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诗经中的情诗

诗经中的情诗

2022-07-22 08:17: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肉松小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经中的情诗,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诗经中的情诗,方便大家学习。

诗经中的情诗

篇1:诗经中的情诗

诗经中的情诗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

3、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易云能来?

4、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5、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6、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诗经 · 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ong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i),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yue)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镳(biāo),翟(dí)茀(fu)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u)濊濊(huo),鱣(zha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a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e)。

篇2:诗经情诗

诗经情诗

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之美可以诵之、弦之、歌之、舞之,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就非常重诗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认为三百诗篇都处于诗人性情之正,没有邪恶的思想或念头。《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着激情的最好体现。而近代大儒马一浮先生也非常提倡诗教,在《复性书院讲录》中讲到“圣人始教以《诗》为先,《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必挟言说,故一切言语之足以感人者,皆诗也。”《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托物言志,至尽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

《诗经》中那优美的文辞、淳厚的情感,滋润、涵养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为后人所传颂,如《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少了后世诗作中的做作与浮艳,难怪乎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诗经》中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向往,对始乱终弃的批判,如“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击鼓》)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硝烟弥漫。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雎鸠图>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3、<卷耳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桃图>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5、<方图>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6、<鹊图>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7、<草虫图>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8、<梅图>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

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9、<麇图>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10、<舟船图>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11、<葑图>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2、<荑图>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13、<舟图>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4、<方图>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15、<衣裳图>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怨情人不来相聚。

篇3:《诗经》中的情诗正解

《诗经》中的情诗正解

《国风·邶风·日月》这首索“性”诗的片段:

该诗写一个小妾向丈夫要求性待遇。她要求丈夫每月分配给她定期同居天数,丈夫没有给,甚至连暂时一次的`机会也不给,她怨夫,恨夫,于是唱出了这首呼怨喊恨的歌。

原文: 今译:

日居月诸, 喊声日呀叫声月,

照临下土。 日月临空照下土。

乃如之人兮, 竟有如此之丈夫

逝不古处? 跟我暂住怎也不?

胡能有定? 何能定居有我处?

宁不我顾? 难道不把我眷顾?

日居月诸, 喊声日呀叫声月,

下土是冒。 日月临空照下土。

乃如之人兮, 竟有如此之丈夫,

逝不相好? 为何不把我爱抚?

胡能有定? 何能定居有我处?

宁不我报? 难道永不答理我?

日居月诸, 喊声日呀叫声月,

出自东方。 日月都从东方出。

乃如之人兮, 竟有如此之丈夫,

德音无良! 温言软语从不说。

胡能有定? 何能定居有我处?

俾也可忘。 使有指望可依托。

日居月诸, 喊声日呀叫声月,

东方自出。 日月都自东方出。

父兮母兮, 我的爹呀我的娘,

畜我不卒。 爱不到头谁养活!

胡能有定? 何能定居有我处?

报我不述! 待我冷落不堪说。

诗共四章,章章皆以日月起兴。(译文是宋书功所创)

诗里的日月象征丈夫,下土象征妻妾,妻妾是要靠丈夫的爱来养活的。说明女人在父权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人生的独立自主性,她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因此她也只有依赖男人而生活。在一个男人拥有众多妻妾的家庭里,那么一个女人占有与丈夫性生活的多寡就是衡量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丈夫心中的地位以及她得到丈夫多少爱的标尺。诗中的这个女人,看来是个庶妾,她有危机感了,于是她充满怨恨地喊出了“乃如之人兮”这句话。人们仿佛可以听到这个女人泪水掉下的声音,可以听到砰砰不平的心跳声,人们只能听到她凄凉悲哀的哭求声。

以上所言,就是《邶风·日月》这首诗所写的生活原貌,其艺术感染力可谓悲天悯人。诗人把它写出来,说明它不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而是有典型意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除了引起人们的同情以外,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首诗大概从来没有人这样读、这样理解过,究其原因,皆汉儒误导所致。请看他们的解说:《毛诗序》套用《左传》故事来穿凿附会扯到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上去了,其实与诗之内容毫无关涉,却懵住了一代又一代的经生学子,使《诗经》中的这类诗篇所反映的生活原貌埋没于尘沙之中,蒙垢荷污,掩盖了它的思想光辉,糟蹋了它的艺术价值,甚可惜哉!

篇4:谈谈《诗经》中的情诗

谈谈《诗经》中的情诗

我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情歌《候人歌>>,它只有“候人兮猗”四字。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接着他省视南方,女久盼未归,便唱出了这支歌。诗的前两个字是实词,后面两个字是感叹词.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这首诗虽仅十字,但它却是一首美丽的牧场情歌。小伙子拿着刀杀羊,却不见血;姑娘承筐而装,篮子却是空的。时人唱出这支戏谑性的短歌,来打趣两人因情有所钟而心不在焉的情景。短诗没有言语表白和信物暗示,但把两人无言相契的爱情表现得含蓄有致,生动有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 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 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三种之中,上古歌谣最常用的是赋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极其少见。这是因为“比兴”的形成是因婚恋诗而产生。《诗经》是较早较多涉足此题材的,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诗经》中的婚恋诗,无论是写男子悦爱女子,或写女子悦爱男子,或表追求、言思慕、叙幽会、寄怀念,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莫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情歌。如《周南·关雎》;关关睢鸠,在问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以河洲上雌雄和鸣的关鸠起兴,写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姑娘的单恋,热烈而坦率。他醒着想,梦里也想, ,前 三章表现了一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对爱情的想往和迫切之心情.

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 慕《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 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 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一派热烈欢快的情调。 《秦风·蒹葭》抒写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缠绵悱恻、反复追寻,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深沉执著。

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

如《郑风·将仲子》写女主人公,强压着深挚的爱情,求其心爱的“仲子”不要翻墙折树来幽会,以免被父母、兄长或别人发现的矛盾心理;《邶风·柏舟》的姑娘则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个垂发少年,才是我心中思念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

在婚恋诗中,还有一些表现婚姻与家庭不幸生活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秦风·晨风》等皆属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抱定与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表现的诗篇。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 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其第二章云: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 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 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篇5:诗经情诗名句

诗经情诗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9、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1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4、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5、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1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7、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9、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20、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2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2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28、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3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1、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3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3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6、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47、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4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9、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0、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3、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5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5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5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拓展延伸】

诗经中的爱情诗形象

1、大胆勇敢追求爱情的男性

诚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情感的认识又有了升华,周代亦是思想文化大创新,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男女关系已不仅仅是单纯地立足于“男欢女爱”的生理需求上,在觅追求心仪伴侣时亦有了新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这完全不同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乱*与群婚。随着男权中心、大一统奴隶社会的到来,社会结构的变革更进一步刺激了男子希望寻觅到一位温柔体贴、贤良淑德、能劳能育的妻子。女子也渴望找到一个高大威猛、勤劳智慧、有能力的丈夫。这样的择偶标准放在今天也很容易理解;这也是生命延续的.必由之路。这其中已经有了美学和社会学的内容,人类的两性文明已经走向了一个高级阶段。于是寻爱求偶的动人诗篇便在这两种需求的促成下出现了。如前面提到的《秦风蒹葭》便是一篇堪称经典的不朽著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诗人开篇编译蒹葭起兴,重章叠唱,反复咏叹,失是用素笔句勒出了一幅水天相接、雾霭迷蒙,浩如烟海的朦胧画面,我们痴情执着的男主角此时正呆立在堤岸上,目光温柔地久久凝视着他心仪许久的佳人,在这凄清的秋日里,男主角丝毫没有半点寒意。为了心中的伊人,他踏上了追寻幸福的道路,可是造物弄人,上天似乎在故意同他开玩笑一般,男主角快步沿着蜿蜒曲折的堤岸寻觅佳人的芳踪,无奈上游道阻滩险,退而顺流而下焦急奔跑,那“无情”的佳人却又莞尔立在水中央。男主角那对挚爱的伊人渴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得的复杂矛盾心情亦使得凄清的秋景更为悲凉酸楚了,读来着实令人百感交集,心绪纠结。看来我真的与诗中那位凄迷恍惚的男主角达成共识了,此时此刻充溢于我胸中的无限惆怅与惋惜就权当是几千年后与作者产生的一丝共鸣吧。

2、举案齐眉,羡煞旁人的恩爱夫妻

随着父系氏族的来临,农耕文明社会日渐趋于完备,人们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与心爱的伴侣共同构建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了,这维系男女双方的情感纽带亦是传承互贞互专爱情理念,沿续爱情结晶和生命奇迹的宁静避风港,相信这样一个安乐窝是所有人都向往与追寻的。这些恩爱夫妻闲适,安逸,甜蜜的日常生活图景以诗的形式流传于今供我们欣赏回味。如《国风郑风女曰鸡鸣》记录的是拂晓妻子闻鸡鸣唤丈夫早出狩猎的温馨对话。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夫妻之间敬如宾,恩爱有加,羡煞旁人的浓情画面。妻子被雄鸡的啼叫惊醒,用温柔的低语呼唤还身在梦乡的丈夫,“亲爱的,你听窗外的鸡都叫了,请快些起床吧。”丈夫翻了个身,揉着惺忪的睡眼迷糊地说“天还没亮呢,再多让我睡一会好吗?”妻子莞尔一笑,俯身在丈夫耳边低声细语:”你出去看看那高挂天际的启明星吧,你昨晚不是向我许诺要去猎雁子吗?你猎来野鸭和雁子,我为你整备美味的佳肴盛情款待你,到时我们一边吃菜,一边饮酒,其乐融融,岂不快哉?我要与你一辈子过着这样的日子,与你到永久。“夫夫听后脸上顿时露出幸福的微笑,于是伸伸懒腰起床穿衣,紧握妻子的双手,“你对我真好,这块杂佩代表我的心,即便我出门在外,它也能时刻守护着你。”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亦是自有人间真情在。

篇6:诗经的情诗的读后感

诗经的情诗的读后感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的情诗的读后感]

篇7:生产活动与《诗经》情诗

生产活动与《诗经》情诗

<诗经>时代,是一个乱婚残俗与礼教并存的年代,生产劳动场所是男女相恋相交的乐园,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婚俗婚制.那些山间树中的.讴歌,无疑是<诗经>中最具魅力的篇章.

作 者:武小林  作者单位:西南交大,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年,卷(期): 12(6) 分类号:G04 关键词:<诗经> 的知识脉络' >  婚俗   生产活动   恋歌   野合  

篇8:诗经木瓜情诗赏析

诗经木瓜情诗赏析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朋友之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木瓜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诗经中的情诗】相关文章:

1.《诗经》情诗,在乎《郑风》

2.《诗经》中的名句

3.《诗经》中的园林建筑

4.诗经中美的句子

5.诗经中唯美句子

6.从诗经中取名

7.《诗经》中女性形象

8.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9.分析《诗经》中的信仰

10.《诗经》中的心理描写

下载word文档
《诗经中的情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