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2022-10-26 08:50: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ohoy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高中教案,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高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教案

篇1:高中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1、《祖国颂》

2、《你是这样的人》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理念:

师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懂得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体验、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将收集的的资料,整理好,用以说明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③学生进入教室按声部落座。

教学过程:

一、《祖国颂》

1、介绍合唱《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出示多媒体)

《祖国颂》是一首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气势宏伟,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为A,B,A三个乐段,教师范唱三段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说明。演唱《祖国颂》这首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聆听全曲

3、组织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

4、学唱三段的主题旋律,加深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5、出示多媒体:“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资料,教师参与展示、总结归纳: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二、《你是这样的人》

欣赏分别由戴玉强的美声唱法和刘欢的通俗唱法演唱,请学生进行对比。

作品介绍:《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题材为颂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长。

请同学说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重复欣赏,戴玉强演唱的。

师点拨提示:周恩来,是一个让后人无限追忆和怀念的历史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也无法忘记那些为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三、《走进新时代》。

(1)分别欣赏: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同学们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产生的效果有怎样的区别。

(2)实践

教师弹奏并演唱《走进新时代》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走进新时代》,进一步体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走进新时代》作于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婉转动听的音调,抒发了全国人民,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歌曲的曲调采用民族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诉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效果,使曲调更具有口语的语感,自然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对比段,旋律在高声区,情绪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学唱中,教师要给予气息,咬字、吐字、强弱、情感处理等,必要的指导,把歌颂与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播放歌曲,全体合唱《走进新时代》,教师指挥。

四、巩固与深化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学生可继续用搜集的资料说明。

教师在音乐有何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进行研讨。

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研讨。

音乐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研讨。

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最后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与考核。

五、下课,布置作业。

篇2:高中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内容】

1、《走进新时代》

2、《你是这样的人》

3、《祖国颂》

【教学理念】

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

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

③学生以声部分单位围坐,便于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

1.听辨导入

(1)对比聆听:①独唱《走进新时代》②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

(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AAB ABA”)。

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

②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师:引出课题: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

3.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

[师]重点作品的分析:

《走进新时代》作于19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

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

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的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向”字、“迈”字、“界”字、“宰”字、“诉”字、“事”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问题,灵活、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应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歌加通俗)去表达他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

欣赏: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

(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着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提示,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研讨。

4.研讨问题(组长主持)

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

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

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

(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

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

(1)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如:①礼仪音乐:进场、升旗、生日②影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③背景音乐:午餐、公园、商场④伴奏音乐:健身、舞蹈等。]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高度的发展,还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学习了合唱的相关文化知识,认识到实用性的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进行了艺术实践的体验与感受。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同时,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学会唱歌,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发掘歌曲内在的审美内涵,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在课外拓展与探究性研究学习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把本学期自己喜欢的所有歌曲组合起来,合作策划一场综合性声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个人特长,让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高中音乐教案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

教学设想:

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的:

1. 能识别乐曲中的情绪,利用听觉和视觉产生创造想象力。

2. 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制背景音乐。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了解音乐中的情绪,重点区分“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 学生听《欢迎进行曲》,有节奏地进入教室。

2. 师生相互问好。

二、提问、引导进入课题

1. 请同学谈一谈对音乐的感受?师:其实音乐自古到今都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如:古代帝王则用音乐来进行政治教化,《诗经》

2.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产品,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不仅有一定欣赏,审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应用科学,音乐逐渐被社会和医学界所接受,并日趋成熟。

3.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音乐与生活。

三、播放多媒体:

1. 教师解释实用音乐,(用音乐来烘托气愤,配合完成某想项具体任务,,这种音乐一般称为“实用音乐”。例如:仪式音乐,治疗音乐等。)

2. 播放《欢迎进行曲》,师问:A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听B段旋律你产生一种什么联象?

3. 播放《摇篮曲》,教师板书提问:1本乐曲和《欢迎进行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异同?乐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创造性的想象?(同学讨论回答)。

4. 播放《婚礼进行曲》教师简单说明乐曲的情绪:A段音乐宏伟庄严,描绘了辉煌的婚礼场面;B段旋律温柔活泼,带有一种歌唱性,表现了温和愉悦的气氛。

5. 总结(1)上面三首乐曲为“实用音乐”,(2)请同学讨论后举出三首实用音乐的例子?

四、播放多媒体:

1. 教师解释“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又称“环境音乐”,是一种为办公室、休息室、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而使用的陪衬音乐。)请同学读出“背景音乐”的特点(加深印象)

2. 课件打一个即将开业的商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片段。

师问:请同学们选出这四首乐曲那些更适合作为商场“背景音乐”(分组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

3. 鼠标点击页面出现一例快速行驶的列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

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旅游列车车长,请根据“背景音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旅客心理特征的音乐?(同学分组讨论回答并说明理由)。

五、“背景音乐”还可以在综合医院里,急诊室或输液他厅应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们在一种声级较低的优美柔和的音乐背景下会感到,轻松与愉悦不易疲劳,对病人和家属而言能减轻消除他们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状态,并进一步起到镇定作用。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音乐与生活》中“背景音乐”和“实用音乐”希望同学能分清并会运用,使音乐能够更好为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课外作业:

1.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2首“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例子。

2. 请同学们为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乐”。

七、结束:

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炼,它使我们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

2.播放课件中的“美国乡村音乐”,与学生话别,让同学们踏子着音乐离开教室。

篇4:高中体育教案

使用材料:

篮球、塑料圈、纸棍等。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单手拍球:可以单手立定拍球,也可以沿直线或障碍物行进拍球。要求手掌保持握球状,手腕自然用力,身体降低重心稍微前倾,球的高度控制在胸部以下。

2.双手拍球:按照单手拍球的要求,左右手交替进行。先立定姿势双手拍球,熟练后走直线、走圆圈或绕障碍物行进拍球。学生可以边拍球边数数,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球次数最多。

3.抛接球:两手向上抛球,然后再用手接住;两名学生合作面对面抛接球,接不住球者为输。

4.乖乖球:两名学生面对面蹲下或坐下,向对方滚球,球不能离地,沿直线向前滚,比一比谁的球最乖。

5.转圈圈:学生各拿一个篮球放在平地上,单手放在球的上部,用力向前转、向后转,比一比谁的篮球转的时间最长。

6.顶球:把球放在头部,两手轻轻扶球,可以走、跑、跳,球先掉下者为输。

7.夹球跳:把球放在两脚之间,夹住球轻轻向前跳,看谁或看哪队先到达目的地为胜。

8.运球:把球放在篮子里,提着走、跑、跳;两人提着合作运球,可增加障碍物,使活动更加有趣。

9.螃蟹运球:两学生面对面站好,两手轻轻抓住对方,把球放在两学生胸部中间,学螃蟹横着走。两人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走得好,运得稳。也可以增加难度,背对背运球走。

10.赶球走:学生手拿硬纸棒,按一定的路线向前赶球,看谁的球先到达目的地。

11.拖拉球:用塑料圈套住球向前走或向后走,不要让球宝宝出圈。

12.胯下传球:先单手拍球,然后抱起球从胯下穿过继续拍球。这种玩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练习。

13.蜗牛旅行:把球放进轮胎内,两手轻轻地扶住轮胎向前滚。活动中谁的球掉下来为输。

14.转身拍球:学生先立定拍球,然后迅速转个圆圈后继续拍球。在一定的时间内,比一比谁转身的次数最多。

15.投球:学生持球站成一队,与球篮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手指和掌根握球,在头前方上举,用力往篮内投球,进球为胜。

16.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创编球操,请学生随音乐表演。

篇5:高中体育教案

本次课是一堂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新课程目标,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而进行构思和设计,模拟地震发生时情景,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和学生自编自创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锻炼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次课的特点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音乐作背景进行渲染和烘托,本课是对高中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知识结合室外游戏教学的'一种创新和探究,旨在为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素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练习,了解地震知识,学会自救与救护技能;发展学

生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

2、让学生体验“自救与救护”等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和创编多种自救和抢险的方法;体验遇险、逃险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心理承受力。

3、树立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养成互相关爱的优良品质,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教学重点:自救与救护的技能掌握;

三、教学难点:学生自编自创救护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解与示范和小群体教学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实践;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材选择的是根据新课改以来,新课程理念结合健康教育专题及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而设计的一堂研究课。

(2’)开始部分我安排了一些原地队列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学风。

(8’)准备部分我安排了“摸四位“和“击掌不报数”两个小游戏,主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反应技巧,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30’)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师生平等互动,也注重师生和生生评价。模拟地震发生时“自救与救护”游戏,主要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及灵敏等身体素质,设立了救护“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和“抗震救灾勇士”称号,主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的重点体现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互动游戏后,以及教师的暗示和启迪,各组自编自创探究合作,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游戏创编能力。通过设立竞赛奖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结束部分采用配乐舞蹈放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身体放松的同时愉悦身心。

六、学情分析

1.高中一年级是学生的个性、价值观、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体能,技能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教学时,注重学

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

2.高中学生因身体条件、运到技能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我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身体素质练习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整合在一堂体育游戏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3.高中一年级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实践并小结,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激励。

七、教学效果预计

通过教学95%以上同学掌握地震相关的基本常识及地震发生时的救护技巧,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基本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篇6:高中体育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魔板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2.发展跳跃、跨跳、爬等运动技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形成坚强、勇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泡沫板、报纸球(鸡蛋)、皮筋设置的铁丝网。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激发兴趣1.出示泡沫板,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看看是什么?看看你的魔板象什么?

2.在魔板上作热身运动。

3.游戏“变变变”:出示魔棒,学生听魔术师口令用泡沫板变成各种不同的物体,并鼓励学生当魔术师,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师:我要用魔术棒来变魔术了,小朋友拿起你脚下的魔板,听我口令。魔板变变变--×××!

教师:哪个小朋友也想当小魔术师来变一变?

(二)创设情景,利用魔板进行跳跃、跨跳、爬等运动。

教师:鸡妈妈给我打电话了,说她有困难,需要我们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可是鸡妈妈的家在很远的地方,要过一条宽宽的河,几个小土坡,喝一座高山,最后还要经过一条地道,可危险了,你们有没有这个勇气啊?让我们把魔板变成小汽车,出发吧!

1.过小桥:学生把魔板纵向摆成两竖排,学生用各种方法过小桥。

教师: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到哪了?怎么过河呢?

2.跳土坡:泡沫板立于地面,学生用双脚跳、单脚跳、跨越等方法过土坡。

教师:我们来到小土坡前面,我们怎么过去呢?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去试试吧!

3.跨高山:把泡沫板重叠于地面,学生自由选择跨高山或土坡,教师重点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

教师:现在我们到了连绵的山下,这些山有的高,有的矮,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征服它们吧!

看,高山又增加难度了,现在高山变得又高又宽,你们怕不怕?勇者无敌,加油!

4.钻地道:把泡沫板摊开横向两组依次摆好,学生练习在泡沫板上匍匐前进。

教师:鸡妈妈的家马上就要到了,最后一关是钻地道,小朋友爬的时候要把身体放矮,匍匐前进,千万不要碰到铁丝网!

5.游戏《送鸡蛋》。

教师:鸡妈妈说,她把鸡蛋生在了野外,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运鸡蛋,小心地把鸡蛋送回鸡妈妈的家,好吗?加油!

(三)以“洗澡”放松活动,感受快乐教师:终于帮助鸡妈妈把鸡蛋运完了,真累啊,让我们用魔板变个小浴缸洗个澡吧!

活动延伸:

可以在晨间活动后继续此游戏,再引导学生探索魔板的其他玩法。

活动反思: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学习。朴素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可挖掘的教育价值。魔板其实就是我们的泡沫板,简便自然,又可以随意拼接、灵活组合,富于变化。“见物思玩”的本性促使我马上考虑到这些泡沫板可以怎么玩?如果把这些泡沫板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利用板子进行探索,并根据不同的拼接结果,设计不同的运动形式,即顺应了孩子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本活动环节设计时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在锻炼的难度上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跳跃、跨跳、爬等运动时,尊重学生的意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篇7:高中英语教育教案参考

核心单词

1. impression

n.印痕;印记;印象;感想

常用结构:

have an impression of sth./doing sth. 对(做)某事有印象

make an impression on sb. 给某人留下印象

make no impression on 对……无影响/效果

give sb.a favorable impression 给某人留下好印象

an impression of one’s foot 某人的脚印

Your performance gave me a strong impression.

你的表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What I said made no impression on him.

我的话对他不起作用。

联想拓展

impress v.留下印象

impress sth.on/upon one’s mind 把……牢记在心上

高手过招

单项填空

She spoke very confidently because she wanted to make a great on her employer at the first time.

A. Influence B. pressure

C. Impression D. Effect

解析:选C。make an impression on sb. 给某人留下印象。

2. lack

v.&n. 缺乏;缺少的东西

注意:lack作名词时,后常接of。lack作动词时,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作不及物动词时,后常接for或in。lack不用于被动语态。

常用结构:

lack sth. 缺少某物

lack for sth. 缺少;需要

for/through lack of... 因缺乏……

no lack of... 不缺乏

a/the lack of ... ……的缺乏

He didn’t go there because he lacked courage.

他没去那里,因为他缺乏勇气。

The plant died for lack of water.植物因缺水而死。

They lacked for nothing.他们无所需求。

联想拓展

lacking adj. 匮乏的;不足的;没有的

be lacking in 缺乏(品质、特点等)

She seems to be lacking in common sense.

她似乎缺乏常识。

高手过招

(1)单项填空

Though money, his parents managed to send him to university. (?01?陕西宝鸡检测)

A. Lacked B. lacking of

C. Lacking D. lacked in

(2)完成句子 (原创)

①因为缺乏兴趣这次旅行被取消了。

The trip was cancelled through .

②他缺乏信心。

He .

解析:(1) 选C。考查分词作状语。his parents与lack之间呈主谓关系,所以应用现在分词作状语;lack作动词时不与of搭配,所以答案选C。

(2)①lack of interest ②lacks confidence

3. sight

n. 视力;视觉;看见;光景,奇观;名胜

常用结构:

lose sight of 看不见;忘记;失去

catch sight of sth./sb. 看见某物/人

at first sight 初看之下;乍看起来

at (the) sight of 一看见就……

out of sight 看不见

be in sight 看得见,在眼前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Last summer we had seen the sights of Beijing.

去年夏天我们游览了北京的名胜。

Crusoe was frightened at the sight of a man’s footprint.

克鲁索看到一行人的脚印,他非常害怕。

高手过招

(1)单项填空

For miles around me there was nothing but a desert, without a single plant or tree .

(2010?01?陕西商洛检测)

A. in sight B. on earth

C. at a distance D. in place

(2)完成句子 (原创)

我们失去了许多珍贵的动物。

We several precious animals.

解析:(1) 选A。in sight为固定搭配,意为“看得到”;on earth用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加强语气,意为“究竟;到底”;at a distance意为“在远处”。

(2)have lost sight of

4. require

vt. 需要;要求;命令

常用结构:

require that+主语+(should)+动词原形 需要某人做某事

require sb. to do sth. 命令某人做某事

require sth.(of sb.) 要求(某人)某事

I will do everything that is required of me.

凡是要求我的事,我都会办到。

The situation requires that I(should)be there.

形势需要我去那里。

温馨提示

require后接宾语从句时,宾语从句必须用should do的虚拟语气,其中should可以省略。

另外,表示“需要”,且是物作主语时,后接动词 ?ing形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可以等于不定式被动形式;在这一点上,need和want用法相同。

The house requires mending.

=The house requires to be mended. 房屋需要维修。

All cars require servicing regularly.

所有汽车都需要定期检修。They required him to keep it a secret.

他们要求他对这事保密。

高手过招

单项填空

①In competition, women are required some of their exercises music.(2010?01?山西平遥检测)

A. perform; to B. to perform; to

C. performing; with D. to perform; by

②All the people present agreed that the matter required . (2010?01?山西太原检测)

A. to look into B. being looked into

C. to be looked D. looking into

解析: ①选B。be required to do sth.意为“被要求做某事”。第二个空的to是介词意为“随着,伴着”。

②选D。require, want, need表示“需要”,当其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时,其后的宾语常用动词不定式的被动形式或动名词的主动形式。

5. assist

vt.&vi. 帮助;援助;参与;出席

常用结构:

assist sb. in/with sth. 帮助(某人)某事

assist sb. in doing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sist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sist with 帮助(照料,做);在……上给予帮助

I am willing to assist you whenever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有机会我愿随时帮你。

I’m afraid I can’t assist you, you have to go and see the manager. 我恐怕帮不上忙,你得去找经理。

The headmaster assists with a lot of things when free.

有空时校长会帮忙做很多事。

高手过招

用assist的相关短语填空 (原创)

①The young nurse was very nervous when she in her first operation.

②A team of nurses the doctor performing the operation.

③She employed a woman to her the housework.

④Good glasses will you read.

答案:①was assisting ②assisted; in

③assist; with ④assist; to

重点短语

6. take up

从事;占(时间、空间、注意力等);继续

This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 这张桌子太占地方。

She has taken up a job as a teacher. 她当上老师了。

This chapter takes up where the last one off.

本章继续上一章的内容。

联想拓展

take off 脱掉(衣服等);起飞;打折;作为折扣而减价

take over 接管;获得对……的控制或管理

take apart 拆开;分开后将……分成许多部分

take for 把……视作;误认为

take...for granted 认为……是理所当然

take down 写下;记下

take back 收回(诺言)

高手过招

单项填空

①In Singapore, a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y, the Chinese people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so you can speak Chinese there. (2010?01?安徽利辛检测)

A. make up B. take up

C. hold up D. turn up

②Since the Olympic Games Beijing has taken a new look everywhere. (2010?01?山西四校检测)

A.Up B. on C. over D. Off

解析: ①选A。考查短语辨析。make up编造; 弥补; 组成; 构成;take up拿起来; 占据(时间或空间);hold up阻止;turn up开大; 调高; 出现。

②选B。考查短语辨析。take on呈现; take up拿起; 从事; take off脱下; take over接管。

7. sweep up

打扫;横扫

These students are sweeping up dead leaves.

这些学生们正在扫(拢)落叶。

He ran forward and swept her up into his arms.

他跑上前去一把将她抱在怀里。

The whole country was swept up in the excitement.

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兴奋的气氛中。

We’d better sweep up all the bits of broken glass quickly.

我们快点把玻璃碴子扫干净。

联想拓展

sweep aside 放/堆到一边; 不予理会

sweep away 扫清;消灭;彻底消除

sweep off 扫清; 吹走; 大量清除

sweep out 扫掉; 清除

sweep over 将……一扫而光; (某种感情)掠过(……的心头)

高手过招

用sweep up的适当形式填空 (原创)

①After the party, the house needed .

②The leaves were into the air by the strong wind.

答案:①sweeping up ②swept up

重点句型

8. This is similar to the “jet lag” you get from flying,...

这就与你乘坐飞机会产生时差反应相似,……

联想拓展

when flying是when you are flying的省略形式。在有些表示时间、条件、方式或让步的状语从句中,如果谓语包含动词be,从句的主语又和主句的主语一致,或者主语是it,通常可以把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略。

When asked where’s the toilet, the waitress showed the way politely to the guest.

当被问及厕所在哪里时,服务员非常有礼貌地给客人带路。

Until finishing the homework, the child was allowed to watch the cartoon film.

直至完成作业,小孩才允许看卡通片。

If necessary, you can call help from the police.

有必要时,你可以向警方求助。

高手过招

翻译句子 (原创)

①即使被打死,他仍然保守秘密。

②可能的话,到机场来接我。

③过马路时,孩子们被要求停下观望,再手牵手通过。

答案: ①Though beaten to death, he still kept the secret.

②If possible, please come to meet me at the airport.

③When crossing the road, the children are required to stop to look around and walk hand in hand.

9. ...some chairs rose from under the floor as if by magic.

……一些椅子就像变魔术一样从地板下面升了起来。

注意:from后面有时可接介词短语或where从句。

from under the floor 从地板下面

联想拓展

from behind the door 从门后面

from under the table 从桌子底下

From under the tree the man kept an eye on the sheep.

那个老人从树下留意着他的羊。

高手过招

单项填空

His head soon appeared out of the window, he saw nothing but trees. (2010?01?山西大同检测)

A.Where B. which C. there D. from where

解析:选D。该句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尽管先行词可以表示地点,但句中强调目光的发出地,所以应用介词from+关系副词where。

篇8:高中英语教育教案参考

一. 单元分析(Unit Analysis)

(一) 单元地位(Unit Position)

1. 本课在对伟大的科学家描述时, 谈及了科学家们的共同特点及他们在科学征途上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教师可以围绕“伟大的科学家”这个主题,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口语讨论,加强对科学家的生平和必须具备的品质的了解,从而激励学生向科学家们学习他们坚持真理,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围绕本课主题“伟大的科学家”,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需要那些具体的品质?我们应该如何向科学家们学习?

3. 本课中出现了新的语法现象---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强调句式。

其中出现的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的重点词组有:happen to do, be glad to do, seem to do

重点句型有:Mr. Black happened to have read some articles about Einstein's theory.

He was glad to be invited to attend a lecture on Einstein's theory.

Einstein's theory seems not to be understood by many people even today.

强调句式有:It was...that... do的各种形式。

4. 设计对话,竞猜等形式,让学生在任务教学模拟情景中反复操练本单元出现的不定式和强调句式。

(二)单元目标(Unit Target)

1 了解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能区别完成体和被动式的用法,并能熟练运用不定式进行描述。

2 能对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简单的描述:(出生,国籍,科学领域, 成就或称号......)

3 能述说某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4 了解强调句式,学会用强调句式。

(三)单元重点(Unit Points)

1 关键词:

◆语言知识类

be fascinated by , come to power, speak out against, Theory of Relativity, become involved in, apart from, take oneself seriously, pass away, leave behind, a wealth of

◆ 交际功能类

国家和国籍:Jewish, Germany, Swissland, Italy, the United States

科学术语:photoelectric effect, Nobel Prize, atomic,bomb,gravity,relativity,nuclear,weapon

2 功能:

1)Talk about learning(讨论学习) 参见课本85页Useful Language

●Grammar must be learned through language, and not language through grammar.

●He who nothing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I forgot what I was taught, I only remember what I have learned.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

●It is not shame for a man to learn that which he knows not, whatever his age.

●Live to learn, not learn to liv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Study, study and study.

●The more you study, the mor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gnorant.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2)Describe things using emphasis:(用“强调句式”描述事物)

●It was when Einstein was fifteen that his family moved to Italy.

●It did give him plenty of time to think about physics.

3 语法点:

本课出现的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强调句式应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s)

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资源参考

1 Reading

作为“伟大的科学家”的这一主题的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手段”,结合合作小组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列出尽量多的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国籍,科学领域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既让学生回顾了曾经学过的国家, 国籍,又可以引出一些新的词汇。

对于几幅科学家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了解科学家的事业和生平。

在此基础上,阅读并讲解课文,使学生对科学家有更多的,更深刻的,更全面的了解。

〔链接1〕头脑风暴法的操作建议。

课本75页Highlights部分。

可以参看课外关于科学家的读物。如:《科学家故事》,其中有和课文相关的故事:

惜时如金的爱因斯坦--珍惜时间的故事2 Listening

作为教材的第80页的听力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Edison的生平事迹。同时建议教师可以利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世纪)》,开展相关主题的听力活动作为对教材的补充。

教材的第80页Listening Practice

在课堂内利用第四课时做。

3 Speaking

以“伟大的科学家”为主题设计口语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事先查找科学家的有关资料,根据图片介绍科学家。

活动二:故事竞猜。让四个同学作为一个活动小组,课前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查找一个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小故事,然后在课堂内讲述,一边描述,一边让其他同学竞猜科学家的名字。

活动三:采访。采访同学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对他有何了解?为何最喜欢他?他有什么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采访结果可以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

〔链接2〕故事竞猜的一些具体教学建议。

课本84页Listening and Talking。

4 Writing

本部分内容-运用新学的知识,让学生写一个关于科学家介绍的海报,其中包括照片,图片,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名言,轶事,贡献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贴在教室后面的墙报处。这样对于书本知识加以巩固和反馈,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

课本85页D Further Practice。

5 Structure

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强调句式是本课的语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句型操练”、“话题讨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教授语法,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语法flash短片,使枯燥的语法讲解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链接3〕不定式的完成体和被动式的教学建议和课件。

课本81页Structure部分。

6 Additional Reading

本部分与Unit3内容直接相关,建议放在最后一个课时。本文出现的重要词和词组:natural selection, point out, take up, survive, adapt into, evolution, ancestor, prohibit。针对“适者生存”这个原则,可以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曾经称霸一时的恐龙?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代?为什么会灭绝?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以免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链接4〕话题讨论的教学建议。

课本第86页Additional

Reading。

〔链接1〕

说明:

利用“头脑风暴”是提供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机会。这一环节的运用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以小组形式呈现合作结果,让全体学生对有关“伟大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国籍,科学领域的词汇加以回顾和复习,对新的词汇加以补充与学习。让学生了解伟大的科学家们刻苦钻研,不为艰难的精神,并发自内心地向他们学习。

1 教师准备空白纸,分发到每一个小组中。在组员中确定“记录者”;“汇报者”,并明确职责。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2 在“头脑风暴”过程中,“记录者”记录组内所有成员能想到的有关科学家的词汇。

3 请每组“汇报者”报出所罗列的“科学家”总数。以优胜者为代表汇报结果。教师可以把一些较好的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学习。

4 请其余各组补充未提及的一些新词汇。

5 最后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提到的词汇。

例: 以下是一优胜组所列出的科学家和国籍以及他们的科学领域和主要成就或称号:

Edison, American, invention,light

Newton, Jewish, physics,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Einstein, American,physics,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Chenjingrun, Chinese, maths,

Sunsimiao, Chinese, medical, King of medical

其余组补充词汇:

Bruno, Italian, philosopher

Da vinci, Italian, artist and philosopher

Gauss, Germany,maths, King of maths

教师补充词汇:

Nobel, Sweden, chemistry, bomb

Darwin, England, biology, origin of species

Galileo, Italian, physics,telescope

〔链接2〕

“故事竞猜”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从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了解信息的好方式,该活动同时也能锻炼讲述故事的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竞猜的同学来说,也是锻炼听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

例:华罗庚:

He was a very famous Chinese scientist major in maths. He was born in 1910. When he was in the primary school, he had poor marks and could hardly graduate from school. Then he went to a professional school to study. A year later, he had to quit school because of poverty. Then he began his self-study in a small room, almost the same room you saw in the film of Den Xiaoping where Chenjingrun studied.

Student B: It's 华罗庚。

Teacher: That's right.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room? Please describe it to us.

Student B: It was very dirty, humid, and dark... Things are out of order.

Teacher: Yes. In spite of the hardship, he continued to study by himself and finally was admitted to Qinhua University to teach the students maths..

〔链接3〕

插入一个语法flash讲座,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形式教授语法,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枯燥的语法的学习兴趣。

可以点击下面网址观看flash:www.tingroom.com/flash/5/6227.html

〔链接4〕

这个话题很值得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人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由于只考虑当前需要以及少数人的贪婪,直接地盲目捕猎,或者间接地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致使动物无法生存,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灭绝了,一些动物正在濒于灭绝。据科学家估计,自十六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二百五十多种动物已经绝种了,尚有六百种动物正濒于绝灭之灾。从哺乳动物来看,1771年至1870年的一百年内,有12种绝了种;在1871年至1970年的一百年内,至少有43种被灭绝。现在平均每年绝灭一种。可见,野生动物绝灭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保护珍稀动物,抢救濒于灭绝的动物种群,保存和发展自然资源,是一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1. Discussion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When did dinosaurs live on earth?

●What did dinosaurs live on?

●Why did dinosaurs die out?

●How to protect other animals from dying out?

2. A report for presentation

●To investigate what kind of animals are faced with extinction and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

篇9:高中英语教育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熟悉基础写作的特征和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掌握常用的写作模式和句型。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审题;如何进行信息整合;上下文的承接。

教学难点:写作思路及方法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体会与模仿。

一、基础写作题的特点

高考设置基础写作题的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因此,基础写作题与往年的书面表达依然会有很多相似点,但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写作题材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材都非常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校园活动、校外见闻、交友、旅游、以及与考生有关的话题讨论等。可以预料明年高考写作题的题材还会在这些范围内,并为所有考生所熟悉。

2.写作的题材主要是故事性描述和应用文。历年的基础写作题的题材也会与往年书面表达相似,主要有故事性描写和应用文写作两大类。命题形式可能是看图写故事、看图表说明、根据表格信息完成一封短信或一份通知这类的应用文等。

3.内容呈现的方式具有半封闭性。作文试题逐步走向开放将是大势所趋。但是,基础写作题还只能是半封闭的,其特点是写作的内容是被规定了的,考生必须将文章所规定的信息点完整、全面地表达出来,但对于语言表达的方式、信息组织的先后秩序、需要补充哪些必要的信息等,考试又有一定的自主构思空间。

4.用5句话表达。这是基础写作题与往年书面表达题最显著的不同点。往年是规定字数(100词左右),句子的数量不作规定,所以很多考生为了不犯句法错误总是使用一些简单句。而历年的基础写作只能用5句话来表达题目所给的全部信息点,但所给的信息点与往年的书面表达相比并不会减少,所以,用5个简单句很难完成任务,必须使用复合句或并列句来综合多个信息点,而且还要照顾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语意上的连贯。从只一点来说,基础写作题对考试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二、基础写作题提出的新要求

1.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包括信息归类、信息排列和信息表达三个环节。对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点,考生首先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信息进行归类,并初步计划将哪些信息放到同一个句子中;其次是将信息进行合理的排列,排列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第三是选择表达的秩序,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这既要考虑语句上能否衔接,还要考虑语意上的连贯。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还要对某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增删,使文章意思连贯、语言畅谈、逻辑严密。

2.运用复杂句子的能力。在整理和归类信息点之后,就需要正确地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综合的表达信息。复杂句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复合句或含有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的复杂句。复合句主要有三类:含有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含有状语从句的复合句,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第二类是并列句或带有并列成分的复杂句。连接并列句或并列成分的并列连词主要有四类:表示意义引申的并列连词,如and,both… and,not only…but also,and… as well,not… nor,neither… nor等;表示选择的并列连词,如or,whether… or,either… or等;表示转折或对比的并列连词,如but,while,whereas,only等;表示因果关系的for。此外,therefore,besides,however,nevertheless,moreover,furthermore,what’s more,in addition,on the contrary,after all等连接性状语也可以在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

第三类是一些特殊句型,如使用强调句、倒装句、含有with复合结构的句子、there be开头的句子、以形式主语it 开头的句子等。

正确使用各种句型,不仅能够完成题目所要求的任务,还能使文章的句式变得丰富、行文更加流畅、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

三、基础写作题的备考策略

在基础写作的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养成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认真审题、巧妙构思、常写草稿、工整书写、仔细核对等好习惯,另一方面在组织信息和训练复杂句子结构方面要多下工夫。下面以“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例,探讨如何备考基础写作题。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假设你最近参加了由某电视台举办的中考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该台准备组织获奖者去北京参加一次英语夏令营活动,下表是这次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

【写作内容】

电视台就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征求你的意见。请按照以下要求用英语以书信形式给予答复。

1.选择适合你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解释你只能参加其中的两项活动(听英语讲座和教外宾学中文),虽然你认为所以的活动都很有意义;

3.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听英语讲座了解英美文化的信息;教外宾学中文因为北京奥运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宾想了解中国。

【写作要求】

1.必须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3.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用词不准和句子结构错误是写作失分的“罪魁祸首”。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是基础写作备考的主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可以分步骤进行:

教学内容与过程:

Step one: Greetings and dictation

Step two: 讲练结合,并就学生作文较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讲评过程注意把握好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失分。

Step three: 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适当的点评。

Dear Sir or Madam,

I’m glad to be invited to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①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rranging so many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rner, English lectures, English films, English songs, English plays and helping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② I am sure all the activities will do a lot of good to us students. ③ But it is a pity that I can only take part in two of them, because I will have to 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my research project. ④ I would like to listen to the lectures, by which I will learn some about western culture, and help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as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want to know about China and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⑤ I want to see m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 right after our school finishes in mid-July, so I am going to attend the camp from August 15th to 22nd.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truly,Li Ping

第一步:练习写简单句,练就写简单句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真功”。考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尤其是:“主语+谓语+(其它成分)”;“主语+系动词+表语”。

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 + 连系动词 + 表语,可用于这种句型的连系动词分成两类:表示变化的:turn,become,get,go,stay,remain等;表示状态的:be,seem,look,feel,taste,smell等。

2.主语 + 不及物动词,注意:不及物的短语动词也可用于这个句型,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另这种句型中常有状语,且不用于被动语态。

3.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及物的短语动词也可用于这种句型。但如果短语由“动词 + 副词”构成,作宾语的代词只能置于其中,作宾语的名词则既可置于其中也可置于其后;如果短语动词由“动词 + 介词”构成,无论是代词还是名词作宾语,一律置于其后,如:他考虑了(它)这个计划一夜。

He thought it / the plan over all the night.

He thought over the plan all the night.

He thought about it / the plan all the night.

4. 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一些间接宾语可改成一个由to引起的短语,表示动作是“向谁”做的;一些间接宾语可改成一个由for引起的短语表动作是“为谁”做的。

如:我给他一些钱。/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I gave him some money. / I gave some money to him.

He bought me a book. / He bought a+ book for me.

5.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补,必须注意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宾补的成分,如:n,adj,to do,省略to的不定式,介词短语等。

如表示独一的头衔、职位或身份的名词作宾补时,不用冠词:我们选他当班长。 We made him monitor.

第二步:练习运用复杂句。要提高运用复杂句的能力,考生必须要攻克三个易错点:一是主句与从句之间主谓结构混乱,造成主句缺谓语;二是没有掌握关联词的用法,错用、多用、漏用关联词;三是该使用简单句的地方人为地复杂化,如可以用分词或介词短语来表达的,却偏要用从句。

此外,简单句用得太多,会造成文章读起来乏味。在评卷员看来,同样意思的内容,能够运用比较复杂的句式结构来表达,当然会认为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比只会用简单句来表达要强,评分自然就高。

1.巧用非谓语动词。运用非谓语动词,可以使文句看起来更简洁,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重点更加突出,增加文采。如:I covered my ears, trying to keep the noises out, but failed. (广东卷)

2.巧用with复合结构。“with+名词/ 代词+现在分词/ 过去分词/ 形容词/ 副词/ 介词”结构,常作伴随状语以增加被描绘内容的生动性和情感性,使文章读起来更简洁明了。试以下两个句子:

I couldn’t go on studying because there was so much noise troubling me. (普通)

I couldn’t go on studying with so much noise troubling me. (高级)20广东卷

3.巧用复合句。高考评分标准强调使用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复杂性,鼓励考生尽量使用教复杂的结构,并且对由此产生的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如果恰当运用各类从句,就会使文章出彩。如广东卷:What’s more, people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which enables them to send and receive e-mails whenever they like. (定语从句)

4.巧用倒装句、感叹句、强调句、虚拟语气句等。使用这些句式可使文章化平淡为生动,加强语气,使评卷老师感受作者的强烈情感。如以下几个句子:

(倒装句)Only in this way can Internet Bars be well used by people.

(感叹句)I thought, “How hard mum is working! She must be very tired.”

5.巧用排山倒海句式。如能运用一个个排比句、对偶句、不定式或短语,可令文章增色不少,给评卷员眼前一亮的感觉。如: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are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 to make the air cleaner and fresher, and to turn our school into a better place for us to study and live in.

第三步:结构要清晰而流畅,巧用过渡词。众所周知,语言的层次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子,而是语篇。语篇指的是一系列连接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句子正确,要点齐全,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因此,恰当使用好连接性的词语和句子,是使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常用的过渡词语和表达方式:

1.文章及段落起始的过渡词语:to begin with; generally speaking; first of all; in the first place; in general; generally; in my opinion;

2.文章及段落结尾常用的过渡词语:therefore, thus; in conclusion; in brief; to sum up; in a word (注意:要避免在这些短语之前用“so”)

3.常见的表示先后次序的过渡词语:first; second; next; eventually; since then; afterward; meanwhile; therefore; immediately

4.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词语:accordingly;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in this way; consequently; so; due to; therefore; because of; thus

5.常用于比较和对比的过渡词语:in contrast with; similarly; on the contrary; different from; likewise; equally important;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6.常用于表示举例的过渡词语:a case in point; for example; that is; for instance

7.有关描写图表的过渡词语:during this time/ period; apart from; compared with; from the above table/ chart/ graph; on average; below/ above the average; increase/ reduce/ decrease by

8.常用表示强调的过度词语:furthermore; moreover; besides; in fact; indeed; in particular; what’s more; in addition;

篇10:高中英语教育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提出建议的常用语句,并运用到日常交际中,学习并掌握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用法。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有关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些常识。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teaching points

1.单词和词组

advice, special, do receive ,go with, write to, pick up, such as

2.日常交际用语与句型

1)Tha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2) Thanks. I must try to do that.

3) Do you think that would help?

4) You’d better find an English pen friend.

5) Why not…?

6) Why don’t you…?

7) I’m sure…

8)The more …, the…

9)find + n. + adj.

10)be of help

3.语法

学习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用法。

教学建议

对话建议

在Lesson 45对话中,建议教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听英语的技能的话题以及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节目为主要内容,如:

方法一、教师给学生播放BBC,VOA及CRI等英语广播作为导入 课。

方法二、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进行问答练习,用Why not…You’d better….Why don’t you…. 组织造句。

方法三、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话题,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听、说、读、写方面如何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等。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从内容上讲述了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一些常识,而且本课着重介绍英国BBC英语广播、学习英语节目,如: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另外介绍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在关键词语中,运用了不定式作主语,a short-wave radio, pick up等。

重点和难点

辨析cost, spend与pay

a. cost (cost, cost)的主语是“物”或“事”,表示“花费”“耗费”;

The book cost me ten yuan.

b. spend (spent, spent)主语是“某人”,后接“钱”“时间”“精力”.

She spends a lot of money on clothes.

c. pay (paid, paid)主语是“某人”后接“钱”,表示“支付”之意.

I paid two hundred yuan for the bike.

辨析advice与advise

a. advice 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 much, a little, a piece of等修饰,但不可说an advice 或many advices. 常与动词give, take, follow, ask for等连用。

Let me give you a piece of advice.

b. advise 为动词,常用于以下结构中:

I advise waiting here. (动名词作宾语)

They advise me not to do that. (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I advise that she (should) go there at one. (接宾语从句)

辨析look for, find, find out

1)look for (v. + prep.) “寻找”,指寻找的动作,未说明是否能找到,是延续性动词。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 am looking for my watch.

2)find “找到”“发现”,指找到、发现的结果,是终止性动词。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you need?

3)find out (v. + adv.) “打听出”“查询出”,指经过打听询问后得知。

—What time is the plane taking off?

—I don’t know but I can go and find it out.

辨析another day和the other day

1)another day 可表示近期将来的某一天,意为“改天”,也可表示过去或状态延续的“又一天”。它在句中作状语。

She says she is coming another day instead of today.她说她今天不来,改天来。

2)the other day 指“前几天”,“几天前”,一般用于过去时,如:

I met her in the hospital the other day. 前几天我在医院碰见过她。

辨析on the air, in the air ,by air 和 in the open air

on the air 意为“(正在)广播,播送”。

What's on the air now? 正在广播什么?

in the air指“在空中”

Some kites are flying in the air. 一些风筝在空中飞舞。

by air意为“乘飞机;通过航空”(=by plane).

They often travel by air. 他们经常坐飞机旅行。

in the open air指“在户外,在露天”。

Grandpa walks in the open air for an hour every morning. 爷爷每天早晨在户外散步一小时。

Lesson 45

1. The more you listen to English, the easier it becomes. 英语你听得越多,就越容易听懂。

“the十比较级……,the+比较级……”这个句型结构的意思是“越……,就越……”或“愈是……,则愈是……”。此结构中的比较级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

The more one has, the more one wants. 越是有,就越想要。

The sooner you do it, the better it will be. 你越早做那件事就越好。(The sooner, the better 愈早愈好。)

2.向朋友提出忠告或建议时,可以用以下三个句型:

l) Why don’t you…? (为什么你不……?)

2 )Why not…?(为什么不……?)

3)You’d better…(你还是……)

第二个句型实际上是第一个句型的省略。在 “Why not” 后直接跟谓语动词。Why don't you go for a walk? (Why not go for a walk?) 为什么不去散散步呢?

第三个句型You’d better是You had better 的省略,意思是“你还是……”、“还是……为好”。had better是一个固定词组,had不可用 has / have代替。它的后面跟不带to的不定式,即had better do sth.,意指“(现在/将来)干某事”,而不指过去。它的否定形式是 had better not do sth., 也就是否定词not放在 had better之后。如:

We'd better wait a little longer.我们再等一会儿。

Lesson 46

1. If you do have difficulties, it is better to try again another day. (=…you’d better try again another day.) 如果你的确有困难,改天再收听。

句中的do是语气词,用来加强语气,常用在肯定句中,根据情况有不同译法。例如:

Do write me soon. 一定早点写封信给我。

2. 注意构词法:

1) “形容词+后缀ly”构成副词,如本课的clear (adj.) + ly → clearly (adv.)。又如:

注意:以y结尾的形容词加ly时,要将y变成i, 然后加ly.

2) “动词+tion”构成名词,如本课中的explain (v.) + tion→explanation (n.)。又如:

inform (v. 告知 ) + tion → information (n.信息)

invent (v.发明) + tion → invention (n.发明)

congratulate (v. 祝贺 ) + tion → congratulation (n.祝贺)

instruct (v. 指示) + tion → instruction (n. 指示)

suggest (v. 建议) + tion→ suggestion (n. 建议)

Lesson 47

本课及下课着重讲授和练习it作形式主语的句型:It is (was) + adj./n. + to do sth. 除了在 Language Study中所给例句外,还可增补以下例句:

It is necessary to ask her for help. 要求她帮忙是必要的。(=To ask her for help is necessary.)

通过举例和随后的练习,最后可归纳以下三点:

1)it在句中是形式主语,而真正的主语是句子后部的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to do sth.)。

2)当这个不定式很短的时候,可以把这个不定式放在主语的位置,而无需借助于形式主语(见上述两例的括号中的句子)。又如:

It is easy to do, but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 To do is easy, but to understand is difficult. 做起来容易,要理解却很难。(知难行易)

3) 但是,如果作主语的不定式短语较长,则通常将形式主语it放置句首,而将真正的主语置于句尾,以避免句子“头重脚轻”,如:

To pick up BBC programmes on the radio is easy. 应该改作:

It is easy to pick up BBC programmes on the radio.

动词不定式在句中作主语

1)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可直接放在句首。如: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ecessary. 学习一门外语是必要的。

2)当不定式短语较长时,通常用it作形式主语放在句首,将真正主语不定式结构放在句子后部。其常见句型有:

a. It is /was+形容词/ 名词+ to do sth.做……是(如何的)。

b.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做某事花费某人……

It is easy to pick up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Programmes.

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很容易。

It took me 3 days to read the book.

读这本书花了我三天时间。

3)当不定式需要带上自己的逻辑主语时,须用介词for / of, 即for / of sb. to do sth. (它被称为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其基本句型为:

A)it is+ 形容词+of sb.+ to do sth. ==sb.+ be+形容词+to do sth.

该句型中形容词用来描述不定式行为者的性格、品行等,形容词多为brave, careless, clever, polite, wrong, kind, good, nice, foolish, rude (粗鲁的), selfish(自私的)等。如: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You're kind to say so. 谢谢你这样说。

B) It is + 形容词+ for sb. to do sth.

=It’s + 形容词 + that + sb. do sth.

在此句型中,形容词只对不定式行为者作某种描述,而不涉及其品行。这类形容词有: difficult, hard, easy, important, dangerous, possible, impossible, necessary 等。如:

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carry a big box.

( =It's impossible that he carries a big box. )

4)如果是疑问句或感叹句,则只能用it作形式主语的形式,如:

Is it important to practise listening? 练习听力很重要吗?

高中英语高二教育教案参考

篇11:高中《观沧海》教案

高中《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观沧海》教案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2、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离骚》是一首楚辞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2、作者曹操简介:

3、写作背景:

4.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

百度视频:然后自由诵读。

三、赏析诗歌

1. 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注释: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百度图片搜索碣石山:上的情景。

2)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3) 这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学习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 注释: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 译文: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 这几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波涛汹涌,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再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宏伟气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是实景。

3. 学习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2) 译文: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3)写作手法:互文

4)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4. 学习第七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注释: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2) 译文: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感知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统一中国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五.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你该如何朗诵这首诗。

六. 质疑。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七. 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借景抒情:

景:

实景:海水 树木 草 秋风 洪波

虚景:日月 星汉

情:开阔胸襟 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理想

八.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个人简介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教学环节。

首先用录音诵读。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然后是赏析诗歌。最后学生通过我的讲解,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

2、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在教学设计上,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太少。

附录:《观沧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篇12:高中体育教案

水平阶段:

水平一(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道羽毛球挑球的动作方法。

2、能初步学会羽毛球挑球的动作。

3、练习中表现出勇敢、果断和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教学内容:

1、羽毛球:正、反手上一步挑球。

2、游戏:发球比远教学重点:手脚配合、协调用力。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器材准备:羽毛球若干,球拍自备。

教学步骤:

一、准备阶段(7--8分钟)

1、体委整队集合、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队形练习(向左、向右转)。

要求:两脚同时登地

4、由小组长带领分组慢跑。

5、羽毛球操。

学习阶段(17—21分钟)

1、复习正手颠球。要求:球拍要平。

向上颠

2、示范正手上一步挑球动作。要求:认真观看。

比较和颠球的不同

3、组织学生练习

要求:

1)运动队队员当老师助手进行帮助练习。

2)没人打三个球。

3)集体徒手练习3—4次。

4)平均分成四组练习3—4次。

4、示范反手上一步挑球。

要求:

1)认真观察。

2)比较和正手挑球的不同。

5、组织学生练习。

要求:

1)集体徒手练习3—4次。

2)平均分成四组练习3—4次。

游戏、比赛—发球比远(10-12分钟)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规则。

2、学生分组游戏、比赛。

3、总结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强调规则再比赛。

4、评价比赛结果。

放松身心阶段(2—3分钟)

1、教师提要求。

2、学生分散随师示范作简单放松动作。

结束部分

1、总结练习、比赛情况

2、安排学生收拾器材。

3、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练习密度预计

1、本课实练时间xx分钟。

2、本课密度x%。

3、平均心率xx左右。

本课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身体体会,以游戏结合技术进行练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育体、育心的育人目标。场地器材:操场

注:本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有所变动。

篇13:高中体育教案

教学内容:

1、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

2、手指操、游戏《大西瓜、小西瓜》

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动作的基本要求。

2、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度。

3、培养学生的创新、反应能力。

重点:

理解掌握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的意义。

难点: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是坐在教室里,而老师是站在教室里。(板书:坐、立)

2、师表演行走,让学生说说这个运动是什么?(板书:行)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

二、新课

(一)、坐如“钟”。

1、说说怎样的坐姿是正确的?(板书:坐如“钟”)

2、谁来说说你对坐如“钟”的理解?

3、师讲解并示范:

头要正、肩要平,脊柱伸直稍挺胸;脚分开,腿平行,双手放在大腿上。 4师出示板凳,指名同学上台坐一坐,其余同学评一评。

5、全班比一比,看看谁的坐姿最标准?

(二)、站如“松”。

1、师:同学们坐我们要做到坐如“钟”,那站我们应做到什么呢?(板书:站如“松”)

2、谁见过松树?它是怎么样的?

3、谁来说说你对站如“松”的理解。其余同学补充说明。

4、师:谁的站姿最正确,上台来站一站。其余同学评价。 师根据学生的站姿讲解:

头要正、肩要平,眼睛平看挺起胸;腹回收,膝后绷,脚跟相靠指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紧贴腿侧。

5、指名几名同学站一站,其余同学评一评,谁站得最好?

6、全班同学站一站,比一比。

(三)、行如“风”。

1、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行走的姿势,行应做到什么呢?(板书:行如“风”)

2、谁来说说你对行如“风”的理解。

3、师讲解并示范:

头要正,肩要平,眼看前方挺起胸;两臂前后自然摆,两脚向前直线行。

4、学生分小组在巷道走一走,其余同学评一评,看谁走得最标准。

(四)、为什么要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呢?

1、指名学生说说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身体姿势,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练习

1、判断

师出示图片,学生用手势判断,说说你的理由。

2、学做手指操。

3、游戏:“大西瓜、小西瓜”。

四、小结:

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

【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音乐教案

2.高中美术教案

3.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4.高中体育教案

5.高中体育课教案

6.体育教案-高中体育教案

7.高中足球教案

8.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9.高中优秀教案赤壁赋

10.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下载word文档
《高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