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冰教案
“yake001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寄冰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寄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寄冰教案
寄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寄、冰、封、希、望、块、箱、退、扫、久”这10个生字的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退”。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并能通过朗读读出反问句、疑问句的语气,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3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训练语言表达。
4 、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明白水变成冰的科学道理,从小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部首“两点水”,在语境中理解“扫兴”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训练反问句、疑问句语气,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1,2小节,引出课题。
1、师:我们上礼拜学了《小企鹅和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企鹅生活在南极(板书:南极),那谁来说说南极是怎么样的嘛?
(1)出示南极的图片(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2)学习“冰”(部首,还有哪些字是两点水的,两点水的字一般和寒冷有关)
2 、师:而住在非洲(板书:非洲)的狮子非非就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了,为什么呢?读读第1,2小节
(1)出示非洲图片(火热)
(2)板书:南极(企鹅非非) 非洲(狮子洪洪)(两个小动物的图片可以
冰 寄 水 贴在黑板上,并写上他们的名字)
(3)学习生字“寄、封”(同桌互相学习,并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好朋友读一读)
(4)寄——委托邮局传递东西,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寄东西到老家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题:14寄冰)
(5)洪洪希望非非寄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
(6)考考大家有没有读懂了课文,填空:非洲的狮子洪洪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希望_____________。
(7)是啊,狮子洪洪是多么希望能看看冰的样子啊,请大家带着和狮子同样的心情来再次读读这两个小节。(齐读)
3、可是这块冰寄来寄去碰到了怪事,什么怪事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沪教版教案]
过渡:那么狮子洪洪希望企鹅非非寄冰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
(一)学习第3小节
1、读第3小节,借助生字的拼音自己读一读
2、再读,划出为什么生气的句子?学习“箱”,出示小练习:一(封)信,一(个)箱子,一(袋)水
3、在朗读中随机学习生字“退,扫” (退:①笔顺,先里后外②里面部分和“良”不同,一个上面没点,还有一捺变一点③写一写;扫:平舌音,理解“扫兴”:扫除高兴,就是不高兴)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指导:读反问句,带有责问的口吻。
5、重点朗读:“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板书:冰—寄—水)
(1) 师范读
(2) 个别读,点评
(3) 男女生读,师评价
(4) 师读,齐读
过渡:(板书:退)非非收到退回来的箱子和信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二)学习第4小节
(1)读之前小老师带领学习“久”,笔顺,书空
(2)指名读这小节,其余学生找找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了?并划出来。
(3)出示: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指导朗读(读出疑惑的语气)
三,拓展与复习巩固。
1、南极的企鹅非非收到洪洪退回来的箱子和信后,马上给洪洪打电话,它们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先老师当非非,和学生打电话,后学生与学生打电话,准备头饰)
2、洪洪虽然不再生气了,可是他想看看冰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洪洪能亲眼看看冰的样子 。
篇2:寄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53 寄冰
教 学 目 标 1、能独立地认识“寄、冰、封、块、箱、退、扫、久”等8个生字;认识“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寄、冰、箱、过、退、久”;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退”等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课 前 准 备 教学图、有关句子卡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师出示“冰”:小朋友,认识吗?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借助拼音读准后鼻音。指名交流。学习“两点水”。书空“冰”。指名交流。(冷、凉、冲……)
2、师出示“寄”:通过邮局可以寄很多东西,你知道能寄些什么? 指名交流。(寄信、寄卡……)
3、补全课题:53 寄冰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板演:谁给谁?结果?为什么?…… 读题。指名质疑。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听听录音。交流出示:洪洪--企鹅 边听录音边思考。指名交流。
2、为什么企鹅要给洪洪寄冰呢?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指名交流。
3、出示课文1--2节。想想:为什么洪洪从没见过冰? 轻声读,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4、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分组读,换词理解“火热”。学习“块”。(用音序查字法理解,和“快”区别;扩词。)
5、过渡:小朋友,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文中还有一些字宝宝,去认识一下。 小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好方法。
(1)、交流反馈:“封、箱、退、扫、久”。 指名读,齐读。
(2)、“箱”是形声字。 介绍声旁、形旁。
(3)、“退”:你能给它换部首吗?板演:眼、很、跟、根…… 指名交流。说出异同点。书空。一起边说边描写。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过渡: 企鹅给洪洪寄块冰,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它把箱子退了回去想想:它们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1、出示第3--4节。随机出示:生气、糊涂。洪洪为什么生气?它怎样做呢? 自由读,思考,交流。找出句子同桌练读。指名读
2、它写的话该怎么读呢? 师生配合读第三节。
3、从哪里看出:企鹅糊涂了呢? 交流,读句子。
4、说说“糊涂”的反义词。指导朗读。 指名交流。做做动作读第四节。男女生读3、4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交流。
2、它们之间产生了误会,一个糊涂,一个生气,心里互相责怪着对方,怎么办? 指名交流。(写信、电话……)
3、打电话是最快的方法,可现在它们打电话,肯定会吵崩,谁来帮忙, 给一方打电话,帮另一方解释呢?出示句子: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化成了水,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的冰,寄回的水又结成了冰。 自己演演打电话。指名和老师合作。指名读,齐读。换词理解“寒冷”。
4、洪洪和企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们都错怪对方了。结果,它们之间互相打起电话道起歉来。 同桌演演。指名演演。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但明白了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的冰,而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自然就化成了水。还帮洪洪和企鹅之间的误会解除了。
五、复习巩固。
1、看!字宝宝也来考验你们了。 比眼力读字连词;齐读生字卡片反面的词语;齐读词语。
2、课文。 齐读。
六、总结。
[寄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 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 )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 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 )收到的水遇( 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篇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寄、热、希、望、块、退、扫” 7个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 “收、块、退、扫”4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通过朗读感受狮子和企鹅的心情变化。
3、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宝宝,谁来做小老师带我们大家来学习一下。(出示“寄” )
2.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
(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
二、学习课文,解疑。
1. 听故事录音。
2. 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1) 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
(2) 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
3. 那么南极在哪儿?非洲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学习生字“热”(开小火车读,说说反义词:热对冷)
4. 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
老师这有道填空题。(出示:因为狮子洪洪住在_________,从来______,不知道_________。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指导读题)题目读懂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找答案。
5. 完成填空。
6. 原来洪洪从来没见过冰,所以他想请洪洪寄冰给他。看,这封信也来了,谁能来读一读呢?
出示:非非:
我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很想看看冰
是什么样子的,希望你能给我寄一块冰来。
狮子 洪洪
3月
(1) 学习生字“希望”。(小老师带读,练习用希望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块” (好办法记一记,巩固提土旁。田字格范写,书空)。知道“块“是量词。(出示:一块蛋糕一块饼干 一块砖 一块石头)
(2)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洪洪的信,表达一下他的愿望。
7.那寄冰的结果又怎么样的呢?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狮子洪洪没收到冰,收到水?
(1)出示:过了几天,洪洪收到来自南极的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学习生字:收。认识反文旁,田字格范写,书空)
(2)收到水的洪洪非常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学习生字“退”(好办法记一记)
学习生字“扫” (小老师带学)
你能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8. 引读:不久,南极的企鹅非非收到了退回的箱子和信,可非非糊涂,为什么?
指导朗读: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9. 是呀,非非明明寄的是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企鹅非非解开谜团吗?
(出示:非非啊,非非,我来告诉你 。)
(录像解释: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自然就化成了水。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的冰,白茫茫的一片,所以寄回的水有凝结成了冰。)
10.你能帮助非非再写封信给洪洪来消除他们之间的误会吗?
三、复习巩固。
1. 企鹅非非十分感谢大家帮助了它,瞧!它从南极给小朋友寄礼物来了。(读字、读词)
2. 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课文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课文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再把全文朗读一下。
3.今天我们不但学了一篇有趣的课文,还明白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放学后你也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带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有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
4、思考:你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
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 齐读
用音序查字法查“块”,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字开花 快 块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 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1)同桌交流。
(2)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企鹅:“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 互读 齐读
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个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4、齐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读词语
2、写字:描写
篇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理解词语扫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 极(jí) 非(fēi) 洲(zhōu) 。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
(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
(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
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
(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
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
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
(1)拼读生字“热”
(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 bīng
寄 冰
(1)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一起来拼读。
(3)“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板书:寄冰
“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补齐课题12)——齐读课题。(寄的是冰,很特别吧!)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板书: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
出示:南极非洲
3.企鹅非非住在南极,南极——冰天雪地,(板书:冰天雪地)非常——寒冷。
狮子洪洪住在非洲,非洲——炎热干旱, (板书:炎热干旱)。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一) 学习第1、2节。
1.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板书:为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就能知道了。
出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想:“冰是什么样子呢?”
洪洪/给南极的企鹅非非/寄了一封信,希望非非/给他/寄一块冰来。
(1)自己读读,不加字不漏字、按停顿符号正确朗读。
(2)这儿有个生字:“块”:谁会拼读,三拼音,齐读。
(3)读读词语:块作为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块)冰
(4)师:冰可以一块一块地数。课文中提到的这3种物品该怎么数?让我们来拼拼读读记记。
出示:一(封(fēng))信一(个)箱(xiāng)子一(袋(dài))水(开火车直接读)
(5)小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数法。
2.老师请两个人分别来读这两小节?
学生朗读,评价:你能按标点停顿,把句子读通了!
你把洪洪非常希望看到冰是什么样的感觉读出来了!拼读“希望”。
一起读读。
3.现在谁知道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
4.狮子洪洪生活在炎热的非洲,从没见过冰,企鹅非非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怪不得洪洪要非非给他寄冰”呢!这个问题我们读懂了!
(二)学习第3、4节。
1.那么,满怀希望的洪洪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板书:结果?)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3、4节。
( 1)这两段话很长,里面还有几个生字,要读懂得先来做个游戏:拼音节读生字
收(shōu)到退(tuì)了回去扫(sǎo)兴
( 2 )这个生字是:收它的偏旁是(反文旁)
谁来书空?收
看看书上笔画框里的字,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写的?
( 3)生字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两节。
( 4)请读(读得真不错,老师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2.交流问题:你们读懂了吗?洪洪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出示卡片: 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是啊!你们读懂了:
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板书: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觉得很“扫兴”(读)。“扫兴”的意思就是原先高兴的情绪好像被谁用扫帚一扫而光。所以高兴、扫兴是一对反义词。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信上这样说:
我让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自己读读---标点变色(这里有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出语气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3)我听出来了,洪洪觉得很失望。
(4)洪洪挺生气的。(他还把箱子退回)
板书:退回
3.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1)读读词语:糊涂
(2)什么叫“糊涂”?换词语---不明白、奇怪
(3)练习朗读:把非非心里的想法读出来。(而且是一块厚厚的冰)板书:一块厚厚的冰(自己读读—请读---齐读。)
4.男生当洪洪,女生当非非。
它俩为什么一个生气,一个糊涂?
问题出在哪?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们吧!
借助板书小结:(你们说的对,企鹅非非从南极寄了一块冰给洪洪,而非洲的气候十分炎热,冰遇热变成水,所以洪洪打开箱子,看见的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于是他又把水退了回去;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袋水遇冷变成冰,所以非非打开箱子里看到的还是冰。)
5.课文中没写到非非是怎样寄冰的,你能从寄冰的结果猜到企鹅非非是怎样寄的?(没有保温措施)
五、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1.在你们的帮助下,洪洪和企鹅都明白了道理,消除了误会,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到底该怎样寄冰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洪洪收到冰呢?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篇7:《企鹅寄冰》读后感
夏天到了,住在非洲的狮子叫豹子通知住在南极的企鹅用飞机寄一块冰到非洲来,可是狮子收到的却是一包水。
呵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做事情不能违背它的自然规律。做事情要讲究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把事情做的成功漂亮。陪女儿读书是一种乐趣,是繁忙工作中一种美丽的休闲。女儿自小时,就常常给她买一些童话书,并带她逛一些书店让她选自已喜欢的书。
从小都是每晚在大人讲的故事中熟睡。一本本可爱的童话故事,一本本充满自然奥秘的科普读物在闲时、睡前饭后不经意的看着。每每面对她面带表情很多好奇的疑问我们总是很耐心的给她解答,有时竟问到一些我们大人都不知怎样回答的问题。通过读书,女儿提高了思维能力,扩展了知识面。现虽才上二年级,但平时说话、写日记和小作文的语言组织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读书是对心灵的播种和耕耘,读书不仅有休闲的雅趣,更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心智的感悟。正如高尔基的'一名至理名言:“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亲子读书让我们和孩子的情感世界更贴近。
再忙也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孩子一直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健康的书籍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里吸取着书籍带来的精髓和清新!
篇8:《企鹅寄冰》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冰波著的《企鹅寄冰》智慧童话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十分生动,且每篇至少用一组反义词突出主题,让我爱不释手,连续看了两遍。
里面讲了狮子大王住在很热的非洲,夏天到了,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热,它听说南极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但是他没见过冰是怎样的,于是他就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封信,请企鹅给他寄一块冰来。企鹅想:“狮子大王要一块冰,我这里可是冰天雪地,那太容易了。”于是立刻挑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冰块装进塑料袋,然后封进盒子里给大王寄去了。盒子上了轮船又上飞机……最后终于到了大王手上,可是打开一看:盒子里只有一袋水。大王很生气,命令邮递员把邮件退回去,并写上:我要你寄冰来,你为什么给我寄水?企鹅收到退回来的盒子连忙打开看,里面确实是块方方正正的冰。
企鹅也糊涂了……看完之后我觉得为什么狮子大王和企鹅都没有想到冰在不同的温度下的互相转换(水低温变成冰,冰遇到热化成水)的规律呢?所以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要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篇9:寄冰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写住在南极的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当洪洪生气地把水退回去,企鹅面对寄回的冰糊涂了这件事,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以及水具有的基本特点。文章生动、有趣,把狮子洪洪和企鹅的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活泼、可爱。同时课文结尾造成的悬念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想象能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练习,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在教学中,我不再字字教学,只针对不同的字进行归纳:有的重音,有的理解意思,有的关注笔画,尽量体现独立识字。
《寄冰》中的“寄”,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后能理解,但对于“寄”的对象却能产生无限的遐想,在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能得到良好的结果。教师对“质疑”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的方式来寻求答案,弄懂弄通课文内容。
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生气”和“糊涂”的语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尽量使得朗读方式多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读起来。
篇10:寄冰教学反思
《寄冰》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融常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趣的科学童话。本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让孩子初步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上完整堂课,对过程与效果的`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注重识字教学的多样性,发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他们识记生字的方法也很多,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写一写、加一加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在处理生字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重给予相当的时间进行个体学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等环节来自学生字。比如在教学“热”字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字音,再通过板书来说这个字的复杂字形和笔顺,最后通过让学生找热的反义词来理解字的意思。同时,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能根据生字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有的重在正音,如“热”、“收”;有的重在构词,如“扫”;有的注重笔顺,如“热”、“退”;有的突出新部首的学习,如“收”,在正音后,请小朋友拼读反文旁,再举一些带有反文旁的字,帮助小朋友巩固反文旁这个新知;有的由新字词引出句子说话练习,如“希望”,在开火车读正确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你们长大了希望成为什么?”,孩子们在说话训练中既读准了字音,通过语言环境也知道了希望的意思。将字词教学与文中的句子紧密的联系起来,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训练也显得比较扎实。
2、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自身生活理解词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一些词语的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寄”时,让学生说说“平时你去邮局可以寄些什么东西?”从而使他们知道“寄”就是从一个地方通过邮局的帮助,把东西送到另一个地方;在教学“扫兴”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前后文,洪洪收到箱子是,以为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冰,肯定很高兴,然而打开一看,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觉得很扫兴,以此来帮助他们知道扫兴就是失望,从高兴变为不高兴的意思。
3、引导语言创造性运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说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特征与关键要素,说的特色显示出来了,就能促使学生写的发展,带动读的深化,促进听的落实,并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
结合整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多次的说话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板书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说话训练的平台,引导他们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外知识灵活运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转化为小朋友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利用板书,让学生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谁给谁寄冰”?“冰是从哪里寄到哪里”?设计填空练习,出示洪洪给非非寄的信,让学生依据课文第一、二小节的内容概括来补充完整。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转告给别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发展了思维,提高口头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进之处
这篇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按照了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变化,把情感放在阅读的首位,通过抓住课文关键词,体会语气;抓住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的训练。如挑战读、男女生赛度、小组读、齐读等等。但是有时小朋友还不能马上读出问句上扬的语气,这是就需要老师适时的指导、示范。在这点上,我做的还不够。另外,在谈到非洲和南极的时候,可以先放手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对非洲和南极的认识,然后再放录音,听听非非和洪洪是怎么说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与说话的水平,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最后,我在处理孩子答错问题,应该如何引导他得到正确的答案,还缺乏很多的经验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在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是请其他小朋友来回答。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每一节课都让孩子们充分地得到收获。
篇11:《寄冰》教学反思
《寄冰》教学反思
《寄冰》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融常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趣的科学童话。本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同时课文结尾造成的悬念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感受:
一、目标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效果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注重识字教学,体验要领,发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识记生字的方法也很多,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在处理生字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重给予相当的时间进行个体学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等环节来自学生字。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能根据生字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有的重在正音,有的重在构词,有的注重笔顺,有的突出新部首的学习,有的由新字新词引出句子说话练习,将字词教学与文中的句子紧密联系起来,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训练非常扎实。
同时,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我较注重对拼音中难点的`经常复习。如:在学习“退”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这个内容。
2、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自身生活理解词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一些词语的理解上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寄”时,让学生说说你还寄过什么东西?从而使他们知道“寄”就是从一个地方通过邮局的帮助,把东西送到另一个地方:在教学“希望”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从而形象的知道希望的意思。同时,在教学“扫兴”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前后文,洪洪收到箱子时,以为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冰,肯定很高兴,然而打开一看,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觉得很扫兴,以此来帮助他们知道扫兴就是从高兴变为不高兴。
3、引导语言创造性运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说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特征与关键要素,说的特色显示出来了,就能促使学生写的发展,带动读的深化,促进听的落实,并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
结合我教研组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多次的说话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板书等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运用的桥梁,引导他们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课外知识活学活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如:利用板书,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设计填空练习,出示洪洪给非非寄的信,让学生们来把它依据对课文第一、二小节的内容的概括来补完整。从文中洪洪由于收到水而生气,企鹅因为退回的冰而糊涂,提供句式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揭示水的基本属性。采用打电话游戏来导之以行,培养了人文精神。设计其中一方向另一方打电话道歉,解释和消除它们之间的误会,并积极提出补救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加强了文道统一,有错勇于承认,敢于消除误会,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想办法弥补。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将阅读所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选择地转告给别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发展了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进之处:
这篇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体验与情感的变化,把情感置于了阅读的首位,并多角度地通过停顿引导;抓住课文关键词,体会语气;抓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的训练。但是有时小朋友还不能马上读出问句上扬的语气,这时就需要老师能通过适时的指导、示范。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另外,在谈到非洲和南极的时候,可先放手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对非洲和南极的认识,然后再放录音,听听非非和洪洪是怎么说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与说话的水平,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最后,我在处理孩子的提问方面还缺少经验,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给予充分的引导,而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每一课都让孩子们充分地得到收获。
篇12:寄冰的教学反思
寄冰的教学反思
反思:
一、用好教材。
本堂课我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学生没有打开书本点字读书,这是一大忌讳。
同时教材后的写字部分也应让学生自己懂得去看字的笔顺,而不应是老师事事倾力倾为。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小老师带大家书空笔顺,不对的话其余学生可以及时纠正。
二、深入挖掘课文。
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朗读,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时候教师需要层层深入的
挖掘课文,如:课文的第一小节,应该将“火热”和“从来没有”加以强调,教师在出示非洲图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么热的非洲,你们想想他们见过冰吗?从而学生通过体会就很自然地读好“从来没有”。
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感染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典范,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首先应感动自
己,从而去感染学生。
四、教会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即:字的音、形、义。
音:不仅指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还要教会学生也要注意三拼音。
形:由零件组成部件,由部件构成整体。
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可以通过形声字或者通过说话理解
词义,如:“希望”一词,可以问学生,“你希望你爸爸妈妈为你做什么?你爸爸妈妈又希望你做什么?”也可以通过词的字面意思理解词义,如“扫兴”,扫即是扫除,兴即是高兴,扫兴就是扫掉高兴即不高兴。
五、关注细节。
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如:学生在说到“退”字时,说“走字底”加“良”
去一点。我没有及时发觉和更正,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六、精心设计每个训练。
好的训练能起到多个功能,教师应该运用好它。同时在备这个训练的时候应该明确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而不应该是随便拿个填空或者说话练习就让学生来做,这样即达不到训练效果又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重建:
一、同一类型的生字放在一起教学。
如:“希”和“望”可以组成词语,放在一起学;“封”和“块”是量词,可
以放在一起学;“寄”可以联系生活……
二、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更需要直观的形象。可以做两个动物
的头饰,创设情景,理清学生的思维,不至于把非非和洪洪搞错。同时又可运用到打电话的教学环节中,这样学生学来有意思,更有动力。
三、游戏要注重内容,而不是只在于形式。
游戏环节很容易让学生甚至老师处于注重形式的错误位子上。而形式是为内
容而服务的,用形式来吸引学生将他们说学说知的内容说出来,这才是老师和学生最想达到的目的。 HTtp://
篇13: 冰雪天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图片和实际经验,让幼儿体验正确应对下雪天的安全问题,珍爱生命的情感。
2、认知目标:使幼儿了解下雪天在着装、行走、游戏中的一些安全小知识。
3、技能目标:懂得排除下雪天安全隐患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雪天出行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年冬天很寒冷,这些天下了好几场大雪,路很滑,在雪天我们小朋友都要注意哪些事情,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下雪天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二)教师小结
1、在雪天,我们要放低重心认真走好每一步,最好选择雪较厚的地方行走,注意地面状况,一定要避免踩在较薄较平的雪片或冰面上,以防止打滑。
2、上、下学回家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一定要走人行道。由于车辆在冰雪路上制动距离大大延长,经常出现刹车侧滑、调头失控的情况,所以要离车行道远一些,要选择安全避让车辆的位置。横过道路时,要先站在路边上调整好雨帽、雨伞的角度,使其不遮挡视线,然后小心通过。千万不要抢行或猛跑,不要在两车之间穿越,也不要突然改变行走方向或后退。
3、雪天穿鞋有讲究,路面容易结冰,不能穿皮鞋、硬塑料底鞋或平底无花纹的鞋,最好穿着保暖、防滑性好的鞋子,或者抓地较好的运动鞋,而且应尽量稳步前行,以防发生事故。
4、户外游戏时,可以玩打雪仗,但一定不要拿雪球往同学脸上、头上砸,以免伤到眼睛和头部。
5、上下台阶时要注意,要掌握好身体的重心,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伤。
6、在玩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隐患,如摔伤,划伤,砸伤,一旦受伤了要及时请求大人的帮助。
小朋友们,安全来自时刻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冰天雪地,请大家小心翼翼,保护自己!
(三)结束部分
我们的爸爸妈妈在雪天气骑自行车开车时怎样注意安全?
篇14: 冰雪天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下雪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下雪天的欢乐情绪。
2.通过小图片的操作,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下雪天的背景图一幅。
2.覆盖着雪的小车、房屋、树、面包、蛋糕、薯条、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课题:“我是一朵小白花,没有树根没有杈,夏天不来冬天来,满天满地都是花。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话题;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
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就是下雪天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里面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师:谁来跟我们说说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3.通过操作卡,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我们再仔细的听一听到诗歌里说“停着的小车”像什么呀?
请你在下面的图片里面找一找,把找到的图片撕下来,贴到后面空的地方。
还有圆圆的屋顶、一根根的树枝像什么?也是一样做。
全部贴好以后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这三句话。
(3)理解这三句比喻句
小朋友都贴好了,我们让小图片休息一下,一起来看一看。
停着的小车像什么呀?
圆圆的屋顶像什么呀?蛋糕上白色的是什么?
一根根树枝像什么呀?
(5)朗诵这三句话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么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老师来把这首诗完整的念一遍,这三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
4.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感受下雪天的美。
你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小结:下雪天很美,可以滑雪、堆雪人……所以大家都想出来玩,“家家户户冲出了,男孩、女孩、小狗、小猫”(边说边出示图)。
你觉得下雪天怎么样?(幼儿讲述)
小结:“家家户户冲出了,男孩、女孩、小狗、小猫”“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
5.完整朗诵、欣赏诗歌。
那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歌《下雪天,像过节》一起来念一念吧!
活动延伸:
教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纸,小朋友回去可以想一想:“停着的小车”、“圆圆的屋顶”、“一根根的树枝”还像什么?在这里画一画,把它编到诗歌里面。
篇15: 冰雪天教案
一、设计思路
天气逐渐变冷,幼儿从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变多了,和每天早上来园时的路上他们都能感到冬天到了。从晨间谈话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很喜欢冬天,虽然很冷,但是他们喜欢冬天的雪,他们喜欢玩雪。虽然有部分幼儿不喜欢冬天,这是因为天气冷,很多幼儿容易感冒,但是即使不喜欢冬天,可是他们还是很喜欢下雪。结合中班教科书上的设计,在主题活动《冬爷爷的礼物》中,我发现诗歌《下雪天,像过节》很贴切幼儿的心理。通过课件及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能欣赏到现在已不多见的大雪,还能让幼儿能从他们自己喜欢的下雪天中学习新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
1、结合PPT,了解诗歌中的比喻并能朗诵诗歌
2、感受下雪天的美景和人们在下雪天的快乐情绪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中的比喻
难点:幼儿能自主的朗诵诗歌
四、活动准备
1、PPT
2、剪刀,纸
五、活动过程
(一)一边对往年雪景回忆一边欣赏PPT上的下雪天。
师:小朋友们,今天外面天气怎么样?
答:下雨天
师:下雨天,外面很冷,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穿了厚厚的衣服,原来是冬天到了。那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冬天呢?
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是否喜欢冬天,以及为什么喜欢冬天。
小结: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冬天,因为他们都很喜欢玩雪,不喜欢冬天的小朋友却很喜欢下雪天
师:小朋友喜欢冬天时因为会下雪,请不喜欢冬天的小朋友想一想,看着天空中一朵朵小百花飘下来的时候一会不会觉得很漂亮呢!现在外面还没有下雪,那就先跟着老师从电脑上看一看这美丽的下雪天吧。
(二)回忆思考下雪天后万物的变化
师:看完了下雪天,在雪下了一夜之后,小朋友们想一想外面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与幼儿交流
小结:凭空让幼儿想难以说出来
师:我们看一看老师给的图片
出示PPT
让幼儿看见这些图片后想象一下被雪覆盖后的事物像什么
小结:让幼儿根据图片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些被雪覆盖的事物都像什么。
(三)结合图片教师初步朗诵诗歌
师:老师根据这些图片编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结合图片让幼儿自主来复述诗歌
小结:由于有图片的结合,部分幼儿意能够基本复述出来,还有大部分不能说,多请幼儿自主复述。加深印象
(五)反复的念诗歌,请幼儿念,男女孩子比赛说
小结:通过不停的说,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朗诵诗歌
(六)课外延伸:剪雪花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喜欢吧,那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剪一剪
五、教师评价
首先是教诗歌的过程完全弄反了,应该先集体朗诵,然后才可以让幼儿单独朗诵,而且教师只朗诵了一遍,应该先第一遍教师有感情的朗诵,然后再朗诵几遍,让幼儿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记忆,朗诵一遍太快了,大部分幼儿都难以记住。在教师朗诵时也不能边放图片边朗诵,这样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中班幼儿的专注力还不够,不能做到边听边看。
第二,在出示图片时还要多问问儿童,不能在得到想要的答案时就停止他们的交流,再多多询问,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的机会,也就是上课对幼儿的关注要有全面性,不能只关注个别幼儿
第三,可以在教完诗歌后可以让幼儿去自编,既能检测幼儿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幼儿模仿能力和想象力。
六、反思
1、目标思考:在主题活动《冬爷爷的礼物》中有这语言活动《下雪天,像过节》很贴近我们平时,就包括我在冬天的时候也天天盼望着下大雪然后就可以尽情的玩,所以更别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若是下雪确实会很热闹。而且孩子们也见过下雪,可以很轻松的想象出诗歌中提到的那些食物被雪覆盖后的像什么。再加上由PPT的方式呈现更能让孩子猜到像什么。所以目标1:幼儿在看完图片交流之后能够了解其中的比喻,再通过教师的朗诵,以及他们先前交流时得到的答案,再结合图片,幼儿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能够掌握这诗歌,目标2:他们经历过下雪天,结合现在的天气,心中对下雪有份期盼,自然很激动很欢喜,通过PPT的展示他们能感受到下雪时的美景与快乐情绪。
2、重难点考虑:由于这首诗歌中涉及到了比喻,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他们还不了解什么事比喻,所以我用图片来解释,问他们停着的小车,圆圆的屋顶和一根根树枝在被雪覆盖后像什么,通过他们自己交流,感觉像什么来解释比喻。虽未明说,但是幼儿能够说出什么像什么。
篇16: 冰雪天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粘贴能力,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冬天不怕冷的勇敢精神。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下雪FLASH、雪景背景图、A4纸撕成的小纸片、餐巾纸小雪花、细棉花、胶水、调色盘、棉签
2、经验准备:感受过雪花飘飘落落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2、活动难点: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
1)、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小雪花。
二、鼓励幼儿发现小雪花都落到哪里了?
1)、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哪里去了呢?
(落到地上、屋顶上、滑梯上、树上、汽车上、人的身上……)
2)、引导按句式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xx回答问题
三、出示背景图: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雪花和小雪片,你们想让它飘到哪去呢?来给他找找地方好吗?
四、幼儿分成3组,自选飘落的地方材料进行操作
(一组飘到大树上,一组飘到房顶上,一组飘到汽车上)
幼儿自选材料、给小雪花找地方,鼓励幼儿一边粘贴小雪花,一边用语言描述它们飘荡的地方,教师帮助整理成儿歌。
五、总结评价幼儿表现
幼儿作品粘贴到白板上孩子们一起欣赏,一边看边说:“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大树上,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房顶上,小学花飘啊飘啊飘到汽车上,小雪花轻轻从天上飘落下来,告诉我们冬天来到了。”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精细动作有待发展,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意志力,自控力差。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美术活动重在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参与,愿意大胆尝试。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今年冬天已下过两场大雪了,幼儿们喜欢雪,愿意亲近雪,对白白的雪花充满了向往,对雪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选择“下雪了”这一题材。小小班的幼儿小手肌肉还不发达,正确握笔对于他们太难,于是我选择了用棉签点画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小手肌肉,为他们今后握笔打好基础。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是小小班美术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活动中我也有意去提醒幼儿。
在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对雪的认知和情感我播放了一段《下雪了》视频,放完后从孩子对雪有说不完的话可看出它起到了作用,孩子们讲述着上次下雪谁带着他玩雪,怎么玩雪……一时导致我要说的话没办法往下说。
孩子们知道雪的颜色,雪是冰冰的,但问到“飘到手心的雪花怎么不见了?”难住了幼儿,我告诉他们:“原来冰冰的雪花遇到暖暖的手会化成水。”幼儿们对雪的认知得到了发展。为他们下次玩雪有了一个探索的方向,美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有了渗透。
在进行示范时我放慢了速度、语速,幼儿们看到了,听到了,请上来的两位幼儿都做到了“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也出现了一点小状况,我及时进行了指导。幼儿们的作画过程中我也不断的指导、引导,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的雪花飘到了哪儿?”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发现幼儿棉签上的棉花散开、变大不利于点雪花后,我及时给予更换,帮助、支持他们的探索活动正常进行。
小朋友在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告诉我:“看,我的雪花飘到房子里了。”有的说:“看,我的雪花飘到门口了。”……当别人都交了画离开后,王姝凡还一个人认真的在点画雪花,我说:“交了吧,还想画呢?”他说:“嗯,还想画呢!”从幼儿的表现中和作品中可看出目标是基本达成了,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足之处:
1、《下雪了》视频播放时间有点长,导入应简短有效。
2、范画太小,根据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该大一点。
3、本想在作画前提醒幼儿挽起袖子,注意干净整洁,却没说。
4、在有一名幼儿完成作画后,没有给他交代任务,忽略了他。应该让他在给地面点画上厚厚的雪,或坐在作品前欣赏,给他点任务。
【寄冰教案】相关文章:
3.夜雨寄北教案
8.冰鉴读后感
9.作文 冰之梦
10.冰作文6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