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古诗《元日》优秀教案

古诗《元日》优秀教案

2025-01-15 07:57: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宇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古诗《元日》优秀教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诗《元日》优秀教案,希望您能喜欢!

古诗《元日》优秀教案

篇1: 古诗《元日》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雍烊眨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樱禾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印⒎”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习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樱禾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篇2:古诗《元日》教案

古诗《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们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们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们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3: 元日古诗教案

元日古诗教案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预设: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指生朗读全诗。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诗的意思)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4)有时,用不同的语气,(比如反问、感叹的语气)能够加强我们说话的语气,更加强烈的表达过年的喜庆。谁能试试把这两句――“千户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说一说?

预设学生说话――(感叹句)(比喻句)(反问句)等。

注意激发学生个性的感受,把学生生活中过年的景象予以再现。

重点点拨――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个“总”字,把春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生动的表现出来。来,把你们家中的春联,还有你比较喜欢的春联展示展示,看看这个“总”字,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预设:家家户户、各有千秋、更新换代、种类繁多、喜气洋洋。

(老师注意把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归纳,并对学生的个性化体会予以鼓励。)

师:还有什么词,能这样传神地表现节日的气氛?(除、入、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户万户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指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指生背诵。

课外延伸

作者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篇4:古诗元日教案四年级

古诗元日教案四年级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

作业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2、收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3、收集课外你喜欢的古诗,试着理解

4、模仿古诗自己也写一首

篇5:小学古诗《元日》教案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教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预设: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教师: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指生朗读全诗。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诗的意思)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4)有时,用不同的语气,(比如反问、感叹的语气)能够加强我们说话的语气,更加强烈的表达过年的喜庆。谁能试试把这两句――“千户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说一说?

预设学生说话―――(感叹句)(比喻句)(反问句)等。

注意激发学生个性的感受,把学生生活中过年的景象予以再现。

重点点拨――教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个“总”字,把春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生动的表现出来。来,把你们家中的'春联,还有你比较喜欢的春联展示展示,看看这个“总”字,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预设:家家户户、各有千秋、更新换代、种类繁多、喜气洋洋......

(老师注意把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归纳,并对学生的个性化体会予以鼓励。)

教师:还有什么词,

能这样传神地表现节日的气氛?(除、入、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户万户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指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指生背诵。

课外延伸

作者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篇6:《元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篇7:托班古诗元日教案

托班古诗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介绍

1. 正月初一。

《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选·张衡》:“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薛综 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於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清 昭连 《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2. 吉日。

《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 高诱 注:“元,善也。”《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 颜师古 注:“元,善也。”《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禅。”

元日,本以为吉日,农历正月初一为 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但古人只有 农历,没有阳历,所以 正月初一最正确。

篇8:元日的优秀教案之三

元日的优秀教案之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篇9:古诗两首--《元日》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元日》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投影、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又一年即将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

⑷、出示生字5个。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春节)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激发情感共鸣(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等)

看图回答

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开火车读

同桌互读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两首--《元日》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四上教案 古诗 元日 江雪

四上教案 古诗两首 元日 江雪

24、古诗两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印⒎”的读音,并认清字形。 2、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3.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印⑻曳,掌握学习方法; 4、.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板书:过年]我们传统的“过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农历) 这第一天,我们就称之为 “元”。 [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打开书。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 (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词:爆竹、屠苏、印⑻曳。齐读这首诗。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尤铡⑿绿摇⒕煞) 三、借助工具书,补充资料,自学、讨论,深入理解,说得明白 1.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1、出示“除”的注解:①去掉:.②不计算在内: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④台阶: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表示祝贺、喜庆) 第二句: 1、根据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出示: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2、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3、(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1、出示:樱<书>①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②(目光)闪烁的样子。 这里的“印庇Ω醚∧母鲆馑迹浚ǖ谝桓鲆馑迹 “尤铡笔鞘裁匆馑寄兀浚ü饬炼温暖的太阳) 2、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1、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 2、那么,“桃符”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tú)、郁(yù)垒(lěi)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木板刻制神荼、郁垒的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后来就演变成春联。 3、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 (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4、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5.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此时,他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小结:这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不少同学可能有过钓鱼的经历。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在诗歌中,他也描写了一个垂钓的画面,他在其中又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江雪》。 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探究学习(一)1、环境――寒冷凄凉 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绝,灭,孤,独,寒)那咱们先来理解字意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2、朗读指导 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凄凉读出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过渡到下两句 (二)心情――孤独寂寞 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 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 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能会答: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材料: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板书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篇11:古诗《元日》《江雪》的教案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古诗《元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古诗元日

2.元日 古诗

3.元日古诗

4.古诗 元日说课稿

5.元日古诗解释

6.古诗两首--《元日》 教案教学设计

7.元日古诗的意思

8.元日古诗的意思翻译

9.《端午》古诗优秀教案

10.语文 -元日

下载word文档
《古诗《元日》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