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
“安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
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
文言文《顾况戏白居.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批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注释】
①乐天:白居易的'字。
②举:这里指考进士。
③投:投送,呈送。
④顾况:当时著名诗人。
⑤易:容易。
⑥《原上草》:是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
⑦及:直到
⑧居大不易:住在这里很不容易的,与白居易的名字含义相反。
⑨初:初次,第一次。
⑩熟:仔细。
⑾老夫:顾况自称。
【翻译】
白居易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声还没有威震,把作的诗投赠给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l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我之前说的话只是开玩笑罢了。
篇2:顾况戏白居易古诗阅读答案
顾况戏白居易古诗阅读答案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①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②顾况:当时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⑴以歌诗投顾况( ) ⑵况戏之
⑶有句如此( ) ⑷居亦何难(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小题3:读了此文,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 把 ;(2) 他,指白居易 ;(3) 这样 ;(4) 什么 。(4分)
小题2:长安城里物价昂贵,(在这儿)住下很不容易 (2分)
小题3: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重(尊重)(礼遇)(2分)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⑴⑵⑷加点字属多义字,以后跟歌诗,故可解释为把,作介词用,之前有动词戏,故可考虑作代词,指人,何一般为疑问代词,可解作什么,也有多么一意。⑶此为指示代词。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如贵译为(物价)高;大,为一词多义,此处解作十分(很),表示程度。另外注意断句,居/大不易。
小题3:试题分析:梳理文章内容可知,此文言及白居易早年很有写诗才华。文中的顾况在没有看到白居易诗作前并没有看好他,但因白诗不俗,改变了看法。思考的角度可以从白居易终被人看好着眼,也可以从顾况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着眼。据此可以获得感悟,即可给出。
【译文】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如何高效学习语文
1、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查阅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两本工具书。
2、认真学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学生,认为现在高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仔细解剖透彻了,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
3、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真是得不偿失。
4、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篇3:顾况戏白居易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8分)
顾况戏白居易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①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②顾况:当时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⑴以歌诗投顾况( ) ⑵况戏之()
⑶有句如此( ) ⑷居亦何难(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小题3:读了此文,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 把 ;(2) 他,指白居易 ;(3) 这样 ;(4) 什么 。(4分)
小题2:长安城里物价昂贵,(在这儿)住下很不容易 (2分)
小题3: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重(尊重)(礼遇)(2分)
小题1:试题分析:⑴⑵⑷加点字属多义字,以后跟歌诗,故可解释为把,作介词用,之前有动词戏,故可考虑作代词,指人,何一般为疑问代词,可解作什么,也有多么一意。⑶此为指示代词。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如贵译为(物价)高;大,为一词多义,此处解作十分(很),表示程度。另外注意断句,居/大不易。
小题3:试题分析:梳理文章内容可知,此文言及白居易早年很有写诗才华。文中的顾况在没有看到白居易诗作前并没有看好他,但因白诗不俗,改变了看法。思考的角度可以从白居易终被人看好着眼,也可以从顾况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着眼。据此可以获得感悟,即可给出。
【译文】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篇4:顾况戏白居易阅读答案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①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②顾况:当时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⑴以歌诗投顾况( ) ⑵况戏之( )
⑶有句如此( ) ⑷居亦何难(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小题3】读了此文,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答案
【小题1】(1) 把 ;(2) 他,指白居易 ;(3) 这样 ;(4) 什么 。(4分)
【小题2】长安城里物价昂贵,(在这儿)住下很不容易 (2分)
【小题3】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重(尊重)(礼遇)(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⑴⑵⑷加点字属多义字,“以”后跟“歌诗”,故可解释为“把”,作介词用,“之”前有动词“戏”,故可考虑作代词,指人,“何”一般为疑问代词,可解作“什么”,也有“多么”一意。⑶“此”为指示代词。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3,容易,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直接解释;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本题主要考查虚词,属直接型解释,结合语境,恰当选择义项。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如“贵”译为“(物价)高”;“大”,为一词多义,此处解作“十分(很)”,表示程度。另外注意断句,“居/大不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2,稍难,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翻译必须忠实原文,明白晓畅。可直译,可意译。但倡导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3】试题分析:梳理文章内容可知,此文言及白居易早年很有写诗才华。文中的顾况在没有看到白居易诗作前并没有看好他,但因白诗不俗,改变了看法。思考的角度可以从白居易终被人看好着眼,也可以从顾况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着眼。据此可以获得感悟,即可给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解说浅显文言文内容,具体表现为个性化表达阅读体验。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2,稍难,此类题题型表现为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等,以简答题为主。表达感悟(感想、感触、获得的启发等)是开放性题,允许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合情合理即可。答题一要与作品密切相关,二要个性表达,三忌照搬原作。
【译文】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篇5:《顾况戏白居易》注释及译文
夏荣业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考试,考生公开在试卷上题写姓名,试卷并不密封。主考官在决定考生的“去取高下”时,考生答题的好坏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考生平日所作诗文及声望,还要照顾推荐者的意见,说情者的面子,权势者的人情。因此,许多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就会将自己平日的诗文加以编辑,考试以前呈送给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白居易就将自己的诗集投给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这个人很有才气,但脾气高傲,瞧不起后辈的文章。如果诗文他能连看上两遍,就算上等的了。所以很多人送诗都不敢进门,因此他家的门被戏称为“铁门关、金锁匙”。
白居易到顾况的府中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等到接过诗集一看,上写着“太原白居易诗稿”,心里认为这个年轻人毫不谦逊,便取笑他说:“名居易,只恐长安米价太贵,居之不易。”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顾况打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就反过来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当时有人戏题两句道:“顾才子掣开金锁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仕途得意。
篇6:《顾况戏白居易》注释及译文
1、居易,字乐天,陕西渭南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全唐诗话》)
2、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唐摭言》卷七)
注释
①【乐天】:白居易的字。
②【举】:这里指考进士。
③【投】:投送,呈送。
④【顾况】:当时著名诗人。
⑤【易】:容易。
⑥【《原上草》】:是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
⑦【及】:直到
⑧【居大不易】:住在这里很不容易的,与白居易的名字含义相反。
⑨【初】:初次,第一次。
⑩【熟】:仔细。
⑾【老夫】:顾况自称。
12、【戏】:戏弄
13、【长安】:唐朝都城,今陕西西安市
顾况先言“不易”,后曰“何难?”,原因何在?
因为一开始顾况认为白居易没什么本事,但后来发现白居易很有才华。
译文: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前面:首都长安物价高,没有能力赚不到钱,日子就不好过
后面:看到他写的诗了,觉得他是个人才,很有能力,当然会有好的发展,日子就好过了
顾况在本文中是个虽有轻视之嫌,但对有才学者能充分肯定,能认识到自己不对
篇7:宫词 顾况 赏析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作品译文:
高耸入云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
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
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作品赏析:
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这首诗,诗人用传统的`对比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宫中女子的苦闷和怨恨。一二两句用“起笙歌”、“笑语和”,写出别处的热闹、欢乐。三四句选择“月殿影开”、“水精帘”这些特有的景物,并用“闻”、“近”二字,与一二两句恰成鲜明对照,写出了宫女自己处所的寂寞冷落;由夜深不能入眠。未睡听漏,情不自禁地独自卷帘,遥看秋河。由闹写到静,由荣写到枯。一闹一静,一荣一枯,何等显明!所要抒写的宫女的怨望,跃然纸上。倘若是无心人,绝不会在深夜管之中,去听别处的笙歌笑语,而且,又是如此的清楚!并且,还“闻夜漏”,卷起水精珠帘去看“秋河”了。不说怨,而怨情自在言外,可谓妙笔所在。
作者简介: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于茅山。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以上这篇宫词 顾况 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唐诗,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篇8:白居易、顾况《宫词》比较阅读答案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宫 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宫 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篇9:白居易、顾况《宫词》比较阅读答案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对比(反衬)。(1分)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1分)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
(2)白诗语言浅近,(1分)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1分)顾诗委婉含蓄,(1分)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情感。(1分)
篇10:顾况《登楼望水》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原文: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译文
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
简析
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看到这里,我们就全明了,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生平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诗作特色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顾况戏白居易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10.白居易古诗《琵琶行》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