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印度教案

印度教案

2024-03-19 07:40: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仪城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印度教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印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印度教案

篇1:教案 印度

教案 印度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 印度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农作物  分 布  与地形、气候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小麦棉抗旱能力强,棉花后期生长需更多光照,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较少,地势和缓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较好的低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提问)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开放性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板书)3、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 】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教师归纳板书)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提问)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课件)世界文明古国   (承转)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课件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承转)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课件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课件)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篇2:印度地理教案

印度地理教案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提问)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承转)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承转)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篇3:印度教学教案

第三节 印 度

○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的新契机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时安排:2时

○知识点一:世界明古国

学生自学本P34页,并看阅读、“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本P36页活动3、4题。

○知识点二: 自然条:(位置、地形、气候)

1、阅读本P35页图7.34印度地形图回答:

2、播放: 印度的洪灾 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本P37页活动,学生观察印度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季风图,注意观察出雨季和盛行季风,再观察旱季和盛行的季风。回答:

读南亚季风图回答:

3、阅读本P38页图7.41 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

4、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学生结合人口、地形、气候、农业问题综合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有利条: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不利条: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知识点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学生阅读本P40页图7.43印度矿产资、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

○本节小结:

本节知识要点:

(一)世界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一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本节学法指导:

篇4: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教具准备

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板书〕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引入新课〕

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当时是学习哪种宗教呢?

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

〔学生活动〕

恒河沐浴。

〔归纳小结〕

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严重。

〔学生活动〕

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

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

〔板书〕二、农业生产大国

〔学生活动〕

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

〔板书〕1.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

〔板书〕2.印度河和恒河

〔学生活动〕

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

〔板书〕3.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

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

〔板书〕4.“绿色革命”

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

〔学生活动〕

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

〔板书〕5.经济作物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

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

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阅读观看印度的牛。

〔板书〕6.印度的牛

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

〔板书〕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板书〕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板书〕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学生活动〕

提供网址:印度的软件业。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3.“绿色革命”

4.经济作物

5.经济作物

6.印度的牛

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教后感

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篇5: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河流:印度河、恒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左右。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7.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8.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阅读教材P13,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篇6: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9中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划线,疑难问题作好标记,并弄清以下问题:

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次大陆,河和河奔腾入海。

2.年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回家。

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称为。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和两个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和。

4.公元前世纪,古代产生了,宣扬。

5.第一等级: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二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四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姓制度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约15分中后,小组内交流,如小组内对某一问题有异议的进行提出,其它小组帮助解决。整个过程教师指导、引领。)

(二)小组合作探究

材料一: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印度;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

第三等级(吠舍);第二等级(刹帝利)

篇7: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篇8: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河流:印度河、恒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知识点三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7.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8.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阅读教材P13,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篇9: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以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

重点:①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

②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①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②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走大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引入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目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二、正式授课

1.位置与范围

先回顾之前一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方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展示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生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赤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②展示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生答出国家名称。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

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 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地理环境

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大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自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先给出这一大知识点中分为几个本分讲解。让同学们与个“总—分”观念。

(1)南亚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

展示南亚地形图,标出重点区域,提醒同学们可大体划分为三个区域。

①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高止山、西高止山

②地势特征: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③三大河流:a..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b.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c.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注入恒河下游,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Ps:提及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呼应视频中提到的内容

(2)南亚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南亚地区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南亚地区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少雨(通过展示气温降水量图)

成因:夏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列出气压带风带,利用简单的动画辅助解释)

2.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提出问题点名单个学生:简述塔尔沙漠的成因

学生回答①亚热带草原及沙漠气候;②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篇10: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

【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

【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SHAPE MERGEFORMAT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篇11: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亚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南亚特色图片,引出南亚的学习。

2.南亚概况

(1)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60?E~90?E,10?N~30?N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西临阿拉伯海,

东临孟加拉湾。

内陆国: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

临海国: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

岛国: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2)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

(3)河流:三大河流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注入恒河下游。

思考:恒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4)气候:三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虽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无本质区别,但在特征上略有差别。表现在:南亚的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而不是11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至9月(而不是6至10月)。

思考: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6月到9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南亚的西南风,降水丰富,为雨季。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亚欧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南亚地区偏转成东北风,为旱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影响

有利:夏季产生丰富降水,形成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生长;

不利:西南季风不稳定,强弱变化,使南亚多水旱灾害,水利工程量大。

南亚的3—5月,为什么称为热季?

①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

②东北季风势力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天气晴朗干燥,大气削弱作用弱,天气十分炎热,为热季。

读南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印度教案】相关文章:

1.地理《印度》教案

2.印度新娘主持词

3.地理课《印度》说课稿

4.印度的元旦习俗

5.印度舞串词

6.印度励志电影推荐

7.高中世界地理印度课件

8.印度地理教学设计

9.印度的习俗礼仪的介绍

10.金砖之国印度篇观后感

下载word文档
《印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