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撕破伤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南和县闫里学区河上村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评价这个话题,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常常被提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重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现就评价在教师教学中的实施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评价
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快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学生,并进行鼓励、表扬,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相信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总是下意识地给予学生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心理、肯定学生的价值、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善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本理念就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材施教,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命题时,教师尽量选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重开发性。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正因为此,才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学生解答时的热情空前高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依托。
借助多个目标,让学生参与并乐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从过去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到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只一把尺子抛在学生中,孩子们得到的概率很小,很轻易地就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这对大部分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假如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会努力向前走,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
总之,实践充分证明: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它能有效的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对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篇2: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有学生28名,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还有一名弱智学生,每科成绩不足40分。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小数乘除法和三步混合运算的技能。
(2)经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及图形变化的过程,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就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篇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学五年级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
轴对称
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时的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
2.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旋转 1.旋转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成为顺时针旋转;反之,称逆时针旋转。
3.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相对应的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4.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1.设计图形的基本方法:利用平移、旋转或对称,可以设计简单而美丽的图案
2.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确定平移的距离;(3)确定平移方向;(4)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运用平旋转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确定旋转点;(3)定好旋转角度;(4)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4.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形;(2)定好对称轴;(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指导:立体图形知识点总结
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
一、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三、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四、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五、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六、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①等底等高:体积1︰3
②等底等体积:高1︰3
③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
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①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②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③圆锥体积比圆柱少2/3,
④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八、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篇4: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
知识点:倍数
问题: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
例1、 小蜗牛找倍数(找出3的倍数)。
练习3、5的倍数有哪些?7的倍数呢?
5的倍数:
7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 ),( )的倍数。
用字母表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a x b = c (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说一说:在0、3、4、7、15、16、77、31、62中择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根据算式:4×8=32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2、根据算式:63÷7=9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3、判断:1.2÷0.2=6我们能说0.2和6是1.2的因数;1.2是0.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吗?为什么?
小试牛刀
1. 填空:
(1)3×7=21,(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2)72的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最小因数是( )。
(3)一个数(0除外),它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 )。
2.判断:
(1)6是因数,30是倍数。 ( )
(2)因为8÷0.8=10,所以8是0.8和10的倍数,0.8和10是8的因数。 ( )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这个数。 ( )
(4)甲数比乙数大,甲因数的个数比乙数多。
3、写出各数的因数或倍数。
因数 倍数(写出5个)
10 4
17 7
28 10
32 12
48 1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知识点
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用( )表示。
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用( )表示。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单位“1”。
把 看成单位“1”,每个 是 的1/4。
练习
每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 )分之( )。
每袋粽子是( )的( )分之( )。
每种颜色的跳棋是( )的( )分之( )。
阴影的方格是( )的( )分之( )。
二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三 分数与除法
思考
1、 把三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2、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3、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3÷5= (块)
四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与假分数)
( ) ( ) ( )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小?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 ( )
( )
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练习
1. 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5 1/6 6/6 3/4 13/6 2/7 1
真分数 假分数
2、
3、(1)写出分母是 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
4、下面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1)昨天妈妈买了 1 个西瓜,我一口气吃了 5/4 个。
(2)爷爷把菜地的 2/5 种了西红柿, 3/5 种了茄子, 1/5 种了辣椒。
(3)这块巧克力 我吃了1/6,表哥吃了5/6 。
篇5: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
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例: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
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
篇6:五年级冀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冀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较好,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和灵活。全班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好,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智力差异明显,更有几个学生的基础太差,这也是我最担心、是头疼的,这几个同学的知识水平也就在二、三年级的水平上,要想提高,难度可想而知。我想在这学期,我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面对的困难也会更大,可我一定会在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能力培养这两大主要方面入手,尽力让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上有所突破。
二、教材分析
学期教学内容和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第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
记录天气、设计包装盒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主要内容: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共安排5课时,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记录天气(一)”的综合运用。
教育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二单元 方向与路线
教育目标:
1、能根据平面示意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在辨认物体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课时安排:4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三单元 方程
主要内容:认识等式和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结合单元内容,在探索乐园中安排了 “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索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10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四单元、分 数 乘 法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分数乘法(包括:整数乘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打折、分数乘分数);混合运算(包括:两步计算的分数问题、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倒数。
教育目标:
1、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分数乘法问题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够表达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在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课时安排:10课时。(其中机动课时3课时)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要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简单应用。共4课时。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包装磁带”的综合应用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课时安排:8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六单元 分数除法
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问题;混合运算。
教育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课时安排:7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七单元 体积
主要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土石方、容积计算等内容。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 “包装箱问题”的综合应用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感受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1升,1厘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9课时。(其中机动课时3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主要内容: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统计天气(二)”的综合应用。
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
三、教学方法:
(一)重视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事例,呈现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计算,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综合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综合应用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体会数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重视自主建构数学的过程
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不是新知识的接受,而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融合与提升,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发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渗透数学的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本册教材,结合方程和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注重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学生不仅是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初步体会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过程。,从而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
使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初步体会统计对判断事物,进行决策的作用,学会理智的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将思维导图的使用应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总结、综合概括能力。
篇7: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正方体又叫( ),它是( )的长方体。
2.4和28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三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65,这三个数是( )。
4.一个数只有( )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5.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7.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5厘米=( )米 15000平方米=( )公顷
1吨600千克=( )吨 110秒=( )分
1400毫升=( )升 8个月=( )年
125立方厘米=( )升=( )立方分米
8.在○里填“>”“<”“=”
9.真分数( )假分数。
二、判断(6分)
1.假分数都大于1。 ( )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能被这两个数整除。 ( )
3.质数和质数的乘积还是质数。 ( )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
三、选择(8分)
1.在1-20中,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有( )个。
A.1 B.2 C.3 D.4
2.把5克糖放在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有( )个。
A.5个 B.6个 C.7个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四、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五、解下列方程(每题3分,共12分)
③0.4×6+3x=4.8 ④9x-2.7÷0.03=0
六、应用题(每题5分,共40分)
1.某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有24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米,第三段长多少米?
3.有一个游泳池,长25米,宽12米、深1.4米,池底和四周贴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白瓷砖,一共要用多少块?
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0.7千米,还要修多少千米才能修完?
5.长方体蓄水池中有水2100立方米,这个蓄水池长50米,宽20米,水深多少米?
6.学校运来7.6立方米沙土,把这些沙土铺在一个长5米,宽3.8米的沙坑里,可以铺多厚?
7.一个水利工程队,前4天平均每天修水渠125米,后3天平均每天修134米。这个工程队平均每天修水渠多少米?
8.一块玉米地的形状如右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篇8: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
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学习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篇9: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强化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一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依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八、教学进度
略
篇10: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确定位置
1、 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确定位置(二)
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臵(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 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图形平移变化规律:
(1)图形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图形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2) 图形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图形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条形统计图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数学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 100倍、 1000倍……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数学整数乘法法则儿歌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3.多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篇11: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
5.做练习五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
篇12: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篇1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 圈出或涂色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4: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Look!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单词:look, see, point 体会表演looking, seeing, pointing;巩固食物名称单词和动物单词; 2.能力目标:能灵活使用句子 I see ___________.能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解决描述观察中所看到的东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要求四会的单词look, see, point和要求掌握的句式I see ___________.。 三、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Game: draw and guess 教师在黑板上画不同的建筑物或者食物(window, train, school, mountain,road, car, park, pig, cow, tree)等词,指明几个学生到前面做猜单词,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或者用英语句子和单词提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既复习了一些单词,又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了本课的内容。) 2. 由黑板上的图画引出句型: T: Look! I see a ____ .Can you say sentences like me? S: Yes! Look! I see a ____. 学生模仿老师的例句看图造句,感知see和look的意思之后,讲解: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look和see的区别,look表示看的动作,see表示看见,是看的结果。带学生多拼读这两个重点单词,让学生多运用这些单词说句子。 问学生,是否知道“看不见”应该怎样说? 个别学生可能知道,如果不知道,教师提示:don’t see, 并用 I don’t see ____. 造句 3. 学生熟悉句式后,再利用实物和单词卡片学习运用。 让学生看卡片,在小组中练习句型,Look! I see a _______. 4. 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 What do you see? Look! I see ________.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减小教学的难度,同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教师加以指导就可以了,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5. Reading: 第一遍听后回答问题,What does Jenny/ Danny/ LiMing see? 第二遍跟读,让学生足以模仿录音中的语调。 第三遍各小组朗读课文一遍,有问题可以寻求老师帮助。 6.Practice: (小组抢答判断对错并改正过来) Jenny is looking in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Jenny is pointing the little red school. What is Danny looking at? Looking! I see a car. Look! I see a buses. 7.四人一组仿照课文改编对话。(学生自创情景:操场上,汽车上……) 教师先找一个口语较好的学生作一下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鼓励学生多说些知道的句子。如:Hello! How are you? How do you feel? Are you hungry? / thirsty? (出示一幅图画) What do you see?教师在教室巡视检查每个小组情况,然后选择一个最优秀,或者最有进步的小组展示表演对话,并鼓励。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和词汇,并利表演出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Class Closing 四、板书设计: Lesson 1 Look! look, see, point looking, pointing don’t see Look! I see a ___________. 六、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提示: don’t see, 没看见(see 的否定形式) look out, 向……外看 look at, 看着 look after 照料 look for 寻找 point at 指着 point to 指向 point out 指出 red (红色):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因此, red letter day 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blue(蓝色):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乐,忧郁的情绪. 例: He looks blue today. 他今天情绪低落. black and blue (浑身)青一块,紫一块 Lesson 2 What Are you doing ? 一、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四会单词:行为动词draw sleep 和形容词quiet loud 2. 理解并能够运用短语:drawing a pictur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singing a song sleeping reading a book 3. 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___ing.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____ing .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四会单词: draw sleep quiet loud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对课文的理解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复习行为动词) 1. 唱歌曲:“I am Drawing”找一名唱的好的学生到前面做动作领唱。 2. 学生已学过,walk run jump sit stand 这几个行为动词,教师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势,借助体态语言说出下面的话 What am I doing? ---I am standing . What are you doing? ---You are sitting . What am I doing? ---I am walking . What am I doing? ---I am seeing. What am I doing ? ---I am pointing. (设计意图 标提倡“以旧引新”,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自己做动作,让学生借助形体语言理解句子,并复习学过的行为动词,为这一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Key concepts(新授) 1.学习单词:draw, sleep 继续上一环节的动作,What am I doing ? ---I am drawing. 让学生猜教师在做什么。What am I doing ? ---I am sleeping. 利用单词卡片学习这两个词汇,并练习拼读、造句。 2.给全班发指令,使用新旧词汇,特别注意draw和sleep,开始时,教师边发指令,边做动作,然后只发指令。 Read a book! Draw a picture! Sing a song! Go to sleep! …… 叫一名正在做动作的学生,提问并出示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_____ing. 两人一组做动作练习以上句型。 指名到前面表演并练习对话。 3.学习单词 quiet, loud (出示两张图画) She is drawing, she is quiet. (这时把食指贴在嘴唇上作“别出声”状,重复quiet, quiet) He is singing ,he is loud。 (这时也可以亮一嗓子,唱两句歌,也可以提示学生这两个词是反义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个词了。并板书单词) 利用卡片学习新词,提示学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结合前面学过的句型练习这两个词,可以教师发指令,学生将这个词用动作或声音演示出来。或老师演示,学生猜词。然后作对话练习What are you doing? I am _____ing. I am ____. 4. 课文阅读 (1)(听第一部分录音)回答问题:In the morning. Who is quiet? Who is loud? What is Jenny /Danny/ LiMing doing? (2)跟读课文加深理解。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分角色大声朗读。 (文章第二部分“In the afternoon”教法基本同上) 注意理解now这个词的意思。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意思。教师指正。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和“目标性听、读课文”由开始设置疑问到学生在听课文的过程中有重点的有目的地理解课文,再到听完课文后回答问题,学生经历了从带着兴趣好奇心想去了解课文到与课文的完全接触和初步理解,最后终于解决疑问找到答案的探究发现过程。 5. 表演课文对话,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本进行表演。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表演前的准备。 三、Class Closing 四、板书设计: Lesson 2 What Are you doing? draw drawing a picture point quiet singing a song sleep loud reading a book se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sleeping 六、课堂教学资源: morning 指得是早上 从5点左右到中午12点 afternoon 指的是下午 从中午12点到下午7点左右 evening 指的傍晚 从7点左右到8,9点左右,看天亮的亮度 night:指夜晚,从日落到日出的一段时间,尤指不见光的时间 noon指的是正午12点整 为什么没有 “good noon的说法呢,因为你不能看着表到12点整,不能多一秒的时候说 good noon了 中午好:Good afternoon; 并且注意in the morning和in the afternoon/evening前的the的读音不同。 (备注:say 说, say与says的读音要注意, ask 问, now现在) 七、课后习题: 1. 把单词补充完整,并连线。 q _ i _ t 睡觉 l_ _ d 安静的 s l _ _ p 画画 d r _ w 看见 s _ _ 吵闹的 p _ _ n t 指 2.拓展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创设一个任意情景,要求利用 quiet, loud, sleep, draw, 然后进行表演。 Lesson3 Who is singing?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单词man woman baby 和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_.并复习现在进行时。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体会学习过程的成就感和快乐。 3.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词man woman baby 和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 难点:能用句型Who is it? It’s________.进行情景对话。 三、教学过程 1、GREETING 2、REVIEW l Sing “The Family in Our House”复习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brothersisterfathermothersondaughter….) l Play “SIMON SAYS”game. 如:Simon says all boys point. Simon says all girls go to sleep. Simon says all boys stand . Simon says all girls draw pictures. 3、Key Concepts. man woman baby Who is it? It’s_________. (1)INTRODUCE 出示图片(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 学生给他们取名字,并说明年龄。 (A)T: (指第一幅图)This is Mr. Smith .Who篇15: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单词(四会)
look看 see 看见 point 指 draw 画 sleep睡
quick快速的 slow慢的 loud 吵闹的 quiet 安静的 some一些
a 一个 an 一个 baby婴儿 man 男人 woman 女人
二.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或事情时,(句子中出现look, now, 或者问题是What are you doing ?时,要用到现在进行时。)
动词要在后面加上ing
draw-drawing look-looking point- pointing
see - seeing sleep- sleeping dance- dancing
have - having write – writing put- putting
shop - shopping
三.句子( 注意划线的单词)
1. Jenny is looking out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向火车车窗外面看
2. Look! I see a tall tree. 看!我看见了一棵树。
3. Point to the woman. 指
4. What's Danny looking at?
5.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rawing a picture. 你在干什么?
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回答:Yes , please. No, thanks.
7.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pop, please.
8. May I have some grapes, please?
回答: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Sure.
四. Some and a和 an
Some and a和 an,使用时候要分清;
一般单数要用a,
苹果橘子鸡蛋冰淇淋,an an 是例外;
两个以上或不可数,some some不要忘。
篇16: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动词的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在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子中动词要用过去式。
注意:句子中出现yesterday时,动词要变成过去式。
规则的动词过去式:
⑴词尾直接+ed
例如:help---helped jump---jumped look---looked play---played talk---talked
walk---walked miss---missed want---wanted miss---missed
⑵以不发音e结尾+d 例如:like---liked
⑶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
例如:do---did see---saw go---went have---had am/is---was
are---were hurt---hurt break---broke buy---bought
shop---shopped fall---fell
2. 单词,短语
⑴gift 礼物everyone ⑵大家,每一个人
⑶for 给… 例如:a gift for you This is for you .
⑷fly a kite 放风筝 ⑸by bus 乘公共汽车 ⑹from 来自
⑺at the train station 在火车站 ⑻on the train 在火车上 ⑼put…on 穿上,戴上
3. 重点句子
⑴What did you do ?你做了些什么事情?
⑵Thanks/Thank you. You’re welcome.
⑶What happened? 发生了什么事情?(回答时用一般过去时态)
⑷This is (人)at the(地点) (Lesson28)
例如:This is Li Ming at Tian’anmen Square.
This is Jenny,Li Ming and me at our hotel.
⑸How did you go to Tian’anmen Saquare ? We went by bus.
⑹Do you…? Yes, I do./No, I don’t .
⑺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 Sure.
⑻It’s too small for me. (too… for 对于我来说太…)
篇17:五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篇18:五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
首先,由简单入手。五年级的小学生一般都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但也有一部分学习想挑战一下奥数题。刚接触到奥数的同学们更好先从简单入手,不要刚开始上来的时候就做难题,这样不仅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对学习数学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先把简单的奥数题做好,然后在逐渐的加深,这样可以增加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其次,过渡要快。五年级的学生更开始接触奥数的时候不必按部就班,刚开始可以借助一些参考书和书本,对题型进行全面的理解,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概括一些知识点。但做简单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耽误你很多的时间,在对基础的奥数有所了解之后直接可以过渡到难一点的题型。
此外,重视基础。奥数可是小学数学竞争的资本,很多初中的奥数都是重视基础知识,有时也会延伸,这就需要你在小学的时候就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在初中的时候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小学的奥数多数都是基础部分比较多,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
更后,举一反三。奥数是培养孩子思维方式更重要的,对待奥数的时候一定要会举一反三,很多同学做回一道题之后,不要做过就忘记,而是去分析,分析这一类的题目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去出发,为什么要用到这个知识点,以及这个知识点还适合用在哪一类的题目上面,这样才能够做一个类型的题目中的一两道题,而学会做这一类的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