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语文 -古诗

语文 -古诗

2022-05-30 07:49: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棵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语文 -古诗,下面给大家分享语文 -古诗,欢迎阅读!

语文 -古诗

篇1:语文 -古诗

语文 -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

洪泽县实验小学 黄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编号: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李白性格豪放,善交朋友,他曾写过很多赠于友人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赠汪伦》。

二、学习古诗《赠汪伦》

1、板书课题:赠汪伦

2、解题:

“赠”即送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游桃花潭时结识的.朋友,《赠汪伦》是李白临别前写的一首送给好友的七言绝句。

李白赠送给汪伦的这首七言诗中,他要对汪伦说什么呢?

3、学生自学古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诗的内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4、初步朗读,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潭”

读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前鼻韵母)

“潭”是何意?(深的水池)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5、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诗。

A、理解“踏歌”、“闻”、“欲”、“行”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

B、指名说说一、二行诗的意思。

C、前两行诗写了什么?(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场景)

D、听到好友在岸边踏歌相送,诗人心里感慨万分,他想到了什么?

(2)读第三、四行诗。

A、理解“不及”

不及:比不上。

B、指名说说三、四行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C、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送别情深),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要求: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形成诗人登船将行,朋友踏歌相送的动态画面,抓住“千尺”、“不及”两个词语。体会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和感激之情。

篇2:语文 -古诗

语文 -古诗三首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3.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望庐山瀑布》。

1.  导入新课。

2.  读诗。

(1)试读。

(2)同桌互读。

(3) 师生共同读。

2.  理解。

(1)粗通诗意。

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

(2)说说诗的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3.  背诵。

(1)试背。

(2) 汇报背诵结果。

二、   学习《山行》。

1.  导入新课。

2.  试读古诗。

自由轻声读、指名轮读、分小组齐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  理解诗句。

(1)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词句。

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各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2) 粗通诗意。

试着把每行诗的意思说一说,先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  练习背诵《山行》。

三、   指导感情朗读。

1.  展开想像。

你看到诗中如画的景色,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  再读这两首诗。

各小组,小组成员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美,读得最陶醉,读得最有滋味。

3.  比较阅读。

看看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与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同学们还记得诗的题目、作者以及诗的内容吗?

2.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自学与合作学习。

1.  按“读、思、背”的顺序和方法,先尝试自学。

篇3:语文古诗

30.秋词 【唐】刘禹锡---1.3课后---P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1.池上 [唐] 白居易---3.1课文---P2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6.浪淘沙 [唐] 刘禹锡---6.4课后---P53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8.寻隐者不遇 [唐 ] 贾岛---7.2课文---P57

40.鸟 [唐] 白居易---9.4课文---P78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41.画眉鸟 [宋] 欧阳修---9.4课后---P80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2.青松 陈毅---10.2课后---P90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3.白梅 [元] 王冕---10.2课后---P90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篇4:语文古诗

语文古诗4首

浪淘沙

山涧水潺潺,旭日秋寒。半城明媚半轻烟。松柏柳间藏燕雀,半日浮闲。

车马似龙盘,快舞慢拳。往昔农事拓豳艰。却喜狄公含笑诉,锦绣河川。

鹊桥仙*七夕

云衣轻舞,管弦慢奏,娇笑眼波流转。眉间心事恐人猜,袖遮面,佯端残盏。

虫鸣寂寂,玉弯沉碧,移步宴席近半。空空庭院嗅花枝,风过处,香阶正乱 。

钗头凤

碧空净,燕斜影。柳帘白堤蔷薇盛。黄昏早,和风缓,指尖思绪,眉梢流转。乱,乱,乱!

金龟鼎,菱花镜。紫轩昨夜桂枝映。春光短,布谷散。莫值秋雨,伫高寻遍。

难,难,难!

忆王孙

几声杜宇梦梧桐,绿柳楼台剪熏风。疏雨黄昏三两盅。月朦胧,虫闹更深庭院空 。

减字木兰花 ( 离殇 )

呢喃飞燕,花影柳帘春无限。水漪闲鱼,青竹微滴闻疏雨。

画屏春暖,风过玉炉心字乱。带雨梨花,佯对鹦儿话淡茶 。

如梦令

小楼杏儿初吐,久卧不觉春暮。细雨润青石,念那桃花深处,莺语,莺语,莫是落红无数 。

篇5:语文古诗

语文必备古诗四首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篇6:语文古诗

有关语文古诗五首

1.《从军行》杨炯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大雪使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

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2.《月下独酌》李白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

举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与我和影子成了三人。

月不能与我共饮,影徒然跟随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吟诗时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舞。

清醒之时,你我尽管寻欢作乐,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

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

“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

4.《登楼》杜甫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

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

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

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

篇7:六年级语文古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

2.教师出示幻灯片

二、练习朗读古诗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t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诗歌由背景写到人物,由所见写到所闻,由外在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层转层深。正如陆时雍所言:昌龄作绝句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

四、指导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

2.个人读-自愿读-齐读

五、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默背,准备参加比赛

2、全班一齐背诵

六.课外延伸

教师用幻灯出示,组织学生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二、学习新课

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

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师幻灯出示有关典故的资料

6.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

7.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激昂、充满豪情)

8.组织学生背诵。

三、课外延伸(出示幻灯片)

四、作业

预习下一课(自学生字、读通古诗、查阅资料)

篇8:七年级语文古诗

七年级语文古诗

63、“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更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64、友情,葱茏都是一杯醇醇的美酒,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慰,是“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牵挂,更是

63、北方的冬季,瑞雪纷飞。请你写出一句咏雪的古诗。

6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65、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民风淳朴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古诗文赏析

1、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曲是继诗和词之后出现的和乐歌唱的诗歌形式,这首诗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B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游子的悲哀。

C这首散曲的前三句全由名词构成,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D这首散曲的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直抒天涯子之悲情。

2、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点明时令,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

B第二句叙事,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流露出作者被贬友人的深切牵挂。

C第三句,四句运用比喻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

D诗人在表达对友人同情和关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自己胸怀的开阔。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诗使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雄姿,其中“临”字统领全篇。

C从“水何澹澹”到“若出其中”都是写景的句子,其中前六句是写实景;后四句是写虚景,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襟。

D诗人以沧海自比,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2)请描绘一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勾画出的图画。

(3)本诗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抱负?

3、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乡愁的,开头两句点题。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阔”“平”“正”“悬”几个字写得好。“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潮平”帆才能有悬空的态势。

C颈链既写景有点明时令,“残夜”指将尽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D尾联抒发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

4、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择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第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春天的.胜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画面回到起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到 “ ”终。以“” 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二、仿句

1、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2、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是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毅力; , ; ,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3、仿照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4、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 。

5、仿照下面的句子的形式,以“希望”为开头另写一个一个句子。 理解是心灵的纽带,连接了多少真诚的友谊。

希望 , 。

6、仿照下面句式,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关于“幸福”的排比句。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7、根据下面例句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三个结构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注意用上加点的词语。

例句:太阳无语,却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8、请仿照所给诗歌,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 我原想收获一缕阳光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9、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蝴蝶”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0、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

和敬意,请你仿照下面的贺词,写一句话,送给某个学科的老师。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第一文库网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11、仿照画线语句,在横线上写一个意思连贯的分句。(字数可不同)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 , 。

12、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的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

如果 ,那么 , 13、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续写一个“我喜欢”的句子。

我心里总是喜欢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这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 , 。 口语交际:

1、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和谦辞。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些词语。例如:请人批评时,我们说“指教”。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谦辞。

(1)初次见面说 (2)求人原谅说

(3)求人指点说 (4)无暇陪客说

(5)托人办事说 (6)寻求帮助说

2、张洋是七年级的一个学生 ,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他却沉迷网络不能

自拔。为此,爸爸要打他,他和爸爸发生了冲突,想要离家出走。班主任知道了,准备召开一个班会来帮助他 ,并邀请他的爸爸参加。

(1)请为班会的黑板设计两句主题词。(不超过15个字)

(2)班会上,同学们列举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张洋说:“我也指点网络游戏的危害,可我就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请你帮他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请你拟写一分拒绝网络游戏的倡议书。

名著导读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原名 ,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完成的。

2、《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三是

3、《繁星春水》中第十首: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浅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这首诗告诉青年什么道理?

4、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你的家乡治疗,你和小明打算前去探望。小明准备送给他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了一段赠言: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

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一、第一二单元字音字形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痴( )想 隐秘( ) 诱( )惑 训诫( ) 迂( )回 纳罕( ) 啜

( )泣 闷( )热 峭( )壁 骚( )扰 庸( )碌 内疚( ) 迸( )溅 忍俊不禁( ) 沉淀( ) 绽( )开 虾( )蟆 盘虬( )卧龙 倔( )强 玷( )污 诅( )咒 讴( )歌 咀( )嚼( ) 可望不可即

( ) 贪婪( ) 烟囱( ) 雏( )形 丰硕( ) 剔( )透 禀( )告 厄( )运 皎( )洁 掳( )去 金窖( ) 固执( ) 报酬( ) 奢

( )望 呵( )责 蜕( )变 扒( )窃

2、根据拼音写汉字。

Níng( )成 xūan( )腾 shùn( )间 sǒng( )立 lín( )xún( ) 小心yìyì( ) qiào( )壁 休qì( ) zhuó( )壮 糟tà( ) gū( )负 qíng( )天hàn( )地 闲 xiá( ) 挑dòu( ) zhù( )立 遗hàn( ) zì( )肆 zhuì( )连 洗zhuó( ) 功xūn( ) 寂liáo( ) bìn( )发 dàn( )生 duò( )落 苦áo( ) 稀shū( ) xī( )戏 风yùn( ) chè( )销 心旷神yí( ) 险象dié( )生 童心未mǐn( ) 沉diāndiān( ) 鞭cè( ) 蹂lìn( ) ào( )恼 获益fěi( )浅 天fù( ) cù( )然

篇9:语文 -25、古诗

语文 -25、古诗两首

25 、  古诗两首

Δ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Δ 教具准备

㈠教师准备:.课件、成长树

㈡学生准备:有感情地背诵一首喜欢的古诗

Δ教学过程:

KK激趣导入:

①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古诗背得最好。(两棵成长树代表男女学生进行比赛)

②揭题:26、古诗两首

K创设情境,感悟课文,熟读成诵

1、出示乐曲《回乡偶书》,介绍作者。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听听对方是不是把字读准了。

5、抽读生字:偶、鬓、衰、客、何

6、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配乐表演读

7、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什么(热爱家乡)。

8、你还想知道什么?

9、背诵《回乡偶书》

这么美的诗,你能不能很快地背下来?

a 自由背  b 指名背

K迁移学习《赠汪伦》

一、出示《赠汪伦》的歌曲

二、.总结学法:

1、自读

2、小组交流学习:

①互读。

②检查生字读音。

③你读懂了什么。

④质疑。

三、小组自主学习《赠汪伦》

四、全班交流:

1、出示《赠汪伦》

2、抽读生字。

3、展示朗读(多种形式开展)。

4、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5、质疑。

6、背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欣赏。

7、配乐背诵。

K巩固练习

1、“我会填”口头回答:(书本P117)

【语文 -古诗】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古诗

2.六年级语文古诗

3.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4.语文《梅花》古诗赏析

5.语文古诗鉴赏答题

6.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7.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8.八上语文古诗

9.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10.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下载word文档
《语文 -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