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4-08-28 07:52: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es3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注曹植:(公元192- 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锺嵘《诗品》称为“建安之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①曹植后期受到兄长曹丕、侄子曹睿的忌恨和压制,此为他在封地时的怀人之作。

②北林:《诗经》“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③方舟:两只船并在一起叫“方舟”, 这里泛指大的舟船。

④难任:使人难以承当。

⑤遗(wèi)音:寄送书信。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②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5分)

参考答案:

1、B 。(“之子”:那人。指诗人思念之人)

2、(5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分),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

全诗意在寄托诗人的相思之苦,但起笔便引高台二字,使得境界十分开阔,诗人在这浩远辽阔的背景下受秋风、沐朝阳、望北林,寄情于景,于是诗人心中的悲便有了力度,更能震撼人心,因为环境愈开阔,心愈空旷,孤独就愈明显,以壮景写哀情,情愈显其哀,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4分)

赏析:

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近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

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后人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后人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近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篇2:曹植《七步诗》阅读答案赏析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阅读答案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答:比喻同胞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

(3)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4)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1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2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

赏析:

[三国魏]曹植 郭沫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1.[甲]诗中,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相煎”指 ________;

[乙]诗中的“豆” 成了________,“萁”变成了________。

2.[甲]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

答案:

1.曹植 曹丕 曹植和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 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席上的佳肴 灰,成了“田中肥”

2.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煎熬这么急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4.兄弟间不要自相残杀 “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

1.曾巩《城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2.雨过山村阅读答案及赏析

3.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4.《鹊桥仙》阅读答案及赏析

5.往事阅读答案

6.《伞》阅读答案

7.海啸阅读及答案

8.寻梦阅读答案

9.提亲的阅读答案

10.看戏阅读答案

篇3:曹植情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植情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5分)BC(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乐景写哀情”C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评分标准:选对1个得2分,全对5分)

2.(6分)答案要点: 《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变现了诗人有志不得,渴望施展才华(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评分标准:《情诗》答出第一点得1分,后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3分。《短歌行》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1)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潜”、“薄”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妙在何处?(4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4分)

参考答案

(1)“潜”,在水底深游(1分),表现游鱼畅游的神态(1分);“薄”,迫近(1分),表现翔鸟高飞蓝天(1分)。两个字表现天地高远,万物自由。

(2)①表现了诗人对役夫行役不已,有家难归的可悲命运的同情(2分)②表达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的愿望(不得志,渴望施展才华)(2分)。

赏析: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篇4:曹植《泰山梁甫行》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植《泰山梁甫行》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赏析: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1.曹植的诗

2.曹植的七步诗

3.曹植七步诗原文

4.曹植七步诗的正史

5.七步诗曹植古诗译文

6.曹植的七步诗意思

7.七步诗曹植带拼音

8.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

9.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

10.王维《杂诗》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的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