制碱的过程,并且说了反应中的各类现象,以及最后产生的各类杂质等等等等。 您看到这个题目时候,如果是按部就班的,从开头开始读题,那么,很可能被一个反应中你没见过的现象所迷惑,从而仔细思考这个现象是什么意思,如果思考的出来还好说,但大多数情况你是思考不出来的,那么,这个思考不出来的现象就会成为你喉头的一根刺,就好比英语阅读中的一个生词。也许他对于题目的解答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影响的,是你的心情,是你做这道题的心态!这很重要!心态在考试中,尤为重要的!一旦你的心态受到这个现象的影响,那么接下来的答题过程,就会产生一种不敢保证的感觉,导致你做每一个空的时候,都不由得想:我是否因为那个现象的不懂,没有将这个空的问题考虑清楚? 具体的规划,一定要落实到时间点!因为你在高考的考场上,根本没有时间来根据时间段再去计算时间点。你每次抬头看时间只能看到现在是几点几分,不会马上就知道现在处于哪个时间段哪个进度。所以你很有必要把点划分详细(但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过于详细,你按照我上面划分的,化学大题(3个还是4个来着)总共给25分钟(乱编的),物理总共多少。。。千万不要把每道题用的时间划分出来,那样反而会影响你。 【高考化学选择题高分攻略】相关文章: 7.高考高分作文 9.的高考填志愿攻略 10.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篇2:化学选择题高分技巧方法
篇3:高考化学选择题技巧
篇4:高考化学选择题技巧
篇5:高考化学选择题怎么考
篇6: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
篇7: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8: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9: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