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高苗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中学 张保兵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本文对其逐一解析,而且还从中考试题中选取了相关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 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 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20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答案不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出一点即可)
篇2: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题型解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题型解析
Z独立、随和、谦让、专业能力强,但她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她认为自己敏感、脾气差、不讨人喜欢,很自卑。她常常为得到别人表扬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但当别人夸奖她时,她又会心虚,怀疑这夸奖是不是真心的?她这些表现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把赏析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古人作诗常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注:通常原诗里面的.字会更好)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们称道。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个方面都说,也可侧重某一个方面。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例: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三 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解析: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让人回味无穷啊!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 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
情感大致可以分为: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
无人舟自横。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解析: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篇3: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篇4: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第一文库网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
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示例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作业布置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两个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篇5: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及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及解析
第一种,有关“离子”的一类题。
考点1:有关“离子”溶液的颜色
例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成棕黄色,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
D、苹果汁中含有Na+
解析:初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带色“离子”有Fe2+、Fe3+和Cu2+等,含有以上三种离子溶液的颜色分别是淡绿色、黄色和蓝色。含有其它离子溶液的颜色大多为无色。
答案:A
考点2:有关“离子”个数的计算
例2.某溶液中含Fe3+、Mg2+、SO42-、NO3-,其中Fe3+、Mg2+、SO42-的个数比为3∶3∶1,可推知溶液中Fe3+、SO42-、NO3-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解析:解此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一点:“溶液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该题中阳离子Fe3+和Mg2+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SO42-和NO3-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设Fe3+、Mg2+、SO42-的个数分别为3n、3n、n;NO3-的个数为m,则3×3n+2×3n=2×n+m×1,解得m=13n。
答案:D
考点3:有关“离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某Al2(SO4)3溶液中,SO42-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50,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一道电荷守恒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题。题目求的Al2(SO4)3溶液中Al2(SO4)3的质量分数,就应分别求出Al2(SO4)3溶液的质量Al2(SO4)3的质量。利用SO42-个数∶H2O个数=1∶50=3∶150,及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42-,可得Al2(SO4)3的个数∶H2O的个数=1∶150,则Al2(SO4)3的质量∶H2O的质量=342×1∶18×150=342∶2700,所以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
考点4:有关“离子”在溶液中的共存
例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g+、NO3-、Na+、Cl-
B、Ba2+、H+、CO32-、SO42-
C、Cl-、NO32-、Ca2+、Mg2+
D、Cu2+、Fe3+、OH-、SO42-
解析:“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的判断依据就是看阴阳离子相互组合的产物,若组合成气体、沉淀(包括微溶物)、水中的一种,则该两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还应注意,若题目判断离子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能否共存,则还需在原有离子的基础上再相应增加OH-或H+。该题选项A中Ag+和Cl-可以组合成AgCl沉淀,故不能共存;选项B中H+和CO32-可以组合成H2O和CO2,Ba2+和SO42-组合成BaSO4沉淀,故不能共存;选项D中Fe3+和OH-可以组合成Fe(OH)3沉淀,Cu2+和OH-可以组合成Cu(OH)2沉淀,故不能共存。 答案:C。
第二种,质量守恒定律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总之,我们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做好归纳总结,才能掌握好知识点和各种解题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何让自己对化学学科感兴趣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熔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
初中化学学习建议
做好课前预习,预习能使学生获得对预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带着疑问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不仅包括新课内容还应包括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令新的知识点有存在的依据和联系.
认真听讲和记笔记,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要学会记要点,但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听讲和思考,顾此失彼.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的地方,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判断是非.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但若只看热闹,不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但一部分同学架手架脚,不能全身心投入.事实上,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篇6:古诗词鉴赏常见的两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篇7: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的内容
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的内容
温志成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以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已较少见了,大多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考查题型丰富多样,在中考中就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色彩的特色试题,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择取部分作一解析。
一、根据诗词意象体会思想情感。
例1.(20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后面题目。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所谓意象是指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寄予情感的物象。诗歌常用意象说话,用意象打动人,所以鉴赏诗歌,我们要善于通过意象去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例1集中选取了三句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月亮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所以月亮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诗人们对月亮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怨恨等,尤其是想通过身处异乡却能仰望九州共有的这一轮月亮来寄寓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离别相思等情感。例l中的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显然诗人是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这是借月亮表达了离愁别恨之情。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这是借月亮表达了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二、根据诗词内容补全对联。
例2.(年辽宁沈阳卷)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与诗歌一样,都是我国艺苑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对联是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凡善诗者能作妙对,善联者必有好诗,古典诗词中那些最出色、最精华的对仗句,有的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对联。例2将对联与诗词名句联姻,更能让我们品悟蕴涵其中的对称美、艺术美与意境美。要补全例句中的对联,首先应借鉴上联对第一组诗句的提炼方式,而后再揣摩其他组诗句的特点与内容。第二组诗句中的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这两句诗都描绘了山水田园风光;第三组诗句的苏辛是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这两句词都抒发了他们一腔报国之心:根据对联上下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一致等特点,可将下联拟为“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或“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等。
三、根据诗词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
例3.(201年江苏南京卷)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
解析: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极度浓缩。古人对诗集命名很有讲究,有以作者的姓、名、字、号命名的`,有以作者曾任过的官职或封号、谥号命名的,有以作者籍贯、生活地及书斋命名的,有以帝王年号命名的,也有以书名寄寓作者的情志的,等等。不过这些命名方法不适合例3,因为例3中的四首诗作者不同,所处的朝代也不尽相同。所以例3要给诗集命名必须依据四首诗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来命名。《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春望》通过对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渔家傲·秋思》是一首边塞词,抒发了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可见这四首诗所抒发的情感都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因此可把诗集命名为《思亲集》或《思乡集》等。
四、辨析他人对诗歌的理解。
例4.(2010年四川乐山卷)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解析:古典诗词的精粹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隽永,含而不露是诗歌的最大特点。所以,赏析诗词,不能只单纯地看字面,甚至是割裂整首诗词来单独片面地理解某个字词或某一个诗句。例4中那位同学对诗歌第三句的赏析犯的就是这种错误。比如,第三句中“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他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因为诗人“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而且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因为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那还伤心什么呢7显然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其实,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自己是平安的。
五、将诗词与现代文结合考查。
例5.( 2010年福建漳州卷)阅读下面一首词,结合第⑤段描写内容,说说它们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这道考题的阅读材料是《江南江南》,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和向往之情。文章第⑤段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谁的妙语,涵盖了江南一个夏天的风景。六月,明朗火热的六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儿,荡舟藕花深处,采莲,嬉闹,无休止地歌唱,唱至红日西沉,再“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例5要求分析第⑤段的描写内容与所给宋词的描写内容二者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将现代文文意与古诗歌诗意融合在一起,解题时一定要紧扣二者间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情感等共同点,如它们都写到了夏日黄昏,荷花丛中摇荡的扁舟,舟上游兴正浓的女孩;同样都表现了荡舟者身心愉悦、流连忘返的情态。
篇8:解析常见托福写作题型
解析常见托福写作题型
托福写作题型1. 政府投资
People should keep all the money they earn and should not pay taxes to the state.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托福写作题型2.文化类
i.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building to serve its purposes than to look beautiful. Architects do not need to worry about whether it is a real work of ar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ii.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 the biggest industry in the world. To what extent do you think its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托福写作题型 3. 科技影响
Many employees may work at home with modern technol.y. Some people claim that it benefits only workers, but not employer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托福写作题型 4. 全球化影响
There is a disagreement on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business and culture contact between countries on a country’s identity. What is your opinion?
托福写作题型 5. 生活工作
Some people think that changing jobs periodically is good. What is your opinion?
托福写作题型 6. 传媒类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be restrictions o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crimes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elevision.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托福写作题型 7. 教育类
i.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educating children alt.ether will benefit them. Others think intelligent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separately and given special course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ii. Today, more school leavers are unable to find jobs. Discuss the causes of rising unemployment among young adults and suggest any solutions.
托福写作题型 8. 环境类
It is said that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worl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to increase the price of fuel.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托福写作题型 9. 动物类
Far too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prevent animals and plants from dying out, although people have noticed this problem for a long time. Why have people failed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托福写作题型 10.广告类
There are many advertisements directed at children. Parents argue that children are misled, while advertisers consider advertising a source of useful information. What is your opinion?
托福写作:如何避免写出假的thesis statement?
1.这是不是一句grammatically-complete的句子?
2.它是否arguable(可以被议论的)?
3.它是否supportable(可以被支持的)?
4.它是否表达了一个main idea?
5.它是否是个疑问句?
来看一下例子:我的观点是California was the best trip ever. 那么这句话是否是个合格的thesis statement呢?通过问自己这5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来。
1.这是不是一句grammatically-complete的句子?
是的。这句话有主语和谓语。
2.它是否arguable(可以被议论的)?
是的。很明显,我是通过对比了其他地方的旅行经历才得出了加州是最棒的这一观点。
3.它是否supportable(可以被支持的)?
是的。我会用三个分论点来支持我的观点。1)learning how to surf at Malibu; 2) going sightseeing; 3) meeting Vincent.
4.它是否表达了一个main idea?
是的。我只有一个main idea:having a fantastic time in California.
5.它是否是个问句?
不是问句。
thesis statement永远不可以是一个问句。
所以,基于这五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California was the best trip ever.这句话是一个合格的thesis statement。
在了解了什么是thesis statement的基础上,来看一下什么是假的thesis statement。
a statement of fact 事实的陈述
a.Alaska is a big state.
这是一个不能够被讨论的事实,是一个真理。
b.Californian red wine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这句话可以作为thesis statement因为是完整的一句话,能够被议论,被支持,表达了一个主要观点,并且不是疑问句。
a question
a. Is global warming a problem?
这里又要强调一遍thesis statement永远不可以是一个问句。
b. Global warming threatens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这句话可以作为thesis statement因为是完整的一句话,能够被议论,被支持,表达了一个主要观点,并且不是疑问句。
a sentence fragment
a. Paris: the most beautiful cityin Europe.
这句话不是完整的句子。缺少“is”。
b. Without a doubt, the TOEFL iBTis a true measure of your potential.
这句话可以作为thesis statement因为是完整的一句话,能够被议论,被支持,表达了一个主要观点,并且不是疑问句。
simple announce the topic
a. In this essay, I will talkabout the problem of teenagers drinking and driving in my country, Argentina.
这句话只是告诉读者将要写的内容(topic),而没有出现观点。
b. Personally, I think thatteenagers must finish high school before they can get a driver’s license.
这句话可以作为thesis statement因为是完整的一句话,能够被议论,被支持,表达了一个主要观点,并且不是疑问句。
丨练习:判断真假thesis statement
everyone shoul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How difficult is it to get a perfect score on the TOEFL iBT?
The CEO told us that the company had no other choice but to lay off five thousand employees.
In this essay, I’m going totalk about dogs and cats, and other domestic animals.
Iwona is ecstatic. Her grades are so good she got into Harvard and Yale. Now she must choose which one she will attend.
Last night, I went to an Italian restaurant and had lasagna.
The TOEFL iBT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re are many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however, TOEFL is the test you must take if you are serious about studying at an English-speaking college or university.
Drinking a bottle of red wine every day will make you smarter.
Why is the price of gasoline going up?
答案: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托福写作:结构性词汇介绍
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在行文习惯和逻辑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点之前在之前介绍如何解决指代不明的问题时就已经提到过了。整体上看,相比于中国(或者说东方)风格的婉转隐晦,美国人则更坚持简洁明了。那么从行文习惯上,这个特点有一个很常见的体现,那就是结构性词汇的使用。这里所说的结构性词汇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词汇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就是表明和构建框架,告诉读者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它们与逻辑关联词的最终目的相似,都是为了使文章看起来调理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
对于综合写作来说,各位老师通常为同学们提供的模板当中很多都是结构性词汇,最典型的就是序数词和类似序数词作用的一些表达。简单的有first,second,third,高级一些的有first of all,moreover,in addition等等。这些是用来分隔和标明综合写作的三段主体段,方便读者(即阅卷人)理解和寻找要点。另外很重要的一种结构性词汇就是“阅读文章提到”“听力部分认为”等等这类说明观点持有者身份的部分。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明确下面我们所体现的内容到底是哪一份材料的观点,从而避免歧义。
对于独立写作,结构性词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综合写作相同的就是我们需要用到分隔并标明分论点的序数词。这些序数词或者类似功能的词汇出现,读者就能意识到后面一般会紧跟着一个主体段的分论点。除此之外,为了体现清晰的结构脉络,主体段内其他几个关键环节(比如“说理”和“论据”)也需要结构性词汇的引入。比如说理,即把主旨句当中的理由再表达得更清晰明确一些,所以引入说理环节的结构性词汇就可以是:
1. That is to say, ...
2. To be more specific, ...
3. In other words, ...
他们的意思也很简单,分别是“那就是说”“更具体地说”“换句话说”。而引入论据的方式就更简单了,for example/take sth.as an example等等都很常见。
关于结构性词汇的重要性,笔者也是在美国留学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因为在自己的essay甚至论文当中,导师和写作指导都曾或多或少强调了这些词汇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旦内容上进入了不同的部分或者环节,就应该用明确的标志物表明这种转换。当然文中提到的一些结构性词汇还是非常简单的几个,同学们可以询问老师或课后自行积累,以获得更多逼格更高更地道的表达。
篇9: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
一、熟悉鉴赏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11、情感载体类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梅花——傲骨
二、牢记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①关注标题
②关注作者
③关注情景
④关注手法
①细节提取类: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什么环境?
环境有什么特点?什么氛围?什么心理?从那些词语(语句)可以看出?
②意境描写类:描写(描绘)某句诗的画面。
③语言赏析类:哪个词语(句子)好在哪里?赏析某个词(某句诗)。把“某词”改为“某词”好不好?
④主题情感类:什么主题?什么情感?什么思想?
三.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梅花——高洁人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另外还表示高洁的人格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落寞的心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秋蝉——高洁,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 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0.南浦,长亭,霸陵,劳劳亭——送别之所表达依依别情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1.芳草——离愁别恨与美人或理想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3.羌笛——凄凉悲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4.乌鸦——衰败荒凉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5.孤帆、晓风、残月――伤别情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6.流水――年华易逝思旧怀人绵绵愁绪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关于学习的诗句
篇10: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
1、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
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
恐惧。
2、我渴望生命,渴望生命给予我的情感,我要真正的体现生命的真实。四川的雅安,地震曾经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那废墟中细微的呼唤,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是何等的坚强?活着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幸福的未来。
3、正能量如今已成为我们启迪人生、改造社会的灵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放弃他。所以,让我们挖掘、传递并发扬正能量,让未来呈现玫瑰色吧!
4、有些人累积金钱换取财富,智者累积快乐,与人分享仍取之不竭。快乐在于行动,不只是拥有。剥夺别人的快乐不能使自己快乐。微笑使人更美丽、更愉快,却不费分文。热情比怨
恨更得人心。慷慨的给予快乐,自己更快乐。
5、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6、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9、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10、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蓝天属于你,白云属于你,东南西风属于你;
11、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12、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13、当热诚变成习惯,恐惧和忧虑即无处容身。缺乏热诚的人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热诚使想象的轮子转动。一个人缺乏热诚就象汽车没有汽油。善于安排玩乐和工作,两者保持热诚,就是最快乐的人。热诚使平凡的话题变得生动。
14、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15、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16、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相关文章:
1.古诗词鉴赏
3.忆江南古诗词解析
5.初中古诗词鉴赏
7.西江月古诗词鉴赏
8.柳古诗词鉴赏
9.如何鉴赏古诗词
10.独秀峰古诗词鉴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