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

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

2024-10-17 08:00: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980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大家!

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

篇1: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

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简析】

这是一首骨风遒劲的唱和之作。上片言旧。乾坤能大四句,以蛟龙暂屈池中、终当飞腾为喻,表示虽遭囚禁而犹志向远大。横槊题诗三句,追念昔日转战东南的戎马生活,痛惜抗元战斗归于失败。凡此,不只是自抒胸襟怀抱,也是兼志同道合的友人邓剡而言的,是对他们共有的铮铮斗志的激励及共有的`漫漫征途的回顾。江流如此二句,则寄希望于将来,对国家的复兴不抱悲观态度。下片言别。镜里朱颜二句,示此心此志至死不渝。去去龙沙三句,言人渐北去,心终南向,以致频频回首,对故国江山无限留恋顾念。最后两句说死后魂将化为杜鹃,当你听到月夜杜鹃的哀鸣,那便是我魂兮归来。作者《金陵驿》诗:从今别后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与此意同。生前斗争不息,死后犹眷怀故国,丹心不灭,这是何等赤诚的爱国情肠!与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用意实同,只不过在表现上诗直词曲罢了。当时,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作遗民词,悼南宋之亡,哀伤难已,但常心危词苦,吞声踯躅,情调过于摧抑低沉。相形之下,文天祥的词,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没有丝毫委靡之色,确乎是南宋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的嗣响,为南宋词谱写了高唱入云的尾声。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王沂孙)、叔夏(张炎)、公谨(周密)之上。的确,无论宋诗、宋词,都应以文天祥为其殿军。

【赏析】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民族英雄。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出卖,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捕。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送文天祥。文天祥借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剡。

文天祥此词起势颇为雄壮。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虽身陷囚笼,但壮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没消沉,光复大业终会来临。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写出自己信心,还与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脱牢笼,再干一番宏图伟业。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发沉痛情怀,民族浩劫,所到之处皆已江山易手,长夜难寐,令人愁肠百结。横槊题诗三句,以历史典故写自己的不凡抱负。苏轼《前赤壁赋》咏叹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汉末王粲被逼避处荆州,以《登楼赋》寄托乡关之思和乱离之感。文天祥连以这两个典故自况,寓意很深。借曹操英勇豪迈的气概,王粲雄图难展的苦闷,作者联而用之,自叹万事空中雪,表示事业、壮心都已失败,抒发了自己为挽救国族而历尽艰辛无限感慨。江流如此,喻指抗敌复国事业像奔腾不息的江河流水,事业必有后人完成。方来还有英杰,也是对邓剡原作中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诸句的极为有力的回答。

堪笑一叶飘零,写文天祥独力支撑,扶大厦于将倾之际。公元一二七六年(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历尽艰难才得南归。这次,又抵金陵一带,故称重来淮水。

全词的中心在于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是光照千古的名句。文天祥到燕京后,元朝廷百般劝降,文天祥坚执不从,敌方相顾动色,称为丈夫。

最后几句再次表白,即使以身殉国,他的魂魄也会变成杜鹃飞回南方,为故国的灭亡而哀啼泣血。作者写的《金陵驿》诗中,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他表示以身殉国,为国而亡身,虽死而无憾!

文天祥的词是宋词的最后的光辉。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之光。全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苍凉悲壮,可谓当时词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篇2:文天祥《扬子江》古诗赏析

文天祥《扬子江》古诗赏析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北海:这里指北方。回从:回到。前两句说,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磁针石:即指南针。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这两句说,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译文]

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浅析]

《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此诗,是文天祥从元军中逃脱出来,奔向福州(当时端宗越显在福州即位)时在途中所作。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暂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首句“凡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二句“回从”、“扬子大江头”,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三四两句,“臣心”,用“南方”来比“南宋”,最后“不肯休”作结,自见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贞了。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汉族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洋历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相继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完虐南宋。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历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汇合,南宋形势大为好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比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陈宜中、杨亮节、曾渊子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行动的一大障碍。景炎元年(1276)10月,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文臣武将或死或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元,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建一支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篇3: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言】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前言】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第二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⑻恶:病,情绪不佳。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篇4: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零丁洋:在今广东省中山县南,珠江口内,一作“伶仃洋”。

2.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抗元英雄。

3.遭逢:遭遇。起一经,通过一种经书的考试得以做官。文天祥以明经考取进士。

4.寥落:稀疏。一作“落落”,指抗元战斗疏疏落落,未能取得胜利。四周星:指四年。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旋转一周,为时一年。

5.风飘絮:一作“风抛絮”,狂风吹散柳絮。

6.沉浮:一作“飘摇”,又作“凄凉”。雨打萍:急雨敲打水上的.浮萍。

7.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文天祥的军队被打败后,曾从这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

8.叹零丁:悲叹自己的孤单和危苦。汗青:史书、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先烤竹出汗,蒸发出水分,以便书写,故名“汗青”。

[评析]

文天祥被元军押解经过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时,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以明其志。其中广为流传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后来,他在大都被囚禁三年,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表现了他誓死不变节的浩然正气。他拒绝了忽必烈的多次诱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从容就义。

[作者介绍]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今江西叶安人,他才华出众,考取过状元,1276年出任右丞相,元朝大兵压境时,毅然把自己的家财充作军费,坚持抗元,后因寡不敌众,被元军俘获。

【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相关文章:

1.文天祥写的古诗

2.文天祥怀古诗《金陵驿》

3.古诗赏析

4.赏析古诗

5.句,句文天祥,句的意思,句赏析

6.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赏析

7.世事,世事文天祥,世事的意思,世事赏析

8.感伤,感伤文天祥,感伤的意思,感伤赏析

9.祖逖,祖逖文天祥,祖逖的意思,祖逖赏析

10.七夕,七夕文天祥,七夕的意思,七夕赏析

下载word文档
《赏析文天祥所作的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