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8-11课时4、5课
“汐未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教案8-11课时4、5课,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教案8-11课时4、5课,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教案8-11课时4、5课
教案8-11课时(4、5课)
4* 槐乡的孩子 8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满载而归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语文园地一 9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10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11节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过程: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篇2:《徐霞客传》教案(4课时)
《徐霞客传》教案(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学习记叙人物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详略互用的写法。 3.理解徐霞客热爱祖国山河、为地理学穷毕生精力而执著追求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名胜风景谁不爱?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喜欢游历山山水水,如李白、苏轼、王维等,这些人看完风景后都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难道山水只能让文人在纯美的视觉中荡涤内心吗? 有一个文人,在荡涤内心的同时,还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考察记录 ,为中国地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三. 学生初读全文,校对读音,并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a. (1) 介绍家境及其特点 b.(2―4) 母亲死前的游历情况 c.(5―8) 母亲死后的游历情况 d.(9―10)作者评价 四.分析第一部分 一.介绍家境及其特点 难句解释: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r去。译:徐霞客出生在乡下,性情独特,精力充沛,深爱着山水,(可是老母健在需人赡养)所以努力耕田,(为了在家里奉养老母)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此时的徐霞客内心不能舒展,就像笼中的鸟儿碰到笼角一样,常常想飞出去,离家远游。 早期徐霞客:胸有大志 孝心为重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母亲去世前游历情况2.初游范围 3.历尽艰辛 4.执着态度 重点字词 1.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注意:再――两次 省――xng 数――shuò 多次 2.从一奴,或一僧 注意:从――使……从 或――有时 3.凌绝壁,冒丛箐 ,扳援下上,悬度绠汲 注意:下、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悬度绠汲――悬度(以)绠汲 4.与之论山经,辩水脉,搜讨形胜 注意:论山经,辩水脉――互文手法 搜讨――探寻讨论 5.就破壁枯树 注意:就――靠着 6.曾造雁山绝顶乎? 注意:造――到达 7.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注意:家――名词作动词居住 8.其颠罡风逼人 注意:颠――通“巅” 9.心动趣归 注意:趣――通“促” 10.则其母正属疾 注意:属――念zh适逢,正好 11.啮齿相望也 注意:相望――即“望相”宾语前置他 二.分析第三部分 母亲去世之后的游历情况 第五段:放志远游 所到地方:闽山、罗浮、曹溪、黄山、 终南、峨眉、恒山、常熟 所用动词:访、穷、登、谒、追、走、抵 、 访、过、穷 第六段:南探北寻向南路线: 江阴――湘江――洞庭――衡岳――峨眉―― 岷山――松潘――大渡河――黎雅――瓦屋―― 晒经――金沙江――牦máo 牛徼jiào 向北路线: 金沙南――澜沧――盘江――西南诸夷――贵竹 ――滇南――丽江――点苍――鸡足――玉门关 ――昆仑山――星宿海――西番――鸣沙 第七段地理发现 第八段滇南情怀 恨――遗憾 玄奘――zàng 奘zhung ――粗大 三.分析第四部分 第九段重友情 反――同“返” 第十段与王玄比,对其作总结评述 五.总结 本文首先在于传写徐霞客其人,即展示出他的精神品格;其次才是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其品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胸怀大志孝敬父母 钟情山水 不畏艰险有情有义 第三课时 1.课文解读 (1)作者及背景简介。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尚湖、蒙叟、绛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东涧遗老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礼部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称病归里。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他曾是明代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钺,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事后,他又与南明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曾策反清军将领,还秘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的谅解。 钱谦益一生博览群书,精于史学,诗文创作在当时负有盛名。家筑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列朝诗集》。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郁塞苦闷。《初学集》中的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 《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的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人清以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囚”哀音。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的复古派与反复古派既有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择取。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但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他强调时代、遭遇、学问的重要性,建立了“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对补救明代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的诗风,起了先导作用。他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人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几十首之多,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钱谦益以知情人的身份写作的《徐霞客传》,极力赞扬徐霞客独立特行的品格,能存一代学人之事迹,是中国古代传记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2)基本解读。 《徐霞客传》全文分成10个自然段,下面分别解读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介绍徐霞客的出身及其家庭背景、性情气质。 [补充注释] [触隅]碰到边沿。 第2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情况。 第3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特点。 [补充注释] ①[(fu)被]用包袱装衣被。 ②[治装]整束行装。 ③[裹粮]包裹食物。 ④[扳(pan)援]攀援。 第4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争奇逐胜”的出游经历。 第5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母丧服阕”后“益放志远游”的情况。 [补充注释] ①[火食]用火煮熟东西吃。 ②[剧谈]特别开心地谈论。 ③[经纬分合]纵横变化。 ④[中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第6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丙子(1636)九月”开始的西游经历,对他在静闻死后表现出的义气表示赞赏。 【补充注释】 ①[辞家西迈]《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辞家西迈”,辞家西行的意思。 ②[被创死]被伤害致死。 ③[贵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贵筑”,未详孰是。 ④[石门关]原作“玉门关”,《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石门关”,当以“石门关”为是。 ⑤[中夏]泛指中原地区。 ⑥[方外]原作“外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方外”。 ⑦本段辨正:本段所述游踪有误。据《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年谱》云:“今观游记,静闻卒于游衡岳之后,一误也。先生未尝自湘赴四川,二误也。寻盘江在游金沙、澜沧之前,三误也。故潘耒(次耕)序先生{游记)云:‘往年钱牧斋奇霞客之为人,特为作传,略悉其生平,然未见所撰(游记),传中颇有失实者。余求得其书,知出玉门关(按玉门应作石门)、上昆仑、穷星宿海诸事皆无之;足迹亦至鸡足而止。’作者于民国十年,讲演于北京之文友会,亦辩其未到川藏,时尚未见潘序也。”编者按,潘耒说钱谦益未见《徐霞客游记》而作徐传,不确。详见下面“相关资料”部分所引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一文。从该文看,钱谦益见到过《徐霞客游记》,只是未及细读罢了。 第7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溯江纪源》的地理发现。 [补充注释] ①[乃泛滥中国之始]原作“乃泛滥国之始”,《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乃泛滥中国之始”。 ②[中国入河之水为省五]指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南直隶。 (见《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 ③[入江之水为省十一1指长江流域的陕西、四川、河南、湖广、南直、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见《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 第8篇3: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4课时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4课时
课时第四课时课型两课时内容1、立定三级跳远;2、游戏:障碍赛跑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跳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2、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顺序教学内容场 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数时强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广播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1 1 2 10 小基本部分一、技巧:
前滚翻起立,接球
重点:蹬地、起跳,腾空。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学生集体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4X8 18 中顺序教学内容场 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数时强基本部分二、游戏:
(障碍赛跑)
规则:
游戏者应在比赛中完成所规定的动作。
由小裁判评定动作正确与否。
每个队员的比赛次数相等。
4、找学生表演。
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学生练习比赛。
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4神饱满动作轻松整齐一致
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学生练习比赛。
分组比赛。 2/3 9 中结束部分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 1 3 小场地设计教学回顾
篇4:《高祖本纪》教案4课时
《高祖本纪》教案(4课时)
《高祖本纪》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讨论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二、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二(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三(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读1-4段 二、疏通文章: 第1段: 字义: 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第2段: 字义: 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 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第4段: 字义: 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 引入坐 吕公女乃吕后也 三、小结: 提问: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提问: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提问: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四、学生朗读5-7段 五、疏通 第5段 字义: 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 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 可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 昌邑未拔 与偕攻开封 第6段: 字义:降章邯 (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 秦人 (同“喜”) 秦军解(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 啖以利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丝带) 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 降轵道旁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六、小结: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 提问: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 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 提问:“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提问: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 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提问: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 第三课时 一、朗读并疏通8-14段。 字义:今则来(如果) 无内诸侯群(同“毋纳”) 沛公然其计(认为……对) 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沛公从百余骑(使……从)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 实不用其命(服从)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 不如决策东乡(同“向”) 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 特殊句式:项羽乃号为雍王 欲以求封 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 何以得主约 是迁也 与项羽决胜垓下 二、小结: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提问:找出运用互见法的例子。 (答案略) 提问: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 提问: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 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 提问: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提问: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三、朗读并疏通15-17段。 字义: 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 臣等以死守之(坚持) 有功者害之(嫉恨) 连百万之军(统率) 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 高祖是日驾(乘车出发) 特殊句式:空言虚语,非能守也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此所以失天下也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四、小结: 提问: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提问: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 五、朗读并疏通18-20段。 字义: 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 道旧故为笑乐(旧时的事情,形作名) 比沛(和……一样) 特殊句式:高祖崩长乐宫 六、小结: 提问: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提问: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 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 提问: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 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第四课时 一、探讨人物形象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消除了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在军事策略方面,措施得当。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他能够正确使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这是他统一全国的成功之处。他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改错。 在作者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把他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还写了刘邦性格上的缺点及流氓无赖行径。 二、体会文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叙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张,对“恶”不隐讳。 司马迁记叙历史事件和人物,一般不做全盘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讲清人物言谈行事,以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本文写刘邦,他既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才干;又有奸诈圆滑、不讲信义的性格毛病。 “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仅需要眼光,而且需要胆量和气魄。 三、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史记》擅长描写人物。它能抓住史实及人物特点,把人物放在历史中,并通过人物反映历史。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要通过以下艺术手法来完成:1、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 1、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围绕篇5:自然教案-第二册 4、4感觉器官3课时
自然教案-第二册 4、4感觉器官(3课时)
第四节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本质功能是对各种刺激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反应。本节教材着重介绍眼和耳的结构及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过程。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眼和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感觉器官,但对于其生理结构和感觉的形成过程学生又知之甚少。由于眼和耳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器官,尤其是眼的结构,名词多、结构复杂,但是层次清楚。所以,本课拟采用教师提要求,学生“做眼球”“做耳朵”的方法进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眼球和人耳的描述,对照教材图4―15和图4―16用橡皮泥做出一个眼球模型和一个耳的模型。以课堂模型制作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逼”学生去看书自学,“逼”学生相互协作。最后的作品又可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教具。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眼的结构和眼球的结构。
2.了解视觉的形成。
3.学会测试盲点。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
2.培养自学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眼成像演示仪。
四、教学过程()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等。眼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由眼接受的。
(一)介绍眼的结构,注意用眼卫生
眼是人的视觉器官,其主要结构是眼球。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附属结构如:眼肌、眼睑、结膜和泪器等。请注意以下问题:1、眼球为什么能够转动?2、哪个结构是眼睑?有何作用?
3、结膜在哪里?有何作用?4、“涕泪交加”是怎么会事?泪液从哪里来?有何作用?5、急性结膜炎和沙眼是由于什么结构病变?这两种病的病原体分别是什么?两种眼病分别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
要求学生结合以上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同时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观察对方的眼睛,互相指认眼睛的附属结构,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最后教师根据要求提问学生,并作补充和小结,完成板书中的“附属结构”部分。
(二)利用眼球模型,讲述眼球结构
教师边板书表格,边讲述:眼球的结构分眼球壁和内容物,其中眼球壁分三层,分别叫做外膜、中膜、内膜。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负责“外膜”、“中膜”、“内膜”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模型、挂图来完成黑板上表格的剩余的部分。
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板书后,教师小结。
(三)演示成像原理,揭示视觉形成
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的眼睛好像是一台能自动成像的高级相机,但其原理是十分简单的。我们可以用以下实验进行模拟演示:用“视觉形成演示仪”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在演示仪中透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我们的眼睛里也有这样的“透镜”,即由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组成的眼球折光系统。光线经该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好象是照相机的底片。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它们发出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强调: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非视网膜上。
指导学生做“测试盲点”实验。
在证实盲点的存在后,让学生阅读书本,使学生明白盲点处是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位置,该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所以落在该处的物像不能形成视觉。
(四)教师利用板书,复习小结。
列表法是我们学习和分析问题的一种简明而方便的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中继续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感觉器官
一、眼的结构
眼
眼的结构与功能
附属结构
眼肌
使眼球转动
眼睑
眼睑边缘有睫毛,能阻挡灰尘
结膜
粉红色、透明,分泌粘液润滑眼球
泪
器
泪腺
分泌泪液,湿润角膜、杀灭细菌
鼻泪管
过多的泪液经鼻泪管流入鼻腔
眼
球
眼
球
壁
外膜
角膜
透明
巩膜
白色、坚韧
中膜
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屈度
虹膜
中有瞳孔,调节进光量
脉络膜
供给营养,吸收光线
内膜
视网膜
有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内
容
物
晶状体
主要的折光结构
房水
供应角膜和晶状体营养,保持眼压
玻璃体
有浓稠透明的胶状液体
二、视觉的形成
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产生兴奋→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三、眼的卫生
1.急性结膜炎 2.沙眼 3.保护角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下列哪项调节的`结构(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瞳孔可缩小放大
(D)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2)与调节晶状体屈度有关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视网膜 (D)睫状体
(3)眼球的最主要的折光结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角膜 (D)房水
(4)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了( )
(A)病菌 (B)沙眼衣原体 (C)病毒 (D)沙粒
2.课后作业
(5)眼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的内容物有 、
和 。
(6)眼球的功能是( )
(A)产生视觉 (B)折光和感光
(C)感光和产生视觉 (D)成像并产生视觉
(7)下列哪项不是虹膜所具有的特点( )
(A)虹膜呈棕黑色,不同肤色人种,虹膜颜色不同
(B)虹膜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C)虹膜为圆板状薄膜,中央有瞳孔
(D)虹膜内有丰富的平滑肌
(8)眼球壁的中膜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
①巩膜 ②角膜 ③脉络膜 ④视网膜 ⑤睫状体 ⑥虹膜 (A)①② (B)③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3.参考答案
(1)D(2)D(3)A(4)B(5)眼球,房水,晶状体,玻璃体(6)B(7)B(8)D
4.简要分析
(1)人的眼睛好像是一架变焦相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远近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均可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就是晶状体的屈度可以调节。(6)眼球实际上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把这种兴奋以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形成视觉不是眼球的功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2.了解位觉感受器和晕车、晕船;了解其他感受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通过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器官结构。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2.体会生物体在结构上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2.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人耳模型、挂图,味蕾、嗅觉感受器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耳是除眼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
1.曾经有报道说,春节时有人因为放鞭炮不小心,鞭炮落下来时刚好在另一人的耳朵旁炸响,导致该人的“耳膜”击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人因为用硬物“掏耳朵”而致“耳膜”穿孔失聪的现象。那么“耳膜”是怎样一种结构呢?
2.有时 “采石场”在放炮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使“耳膜”不震破。这又是怎么会事呢?
3.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而且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又是怎么会事?
4.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晕船”,有些人却不会?
5.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
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了。
(二)自学教材,列表解析
在学习眼的结构时,我们是用一张表来概括的。用表来概括物体的结构具有简洁明了,使学习者一目了然的优点。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表格形式对耳的结构进行概括。
请同学们自学耳的结构部分内容,并根据课本的描述用表格形式概括出耳的结构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一部分表格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学并完成表格后,可让完成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供全班学生参考。教师再作补充和修改(见板书)。
(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在对耳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该部分知识,就上述第1、2、5三个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1.“耳膜”实际上是“鼓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若声音太强,会震破鼓膜,或在“掏耳朵”时被硬物损伤,导致耳聋。
2.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张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
5.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教师问:耳仅仅是听觉器官吗?(不是,它还是位觉器官)
请同学们就上述第3、4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3.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
4.有些人“晕车”“晕船”是因为这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敏的缘故。
教师强调: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四)介绍其他感受器
人的身体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感受器。如:
1.热觉感受器: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热觉。
2.冷觉感受器:感受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冷觉。
3.触觉感受器:感受接触、压挤等机械刺激,形成触觉。
4.痛觉感受器:感受任何损伤性刺激,形成痛觉。具保护意义。
5.味觉感受器:味蕾。感受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刺激。形成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
6.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嗅粘膜内。感受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刺激。形成嗅觉。
强调:以上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
外耳
耳 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声音传入的通道
中耳
鼓 膜
随声音而振动
鼓 室
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
三块,传递声音振动
内耳
耳 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前 庭
二、其他感受器
1.热觉感受器2.冷觉感受器3.触觉感受器
4.痛觉感受器5.味觉感受器6.嗅觉感受器
以上感觉包括听觉和位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耳分 、 和 三部分。
(2)当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进入中耳
(B)病菌经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2.课后作业
(3)中耳包括( )
①鼓膜 ②咽鼓管 ③耳蜗 ④鼓室 ⑤听小骨 ⑥半规管 ⑦耳廓 ⑧外耳道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⑦⑧
(4)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膜上(B)半规管内(C)听小骨内(D)耳蜗内
(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目的是( )
(A)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防止听小骨断裂 (D)防止产生脑震荡
3.参考答案
(1)外耳,中耳,内耳(2)C(3)C(4)D(5)B
4.简要分析
(5)鼓定通过咽鼓管与咽相连通,口张开时,咽鼓管开放,空气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尤其如此。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巩固眼球和耳的结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和耳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学生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小刀、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将通过做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型来巩固它们的结构。
(一)眼球模型制作
1.提出要求
眼球是由眼球壁及内容物组成。请仔细观察课本图4―15、模型、挂图、投影,阅读“眼球”部分内容,并对照图和文字描述,用橡皮泥做一个眼球。
教师提示:
(1)眼球是一个球形结构;
(2)必须详细了解眼球结构后才能做成完整的“眼球”;
(3)先做内层的结构再做相对外一层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4)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
(5)完成后用棉线把“眼球”纵切,得到切面模型;
(6)用文字在纸上对眼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描述。如:蓝色部分为某某结构,功能是什么等等。
2.制作眼球模型
以4~6人组成小组,展开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既快又好。向学生说明:本次作品质量好的将展出,并作为模型被学校标本室收藏。教师巡视指导。
3.对照课本,学生互评
完成后各组之间交换检查,重点检查有无漏掉的结构或错误的地方,最好能对照眼球结构的表格进行检查,对文字的描述也要仔细检查。检查完毕后写出评语。
4.学生讲评,修补眼球
教师根据情况选择典型,对错误或不足处由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评。在讲评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耳结构模型制作
由于学生在眼球模型制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眼球模型制作比较费时,因此“耳模型”的制作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可要求学生先写出大致步骤和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与“眼模型制作”相同。
【小资料】
黄斑
黄斑是眼球后部视网膜中央、正对瞳孔处稍为凹陷的部分,略呈圆形,黄色。黄斑中央有一浅凹,称为“中央凹”,此处视觉细胞较集中,为视觉最敏感的部分。
篇6: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4课时
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4课时)
Period Four
(Post-reading and Word study)
Step 1 Revision
Have Ss talk about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tep 2 Student-centered vocabulary learning
1. 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make a list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that they want to learn.
2. Ask Ss to show their list to a partner and explain why they chose these words or expressions.
3. Guess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4. Work together in pairs or in groups, making clea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5. Use a dictionary.
Step 3 Consolidation
1. Have S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ach sentence.
beat 1.My heart is beating faster.(跳动)
2.The music is so fast that I can’t follow the beat. (拍子)
3.The German team beat the Japanese team 3-1 in the volleyball match. (击败)
pick 1.Autumn is the season to pick apples. (摘)
2.I’ll pick you up after work. (接)
3.The top ten pop songs for this year have been picked out. (选出)
rock 1.The death of John Lennon, the lead singer of the Beatles, rocked the nation. (使震惊)
2.Cui Ji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ock stars in China. (摇滚)
3.The ship hit some rocks and sank. Luckily all the passengers were rescued. (岩石)
style 1.The dress she bought yesterday is in the latest style. (式样)
2.I like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such as rock music, folk music, pop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类型)
3.The style is the man. (文如其人)
2. Making sentences
Have Ss make as many sentences as they can,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3. Making up stories
Have Ss make up stories,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Step 4 Discussion
As is known to all, 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Suppose there is no music in this worl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Step 5 Demonstration
Have some students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Homework:
1.Finish the workbook vocabulary exercises.
2.Make up another story, using at least 5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3. Consult the website: www.rockhall.com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Elvis Presley.
篇7:Unit 4 Earthquakes的第一课时教案
warming up
第一步:看多媒体图像和图片了解有关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让学生结合看的内容说出描写自然灾害词汇和词组:shake, rise, burst, canal, steam,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survivor……
第二步:根据所看的内容介绍结合自己对地震的了解,组织两人活动,让学生讨论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地震后两个城市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pre—reading
第一步:让同学们想象如果家里发生地震了,应该做些什么?
第二步:分五组分别讨论以下话题:
what are the predictions of an earthquake?
how to rescue others in a proper way。
do you know the cause of earthquake?
how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an earthquake?
这些问题的设置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来准确回答,而是在于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置身于这一单元的主题当中,才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第三步:看图描述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征兆。(建议教师放映一些有关话题的影像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印发一些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他们才会更有话说)
第四步:两人讨论更多关于地震的`话题:
(1) have you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
(2)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
(3) besides earthquake wha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flood,typhoon,hurricane,cyclone,volcano,sandstorm,landslide)
(4) do you know how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earthquake? (richter scale)
workbookp62
(这部分听力材料的内容刚好是针对以上话题的,关于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步:先让学生猜测练习一中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第二步:听第一遍并录音完成练习一。
第三步:听第二遍,完成获取信息题。
homework:
imagine you are a reporter。 try to report the earthquake on tv。 please write down your report on your exercise books。
篇8: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认识笔画,能利用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正确诵读韵语,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重难点 :
读准 采、牛、虫、蟀的音,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渗透学法
1、出示课文插图,启发谈话: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 看,边玩,边学习《识字4》中的'词语,好吗?(出示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这课生字词。(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图画了解词义,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已经认识课文中部分生字的小朋友,可以重点学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
[教师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二、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教师引导谈话: 今天,我们到野外去的任务是什么呢?(随机出示词语:观察采集昆虫)
(1)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
(2)指导看图:瞧,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在观察、采集昆虫了,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贴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两人合作在图中贴卡片词)齐读词语。
让学生联系图画,说说观察、采集的意思。
[文中的插图和表示事物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借助图画创设虚拟的探究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动手贴卡片的活动中,自主识字和解疑。]
2、引导读词:我们要观察、采集哪些昆虫呢?(随机出示词语:螳螂蚂蚁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1)让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引导质疑:在大自然中采集昆虫,首先要学会观察和寻找,课文中哪些昆虫自己从未见过?(学生质疑、解疑。)同座讨论,在图中哪些地方能找到这些昆虫。(课前将昆虫模型贴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3)指名采集昆虫。(要求学生将采集到的昆虫摆在黑板上相应的词语下面。去拼音认读词语。
(4)拓展延伸。电脑出示昆虫图片,让学生说说昆虫的名字,听听蟋蟀的叫声,看看蜻蜓捕捉害虫的样子。(出示标本)谈话:这是小朋友们采集的昆虫做成的标本。这些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供人们欣赏和研究。让学生说出6种昆虫中,谁是除害能手?(小结:像蜻蜓、螳螂这样的益虫,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到课外书中查阅有关资料,并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不要伤害益虫。)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活动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认识事物合起来,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既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又适时给予指导,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3、引导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地方采集到昆虫?(随机出示词语:田野 树林花丛)请会读的小朋友起立读。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总结全文
1、让学生自己试读词串。
2、指名读。
3、教师引读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干了哪些事?(指导读:观察 采集昆虫)。我们去了哪些地方?(指导读:田野 树林 花丛)。我们观察、采集了哪些昆虫标本?(指导读: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4、让学生打开语文书,配乐朗读词串。
5、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拼音读准了字音,借助图画理解了词义,相信小朋友能想出许多好办法记住字形。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出示文中4个生字,学生借助笔顺表书空笔顺。
2、让学生自主记字形(选自己认为最容易记的字交流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如牛①数笔画记忆;师示范写牛②联系事物记忆,板书象形字;③熟字二或十加笔画记忆)。
3、指导学生描红牛,田。
篇9: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4》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的 :1.通过阅读儿歌,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
2.激发学生观察夏天景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及气候特点。
教 学 用 具 :词语卡片,动物图片,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老师问你们:一年里有几个季节呀?(四个)它们都是?(春、夏、秋、冬) 现在是春天,那么春天过后是什么季节呢?(夏天)
2.小朋友们,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呢?(游泳、野炊、捉蜻蜓、蝴蝶……)喜不喜欢夏天呀?(喜欢)
3.你们这么喜欢夏天,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小昆虫它们夏天都干些什么 ?好不好?
4。老师这里有几种小昆虫的图片,看看你认不认识。(用投影仪出示昆虫图片)
二、借助拼音读儿歌,识读生字。
1.老师先来读一遍儿歌,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听准老师的读音。
2.现在小朋友们自己读,如果你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不会的字怎么办?(借助拼音,问老师,问同学)开始吧!
3.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在这个小朋友读的过程我们仔细听,听准字音。
4.谁不愿意读儿歌,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字音正确、语言流利、老师奖励他一颗智慧星。
5.通过老师和几位小朋友读儿歌,你们发现儿歌中都有那些小昆虫?(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蚂蚁)[老师出示词卡]
6.它们都在干什么呢?老师找一组小朋友读儿歌,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找。(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游得欢、结网忙、运食粮)(老师出示词卡)
7.我们打开书再读课文,看谁记得牢、记得快。一起读好不好?
8.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做一个游戏。(对对碰)
9.合上书,看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谁在哪儿?干什么呢?看着板书齐背一遍儿歌。
10.课间小活动。(听儿歌、休息)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同学们,请继续打开书,自己认读以下本课的生字。同桌相互指字认读,四人为一组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2.看黑板,你记住了哪些汉字?利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熟字相加:(虫+青)蜻(虫+廷)蜓 (虫+胡)蝴(虫+ )蝶(虫+丘)蚯(虫+引)蚓 (虫+马)蚂(虫+义)蚁 (虫+科)蝌(虫+斗)蚪(虫+知)蜘(虫+朱)蛛
熟字加偏旁:(云+ )运(青+虫)蜻(科+虫)蝌
数笔画记忆:展、网
3.我们交流了半天,谁发现今天的认读字有什么规律吗?(很多字都是虫字旁的,虫子旁右边的汉字读音跟生字差不多)
4.你们大家知道这些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都是什么字吗?(介绍形声字)
四、课后延伸,激发探求欲望。
1.你还知道一些什么小昆虫呀?
2.你能学着书中的儿歌形式也来编一编,当一回小作者吗?
[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 何勇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篇11: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4课时
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4课时)
Period Four
(Post-reading and Word study)
Step 1 Revision
Have Ss talk about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tep 2 Student-centered vocabulary learning
1. 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make a list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that they want to learn.
2. Ask Ss to show their list to a partner and explain why they chose these words or expressions.
3. Guess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4. Work together in pairs or in groups, making clea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5. Use a dictionary.
Step 3 Consolidation
1. Have S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ach sentence.
beat 1.My heart is beating faster.(跳动)
2.The music is so fast that I can’t follow the beat. (拍子)
3.The German team beat the Japanese team 3-1 in the volleyball match. (击败)
pick 1.Autumn is the season to pick apples. (摘)
2.I’ll pick you up after work. (接)
3.The top ten pop songs for this year have been picked out. (选出)
rock 1.The death of John Lennon, the lead singer of the Beatles, rocked the nation. (使震惊)
2.Cui Ji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ock stars in China. (摇滚)
3.The ship hit some rocks and sank. Luckily all the passengers were rescued. (岩石)
style 1.The dress she bought yesterday is in the latest style. (式样)
2.I like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such as rock music, folk music, pop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类型)
3.The style is the man. (文如其人)
2. Making sentences
Have Ss make as many sentences as they can,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3. Making up stories
Have Ss make up stories,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Step 4 Discussion
As is known to all, 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Suppose there is no music in this worl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Step 5 Demonstration
Have some students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Homework:
1.Finish the workbook vocabulary exercises.
2.Make up another story, using at least 5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篇12: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推荐 识字4(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学习儿歌和部分生字 1.(出示课文情境图),蓝蓝的大海上远远地驶来一艘大轮船,快到码头了,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住一个大家伙(出示大铁锚图)用力地抛进岸边的海滩上,船就稳稳地停了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词语铁锚),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2.仔细看一看图,说说铁锚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学生交流,教师随即出示:两个爪,能停船)(指名读,齐读) 3.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出示一半儿歌,教师读),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正确吗?赶快自己先读一读吧!(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4.看到同学们读儿歌读得这么起劲,小花猫也想来凑热闹,它说,小朋友,你们会给我编个像它一样的儿歌吗?谁能帮小猫编儿歌的? 5.(出示全部儿歌)小朋友自由读读这首儿歌,找出读不准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你哪里读不准,需要请其他小朋友帮助的。(出示“锚、猫、喵喵”)。有很多小朋友都是这几个字音读不准,谁能来帮助他们的?(小老师领读,跟读,齐读) 7.这些字的字音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儿歌可以读得更棒,有没有信心?下面我们来个男女生比赛读,看看是男生读的棒还是女生读得棒。男生和女生都读的那么棒,陈老师不惊想表扬小朋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8.小朋友儿歌读得棒,可小猫说了,这首儿歌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呢!谁可以给儿歌起个名字?(引导学生起“猫和锚”,或“锚”和“猫”。想一想儿歌中出现了哪两种事物。) 9.(出示“猫”和“锚”)“猫和锚”, “锚和猫”,我都分不清哪个是猫,哪个是锚了,你们分得清吗?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对呀,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就是右边都有一个苗字。(出示“苗”)谁能读准这个字?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10.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就是偏旁不同,铁锚是用铁做的,所以是金字旁,教学金字旁;小猫是动物,所以是反犬旁。所以呀,(出示最后两句儿歌):猫和锚,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11.我们连起来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分清“猫”和“锚”哦! 二、初读与“苗”有关的字。 1、其实“苗”字还有许多其他的好朋友呢!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语文书13页里啦,赶快打开书,自己把他们找出来吧!自己读一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时间随机:是否细说每个字的字音) 2.13页中的“苗”的.其他好朋友,我们下节课再来和他们慢慢认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刚刚我们在儿歌中认识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2、想写好本课的生字,最关键的就是要写好“苗”字。谁来说一说,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在你的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写的好的展示) 3、(出示:猫)谁来给小猫找个朋友,给它组个词。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师范写。生描红,临写一个。篇13:Unit 4 It’s warm today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句型:It’s warm / hot / cold / cool in ….;
词汇:cold、cool、hot、warm、weather
【教学难点】单词weather的发音。
【教具准备】
一张中国地图以及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
天气预报英文解说的实录。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学生准备好四张描述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卡片以及写有城市名称的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一起说儿歌(Let’s chant P31)
2、教师手指自己的衣服说:I am wearing a …. What are you wearing?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穿的衣服的名称,如: a shirt、jeans、black shoes….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说:It’s warm today.(指指外面) So we wear shirts or T-shirt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the weather. Now let’s watch a weather report.
教师播放一段英文解说的天气预报实录。待学生看完后,教师说:This is a weather report.
同时呈现单词卡片,领读weather report(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读weather时,th咬舌尖。
教师播放Unit 4 Let’s learn A部分的课件。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Is it a weather report?
学生回答:Yes, it’s a weather report.
教师再问:Is it warm in Lhasa?点击句子It’s cool in Lhasa.
引导学生答出:No. It’s cool in Lhasa.让更多的学生重复回答。
告诉学生拉萨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那里的'天气很凉快,cool是形容天气凉快;而warm一词是形容天气暖和,北京的春天就是很温暖的。教师说:It’s warm in Beijing.并引导学生跟读。
教师将单词卡warm、cool贴黑板,请部分学生朗读单词。
然后提问:Where is cool? Where is warm?
启发学生回答:It’s cool in Lhasa. It’s warm in Beijing.
鼓励学生用warm和cool描述我国其他城市的天气状况:It’s warm / cool in .…, 如果有不符合实际的叙述,教师可以用 It isn’t warm/cool in……进行简单纠正,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留下悬念。
请学生观察书中插图:Which city can you find?
学生答出:Harbin、Hong Kong
教师说:It’s cold in Harbin. It’s hot in Hong Kong.
用体态语言解释hot和cold的意思。领读单词(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教师说:It’s cool in Lhasa. It’s warm in Beij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引导学生说出:It’s cold in Harbin.
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ong Kong?
引导学生说出:It’s hot in Hong Kong.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边指边说:Here is Beijing.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学生回答:It’s warm in Beijing.
教师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Hong Kong/Lhasa?
学生分别回答:It’s cold in Harbin.
It’s hot in Hong Kong.
It’s cool in Lhasa.
引导学生用What the weather like in……?提问关于我国其他城市的天气状况。
教师边回答问题边在地图上指出学生所问的城市。
教师播放自制课件,点击出12个城市的天气状况。每点击一个城市, 学生用It’s …in…来描述一次。
学?-4人一组,仿照课文表演一个城市天气预报。Good morning. This is a weather report.(一起说),然后每人预报两个城市的天气。
练习好以后,教师找几个组来在班里表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两人小组活动。学生A手中拿着城市名称卡片(课件中的12个城市),学生B手中拿着天气卡片。学生A随意拿出一张卡片并说:It’s… 学生B根据A拿的城市的天气状况拿出相应的天气卡片并说:It’s…,然后两人一起说:It’s …in…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连习。
2、试一试给同伴、朋友、家长预报天气,并建议他们穿上合适的衣服。用到句型It’s …… Put on your .…
【板书设计】
篇14: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4课时
Period Four
(Post-reading and Word study)
Step 1 Revision
Have Ss talk about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tep 2 Student-centered vocabulary learning
1. 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make a list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that they want to learn.
2. Ask Ss to show their list to a partner and explain why they chose these words or expressions.
3. Guess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4. Work together in pairs or in groups, making clea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5. Use a dictionary.
Step 3 Consolidation
1. Have S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ach sentence.
beat 1.My heart is beating faster.(跳动)
2.The music is so fast that I can’t follow the beat. (拍子)
3.The German team beat the Japanese team 3-1 in the volleyball match. (击败)
pick 1.Autumn is the season to pick apples. (摘)
2.I’ll pick you up after work. (接)
3.The top ten pop songs for this year have been picked out. (选出)
rock 1.The death of John Lennon, the lead singer of the Beatles, rocked the nation. (使震惊)
2.Cui Ji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ock stars in China. (摇滚)
3.The ship hit some rocks and sank. Luckily all the passengers were rescued. (岩石)
style 1.The dress she bought yesterday is in the latest style. (式样)
2.I like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such as rock music, folk music, pop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类型)
3.The style is the man. (文如其人)
2. Making sentences
Have Ss make as many sentences as they can,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3. Making up stories
Have Ss make up stories,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Step 4 Discussion
As is known to all, 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Suppose there is no music in this worl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Step 5 Demonstration
Have some students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Homework:
1.Finish the workbook vocabulary exercises.
2.Make up another story, using at least 5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教案8-11课时4、5课】相关文章:
2.课时教案
3.教案八册4
4.二上Unit 4《Anns family》的第六课时教案
5.第5课 初识画王
7.彩纸剪贴画教案4
8.家有初中生教案4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