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
“海棠依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
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熊旭)近日,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也是高考的教研专家尹宗禹老师做客《教育面对面》,与家长和考生互动交流,为百天冲刺的'同学们作了科学的复习备考规划,具体就如何研读《考试说明》作了详细的解释。尹宗禹老师指出,《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内容、题型以及难度三方面,一定要认真研读。首先是命题的依据,告诉了同学们高考考什么,其次通过参考样题说明了高考怎么考,第三参考样题后面标明的难度系数可以帮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舍有得。
最后尹老师建议《考试说明》与教科书必须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要乱用其它的参考书。
作者:熊旭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篇2:高考考试说明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符合本省市的《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高考全年规划时间表
9月关键词
新生开学(调整);全年复习计划(一轮:至寒假);心理调节;民航、空军招飞报名(9月底10月初启动)
10月关键词
特殊类招生(高校发布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等招生信息);期中考试前夕;十一复习计划;月考;空军招飞初选(10-11月)
11月关键词
高考报名(大部分省市12月报名)、美术统考报名、外语口试报名、艺术特长生统测报名(艺考政策)、体育专业考试报名;期中考试,考后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和心态调整;民航招飞政策
12月关键词
艺考(艺术类统考,音乐类固定了曲库要求,美术类增考速写并调整素描等考试要求); 艺术类、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计划、报名资格与时间、测试内容(年前);复习“高原现象”(烦躁);空军招飞复选(12月-5月)
年
1月关键词
高考考试说明;保送生笔试面试(办法1月初)、艺术特长生测试、高水平运动员校测等(1月末2月初);期末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录取有关);各省市陆续发布高职单招招生简章
2月关键词
艺术校考;艺术类专业课报名及测试;香港高校内地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报名2-4月(2月底开始);期末考试后情绪调整;寒假复习;二轮复习(2-4月);自主招生简章(2月末)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高考考试说明2017
2.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3.2017高考试卷统一省份名单?
4.2017全国卷高考大纲
5.2017高考必背古诗文75
6.2017高考热点素材
7.高考考试说明2017(2)
8.2017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9.2017年江苏高考政策
10.2017年化学高考大纲
篇3:科目四考试说明及技巧
考试内容:
在爆胎情况下如何紧急处理,在复杂、恶劣的道路天气条件下要如何安全驾驶,以及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要如何处理等。
考试题型及标准
1、评分标准及考试时间:每道题2分,共50题,满分100分,9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试题类别:科目四的考试题目类型分为三种,分为图片题、文字叙述题、情景识别题。
3、题型:科目四分为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第1-10题为判断题,第11-40题为单选题,第41-50题我多选题。
篇4:科目四考试说明及技巧
一、对错
对的:
1、不准你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不准、不得、不应、不能、严禁、紧止、应当)
2、让对方先走的都是对的(减速让行、停车让行、礼让通行、减速避让)
3、慢的都是对的(缓慢通过、减速、平稳、逐渐、慢慢通过、将速度降低、匀速下降)
4、观察的都是对的(提前观察、仔细观察、认真观察、t望)
5、安全的都是对的(间断轻踏、保证安全、确保安全、安全通过)
错的:
6、不听话的都是错的(只要、可、可以)
7、快的都是错的(立即、直接、加速通过、迅速通过、急打方向盘、猛打方向盘、迅速向左右躲避、紧急制动)
二、上下坡制动:
下坡提前,上坡推迟。
上下坡会车:下坡让上坡(如果?下坡车行驶到一半路程了,上坡让行)
三、动画题:
动画4、5、6选三种违法行为,动画1、2、3、7、8选两种违法行为
四、同向只有1、2条机动车道停车等待,3条车道可以缓慢通过无需等待.
五、行车制动踏板:
脚刹车
驻车制动:手刹车
发动机制动:低档行驶
加速踏板:油门
六、灯光使用:
开启远光灯的全是错的,有危险警报闪光灯的全对,进入高速开左转向灯,驶离高速开右转向灯,“进环岛不开灯,驶离环岛开右转向灯”
七、车轮侧滑问题:
前车轮侧滑往相反方向打转向,后车轮侧滑往相同方向打转向,总结就是前反后同,如果题目没说前后轮,都当后轮侧滑算。
八、ABS防抱死系统:
具有保持转向能力,可用力踏制动踏板,紧急制动的同时转向会发生侧滑,制动距离不会缩短和延长
未安装ABS系统要轻踏或间歇踩踏制动
转向助力装置出现问题不能继续行驶 需停车检查原因
九、有障碍让无障碍方,靠山让不靠山的先走.
路口50米内不得变更车道
十、交警手势:
交警脸看向你有三种情况,
1、正面看你左手平举-停车,正面看你右手平举上下摆动-减速慢行,
2、交警脸转左侧看你-左转弯,
3、交警脸转右侧看你-右转弯。
交警脸看左右车道不看你时-停车等待。
交警脸看左边车道且左手上下摆动-左转弯待转
1.科目四理论考试答题技巧
2.科目四考试满分通关技巧
3.科目四考试答题技巧
4.科目四理论考试满分技巧
5.驾考科目四考试技巧
6.驾照科目四考试技巧
7.科目四考试要点及技巧
8.科目四考试技巧讲解
9.驾考科目四考试技巧大全
10.2016关于驾考科目四考试技巧和口诀
篇5: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英语篇:在“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刘应清 英语《考试说明》较之于去年变化不大,除学好语法能灵活运用外,还应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此,主要谈谈复习备考。 【听力】做听力题时,首先要身心放松、心态平和,不要急躁。每小题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其次要把问题读清楚,注意选项中有一些干扰项。 【改错】短文改错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上下文时态,做题的时候以句子为单位,同时要兼顾改错的原则,不能改变词义,不能轻易去掉动词、名词等实词。去掉的通常是固定搭配结构中多余的部分。同样,增加的词也是固定搭配中少的部分或者是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或介词。 短文改错中名词的错误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形容词的错误一般是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副词的错误一般来说是用成了形容词(改错中要特别注意)。 【完型和阅读】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多选用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以及科普、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拿到材料后,学生应把握中心思想,主要事实,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确定主旨,再进行推理判断。 对填空中暂时不能确定的答案,可通过通读全文(尤其是下文)来找到正确选项。学生平时可以多看文史、科普以及一些应用文章,如广告类型的阅读等。 【写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处理: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点,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 政治篇:增删幅度今年最大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任建军 政治学科今年高考变化最大,以往相比,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点的增删较多。 【新增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企业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哲学新增的如:唯物主义部分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政治常识增加的考点是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 【删减考点】经济常识中删除了世界市场价格,哲学常识删除了科学是思维方法,政治常识删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宗教概况等十三个章节。 【复习要求】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掌握“冷与热”的关系。 高考一定会考社会热点,但不可能考所有的热点,我们进行热点复习,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分析方法,是掌握“网”而不是“鱼”,所以并不是热点弄得越多越好,有些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巴以问题”,可做冷处理。 二、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 处理好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内知识的基础。跨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只能是无源之水。 三、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 处理如掌握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的关系。有十六字秘诀,先死后活(打牢基础知识)、死中求活(不能生吞活剥)、死活结合(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知识消化)、死去活来(是指通过对知识由记忆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最终达到一种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的境界。) 四、应关注一些具有长远影响的热点,并非一时的热点。 地理篇:变化有二“稳”字当头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李燕凌 常言道: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与政史学科有很大差异性,地理也是文科综合中的拉分科目。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难发现,地理学科更突出一个“稳”字。 【两个变化】20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在《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章中只要求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删除了民族、语言和宗教及分布。《中国的气候》一章中,删除了对干湿地区的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完成,对照考试说明,对遗漏知识进行补充。 【复习备考】 一、重视考查图表 地理试题更重视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授课老师也可以多采用挂图的形式,将各个知识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 二、具备综合思维方式 学生应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考试说明时,要将地理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在每一章节中进行细分,以便在答题时,更清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表述。 【热点问题】在临考前,考生往往过于关注热点问题,而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 热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地理学就是提出和解决生产、生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可以说都是热点问题,只是热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必须将考试说明中每一章节的要求与生产、生活、发展相联系,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水电站的选址等等,用地理学的方法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历史篇:开放性试题考验能力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邹桂琴 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继续坚持对考生主干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凡是教学大纲中未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说明》中也未列入。 【考试特点】继续坚持文科综合命题的特点,对地图表格阅读材料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政、史、地知识综合渗透,又有利于考查学生判断、归纳应用能力。 【略有变化】2003年《说明》在题型、分数比例上略有变化,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增删较多。 在分数比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将平分秋色,各占50%,在命题角度和题型上略有变化,上个世纪比较看好的“洋务运动”类型的开放性试题今年将会出现。 【增删内容】2003年历史《考试说明》删去了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原始社会、三国、唐、宋时期的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如“中法战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近代文化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第二条战线形成、统一战线的发展”等。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内容在删节的同时增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国际联盟二战的影响”等。 《说明》还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在2003年高考的试卷组合中将按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文科综合测试中,历史是核心,它所占的分值不变。 【复习备考】一、面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与“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 二、应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 三、注意图、文、表的综合分析,并在常规教学和考试中体现。 四、关注开放性试题。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史实和材料为观点服务。 (来源:武汉晨报) (责任编辑:刘春靖)
篇6:关于高考新课标物理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关于高考新课标物理考试说明]
篇7:《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
在语法方面,新课标全国II卷对于时态的考查共有10种,不含有将来完成时和过去完成进行时等外省市要求的时态项目。此外,名词性从句中的同位语从句也不在考核范围内,语法项目考点共计24项,考生需全面复习掌握。同时,针对去年高考说明中有新变化的题型,考生在复习中需多加注意。
《考试说明》解读
考纲词汇表未发生修改
《考试说明》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题型与去年一致。考纲词汇表并没有发生修改,仍沿用词汇大纲3500(今年为3483个)。因此基础性词汇可从现在开始复习。常考的拼写词汇、短语词汇和写作词汇变动不大,同学们应抓紧按照大纲进行整理和记忆。
版《考试说明》的话题项目与版相同,仍为24个,且内容相同。因此,今年在阅读理解的复习备考上,仍与去年一致。但有一点变化,即20《考试说明》把以往考纲中的“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含义”。这要求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有意识地推测一些短语的含义。建议考生适当做些科技类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见识度。
整体复习思路
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复习重点知识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判断,高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低档题占试卷的70%到80%,因此考生在后期必须夯实基础。抓基本题型,掌握好基本词汇与基本句型,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研究考纲及题型示例精做近3年高考真题
考生应谙熟考纲要求,避免盲目做难题、偏题。研读考纲、题型示例及样卷能让考生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考查难易度有所了解,更能把握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趋势和走向。
另外,大家应该选做、精做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进而为冲刺做准备。
避免题海战术常翻错题本
在复习后期想短期提高成绩,就不能搞题海战术。现在要找出弱项,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复习。
对此,有“两个突破,两个侧重”。即突破高频词汇,突破弱项题型;侧重基础知识,侧重阅读理解。考生必须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分题型复习技巧
阅读理解:7分钟内读完300字
真正做好阅读题则必须有以下三量:3500个词以上的词汇量;35万词的阅读量(即1000篇300词长度的文章);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说出文中难句意义的阅读质量。平时训练最好以计时的方式进行,确保300字的文章在7分钟内读完。
要答好阅读理解题,还须一定的技巧:要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即默读的习惯,不要指读;在阅读中要记住重要的细节,抓住主旨,一遍到位,不要反反复复看前面的材料;要带着问题读,对试题型阅读材料和非试题型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试题型材料要先将题目记住再读,对于非试题型材料要弄清楚文中的人物、事件、地点、事由等。
完形填空:从关键句着手还要复读全文
做完形填空题时,须从整体上把握,即要做到:通篇考虑,抓住大意,注意逻辑,紧扣中心,小心推理,辨析词义,果断答题,复读全文,确认答案。
做完形填空切忌拿来就做,必须先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再化整为零,逐题选择,这才是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览全文还须有科学的方法,应从提示句、完整句、关键句着手,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来捕捉,扩展有效信息。注意细小情节和主要情节的发展,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在这一步中将难词、难结构做上记号,留到下一步再解决。
复读全文是解答完形填空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程序。这一步要根据文章主题,依据情节发展逻辑,根据语法知识对整个题目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索,重点检查与文章中心不符的问题,对答案进行确认。
写作:注意行文美观分段不宜超过三段
根据阅卷给分细则,写作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要降一档次,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四、五分。整体美观的答卷应该单词大小适当,全文布局合理,留足天、地、边,笔芯粗细也要适中,字迹秀丽。
在作文考试中,考生务必注意几点:
1.短文最好分段,以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但最多不宜超过三段。
2.遇陌生汉语提示要转变思维角度,用同义词(句)表达。
3.如有生词提示,一定要用上。
4.行文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少写或不写。
5.量力而为。不但要用熟悉的词汇和有把握的句型正确表达所有要点,还要尽量使用较复杂结构和较高级词汇,避免文章显得单调乏味。但考生也应量力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6.完善细枝末节。文章修改完毕后,一定仔细检查,以免出现细节错误。
语法填空题型仍需注意
20起,高考英语从单项选择变成语法填空题。针对语法填空这一新题型,考生应在复习语法知识时,加强对词汇用法,如主被动,词形转换,固定短语搭配,及冠词、连词,代词,介词等虚词用法的复习。
今年的写作模块没有变化。应用文涉及的体裁在考试说明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因此,建议考生进行全方面准备,包括申请信、道歉信、邀请信、求助信、投诉信、感谢信、咨询信、建议信、发言稿、通知、留言条等诸多体裁的各类功能词句都要熟练掌握。
另外,自2014年起,考试说明增加了看图作文的例题,考生在复习时不要忽略练习。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话题为在网上代卖中国结,要求对中国结进行描述,属于应用文体加说明类;2014年,作文话题为十年后的我,所给信息很少,属于应用文体加议论类;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考生不应该简单机械地背诵写作模版,而应全面加强语言基本功,清晰连贯表达自己的意思。
篇8: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英语篇:在“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刘应清
英语《考试说明》较之于去年变化不大,除学好语法能灵活运用外,还应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此,主要谈谈复习备考。
【听力】做听力题时,首先要身心放松、心态平和,不要急躁。每小题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其次要把问题读清楚,注意选项中有一些干扰项。
【改错】短文改错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上下文时态,做题的时候以句子为单位,同时要兼顾改错的原则,不能改变词义,不能轻易去掉动词、名词等实词。去掉的通常是固定搭配结构中多余的部分。同样,增加的词也是固定搭配中少的部分或者是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或介词。
短文改错中名词的错误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形容词的错误一般是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副词的错误一般来说是用成了形容词(改错中要特别注意)。
【完型和阅读】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多选用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以及科普、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拿到材料后,学生应把握中心思想,主要事实,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确定主旨,再进行推理判断。
对填空中暂时不能确定的`答案,可通过通读全文(尤其是下文)来找到正确选项。学生平时可以多看文史、科普以及一些应用文章,如广告类型的阅读等。
【写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处理: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点,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
政治篇:增删幅度今年最大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任建军
政治学科今年高考变化最大,以往相比,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点的增删较多。
【新增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企业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1] [2] [3] [4]
篇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发布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发布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已出版。与相比,明年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参考样题、考试范围等略有调整。
文理科生都要考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参考样题等有所调整。语文调整了部分参考样题,更换12道题,增加1道题,更换或增加的.题目均出自20高考北京卷。数学参考样题也有调整,理工类调整7道题,文史类调整6道题。英语调整词汇表中2个单词的先后顺序,主要国家名称与相关信息中,缅甸在原有的Burma后增加了其官方称呼Myanmar,并对参考试卷中的6道试题进行了调整。另外,原说明阅读理解A篇被替换成年高考英语北京卷阅读理解A篇。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对考试范围的个别条目进行微调,更新了10道参考样题。政治考试范围略作调整,参考样题调换了2道选择题。历史和地理参考样题各更换4道题。
理科综合物理学科考核目标及能力要求表述文字略微调整。参考样题总量有所增加,所增题目主要来自2011年高考北京卷。此外,参考样题调换4道题,增加3道题;化学参考样题更换5道题,增加2道题;生物参考样题更换4道题,增加3道题。
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考试说明》明确了考试性质、内容、要求和形式等,是20高考北京卷命题的依据。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突出考试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更换了一些2011年的考题。考生要充分利用好《考试说明》,把它作为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来源:北京考试报
篇10: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技巧
说到英语听力,很多学生都很烦恼,是学习英语的弱项所在,但是英语听力在考试中的分值比例还是比较高,而且与语法、阅读等书面考试题型相比,听力考试具有极强的时间效应,听力过程不具备复制性,考生必须学会掌握一定的英语听力考试技巧,充分利用宝每一分钟作答!
现在就英语听力考试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听力考试技巧
A:心态调整
1)调整心理,稳定情绪,进入状态。
调整心理,稳定情绪,听力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检测,过于紧张焦急的情绪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
发试卷前最好做一做深呼吸或闭目片刻之类的放松活动,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平静状态。树立必胜信念,心慌意乱于事无补,集中精力、临场不惧,才是明智之举。另外,听力试音的语速和音质与正式考试一致,因此,一定要听好试音,调整心态,尽早进入考试状态。
2)快速抢读试题,积极进行预测,带着问题去听。
快速抢读试题,积极进行预测,高考的听力问题和选项都印在试卷上,试卷发下后,考生要充分利用听力试音时间、每小题的间隙时间以及答题剩余的时间抢读问题和选项,并根据问题和选项预测听力材料内容。根据自己的预测,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不仅使你在听到问题答案时加倍注意,还有助于使你注意力集中,思想不走神,从而大大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善于抓住关键词句,重视全文理解.
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捕捉信息重点是听力测试中的重要一环,不少人听力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听录音时抓不住重点,只是盲目地逐字逐句地听,这样往往会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听时重点要放在实词上,注意力要放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词上,像well,unfortunately,however,but等起导向作用的词,其后的内容必须留心。听对话时,要多注意答语的内容和语气,绝大部分信息都在答语中,且往往与答题有关;听独白时要重视首句,它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另外,要注意整体理解,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个别没听清楚的词句上,以免影响后面内容的理解。
B:时间运用技巧
1)充分利用试卷刚发下来,听力还未播放的宝贵时间,阅读听力试题,并用铅笔在听力试题上画出重点(听力的试题部分考生可以在上面涂写,但是答卷部分禁止)。此刻考生可以
运用预测技巧,对听力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预测。
2)建议考生在听力播放过程中在试题卷上答题,而不是直接写在电脑答卷上,以节约时间。
3)切记对于没有听清的试题(尤其是PartA--shortconversation)采取及时放弃的原则,即随便选择一个选项,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题,一定要抢在下一题播放之前,看完下一题的全部4个选项,千万不可纠缠于已播放好的前一题。
二、听力试题题型
现今高考及其他中学阶段采用的听力测试题型主要为三种:短对话、短篇以及长对话。答题形式有两种: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和填空题(SpotDictation)。其中填空题有的空格要求考生听懂长对话内容,填其“意义”而不是细节性的具体单词。短对话只听1遍;其他两大题,各听2遍,耗时约20-30分钟
【高考访谈:《考试说明》研读技巧】相关文章:
2.高考理综考试技巧
7.四级考试技巧
8.工程师考试技巧
10.研读报告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