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指南>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2022-06-17 08:19: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鲸鱼荔枝云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篇1: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

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请注意,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并接到了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是第一步,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或者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 组织网络,

小嘉,长沙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他只身前往广东东莞参加某“名企”的面试。到达东莞后,一个女孩前来接他,两人坐上一辆出租车,拐进一条小巷。他被女孩带入一座很破旧的楼,一个年轻的“主管”接见了他,开始大谈“网络销售”。这时,小嘉才知自己被“ ”骗了。在度过如噩梦般的一个月后,小嘉终于被解救出来。学校老师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小嘉的情绪还很不稳定,时常会精神恍惚。

骗术 从“忽悠”升级到“伪装”

小嘉告诉记者,他在网络上投递了一份电子简历后,很快接到东莞的三家自称是“知名”企业打来的电话,“他们都跟我说是从网上看到我的资料的,对我比较满意。”三家企业中,小嘉选中了一家自称是“勤上光电”的公司,因为该公司网站看上去最正规,业绩也最好。几天后,对方正式通知他前去东莞培训。

据记者调查, 组织以前惯用的伎俩是“纯忽悠”,鼓吹加入后能赚大钱。而现在,一些 组织开始大面积盯上大学生,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名企”,以网络高薪招聘为诱饵,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引诱大学生上贼船,

其骗人“三步曲”就是:首先, 组织通过大学生在网上投的简历得知其资料;然后,假借大公司的名义打电话要其来面试或培训,将其骗来;最后,人被骗来后就对其控制并“ ”。

小嘉告诉记者说:“我从不相信 ,从没想到自己会被 组织所骗,可是他们伪装得实在太好了,我之前一点也看不出对方的破绽。”

漏洞 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

组织怎样获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呢?据了解,这与一些招聘网站的审查不严格也有关。现在,某些招聘网站的注册和审核都非常简单。记者以企业身份在某人才招聘网尝试注册:点击首页的'会员注册,接受服务协议,填写账号与资料,资料填写完毕就显示注册成功,基本上没有进行资料核实。而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之后,就可以看到求职者的详细简历,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有多家,很多小网站根本不具备提供系统的招聘中介能力。另外,国内招聘网站中也存在着“山寨”现象。湖南招聘网CEO戴跃先生说,国内有些招聘网的网站名字模仿知名网站,求职者稍不注意就会误进入那些完全套取个人求职信息的招聘网站,再加上山寨版“招聘网站”对企业把关不严,造成一些 也随意混进来,可以随意查看求职者的资料,导致一些安全意识较弱的求职者上当受骗。

湖大的朱同学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记者就她留下来的号码打了过去:“你好,我最近在求职网上看到贵公司要招文秘,我想应聘。”“请把你的简历投到我们公司的邮箱,我们看过后如果合适会和你联系的。现把公司网址给你,你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和基本情况……”事后,记者对该公司网站进行查看,发现相当正规,但经过各方核实发现这是一个“空壳企业”。如果是安全意识比较弱的同学,可能很容易就上当受骗。

篇2:大学生怎样会屡陷求职陷阱

大学生怎样会屡陷求职陷阱

重庆市垫江县破获了一起特大 案件,据执法人员统计,涉案的200多名涉嫌 人员来自广东、湖北、吉林、重庆等10多个省市,年龄大多在20至25岁之间,其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有110人,在校大学生有15人。据垫江县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这些大学生大多是被人以“找工作”为名骗来的。

当前,像这一百多名因求职而误坠陷阱的大学生还有不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们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以高薪招聘为名进行引诱,使不少学生上当受骗。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小心“求职陷阱”。

“热心中介”变“苛刻雇主”

前不久,南方翻译学院大一学生小严便经历了一次“求职波折”。今年3月,小严找到一家提供大学生个人信息注册的网站,该网站声称可为大学生介绍工作。然而当小严进行注册后,网站并不为她介绍工作,而是多次热情地打来电话,劝说她担任网站的“学生代理”,为其推销一种“前程卡”。

这种“前程卡”是专门卖给大学生的',每张面额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购买后可在一定时限内享受该网站的求职服务。“他们不停地劝我,说推销这种卡既赚钱又省力,比去外面工作轻松多了,

求职心切的小严被说服了,按网站的要求交了身份证和100元钱作抵押,并与其签了一份“代理协议”。该“协议”内容十分苛刻,要求小严每天在大学内贴网站宣传海报10张,至少进入5个寝室卖卡,且每月必须完成5000元销售任务,否则就要被扣押金和工资。合同的落款是“耀阳勤工检学中心”,没有公章。

事后,小严感到后悔,不愿再兜售这种卡:“只要同学买了卡,就又会被他们发展成销售员。我不想去害人。”然而该网站负责人却不断以“扣钱”、“扣证件”相威胁,要求小严履行协议。最终小严以有急事为由拿回了身份证,但100元押金却被扣了。

据了解,目前重庆许多大学生都被该网站发展成“校园代理”,身份证或学生证被扣押,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小惠对记者说:“如果干下去就要骗同学,不干则可能要被扣钱和证件,我现在很担心。”

相关资讯

欺骗+骚扰:女大学生的“非典型”求职路

刘兰英没有想到,自己起早贪黑挣的辛苦钱又被老板压榨了一部分。她抹着眼泪,懊恼地说:“我怎么这么倒霉,遇到的都是一些不规范的企业。”

刘兰英是一名3年前毕业的女大学生,不久前,她因怀孕而辞职离开了温州一家不锈钢公司,不料公司以种种理由拒付工资。在当地劳动部门介入后,她的工资还是被扣发了一部分。

作为一名女性,大学生刘兰英的这一遭遇远非她所经历的全部。

初工作,遭遇“试用期陷阱”

篇3:细心大学生躲过网上求职陷阱

细心大学生躲过网上求职陷阱

近日,去年毕业的徐艳(化名)在网上发布求职简历后遭遇“陷阱”,一个自称“搜艺集团”大连销售部的人给她打来电话,经电话交谈后,该公司要求徐艳到东莞报到,徐艳通过该公司提供的网址进行查询,查到的却是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她给“素艺”打电话却被告知,该公司在全国从未设置任何办事处或销售机构,也没有进行过招聘。

网上投放简历遇“陷阱”

徐艳去年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3月18日上午,徐艳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搜艺集团”大连销售部李助理的招聘电话,声称要招聘工作人员,要求徐艳登录“搜艺集团”网址看图片,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当天下午,李助理再次给徐艳打来电话,要求她填写求职申请表,徐艳按照李助理的'要求填写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李助理。

19日中午,李助理给徐艳打来电话称,她已通过公司审核。当日13时30分,徐艳与一位自称是朱经理的人进行了电话录音面试。

徐艳有些疑虑,于是通过网络查询,没有查到“搜艺集团”,查询大连市的“114”,也没查到“搜艺集团”大连销售部电话。同时,她意外地发现该公司提供的网址与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相同。她给素艺公司打电话却被告知,该公司为韩资企业,在国内没有设置任何销售机构,更没有进行招聘。

22日,李助理还给徐艳发短信,问她是否能如期报到,并称能给报60%的车费,

记者应聘“搜艺集团”

23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给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人事部打电话,工作人员明确地告诉记者,其公司没有进行招聘,也没在国内设置任何销售部门或办事处。

随后,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拨通了“搜艺集团”大连销售部的电话,一位男工作人员听说记者要求职,说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但还要招几名销售人员和文员,试用期每月1600元,主要销售毛绒玩具、婴儿用品等产品。

当记者表明身份并问“搜艺集团”与“素艺公司”是什么关系时,该男子称“搜艺集团”是韩资公司,与“素艺公司”是一家,只是译音不同。记者追问为何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人事部称没有在国内设置销售部门也未进行招聘时,该男子称与记者没什么可谈的,并迅速挂断了电话。

面对不明招聘信息要慎重

东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忠祥分析了徐艳的求职经历后认为,现在很多人把求职简历在各种人才招聘网站上发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小企业冒充知名大企业进行招聘,当大学生前往面试或报到时才发现上当。“搜艺集团”有冒用“素艺公司”企业网址域名的嫌疑,并进行虚假招聘,具体后面有什么不轨企图不能确定。

李忠祥主任告诉记者,徐艳遇到的这种情况就是一个招聘“陷阱”,前几年这种情况特别多,一些大学生被骗到南方被迫从事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对招聘信息进行认真辨别,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聘企业的信息,通过 进行查询。正规的企业都有自己合法的网站,而有不良企图的企业多数没有合法网站,甚至只有一个网页。另外,大学生可以通过求职所在地的熟人、朋友、同学核实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

篇4:大学生求职网上招聘陷阱多

大学生求职网上招聘陷阱多

时下,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又开始进入了找工作的关键时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查询招聘信息、注册、投简历,乃至网络面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求职方式。有就业专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85后、90后通过网络找工作。

但是,尽管网上求职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优点,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甚至可能蕴藏不少陷阱,求职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网上应聘。

网上求职难摆脱信息泄露困扰

网上求职,一不当心,求职者简历中的种种个人信息就可能成为他人牟利的法宝。一些别有用心者盗取求职者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等个人信息后,转卖牟利,求职者受到无端骚扰的情形屡见不鲜。

自从前不久在网上求职时留下一份个人简历后,顾小姐的生活就再也没有安静过。一会儿是莫名其妙的短信,一会儿是没头没脑的电话,一会儿又是一大堆职业培训的广告邮件。后来才知道,全是网上简历惹的祸。

郑州某院校面临就业的小敏,也遇到了相同的困扰,近一个星期以来,不断接到外地或本地的陌生来电,这些人操着不同口音,问小敏的问题大同小异:是否愿意从事“特殊服务”?更让小敏吃惊的是,对方对小敏的年龄、籍贯和爱好等了如指掌。

因信息泄露险被诈骗钱财的案件也屡屡发生。据《南充日报》报道,何飞飞是西华师大学生,面临毕业的她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投放了个人简历。不久,何飞飞接到一个自称是学校档案室老师打来的电话,并准确叫出了她的名字。随后,那位“老师”开始询问她家的电话、住址以及她现在是否在学校。何飞飞当时没有多想就一一作了回答。

后来,何飞飞查了一下号码的所在地,一查是重庆,何飞飞就警觉起来,马上给父亲打了电话,告知事情经过。何飞飞说,第二天父亲就打来电话说,有一个自称是某地交警的告诉他,自己女儿出了车祸,让家里人赶紧寄钱到该地第三人民医院。幸亏及时防范,骗子的伎俩才没得逞。

网上求职陷阱重重

网上求职火爆,不过,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网上求职升也是危机四伏,陷阱重重,

一家网络招聘机构吴经理介绍,他们曾接到过求职者投诉,有的求职者网上发出求职申请后,招聘公司立即回复“录用”,当求职者希望上班时,对方随即要求求职者缴纳300元的培训费,最后求职者一打听才发现,这家公司竟然不存在。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非法 组织也通过网络招聘设下 陷阱,频频将 黑手伸向了求职者。网友“虎父牛子”在网上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作为大三学生,网友“虎父牛子”在一个人才网站发布了找工作的信息,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在某地开有一大型超市,需要人手,100元一天,管吃管住。“虎父牛子”信以为真,当晚便乘火车到达该地,两个人接待了他,并将他送到宿舍。第二天,他被带到一个房间里,一个30多岁的人在讲课,先是介绍他们的产品,接着就介绍“拉人”入伙的经验……“虎父牛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 黑窝了。他想立即逃脱,却遭到挡驾。次日凌晨,趁人不备,他从窗台跳下,才脱险逃出。

网络诈骗,也是无奇不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李小姐在某知名招聘网站发现一家外资企业正在招总经理助理,条件是英语口熟练,能翻译,待遇不错。于是,她便向该公司发了份求职简历。第二天,该公司回复称,为考察她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她在两天内翻译一份公司的材料(大约3万字)。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李小姐花费一天一夜时间把该材料翻译成中文交给对方。正当李小姐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地准备上班时,该公司却回复称该职位已经招到合适人选。但是,李小姐随后却发现,该公司又以另一名称在该网站招同样的职位,联系邮箱没有变,李小姐这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自己网上求职竟被当成免费劳力。

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

网上求职,诈骗方式形形色色,求职者务必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首先,尽量选择与正规的专业网站进行合作。网络招聘在中国大陆出现仅仅只有几年时间,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求职者来说,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门户型的招聘网站是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网上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就盲目相信网上的招聘信息,在投递简历和去面试前,都要仔细查看招聘公司网站内容,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查询有无此单位,多方了解,核实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再次,对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信息泄露给陌生人,通过网络发送简历时最好不要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最后,实地应聘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可疑情况,往往能够及时收住脚,免遭进一步侵害。

篇5:女大学生求职路上的陷阱和暗礁

女大学生求职路上的陷阱和暗礁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大潮正在来临,在求职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充满了艰辛,甚至不乏陷阱,以下这位2006届文科毕业生小丽的求职经历,也许能为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借鉴。

求职路上,除了有看得见的等待、彷徨、焦虑外,还有看不见的陷阱和暗礁。尽管已经在广州的新单位上班三个月了,然而提起毕业时的求职经历,武汉某高校2006届文科毕业生小丽仍感到十分恐惧,过去的一幕有如梦魇,缠绕在她的心里……

辞去不负责任的“苦力”活

2005年11月20日,我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参加了招聘会。整个招聘会场,我一共投了三份简历,包括武汉市一家网络公司,应聘的是“市场策划”职位。两天后,我接到了该公司的面试通知。

面试时,公司老总亲自出马,言语咄咄逼人,我专心致志,沉着应答。老总的一些刁钻问题都被我巧妙化解了,他脸上不时露出赞许的微笑。面谈非常投机,以致我们都忘记了吃午饭的时间,后来人力资源部的一位女士送来盒饭,老总和我才想起要吃午饭了。初涉世事的我完全被老总的人格魅力和他所描述的公司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住了,老总可能也比较满意我的回答和丰富的实践经历,面试结束时,他明确表示将录用我,而且给我开出了一份不错的薪水待遇。感谢老总的知遇之恩和对未来的憧憬,我没有过多犹豫,就决定把自己“卖”给这家网络公司。

紧接着,我便脱离了求职大军,想体验一下“上班”的感觉了。我想,反正大四也没有什么课了,不如早点去熟悉公司环境和自己的工作流程。我给老总发了一封邮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老总很快就回信同意了。

2005年12月初,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单间,开始了上班生涯。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朝往暮归,风雨无阻,除了偶尔回学校处理一些毕业事项外,我全天泡在了公司DDD我想用努力和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让全公司知道,应届毕业生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差。这一干就是6个月。因为是私企,工作压力非常大,公司纪律也很严格,我不敢怠慢,工作非常辛苦,经常下班回家时就在公汽上睡着了,以致坐过了站。但是,想想自己是文科生,且不是特别优秀,竞争又激烈,工作又难找,也就咬牙坚持下去,

但事实是,你抓住一个机会不放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很多的机会。我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放弃了很多擦身而过的就业机会,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

毕业的时间总是来得太快,很快就到了要办离校手续的时候了。我带着就业协议书去公司,要与人力资源部签约,他们推说老总没有回来,暂时还不能签约。后来,我听公司的人说,公司之所以拖着不签,是想逃脱履行除薪水之外的其他待遇,比如“五险一金”等。公司不和我签约,则对我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我个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只是公司一个随时可以解雇的“苦力”而已。

公司这种对员工不负责任的做法,让我很愤怒。于是,我决定辞职。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他们同意我的决定,但让我不要着急跟公司摊牌,万一以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话,至少还有这份工作保底,同时答应帮我留意就业机会。一周后,也就是6月7日,我毅然辞去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识破手机招聘大骗局

辞职后,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当时学校几乎没有了专场招聘会,校外的`招聘会也很稀少,能否找到工作,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同时我又有一种破釜沉舟的解脱。我整天呆在寝室,不停地刷新就业网,在网上广投简历,但希望渺茫,几乎没有回音。

正在这个时候,学院吴老师打来电话,说是佛山某电子公司打电话到学院办公室,要招聘几名经理助理。吴老师把对方公司的联系电话告诉了我,是一个手机号码,要我试一试。

我有如溺水的人发现了一棵救命草,振作精神,给这个手机号码打过去,一个自称叫“石岩”的中年男子接了电话。虽然学院提供的这条就业信息让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但我还是有一点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按照常识,单位招聘人员一般只会给应聘者留办公电话,或者是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都留,如果只留手机号码就要警惕了。鉴于此,我在电话里故意把自己描述得很差劲,然后看那个石先生的反应。他竟然一个劲地说没有关系,于是,我的疑心更大了。接着,对方还问我的身份证号码,在找工作中我还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为了保险起见,我托辞说不记得了。电话的最后,他给我留了一个地址,要我寄一份简历给他,并叮嘱我尽快过去面试,还说如果我有同学没有找到工作,可以一起带过去。挂断电话,我的脑海里立即蹦出一个词:“ !”

紧接着,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佛山某电子公司这个单位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公司的通信地址和石先生告诉我的地址有出入,我按照网上提供的人事部门的电话打过去,对方给我的答复是,该公司根本没有“石岩”这个人,而且该公司与所谓的石先生给我提供的地址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有了这番查询和证实,我确信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是骗子借用别人公司的名号,打着提供工作机会的幌子来行骗罢了。

避开网络招聘的陷阱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相关文章:

1.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 遇“名企”招聘陷阱图

2.大学生求职陷阱之

3.大学生求职注意六大陷阱

4.大学生应该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5.求职陷阱保险公司

6.谨防求职陷阱

7.女大学生凭两块钱求职成功

8.专家案例剖析大学生求职的“陷阱”

9.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10.网上求职须知

下载word文档
《某高校女大学生网上求职身陷 陷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