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

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

2025-01-29 10:18: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丹然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

篇1: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

《赵巡按治贪官》

赵巡按姓赵,名文炳,字含章,号光世,河北任县后大宋人。万历年间,隆庆五年中进士,曾任湖北、山西、陕西巡按。居官清正,处处为黎民百姓谋求福利,因而有好多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虎星现形相传赵文炳,从小家里穷,就根本没法上学。可他很愿意念书认字,看到别的孩子们上学,挺羡慕。每天下地拾柴火回来,无论早晚,路远路近,总要绕到学堂哩,旁的孩子们上课,他就站在窗户外边。旁人学几遍学不会,他听一遍就记在心里。回到家里,抽空就练习书写。

有这么一回,赵文炳拾柴禾回来,又路过学校。正赶得学生都放学了。他就在影壁墙的后面,写了诗文。

第二天,老师发现了,一看那字写的又规整,又有笔力。上课时,老师就问,“影壁墙后面的诗文是谁写的?”满教室的学生都不吭声。后来,有个学生说:“那字是赵文炳写的。”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出息,就到他家里,想让他上学。赵文炳的爹爹说:“上学是好事,文炳他又爱学习。可是家境太穷了。别说旁的,就连学费也拿不起啊!”老师说:“只要肯让孩子上学,学费的事儿,我愿垫上。”老师既然这么好,文炳的爹爹也就答应了。从此,赵文炳就上学了。他每天早到晚归,所学功课都能背诵如流。

一天早晨,学生都来上学。突然,发现教室的桌前趴着一只老虎,学生们“哄”的一下,吓得五零十散。这事禀给老师。老师觉得很奇怪,这平原地带,又不是山区,怎么能有老虎跑进学校?于是,跟着学生去看,果真有只老虎趴在桌前。他壮着胆子,咳嗽了一声。这只老虎霎时不见了。原来是赵文炳,来学校过早困睡在桌子前。因他是属虎的。这事被孩子们传了出去。乡邻们都说:“这是老虎星现形了?”

惩办经纪赵巡按从小家里穷,每年春冬农闲季节里,跟着爹爹到彭城瓷窑上用小车推碗卖。一次,去彭城推碗,为了省个盘缠,带了一兜康菜饼子。一百多里的路,一直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黎明,才到了瓷窑。这天,偏偏下了大雪,身上带的五十吊铜钱,又全买成了瓷碗。爷俩忍饥挨饿,费劲把火,刚装好车就要往回走。这时候,来了两个人,说是“经纪”,瞪着眼说:“哎,推碗的!”,他爹爹忙答话:“小叔,有啥事啊?”,“装什么晕!快给装车费!”小文炳挺着胸脯说:“您脚手没动,碗是俺自己装的,凭啥要装车费!”“这是规矩!”,“啥规矩?明明是耍赖!”经纪掂着巴掌就打来:“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敢犟嘴。。”他爹忙作揖赔礼“他个孩子家,不懂事。请小叔别跟一个小孩子家一样!”“不行,拿钱来!”“俺实在一个铜子也没有了。”另一个经纪更厉害“他妈的别啰嗦,不给钱就扒衣裳!”说着,两个家伙就动起手来。他爹跪在地上央求:“天这么冷,可怜可怜俺爷俩吧!”好说歹说就是不行,硬将他爹的棉袍扒了下来。爷俩没办法,只好把冤气往小车上使。一路又饿又冻,回家后他爹得下个重病就死了。

一晃十来年,文炳考中,当了巡按,来到彭城瓷窑上,想跟坑害穷人的经纪算账,便召集所有的经纪说:“在十来年前的一个冬天,老太爷丢了个破棉大袄,谁拾到了,重重有赏!”那俩家伙觉得该着发财了,就把破棉大袄献了出来。

赵巡按讲明真情,每人重赏八十大板。当众取缔了这个行会,并立下了碑文:“今日无经纪,明日无经纪,后日也无经纪。”下边坠着八府巡按赵文炳的名字。

碑上没有写年、月、日,啥时候起,啥时候止。从这谁都不敢再要装车费了。一直传到现在,彭城瓷窑上的顾客,都没有这份额外花销。

一把沙土赵文炳当了巡按,每天上朝,老是愁眉苦脸,没有笑模样。有一天,皇上问他:“赵爱卿,为何愁眉苦脸?”“万岁啊,你哪知道?我在朝当官,吃的又饱穿的又暖,可家乡地薄土碱,黎明百姓上顿接不住下顿,交不了钱粮啊!”“这点小事算不了啥,派个人查访查访就是!”

赵巡按马上派了钦差,赴任县、南和查访。临走时,巡按作了安置。钦差到了任县、南和,查遍了黎民百姓,知道有“任县南和不求天”的说法,如果这样禀报圣上,就辜负了赵巡按为民减轻负担的好意。正愁没法交旨,碰巧,有个村子的百姓挖井,正挖到流沙层,就抓了一把沙土带回来。

上朝时,钦差将沙土奉上,说:“巡按大人的家乡,好多都是这样的土,请万岁查看!”皇上看见了这把沙土,就颁发圣谕:“凡是这样的田园统统免粮。”赵巡按下朝以后,连夜赶回家乡,并制做了数万面黄色小旗,挨着地块插了起来。

财东豪绅,见自家地块里插上了赵巡按的黄色小旗,准是要“号”地亩了,偷偷将小旗拔掉,都挪到了贫民百姓地里。

事毕,赵巡按宣布:“凡插黄色小旗的地块,统统免交钱粮。。”着一下,富豪人家都瞪了眼,广大黎民百姓,都高兴得拍手大笑。一顶歪脖皇陵伞传说赵巡按回家,总不登州、府、县衙门的门槛。到在家里好给乡邻帮忙。

有这么一年夏天,赵巡按正给一家过“红事。”忽然间“当当当”地敲起大锣来,大伙都挺害怕。巡按一问才知道,外号叫“钱串子”的县官,谁家过个红事,他都要登门要钱,只要一出城,不知该有多少家要倒霉!

赵巡按不吭不呵,站在歪脖皇陵伞下。锣声响过,衙役高喊:“县太爷来了,黎民闪道!”县官一见百姓都不动,急眼了:“那个不挪,重打四十。”衙役禀报:“老爷,人群伙里,有顶歪脖皇陵伞!”“啊!”县官吓得就想尿裤子,赶紧下轿磕头。“不知巡按大人在这里,下官有罪!”赵巡按说:“恕你无罪!”县官说“红事用啥?请大人吩咐!”赵巡按向乡邻递了个眼色:“缺啥?就和父母官说吧!”这时候,有个老头摘下头顶上的草帽说:“小民办喜事,缺钱,上点“份子”吧!”县官听见是让拿钱,真比刮肉还疼哩!。可是有赵巡按在场又不敢不拿,就接过草帽,叫衙役给了一帽子碎银子,说:“衙中还有事。”这个县官就像见了鹰的兔子赶紧溜走了。赵巡按笑着对老头说:“您老拿的家伙太小了,怎么不给他拿个大筐?”乡邻百姓一阵哈哈大笑。赵巡按要回京了,向乡邻们说:“有啥事尽管说话!”大伙说,“这回办喜事,有您在场,可您走后……”为了对付县官的搜刮,赵巡按就将歪脖皇陵伞留下。谁家娶媳妇,就撑起了这把伞,吓得县官再也不敢登门了。赵文炳一生跟亲族和睦,轻财厚友,内外亲属得其资助的有十几家。他尤其关心地方公益事业,诸如,捐资建校,资助贫士,开河引水,建桥修闸,其功在当时,施惠后代,至今仍为任县民众所称颂。

巡按简介:

唐天宝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乐元年(1403)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划定了监察范围。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另外,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会有一璫杀人,公(袁可立)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借。”

篇2:经典帝王故事:另类帝王治贪官

明正德帝,可谓中国历最另类的皇帝——觉得当帝王太无聊,便封自己当太师、做将军;嫌紫禁城里无聊,便花巨资修建“豹房”,就连惩治贪官,这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居然能另类得让人忍俊不禁……

话说正德年间的一天,早朝上正德帝睡眼惺忪地坐在龙椅上。随着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喊声过后,就见内府首府杨廷和,坦然走出班来说江彬收受贿赂,依律当发配边疆,永不录用。

正德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原来,这江彬不是别人,正是正德帝最宠爱的玩伴,人不但机灵,而且还会口技,学什么像什么,所以他和正德帝一天到晚地泡在一起,感情自然深厚。但这个杨廷和是首府宰相,为人正直、威严,从来不乱弹劾别人,想必这江彬肯定是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事。龙椅上的正德帝转了转眼珠,突然面露痛苦之色,说:“今天朕突然有些不舒服,明日金銮殿内,朕要亲审此案。”

下了朝之后,正德帝就把江彬偷偷叫进了自己的别宫豹房内。刚开始,江彬还不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最后,正德帝眼一瞪,一拍龙案,江彬这才慌了,哆哆嗦嗦地承认了自己收受贿赂纹银十万两。说完,他自知死路一条,跪在地上,抱着正德的大腿哭得是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正德帝长叹一声,说:“那杨廷和,朕都惧他三分,你叫朕如何袒护你?这样吧,你今天务必退回赃银,而且明日早朝一定要身穿旧朝服上朝请罪。”说到这,正德帝在江彬耳边低语了几句……

第二天,早朝上江彬果然身着破旧朝服,痛哭流涕承认了自己受贿,这番苦肉计还演得真不错。正德帝听完,也装腔作势开始大骂江彬。江彬心想,说不定今天自己真能逃过一死,只要认了罪,皇帝骂过了,法外开恩,一切就完了。突然,骂得起劲的正德帝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表情夸张地指着江彬的破旧朝服说:“你的朝服为何如此破旧?”

江彬连忙回道:“禀万岁,这件朝服还是罪臣的一件呢。”说到这,居然挤出两滴眼泪来,“不瞒万岁,为修建‘豹房’,臣几乎倾其所有,故而、故而才……”说完,捂着脸又大哭起来。

正德帝兴奋了起来,两只眼都冒了光,高叫道:“原来都是为了朕啊。”说到这看着工部尚书说,“江彬修建豹房,可曾惊扰过工部?”

工部尚书慌忙摇头道:“未曾。”

正德帝又望着杨廷和问:“那可曾动用过国库库银?”

杨廷和一皱眉,说:“未曾。但万岁,修建豹房乃万岁私事,收受贿赂却是触犯国家律法,国法和家事,不可混淆啊。”

正德点了点头说:“杨爱卿言之有理。可是江彬也是因替朕办事,才导致生计困苦,收受了贿赂,所以朕也有过错。故而朕认为,处罚江彬的同时,还要为他解决生计。”

正德帝这话一说出,整个朝廷上的大臣们都直了眼——这事可真新鲜,一边处罚还能一边解决生计?

正德帝环视着众臣,眉飞色舞起来,他指着江彬说:“江彬啊,你不是收了十万两的贿赂吗?如今朕将这十万两赃银,摆放在朝廷之上,令你徒步背运回府,朕与诸位爱卿沿途监运。到掌灯前,凡背运回你府的,朕就赏赐给你了。至于受贿之罪,朕既往不咎,如此可好?”

朝堂上略一沉静后,猛然爆发出一片大笑声。江彬则惊的眼都直了,心说:万岁,昨晚你可没说要唱这出戏啊。

这下京城开锅了,从紫禁城到江彬府,要走三条大街。正德帝率领群臣,坐轿的坐轿,骑马的骑马,监督着江彬怀抱、背托,一趟又一趟地往家运银子。沿途老百姓虽不能靠近,但树丫上,房顶上都站满了人。总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总导演”正德帝,乐得岔了好几回气,江彬则连羞带累,转过天来就大病了一场。病好后跟换了个人一样,不但没有飞扬跋扈的劲头了,而且还变得异常规矩起来。

可人的本性是很难改的。江彬老实了没两年,故态就重发了。这次,正德帝处罚得更另类。

这天,正德帝正在豹房内,对着笼子里的老虎练拳脚呢,就听门外一阵喧哗,跟着有一人不宣自入。正德帝恼火地看去,眨眼间就换了笑脸——来人又是杨廷和。“杨爱卿,何事如此紧迫?”正德帝满脸关切地说,“莫非边关又起刀兵了?”

杨廷和慌忙跪倒请罪后,说:“非也,微臣前来弹劾江彬!”原来江彬倒卖官位,将大名府知府一官以二十万两卖给了行贿者,搞得大名府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正德帝“哦”了一声,转了转眼珠说:“朕知道了。杨爱卿不必多言,朕这段时日虽没上朝,但明天就会上朝议政。”

杨廷和皱着眉似乎还要说,但正德帝却掉转身子,又对着笼内的老虎比划起来,玩得很是高兴。杨廷和见状,只得先告退。

转过天,正德帝上朝了,没说二话,便把江彬叫出了班,劈头问道:“江彬,朕听说你将大名府知府一职以二十万两卖出,可有此事?”

江彬吓得脸都变了色,慌忙狡辩。正德帝却一摆手说:“你慌乱什么,朕就是想问一下是不是卖官位很好玩?”

江彬脸上的肉,突突跳了两下,不敢吭声,天知道这位另类皇帝,又要搞什么花样。果然正德帝又说话了:“没想到知府居然能卖二十万两。江彬啊,你看朕这皇帝之位,能卖多少钱呢?”

江彬吓得“妈呀”一声,差点没尿了裤子,对着正德帝鸡吃米般一边磕头,一边颤声回道:“万……万……”一直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哦!”正德帝恍然大悟般地叫了起来,“皇帝之位能卖万万两银子啊,还算可以。好!江彬听旨,朕命你将皇帝之位,以万万两银子卖出,不得有误!”

江彬已经都要崩溃了,除了磕头外,就只剩下呼天抢地求饶了。

正德帝的脸慢慢沉了下来,斜着头想了想,扑哧一声又乐了,说:“江彬,你一而再贪赃枉法,若想活命,朕看也好办,你不是口技了得吗?那朕就命你,三年之内不许说人话,你愿意学狗叫就学狗叫,愿意学驴嚎就学驴嚎,总之倘若被朕知道你说了人话,那就两罪归一,诛你九族!”说完一甩袖子下朝了。

眼见正德帝离开,朝廷上的大臣们,再也憋不住了,几乎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有几位还强忍着笑,走到江彬身边说:“江大人,中午咱喝几杯去如何?”江彬紧紧抿着嘴,打死也不开口,那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从这件事开始,江彬失宠了,据说最后被发配出京,活活饿死。由此可见贪官污吏自古人人恶之,即便是遇到另类帝王,也不会得到好下场。

篇3: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半部论语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妙对宋太祖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他的功劳可以和汉朝的张良和萧何相比,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他想,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宋太祖又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当即拍手称赞说:“对,对,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君臣情笃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刚毅果断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相关文章:

1.二郎神治眼-美文故事

2.名人故事:纸上谈兵的赵括

3.赵组词

4.山治语录

5.太宰治语录

6.源治语录

7.治堵范文

8.治脚气作文

9.治超工作方案

10.赵恒简介

下载word文档
《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