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bitcoo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战国时期著名的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 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 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 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 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 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 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 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 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 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 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 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 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 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 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篇2:战国时期的人物的故事
战国时的乐羊子,一天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高兴极了,回到家马上交给妻子。
谁知妻子却瞪了他一眼,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受别人怜悯而轻蔑的施舍。而你在路上拾到别人丢失的金子,却是那样高兴,我不觉得这种贪财求利的品行是高尚的!”
乐羊子很惭愧,立即把金子丢到野外去。后来,他在妻子的鼓励下,去远方求学。
一年过后,乐羊子回家了。
正在织布的妻子问:“你已经学到很多知识了吗?”
乐羊子说:“不,我在外面游学久了,很想你和妈妈呀。”
妻子很生气,立即操起一把剪刀,把没织完的绸子剪断了,然后说:“你知道吗?这绸子是用蚕丝在织布机上织成的。一根丝虽然很细很细,但只要不断地织,就能由一丝织成一寸,由一寸积累成一尺,由一尺积累成一丈,由一丈积累成一匹。现在,你出外游学,每天学到一些新鲜知识,逐步培养美好的品德。如果半途而废,和剪断的绸子有什么不同呢?”
乐羊子听了这一番朴素而又生动的话,很受启发,又外出学习,整整七年没有回家。
在这七年中,乐羊子妻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来养活婆婆,可用织成的布匹换来的只是粗茶淡饭,勉强糊口。
一天,别人家的鸡误入了她家的菜园子,婆婆因为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荤菜了,捉到鸡二话没说就把它宰了煮着吃。媳妇知道这鸡是别人家的,就哭了起来,一口也不吃。
婆婆奇怪地问:“难得有鸡吃,你还哭啥呀?”
媳妇不责怪婆婆贪小利,反而自责道:“媳妇不孝,不能挣大钱换好吃的,使得咱家的饭中有外人的鸡肉啊。”
婆婆听了,很是惭愧,就丢弃鸡肉不再吃。以后也不再占人家的便宜。
7 年后,乐羊子回家了,这时候,他已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而且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人了。他于公元前408 年被魏文侯拜为大将,一举收服了中山国(古国名,地在河北省定县)。
篇3:战国时期人物的故事
上海,简称申。申与春申君有关。
春申君是战国时期人,其一生经历比较有意思。
春申君名黄歇,楚顷襄王时期,黄歇与楚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于秦。过了好多年,楚顷襄王生病了,王位的继承人太子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没有归楚,眼见楚王其他儿子有可能成为继承人,因而黄歇向秦王提要求,要求楚太子熊完回楚,但遭到秦王的拒绝。黄歇考虑,一起逃走肯定会受到秦兵的追击,逃不了。于是偷偷地给楚太子熊完进行伪装,让其逃跑到楚国。楚太子熊完到楚国后,黄歇才向秦昭王告诉:楚太子回楚了。秦国的法律是很严厉的,黄歇把最重要的人质放跑了,秦王自然大怒,要杀黄歇,但考虑到黄歇确实救主而不畏死,是个忠臣,考虑再三,还是把他放了。
黄歇回楚后三月,楚顷襄王病死,太子熊完顺利继承了楚王,也就是史书上的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感谢黄歇的救命之恩,封黄歇为春申君,并为丞相。先封淮北之地十二县,后来根据黄歇的要求,改封在江南吴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吴县、湖州一带。上海的简称申也就由此而来。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二年的时期,楚考烈王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生不出儿子。于是遍寻楚国会生儿子的妇女,给楚王生一个儿子,原因出在楚考烈王身上,结果自然事如愿违,,没有一个妇女能替楚襄王生儿子。
春申君黄歇有一个手下名叫李园的人,他的妹妹生得很漂亮,送给春申君做妾。不久,李园妹妹有了身孕。一天晚上,李园妹妹对春申君说:“老公你在楚国做了丞相二十多年,得到了楚王的充分信任。现在楚王无子,王位的继承人可能被楚王的兄弟得到。你做丞相时难免得罪他们,你不仅官位不保,而且封地和性命也难保。”春申君着急地说:“怎么办?”李园妹妹说:“我已有身孕了,但还看不出来,你把我送入楚国宫中,等到我生了儿子,此儿子自然是楚国王位的继承人,你就是新楚王的父亲,自然得到了保护。”春申君恍然大悟,于是把李园妹妹送到了楚国宫中。
不久,李园妹妹生了儿子。此儿子顺利成了楚国的王位继承人。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五年的这一年,楚考烈王病死了,春申君的儿子做了楚王,也就是史书上的楚幽王。
楚幽王称王的第一年,春申君到宫中见他的儿子楚幽王。不料,中了埋伏,被李园杀害。李园为什么要杀春申君,主要是怕泄密,阴谋暴露,杀人灭口。春申君死后,他的家人也被李园杀害。
春申君是个悲剧。早期,为了救太子,奋不顾身,是个忠臣;后期,竟然为了保名利,用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手段谋取王位,成了奸臣,结果自身性命不保,还害了家人。
篇4:战国时期的人物的故事
公元前68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齐将鲍叔牙率军一直打到鲁的长勺。
鲁国有个精通兵法的人叫曹刿,听说鲁庄公准备抵抗齐军,就主动去请战。
他的亲友劝说道:“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管着,我们小民百姓瞎操什么心呢?”
曹刿说:“不,那些大官们目光很短浅,他们是不会有深谋远见的。”
鲁庄公召见曹刿后,觉得他很有智谋,就同他带着大军上长勺去迎敌。
在长勺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齐将鲍叔牙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兵。
鲁庄公听对方鼓声震地,也准备击鼓对敌。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又传令军中,“谁要喧哗,斩!”光叫弓箭手守住阵脚,不许乱动。
齐军来冲鲁阵,但阵如铁桶一般坚固,不能冲动,只得退后。一会儿,齐军又擂了一通战鼓,但鲁军像扎根似的,一动也不动,齐军又退。
齐军擂罢三通鼓时,曹刿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进兵了。”
这时,鲁军战鼓一响。同时下令冲杀,鲁军将士“哗”地一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杀得齐军全线崩溃,落荒而逃。
鲁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道:“慢,让我瞧瞧再说,”他站在兵车上,手搭凉棚往前了望,望了一阵,下车仔细察看齐军兵车碾过的轮迹,才跳上车,说:“现在可以追击了。”
庄公下令追击,把齐军全部赶出了国境,还得了敌人的好多兵器和车马。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打仗,主要是靠勇气。打第一通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最足,如果这时候不交锋,到再擂一次鼓时,勇气就有些衰落了,到第三回,就是响得怎么厉害,也鼓不起劲来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怎么会打不赢他们呢?”
“有道理,有道理。”鲁庄公接着又问:“齐军既然被我们打败,你为什么不立即让士兵追击呢?”
曹刿说:”齐国是大国,鲍叔牙又是名将,不可低估,说不定他们逃跑是假的,前面有埋伏。我下车看他们兵车的轮迹混乱,旗帜也倒下,断定他们是真败,这才放心追击。”
鲁庄公赞扬道:“你真可说是精通军事啊!”
篇5:战国时期人物的故事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薛公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曾在齐国当宰相。他有个儿子叫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不知道为什么,田婴认为这个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对田文的母亲说:“扔了!不要养他!”但田文的母亲爱子情深,仍然偷偷地将他哺养。
就这样,小田文渐渐长大了。
一天,田婴偶然间看见田文,就大骂妻子道:“你怎么能违背我的意思呢?谁让你养大他的?”
田文的妈妈吓得不敢讲话。
田文这时毫不慌乱,向父亲叩头后问:“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让养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
田婴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会长到大门那么高,将来对我们做父母的不利。”
田文问父亲:“请问父亲大人,人的命运是由天支配的呢,还是由大门支配的?”
“这……这……”父亲被问住了。
田文又接着说:“人的命运,如果由天支配的话,父亲何必忧愁呢?如果由大门支配的话,您完全可以命人把大门开高些,众所周知,谁能长得那么高呢?”
过了些日子,田文又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孙子。”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田文追问:“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
田婴答:“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紧接着说:“父亲大人,您在齐国备受重视,当了宰相,历经三位君王,齐国的疆域并没有变大,但是,您私人的财富却积累了万金,幕僚之中一个贤人都没有。您后宫的人身穿绉纱细绫,可是一般才士,连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余的山珍海味,而一般才士,竟连糟糠都吃不饱。现在您不但没有醒悟,反而尽力地积蓄贮藏,想把它留给您方才所说的那不知道的孙子、玄孙和玄孙的孙子,却忘掉国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败坏,我真觉得好奇怪呢!”
田婴听了,觉得儿子十分明事理,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此后,田婴开始喜欢他了。后来,田婴派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父亲做了薛公,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孟尝君。
读故事,悟道理
人的错误观点是可以被你改变的,只要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相关文章:
7.著名诗歌
8.著名对联
9.著名春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