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

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

2024-05-07 09:13: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琴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

篇1: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赏析二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篇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品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篇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篇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2分)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篇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

5.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6.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篇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题及答案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题】

27、细读题目、颈联、尾联,谈谈作者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分)

28、诗的首联、颔联描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与本诗要表达的主题有何联系?(2分)

【参考答案】

27、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为世所用,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28、雄浑壮阔,声势浩大的特点;借景抒情。

----

【原文】

【问题】

29、大凡风景名胜都有对联,学了“名胜古迹对联考”,相信你学到了一定的对联知识,利川腾龙洞大牌坊上还缺一副对联,有人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洞中有洞洞连洞别有洞天

下:【 】

【参考答案】

篇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9.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10.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

篇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 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 “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 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 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 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李善阶《从“羡鱼”和 “结网”谈起》)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 乘。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 “圣 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

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 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想渡 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 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气蒸”句 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 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 城岸,岁常倾颓。”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 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才情卓异,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 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诗主旨所在,由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湖水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援引,这正如想渡水却没有船只一样,类比非常 巧妙。《唐诗从绳》评此处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 之,幽婉可法。”“坐观”两句暗指自己希望像众多渔夫一样那样,能有垂钓 的工具和机会,意即能得到对方的赏识,肯为自己援引,给自己提供一个 机会,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壮志沦为一场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此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 古语,孟诗反其意而用之。《唐诗举要》说此诗末联:“唐人达官诗文,多干 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词意则超绝矣。”

纵观全诗,写景雄阔,气势非凡,阐述心迹,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 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孟诗清淡, 但清淡中常见傲气,本诗可谓一流。《瀛奎律髓汇评》谓此诗“当与杜诗俱 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篇10: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人的一生颇多矛盾。诗人虽为隐者之圣,也难抗拒求官的念头,,虽满

腹牢骚却又歌功颂德。不论如何,此诗仍为上作。洞庭湖波平浪静,岳阳城

白浪滔天,气势浩大非凡,诗人对此洞庭湖景,旁敲侧击,语意双关,以一

“济”字委婉道出心意:我欲出仕,可是谁能引荐我呢?我的网已经结好,

可是现在,我仍是临渊羡鱼,孤独的看人垂钓啊!

【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相关文章: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鉴赏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案教学设计

4.《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5.《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6.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7.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8.望洞庭湖古诗

9.《望洞庭》古诗词解析

10.初二古诗词《过零丁洋》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初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