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duicherry”投稿了6篇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希望大家喜欢。
篇1: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河北 沧州 ●刘秀娟 刘素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而思想政治课建设是整个教学体系优化的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因此,积极探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来推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围绕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充分的课前调研,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育要有的放矢,尤其是思想教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应是尊重、理解、塑造和发展大学生,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是推进在高职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目前的高职学生,一是生源渠道多样化,起点较低;二是理论功底普遍较差,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三是自卑心理较重,不良习惯较多。因此,教育难度较大,不太适合照搬本科院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有适应高职学生的一套特殊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收到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所以,在进行一系列的课程优化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实地考察、座谈、试验等多样灵活的调研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调研所获资料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为后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铺垫好基础,找准了切入点。使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系统化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职院校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特点和开设课程所限,高职院校学制3年,政治理论课主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在政治理论课中全面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进行课前的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整合教学,并进行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试验,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思想政治课中系统化。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把原来的章节模式改为专题模式,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比如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设计了“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改革创新的进取意识”“知荣辱,塑风尚”等专题。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核心性、重要性,为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三、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实践,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和积极性,探索以优良的课堂教学推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机制,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在大学生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性、概括性、抽象性较强,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系统、全面、深入地剖析其理论内涵和展现其社会价值,无法使学生真正领会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要艺术地使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论文范文 )真正占领这块在大学生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
为此,我们注重教学形式的设计,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魅力,使学生易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讲授法的运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授法运用的最广泛,但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技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深涵盖面广,一味解释讲解学生也会产生感受疲劳,往往收效不大。我们会通过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实例展示、媒体评论、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等方式给学生以新颖、直观的感受,并通过作业、课外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入脑入心。
参与法的运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通过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如“伟人的魅力所在”“社会的和谐模式”“见义勇为的困惑”等,要求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成课件在课上展示,通过扮演教师角色,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接受教育,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谈话法的运用。谈话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更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更加细腻和深入。
辩论法的运用。辩论能使人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一定的教学内容,设置辩论主题,组织课堂辩论会,在激烈的辩论中,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所在,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多媒体展示法的运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资料、图片、视频等,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加大、更加直观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围绕课后巩固教育成效的需要,进行多维的教学延伸,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确立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推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考试成绩、轻实际考察的弊端,造成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考试与实际思想表现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在大学生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以我们在考核上注重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的“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要求,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们把学生的课堂考试和课后作业、课上表现和课余实践融入到学业考核中,综合全面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程度。真正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际效果。
创建主题社团,举办主题活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由理论领会转化为体验吸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社团和各种主题活动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融入其中,使学生把在课堂学习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理论的吸收和转化。为此我们政治课教师和学院团委、学生处建立联系机制,参与创建、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融入社团活动中。比如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诗歌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旅游学社、戏剧协会、心理协会、军事协会等等,使大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获得思想上的收益和道德上的感化;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用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形式,创造庄严神圣的氛围,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而且还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比如善行职院、德润校园。“感动在我身边”征文活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社团文化节、“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组织各种辩论会,创办阳光驿站心理健康导航工作室。我们还聘请专家进校园,给学生做有关人生、社会、心理、思想等的各类专题讲座,使课堂传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在课后得到消化延伸。
五、开拓多向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随时化解疑惑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躁动期,情绪和心理、思想还不稳定,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变化,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的、常态化的沟通就非常必要了。为此我们建立了各种沟通方式,有QQ群、人人网、微博等网络方式,也有利用院报、报栏等宣传方式。还不定期开展辩论会、主题班会、座谈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沟通,我们就随时随地地解决了个别随时出现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在课外、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使课堂的主阵地更加牢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组宣部、思政部)
注:本文系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篇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和内在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对这能动性进行理性思考,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推进建设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建设;能动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我们大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各种关系整体协调的社会。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其一经确立以后,就对我们当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指南针,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正确的方向。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然要求以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动指南。而要建设能够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的和谐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冲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中正确的方向。《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在于保证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有了根本的方向。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科学性、先进性、包容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面旗帜,只有时刻高扬,才能使和谐文化继往开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们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充实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和谐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巨龙腾飞的强大动力。它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指明了方向。坚持这一理想,和谐文化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和谐社会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二、为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庞大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激励作用,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团结全民族为共同理想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的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全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活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民族志气,激励群众士气,激扬社会正气,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这种巨大精神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激励作用。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篇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为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兴旺繁荣提供坚固的思想纽带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共同携手,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空间,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共同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共辱共荣,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们从历史正反面的经验教训中深深懂得:团结是国家富强之本,是民族振兴之本。任何时候都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团结,维护团结。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它已深深地印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繁荣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为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兴旺繁荣提供坚固的思想纽带,可以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凝聚人心,振奋人心,使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共创大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光荣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支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团结协作,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极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旗帜鲜明、极具针对性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对在全党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操守,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坚固的思想纽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客观的价值事实或价值关系在人们的主体观念种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种能动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传授给群众,并使群众将之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对全社会各个层次的发动,使全社会价值取向不断升华, 道德意识和价值情操发生整体性, 前进性飞跃,达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动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1-23.
[2]李亚彬.高扬旗帜统一意志凝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7-03-01.
[3]赵存生.熔铸和谐中国之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2007-04-06.
[4]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N].人民日报,-10-31.
[5]钟青林,张国斌.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问题[J].理论界,(1):64-65.
[6]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一论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12-20.第01版.
[7]胡雪城.文明创建要始终坚持群众性原则[J].学习月刊,2006(9):118.
篇4: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围绕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像雷锋那样,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转化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认同和追求;二是要像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那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三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迷失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围绕树立共同理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三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始终能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围绕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雷锋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像雷锋那样“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三是要像雷锋那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围绕着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是以雷锋为道德楷模,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雷锋精神更深刻地融入民族血脉;三是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自觉到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自觉到基层岗位上接受锻炼、成长成才;四是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五是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发展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
“三个倡导”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也有部分群众反映其不易懂不宜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和转化为日常价值观,无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学术界,对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声很高、期待热切。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三个倡导”,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有利于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
“三个倡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们不仅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喜欢问一个“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方面更是如此,从而使一些本该属于人类价值共识的美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阐述的人类价值理想,一段时间以来不能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明确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高度地体现了我们党勇敢地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勇于和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不再把“自由”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看作是人类社会应该普遍追求的价值理念,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三个倡导”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部署。当前,我国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理想动摇,价值追求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新风正气的形成。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道德价值准则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价值理念支撑。
汇报人:unjs
.10.24
篇6:学雷锋活动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是为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有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是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追求的精神灯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中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时代和人民呼唤加强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尚。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着力解决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人民中间蕴藏的道德热情,焕发人们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以雷锋为榜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则要通过典型人物、模范人物来集中体现。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一以贯之地高度评价雷锋精神,持续发出学习雷锋的号召;人民群众也一如既往地讲雷锋的故事,读雷锋的日记,看雷锋的电影,学雷锋的精神,做雷锋做的事。人们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永远充满着吸引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永远充满感染力。这充分表明,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没有褪色,而且不断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契合、与党的先进本色相融汇,越来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党全社会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践行力,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主流价值观念引导社会思潮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雷锋身上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昂扬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雷锋身上所体现的遵纪守法、诚信为本,刻苦学习、爱岗敬业等思想观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一致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文章: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