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高中历史知识点
“李承协和医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高中历史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高中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高中历史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士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宣布“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多年。
(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等。
(3)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也十分普遍,“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下,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家庭手丁业的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有很少一部分也会进入市场。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 私营商业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早期商业的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但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商鞅为政,奖励耕战,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重本抑末,一是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国家独占山泽之利,实行盐铁官营。
篇2: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点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名称春秋时间前770——476年前475——前221年历史特征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社会特点?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中国历史最长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在历史上,东周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部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还是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周朝。直到公元前26年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周朝才真正的灭亡。
说完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下面来说一说中国历史上最短的朝代。说到最短的朝代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隋朝,隋朝存在的时间只有38年。
但是还有一个朝代比隋朝还要短,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三年多的时间。它就是玄汉,它存在的时间是公元23年到公元25年,是由西汉刘玄建立的玄汉,存在时间仅仅为三年,却进行了三次迁都,分别迁到洛阳,长安等地方。
因为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导致我们对玄汉也不是特别了解。
不管是存在最长时间的周朝,还是很短时间的玄汉,它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
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理解性记忆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也需大量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所需时间不仅多而且效率相对较差。
培养兴趣
历史课很枯燥,这是众多文科学生的呼声,排除老师的原因,问下自己你喜欢历史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问问自己你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慢慢的通过爱上一个历史人物来爱上历史,这样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篇3: 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 “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xx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篇4: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 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 被视作儒家异端;B. 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高中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4.高中历史知识点
8.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10.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