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

2025-01-28 08:23: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猪8708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

篇1: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

尽管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回想起11月15日下午,发生在杭州地铁萧山湘湖段施工现场的那场特大塌方事故,人们的心,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揪痛。

在这起中国地铁修建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塌方事故中,数十生命在一瞬间危在旦夕,被垮塌的钢管、厚厚的淤泥、倒灌的河水紧紧地困在十余米的深坑之中。那该是怎样一番惊恐、绝望和无助的场景啊!

危难时刻,是英勇无比的消防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为受困群众带来了心的慰籍和生的希望。

如今,当我再度重温这起惨痛事故时,杭州消防官兵们那种对被困者倾尽全力的挽救,和对遇难者不离不弃的搜寻场景,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惊心动魄、历历在目,让我忍不住因感动而热泪盈眶。

楔子:惊魂3秒钟,惊天灾难突降“风情大道”

烟波浩渺的钱塘江水自西向东,从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穿城蜿蜒而过。在钱塘江的南岸,一条4车道的通衢大路从北往南绵延10余公里,把人们从风光无限的钱塘江畔一直带到了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会馆所在地杭州乐园。

这条穿行于乐土之上的宽阔的大路,有着一个非常旖旎的名字,叫做“风情大道”。

月15日的15时许,初冬的阳光正暖暖地洒在这条繁忙而有序的道路上。在风情大道与湘西路的交界处,十几辆车子正静静地排队等候着红灯。这里正在建设杭州市的地铁一号线,而一个大型地铁站的出入口就建在这个路口。可以想见,等地铁建成之后,这条“风情大道”将会是怎样一番更加繁华、更加动人的景象啊!

一辆车号为22470的K327路公交车,正满载着26位乘客等候在那一长溜车辆的靠前位置。尽管午后的阳光照得人们浑身慵懒,但有着丰富驾乘经验的司机魏烨仍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前方,因为一旦路口的交通指示灯变色,他就要抓紧时间继续赶路。

15时20分,就在路口的绿灯即将亮起的时候,魏烨突然感觉地面震动了一下。他还没回过神来,刹那间又听见惊心动魄的啪啪声一阵接一阵地从脚底下传来,平坦宽阔的路面,转瞬间突然坍塌下陷!

“不好,地震了!”魏烨的脑子里刚刚闪过这样的念头,就听轰隆一声巨响,前面的一辆农用车向后滑来,重重地砸在了公交车的前挡风玻璃窗上。

“哗——”车窗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无数的玻璃碎渣向魏烨扑面飞来。惊魂未定的魏烨下意识地抬手挡了一下,他迅速打开车门,正想转身引导乘客赶紧下车,“嘭——”车厢顶上又发出一声可怕的巨响,西南方向一座高高的塔吊随着地面的塌陷倾倒下来,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车厢顶上,顿时将车厢的顶部砸得凹了下来。

“啊——”26位乘客都情不自禁地失声惊叫起来,大家纷纷跳下汽车,沿着断裂的路面向高处快速逃离。

在魏烨和他的乘客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惊吓之际,紧跟在公交车后面不远处的萧山交警金国华更清晰地目睹了这番天塌地陷的景象:3秒钟,仅仅3秒钟时间,宽阔平整的“风情大道”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断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整片路面转眼间整体塌陷,形成了很深的陷坑,路面上的车辆全部跌入深坑之中。

突然塌陷的路面,令骑着警用摩托车的金国华猝不及防地摔倒在地。但是他未及多想,抓起对讲机,就向大队报告:“不好了!风情大道湘西路口,路面发生坍塌……”

金国华看得很清楚,这突降的灾难并不是地震,而是风情大道湘西路口段的路基和紧邻的地铁施工工地突发的严重塌方。这次塌方形成了深约10米左右、面积达近万平方米的塌方大坑,导致工地基坑内的四层数十根纵横交错的承重钢管全部断裂倒坍,路面的2台挖掘机、1台塔吊以及11辆车子全部坠入塌陷区,数十名乘客深陷危难,正在现场施工的多名工人更是生死不明……

上篇:揪心30分钟,从死神手中抢夺鲜活生命

11月15日15时25分,杭州消防支队萧山中队的值班室内,电话、电铃、电脑一齐接到了萧山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传来的指令:“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段施工工地突发严重塌方,要求你们中队立即前往救援!”

情况万分紧急!萧山中队的全部4辆消防车和22名队员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内迅速集合起来,在中队指导员张志龙的带领下火速赶赴现场。与此同时,萧山市北中队和萧山区的两支专职消防队也快速出动奔赴现场。

救援力量还在迅速集结。15时29分,杭州消防指挥中心接到了救援指令后,又迅速调派了特勤、滨江、近江、湖滨中队和站勤保障大队共10辆抢险救援车、15辆消防水罐车和200余名消防官兵紧急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杭州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也遂行出动,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15时34分,萧山中队的22名消防官兵首先赶到了现场。尽管都是身经百战、经过了无数次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消防战士,但是面对事故现场的惨状,年轻的消防官兵们心都下意识地揪紧了。

只见漫天的扬尘笼罩着整个塌方现场,94米长、30米宽的公路完全陷入地下,塌陷深度达8米。高高的塔吊、硕大的挖掘机和鱼贯排列的各种车辆都陷落在大坑之内。地面上到处是深深的裂缝,最宽处达到了两三米。公路的东侧,是地铁施工的北二基坑,因公路塌陷引发的基坑塌方更是惨不忍睹,在长106米、宽21米、深16米的基坑内,60厘米粗的钢管横七竖八、纵横交错。基坑内这些断裂倒塌的钢管,还有附近严重开裂的路面,都随时有发生二次垮塌的可能。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连身经百战的张志龙指导员也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除了那次去四川汶川地震现场参加救援,还从未见过这么严重的事故现场!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片废墟的现场,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受困的群众和工人,显然他们已经深陷在地下,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不好,有大量水流正在向塌方区域倒灌!”不知谁焦急地喊了一声,张志龙往深坑下一探,果然发现在地铁工地的东侧,一股巨大的水流正通过一根破裂的市政水管喷涌出来,附近还有两根自来水厂的源水管和污水管也在不断往外冒水。工地旁还有一条小河,河水也自北向南,正顺着工地墙体的裂缝,向塌陷地段倾泻着。几股水流交汇在一起,如猛兽般奔涌着扑进基坑。

张志龙立即意识到,这突如其来的水流将对地下被困者的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必须抢在水流积灌起来之前下到基坑内搜救被困人员,否则被困人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搜救小组由我负责,董振峰,你立即带领第二搜救小组,从塌方工地的北面展开营救!”张志龙在现场果断地下达了指令。他将22名消防战士分成5个小组,其中2个救援小组,分别负责塌陷公路和塌方基坑的搜救工作,另外1个侦查小组、1个照明摄像观察警戒小组和1个保障小组,分别负责各项后援工作。

“顺着水流的方向,从北往南,立即行动!力争赶在水位上涨之前,把被困人员救出来!”指导员一声令下,英勇的消防战士们立即各就各位,向着塌陷区域撒开了搜救之网。

萧山中队的消防战士们刚刚展开搜救,杭州消防支队的吴兰冲支队长、郑天峰参谋长和当天值班的副指挥长缪汉东等全勤指挥部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同志们,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方针!”吴兰冲支队长站在塌陷的公路路基边上,神色严峻地作出部署,“要按照先易后难、先伤员后尸体、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器材设备,采取一切可用手段,与时间赛跑、与水流搏斗、与危险较量,千方百计从死神手中抢夺更多鲜活的'生命!”

领导坐镇指挥,使消防战士们的士气更加高涨;三个“先后”的搜救原则,更使紧张的搜救工作得到了有序的推进。

很快,从塌陷公路的一边传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经过细致的搜寻,所有被困的11辆汽车中全部空无一人,被困人员已经全部撤离了险境。于是搜救官兵立即全部集中到了塌方的地铁施工基坑。

然而,面对一片狼藉的基坑,大家的心不禁又紧紧地揪了起来。只见基坑内到处是犬牙交错的巨大钢管和螺纹钢焊铸的框架,一根根螺纹钢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几乎布满了整个基坑的底部,厚厚的烂泥填满了钢管间的缝隙。消防战士们在沾满了烂泥的钢管上小心翼翼地行走着,仔仔细细地搜寻着每一个角落,可是基坑底部一片混沌,被困的工人们连个影子都没有。

“有多少工人被埋压在下面?”张志龙焦急地询问在场的一名施工负责人。

“说不准,塌方的时候,基坑内至少有20多人在底部施工吧。”

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人朝着消防战士呼喊:“快来,快来,这里有一个人!”代理排长董振峰循着群众的指点,很快在深达十五六米的基坑东北角发现了一名被困者。

“哗……哗……”混浊的泥水在基坑底部流淌着,并且不断往上漫起来。那名受困者一动不动地趴在坑壁一小块三角形的水泥平台上,下半身都已浸淹在了水中。

“喂……你能听见吗?我们来救你了!”在场的消防官兵们赶紧向被困者喊话,可是被困者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一股殷红的鲜血从他的腋下渗出,化在水中慢慢地洇开。

“这名工人一定是摔伤了内脏,很可能已经昏迷了,水涨得太快,必须马上下去救人!”董振峰当机立断作出指挥,命令战士们准备安全绳和救生软梯。

头车班长理永红见状,立即冲到前头,在自己身上绑上了两根救援腰带,抓起一段四米长的救援绳,通过吊车的吊钩下到了基坑内的那个小平台上。

不断上涨的浊水,已经淹到了被困者的胸口,可他却完全失去了知觉,根本无法配合理永红的救援行动。

理永红只得拼尽全力,把被困者努力往平台上拽。这时,被困者右手的腋下流出了更多的鲜血,理永红猛然意识到,不能强行拉拽,否则会造成二次伤害。

“用腰带把他捆住,把他先拉上来,拉上来!”代理排长董振峰在上面焦急地喊着。

“拖不动,拖不动。他已经昏迷了!”

“你稳一下,我再下去一个人!”董振峰立即指令刚刚赶到的二车班长陈松贵下去增援。

水流还在快速上涨,那方小小的平台眼看就要被淹没。情急之中,理永红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力气,他一手拉住被困者另一条未受伤的胳膊,一手抓住被困者的腰带,猛然使力,竟然成功将其拉上了水泥平台。为了不影响到被困者的呼吸,理永红又迅速将被困者翻过身来,并从自己身上解下腰带给他系上。

这时陈松贵也刚好赶到,两人齐心合力,迅速用腰带和安全绳将被困人员固定在已经准备好的吊车挂钩上。

被困人员终于和两位勇敢的消防战士一起,被及时吊上了地面。在他们的身下,翻滚的大水已将那方小小的水泥平台彻底淹没!

好险哪!就差了几秒钟时间,第一名被困人员终于从死神手里被成功地抢救了出来!

就在第二搜救小组紧张地解救第一名被困人员的同时,指导员张志龙带领的第一搜救小组也在坍塌现场的中部地段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被发现的是一位名叫方得胜的施工人员。事故发生的时候,他正在基坑内施工,只听见一阵惊心动魄的噼啪声,自己就被铺天盖地的烂泥给掩埋了。他顾不得多想,救生的本能驱使着他拼命地往外爬。

方得胜用尽全身的力气爬呀爬呀,终于钻出了烂泥堆,可是刚刚钻出了不到半个身子,却再也没有力气了。污水从四面蔓延过来,这时,他才感到了透彻心扉的绝望和恐惧。

就在这时,消防官兵如天神一般及时出现。张志龙和一名现场的工人在混浊的泥浆里发现了这个神志还比较清晰的泥人,立即伸出援手,将他从死神的身边拉了回来。

就在方得胜获救地点的附近,细心的排长张驰也忽然听见几声微弱的呼救声。他举目四处张望,却只见纵横交错的巨大承重钢管,并没有被困人员的身影。他伏下身子侧耳细听,判断出那呼救声是从钢管堆中传出来的,便立即爬上钢管,循着声音仔细寻找起来。

被困在坍塌区中部一堵承重墙下的工人孙全云,终于被及时发现。此时,他的大部分身体已被淤泥掩埋,所幸的是,由于承重墙的缓冲阻挡,他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但是承重墙体已经被巨大的外力挤压得严重扭曲变形,如果再不实施救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指导员,这边有一个被困人员!”张驰也一边大声向张志龙报告,一边迅速上前实施救援。刚刚救出一名被困人员的张志龙闻讯,顾不上休息一下,立即赶过来增援。两人合力出手,将被困的孙全云拉出了随时可能倒塌的墙体。此时的孙全云因过度惊吓,连步伐都迈不动了。两位消防官兵在一名闻讯赶来的工人的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将孙全云背离了危险的境地。

基坑内的水在不停地猛涨,水位深度已超过了10米!可援救行动还在继续。消防官兵们在糊满了淤泥的钢管上艰难爬行,下面就是深不可测的水底,纵横交错重达数吨的钢管、开裂宽达2米的墙体,随时都威胁着救援队员们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知道,在基坑上面,有很多被困工人的亲属在翘首等待着亲人的消息;而在基坑下面,更有被困的生命等待着他们的援救。于是消防官兵们咬牙坚守,与时间赛跑,与水流搏斗,发誓要从死神手里夺回更多鲜活的生命!

时间已慢慢逼近下午16时,消防战士展开的救援行动已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此时,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在基坑的中心位置和东面靠墙边又发现了两名被困者!

位于东面的这位被困者虽然腿部被砸伤,已陷入昏迷状态,但是消防官兵们很快将他背离了险境。而在基坑中部的被困者尽管意识十分清醒,但面临的状况却更加危险。因为他不仅浑身陷入烂泥之中,一只脚还被交错的钢管紧紧卡住,根本无法脱身。而此时基坑内的积水已经漫过了他的腰际,随时都会将他完全淹没!

当陈松贵、王欢、沈春利等消防战士通过六米长的拉梯从高处降临到这名被困者身边的时候,他那惊慌失措的眼神中顿时闪现出了求生的光芒。为了稳定他的情绪,陈松贵和王欢一边用双手不断地挖开被困者脚下的淤泥,一边问他:“你是不是河南人?”

“不是的,我是安徽的。”被困者显得非常听话。但是当消防战士们试图将他从钢管中拉出来的时候,他却因忍受不住疼痛而表现得相当不配合。

为了靠前指挥,指导员张志龙顺着钢管爬向了这名被困者的位置,这时,他发现猛涨的水位已经危胁到了正在基坑底部实施救援的消防战士和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于是他立即命令,除陈松贵、王欢等几位经验较为丰富的战士继续攻坚救援外,其他所有的人员全部离开基坑底部,撤到岸上进行侦察和帮忙。

不断上涨的水面终于淹没到了被困工人的胸部,很快就要淹到他的头部了。救援队员们意识到第一种救援方式已经不行,再利用破拆工具和其他方法进行救援也已经来不及了。望着不断上涨的水面和被困工人期待的眼神,张志龙一咬牙,走出了一招险棋:将他拽拉出来!宁断其腿,也要保住其性命!

陈松贵立即领会了指导员的意图,为了寻求被困人员的配合,他焦急地喊道:“你要腿还是要命?”

“命,命……”被困的工人哆哆嗦嗦地,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渴求。

“那你就相信我们、配合我们!”陈松贵一边大声说道,一边和4位战友一齐使劲,“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当喊到第三个“一二三”时,战士们手下一松,禁不住齐声欢呼起来:“出来了,出来了!”

被困工人很快被吊车从基坑内吊了出来,此时,他的脸上挂着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消防战士一句“咬咬牙,你就活命了”的鼓励,终于让他坚持着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了出来。

浑浊的泥水在基坑内越积越深,抢救被困者生命的有效时间已越来越少。指导员张志龙扯着沙哑的嗓子向消防战士们喊道:“我们已经成功地救出了5名被困者。大家不要放弃,继续抓紧时间再搜索一下其他地方!”

“这台挖掘机里有人!”一声惊喜的呼叫从基坑南边传来。消防战士沈春利在一台倾翻的挖掘机驾驶舱内发现了一名昏迷的被困者,水流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驾驶舱已经严重变形。

“他好像还活着!”二车班长陈松贵闻讯靠拢过来,试图将驾驶舱门打开,却怎么也拉不开。

“是啊,这个人还有脉搏和微弱的呼吸!”两位战士赶紧对着昏迷人员大声呼叫,对方却丝毫没有反应。

看来只能在水下进行破拆了,陈松贵一边大声向上面的指挥官汇报情况,一边要求支援破拆器材对驾驶舱进行破拆。可是,驾驶舱内的被困人员已昏迷不醒,要保证他不致溺水,难度非常之大。

紧要关头,王欢、张峰等消防战士及时赶到,破拆器材也被吊送至挖掘机跟前,沈春利眼疾手快地攀高接下了液压钳和液压泵等破拆工具,迅速递到了站在驾驶舱跟前的班长陈松贵手中。

为了保护被困人员的头部,防止破拆的时候造成二次伤害,在破拆的过程中通信员王欢一直用手托着被困者的头部,防止污水进入其口鼻导致窒息。

这时的消防战士,双腿都已经深陷在泥中,但是面临危险的处境他们没有丝毫的慌乱。在王欢的帮助下,陈松贵用液压钳成功地将挖掘机的窗框破拆,他和王欢在其他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一手托着被困者的头部,一手抓住被困者的腰带,用力将他拉了出来。

此时距离萧山消防中队的22名消防官兵展开救援行动,刚刚过去了30分钟。在这宝贵的30分钟内,消防队员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用最快的速度成功地救出了6名生还的被困工人,把世界上最最宝贵的生命,重新带给了这6名劫后余生的幸运者。

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塌方的基坑里有多么危险。面对凌乱的事故现场、滑得难以行走的钢管和危机四伏的混沌泥水,他们并不是毫无担心和紧张,萧山中队指导员张志龙在跨越沾满泥浆的钢管时,甚至已经做好了“感觉自己要交代了”的思想准备,但是,面对危险他们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神圣职责;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危险的基坑内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在等待援救。退缩一步,很可能就会丧失一次救出被困者的机会;而向危险靠近一步,被困群众的获救希望就增加了一分。他们用自己的勇敢、细心和大胆,谱写了消防战士对生命至上的尊重,实践了“赴汤蹈火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下篇:奋战300小时,捍卫对遇难者至上的尊重

在6名被困者成功获救后,继续上涨的水流终于将基坑底部彻底淹没,最深处积水达到了12米,总积水量接近了3万立方米!

更为可怕的是,涌入基坑的淤泥已达9米多高,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粘稠固体,短时间内即能导致掩埋者窒息身亡!

很显然,抢救生命的有效时间已到了尽头。此时再靠现有的器材装备救助被困人员已非常困难,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转变战略。

“控制上涨水位,立即切断塌方现场周围的水系,全力组织调集各类水泵,尽快排干基坑内的积水!”吴兰冲支队长在现场指挥部发出新的指令,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始转为集中力量进行排涝。

18时30分,公安部消防局指挥中心传来了郭铁男局长的四条指示:一、要求浙江消防总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二、迅速调集大型机械设备参战;三、立即调集大功率水泵全力排水;四、落实好消防官兵的安全措施,确保官兵自身安全。

此时省消防总队的总队长张华锋、政委程永利、副总队长吕照明、曹瑞明、参谋长曹祥荣等都已经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部局传来的指令与现场的指挥不谋而合,更坚定了大家继续奋战的决心。

20台手抬泵和20台潜水泵很快从杭州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和全市各相关中队及社会有关部门运送到了事故现场,长长的水带如一道道白色的警戒线,在塌方现场一条一条铺设起来,40台水泵被分成5个作业面,开始一齐发力,全力排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马达的轰鸣声却在夜幕中响成了一片。人们期盼着,基坑内的积水快快被抽干,大家可以下去继续搜寻遇难者。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已经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即便基坑内的积水这时就被全部抽干,埋压在下面的被困人员也几乎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但是搜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下来,所有消防官兵和现场救援人员心中都有着这样的明确信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多累多艰难,也要把不幸遇难的工友们从冰冷的水下泥地找出来,让他们干干净净地离开。

19时15分,不断上涨的水势终于得到了控制。坚守在排涝现场的救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水面一点一点降落下去,心却又再次悬到了嗓子眼上,大家都在心中默念着:快点,快点。

为了争分夺秒搜寻被困人员,在抓紧排水的同时,特勤大队又派出两名蛙人徐行成和夏剑伟下水继续搜寻。

白天阳光带来的暖气早已散去,初冬的夜变得非常寒冷。徐行成和夏剑伟毫不犹豫地潜入刺骨的积水中,开始缓缓潜行。

“小心点、小心点!”看到长短不一的罗纹钢东一根西一片地筋矗立在水中,等候在上面随时准备增援的消防战士们都忍不住为两位战友捏了一把汗。

然而混浊的积水能见度几乎为零,潜入水中的徐行成和夏剑伟只能凭着触觉一点一点地搜寻过去。

夜幕终于将大地彻底笼罩起来。而在地铁塌方事故现场,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电力工人紧急架设起来的照明灯把现场照得一片通明,一辆辆抢险救援车、消防水罐车、战勤保障车等候在塌方公路边的空地上,红色的车体上,“赴汤蹈火为人民”的白色大字分外耀眼。数十台水泵在不停地工作着,一股股污水,从深深的基坑里被抽了上来。四台大型吊车伸展着长长的臂杆,将一辆辆车子从塌陷的公路中吊出,泥水从车中“哗哗”地泄下……

午夜零点时分,陷入塌方区的11辆车子全部起吊完毕,这为接下来的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的晚风阵阵吹来,已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而连续紧张奋战了近十个小时的消防官兵们,只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吃了一点饼干,就和衣蜷缩在了路边的草堆中。他们实在太累了,但是他们不能离开救援现场,为了提高作战效率,消防队员们采取了轮班制的救援方案,那些暂时没有救援任务的队员们,就在路边小憩一下,随时待命准备上救援现场。

经过27个小时的连续排涝,基坑内近3万立方米的积水终于全部被排涝完毕。新一轮的搜救工作,伴随着微露的晨曦又紧张地展开了。消防队员们将绳索绑在自己的身上,开始下到基坑底部进行遇难者遗体的打捞工作。

“一定要尊重逝者,小心谨慎地搬运遇难者的遗体!”现场指挥部再次向参与搜救的全体消防战士发出指令,要求大家在发现遇难者遗体后,利用担架和白布、裹尸袋等工具,仔细保护好遗体,确保其安全完好,并小心谨慎地将遗体运送到地面上来。

但是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抽干积水后的基坑底部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很厚的淤泥,遇难者的遗体大都被掩埋在淤泥和钢筋之中,如何将这些遇难者解救上来,成了对消防战士们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来自特勤大队的消防队员程本和徐行成在没有任何辅助设施的情况下,靠绑在身上的绳索一点一点地往下降,终于降到了基坑底部。他们发现了一具遇难者的遗体,但是杂乱的钢筋堆阻碍了他们的前进,深深的淤泥更是充满了危险。程本和徐行成一边把随身带下来的木板铺在淤泥上,一边踩着慢慢陷入淤泥的木板向着遇难者艰难地靠近、靠近,经过足足二十分钟的努力,他们才终于靠近了卡在钢管中间的遇难者。

两人小心翼翼地将遇难者的遗体在担架上固定好,然后再将其从钢管中间搬出来,盖好白布。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第一位失踪者的遗体终于在11月16日上午9时被缓缓地运送到了地面。

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失踪名单上的工人被一个个地找到。每挖出一位遇难者遗体,消防战士和其他搜救人员们就通力合作,将遗体妥善处理好,然后再运送到地面上。

11月17日上午10时50分,搜寻小组在地铁坍塌现场事故基坑东北侧又发现一具遇难者遗体。这名遇难者的遗体倒挂在密匝匝的钢筋框架上,上半身深陷在淤泥中,并且四周被又高又粗又密的钢架网围困着,施救难度非常大。

再难也要将被困的遇难者解救出来!消防队员们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只重型吊机吊着的金属筐里,载着第一救援小组的2名队员和救援设备,向着基坑底部遇难者的方位下降;与此同时,消防特勤人员也将救生软梯降落到了基坑底部遇难者所处的位置附近。

一位消防战士踩着钢筋框架迅速爬了过去:“得想办法把这些钢筋锯开,否则尸体搬不出来!”

“测试一下,看看底部的淤泥有多少深?”有人在上面提醒。

已经下到底部的特勤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程本用竹竿插入泥中试了一下,赶紧叫道:“大概有七八十公分!这淤泥又深又稀,快把木板铺上!”

随行的一位消防战士立即用带下去的木板铺在淤泥上方,然后手擎切割机站到木板上,开始对困住遇难者遗体钢架进行切割。

“嗞……嗞……嗞……”切割机发出尖利的呼啸声,串串火花在钢筋架上绽放。可是消防战士脚下的木板,却在淤泥中慢慢下陷,而且越陷越深。

“不行,我的切割机片磨损太厉害了,得换新的!”于是,重型吊机再次将第二救援小组二名队员和草垫、木板、切割机片等辅助救援设施送至基坑底部协助救援。

12时10分,经过紧张的50分钟救援行动,救援小组在吊机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下,终于成功地将遇难者的遗体打捞出基坑。

就这样,从11月15日下午参战,到11月28日上午撤离现场,杭州消防支队的参战官兵们不眠不休,在救援一线连续坚守了13个昼夜,整整奋战了300个小时,不仅成功救出了6名被困人员,还完好地搜寻到了17具遇难者的遗体。

不放弃、不抛弃,要让每一位遇难者的遗体都得到最细致的保护。杭州消防官兵的这种信念,是对逝者无上的尊重!

看到不幸遇难的亲人,在消防官兵们的大力救助下终于得以体面地离去,遇难者家属们悲痛的心灵,总算得到了一丝慰籍。

尾声:英勇的消防战士,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事故带来的伤痛,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抹去,但是消防战士在抢险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这篇报告文学虽然已接近尾声,我的心,却仍旧无法平静下来,一个问题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些赴汤蹈火的消防战士们,他们都是那么地年轻、那么地纯朴、那么地无畏,可是就算他们再年轻、再勇敢,难道面对种种惨烈的事故现场,就真的一点不害怕,不慌乱吗?

在萧山消防中队采访的时候,王环、叶灵晓、王云川、殷胜萍、王璞、黄宗南等意气奋发的年轻战士们向我袒露了心声。他们说:“面对那样的场面,我们当时也惊呆了、傻掉了,可紧张也只能是几秒钟的时间,我们不能慌乱,因为下面的被困人员都在等着我们去援救!”

多么实在的语言啊,他们不是不紧张,不是不害怕,但是他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百姓群众对消防战士产生了深深的信赖。

如今的消防战士,已不仅仅是救火之神,更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无论在地震、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突发的危难时刻,还是在火灾、塌方、车祸等突发事故的现场,消防战士都是我们最可依靠的力量,甚至在许多身体被困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大家首先想到的也都是向消防战士救援。

英勇的消防战士啊,你们那么年轻,却肩负着那么光荣而沉重的担子,你们用最美好、最活力的青春年华,捍卫着人民群众的安康,你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篇2:六年级品德上册《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教学反思

六年级品德上册《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教学反思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浙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三单元《劳动最光荣》的第一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懂得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尊重并感谢各行各业劳动者”。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下资源:通过“我们一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哪些人的辛勤劳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劳动者值得尊敬;通过学习掏粪工人时传祥和水电修理工徐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劳动不分贵贱;通过调查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果实的好品质。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当今部分少年儿童劳动观念比较谈薄,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上存在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上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本课内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劳动教育,与有关的内容有:一年级上册有“让我自己来吧!”的内容,一年级下册有“今天我当家的”内容,二年级下册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的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中的第一课“生活中的你我他”关键词在于职业。三年级下册 “可爱的社区人”,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了不起家乡人”,这些都是从自己生活的地方、身边的事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而六上则扩大到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这里体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

细细地品味这堂课,我有得有失,我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每一环节,体现课堂的实用性。但讲授完问题也有很多。

1、“社会需要各行各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这个道理不需要很多的讲解,学生就会明了,况且在浙教版三年级《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中也有这样的教学目标。但事实上,即使非常明了这个道理的成人,也并不是“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尤其是一些最普通的行业的劳动者,相反,不少的人都存在轻视、甚至鄙视这些行业的劳动者的状况,几乎很少有人以从事这类行业为荣。

2、虽然很少有人公然认为我们目前的.劳动有贵贱之分,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行业在社会上、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有高低。在职业的选择上,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优势行业”。况且学生选择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是否认同“劳动不分贵贱”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我们认同“劳动者人人平等”这一理念,并不能要求学生未来需要从事某一行业。

3、“劳动光荣”一般相对于“不劳而获可耻”而言的,当大家都是劳动者的时候,如何感受光荣?——尤其是“弱势行业”的光荣?当我们撇开“人格平等”这一纬度来谈论“尊重各行各业的人”时,又怎样让学生感受弱势行业的人们真正值得尊重?显然,该课的教学,一方面需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各行各业、尤其是弱势行业的“光荣”之处,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在情感上进一步悦纳弱势行业的劳动者,从而在心里真正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劳动者。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各方面引导,但讲授完我总是觉得不完美,但还是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结合目标去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但我知道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当学生的心灵被我们拨动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水到渠成的时候。所以,我今后要努力学习,认真教研,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篇3: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双语散文

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双语散文

只有傻瓜才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抛弃自己国家的传统来创造更好的社会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神话,就失去了自我。

[1]They live on a windswept island surrounded by glaciers 『冰川;冰河』and volcanoes『火山』. What makes them so content『满足的;甘心的』?

[1]他们生活在海风吹拂的小岛上,被冰川和火山所环绕着。是什么使他们如此满足?

[2]In a poll『民意调查』of 18 nations,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discovered that Icelanders are the happiest people alive. All 267,809 of them. Eighty-two percent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personal lives. The United States ranked『位居;名列』fifth at 72 percent; Japan came in seventh with 42 percent.

[2]美国的盖洛普民意测验组织对世界上18个国家的民意测验表明: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参加测试的人数为26.78万人。82%的冰岛人表示满意自己的生活;美国表示满意自己生活的人数为72%,排列第五位;日本排列第七位,人数比率为42%。

[3]Some people would say that happy Iceland is a statistical fluke『侥幸』. This is a country so small, an ordinary citizen can mak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president.

[3]有人会说:快乐的冰岛仅仅是统计上的巧合。这个国家如此之小,普通的公民也能受到总统的接见。

[4]True, Iceland is no utopia. Icelanders are big boozers 『酒徒』, with a fishing tradition of binge『狂欢作乐』drinking. Almost a third of the births are out of wedlock『私生的』. But that’s what makes the Gallup study so interesting. Icelanders have problems like the rest of us, yet they are happy with their lot『命运;运气』. So what gives?

[4]确实,冰岛并非天堂,冰岛有传统的打鱼豪饮的习惯,酒鬼很多,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父亲。然而,正因为如此,盖洛普的这项研究才显得更加有趣。因为,像我们一样,冰岛人有许多问题,但是,他们却安命乐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5]Consider Thorir Hlynur Thorisson, 28. For his vacation, he spent a month working 16-hour days, seven days a week, as a fishing guide. It was “heaven on earth,” he says. Then after a single night off, he was back at his regular job—on a fishing boat, working six hours on, six hours off, around the clock.

[5]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名叫索赫·赫利纳·索雷逊的28岁的冰岛人是怎样看待生活的。索雷逊在一个月的假期中,为自己找了一份捕渔向导的工作,他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把这种生活称作“人间的天堂”。假期结束后,他只休息了一个晚上,又接着正常工作起来——在一艘轮船上,每天6小时工作、6小时休息地轮流当班。

[6]We would call Hlynur a workaholic『工作狂』, but so are most of his compatriots『同胞』. It pays off. With a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19,905 (the U.S. figure is $27,541), Icelanders are among the wealthiest people on earth. Their tax dollars buy them excellent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Iceland has the lowest infant mortality rate『婴儿死亡率』in the world, and almost the highest longevity『长寿;长命』.

[6]我们可以把赫利纳称为“工作狂”,但是,冰岛人也大多和他一样。当然,他们劳有所得,冰岛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为1.99万美元(美国是2.75万美元)。他们上缴的利税换来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冰岛的婴儿死亡率位于世界之末,而寿命位于世界之首。

[7]The dour『抑郁的;闷闷不乐的』Swiss have a well-run state and all their material needs met, too, yet no one could accuse them of a cheerful outlook.

[7]瑞士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可是,瑞士人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8]Sociologist Thorolfur Thorlinds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Iceland believes the secret lies not in his country’s comforts, but in its age-old 『长期的;古老的』discomforts. They have taught Icelanders to enjoy what they have.

[8]冰岛大学社会学家索罗尔非·索林德森认为:冰岛人安命乐天的秘诀在于这个国家长期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而不在于它的舒适。这些艰难困苦教会了冰岛人“知足常乐”。

[9]Isolated『与外界隔绝的;孤立的』in the cold North Atlantic, buffeted『冲击;打击』by a hostile『敌对的;有敌意的』sea, condemned『责备;责怪』to 20 hours of darkness each day in winter, the people have for centuries lived on the vagaries『难以预测的情况』of the fish catch. “Our culture is colored『影响』by the harshness『严酷;艰苦』of nature,” says Thorlindsson. “That’s why Icelanders have a tolerant『宽容;容忍』attitude to the problems of life. They don’t expect the same sort of stability『安定;稳定』often expected in other nations.”

[9]冰岛位于寒冷的北大西洋,常年遭受着海水的无情冲击,冬天有20个小时是黑夜,人民世代以艰苦的捕鱼业为生。“我们的文化带着自然严酷的特色,”索林德森说,“这就是为什么冰岛人对生活中的问题宽容的原因。冰岛人并不像其他国家人民一样,希望得到常有的稳定。”

[10]And so it seems. Americans are considerably better off『更为富有/富裕』by material standards than ever before. Yet we seem less happy, less contented with our lot.

[10]与此相比,我们美国人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但是却没有以往的快乐和满足。

[11]Like Icelanders, Americans are individualists『个人主义者』. Where we seem to differ is in our sense of community『群体;团体』. Iceland, known as the land of “fire and ice,” is about living with opposing forces. I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volcanic countries on earth, but has 4536 square miles of glacier—heat and cold, co-existing. No surprise them that its society can reconcile『使调和;使并存』another set of opposing forces: individualism and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11]美国人和冰岛人都是个人主义者,所不同的是各自的群体意识。冰岛以“火和冰”而闻名遐迩,人民生活在逆境之中。冰岛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4536平方英里的冰川,堪称冷热并存。无怪乎这个国家能很好地协调个人主义和群体需要这两种对立的观念,使之共存共容。

[12]Anyone who thinks Americans invented rugged『粗鲁的;粗俗的』individualism has only to visit Iceland. This nation has an ancient『古代的;远古的』 respect for independence. Way back in the tenth century, Iceland was a commonwealth『共和国;联邦』; today Icelanders still place high value on their freedom.

[12]那些认为是美国人发明了个人主义的人应该到冰岛去看看,这个国家在远古就崇尚独立,早在10世纪就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今天的冰岛人仍然看重自由的价值。

[13]But here’s the paradox『矛盾;似是而非』: this individualism exists with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years I have known an Icelandic family that embraces『包括;接受』a family drunk and an illegitimate『私生的;非法的』child. This family never let them drift, like human flotsam『流浪者;流离失所者』, to be beached『庇护;安顿』at some government institution. “Icelanders have strong systems of support,” says Thorlindsson.

[13]然而,这里的个人主义置于群体意识之中。在冰岛,家庭中的酒鬼和私生子不会被抛弃,这是因为冰岛有强有力的社会救济制度。

[14]Tolerance is not hollow 『表面的;虚伪的』 phrase in Iceland. The word for “stupid”is heimskur, which roughly means “comes from home” — or as we would say, provincial『乡下气的;偏狭的』or narrow-minded. Icelanders believe only a dolt『笨蛋;傻瓜』is unable to see the other fellow’s position. In this sense, they might find some of what passes for political debate『讨论;辩论』in the United States absolutely heimskur.

[14]在冰岛,忍耐并不是一句空话。冰岛话中“愚蠢”的.同义词是“乡巴佬””或“心胸狭隘”。冰岛人认为只有傻瓜才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以此观点,冰岛人可能会发现美国某些提交政府讨论的东西是非常愚蠢的。

[15]Most Icelanders travel out into the world as young adults. They learn that theirs is not the only way of doing things. Yet this doesn’t translate into contempt『蔑视;轻视』for their own land and its history.

[15]大多数冰岛人年轻时都要到国外去旅行。于是,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非是唯一的,但是,并不会因此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和历史。

[16]The 12th-century Icelandic sagas『英雄传说』, studied at universities the world over, are revered『尊重;崇拜』at home. Turn on the radio and at the top of the charts『节目播出单;节目安排表』is Bubbi Morthens, a troubadour『吟游诗人』.

[16]在世界上各大学中讲授的冰岛12世纪的传说在国内颇受重视。广播中到处都是吟游诗人巴比·莫森斯的节目。

[17]Last summer in the lava 『火山熔岩』fields of Iceland’s interior 『内地;内陆』, accountant Sigmar Bjornsson pointed out to me a cave where thieves had hidden. He showed me where they stored their weapons, where the villagers attacked, told me how one of the thieves, who had only one leg, walked on his hands to the glacier on the horizon『地平线;水平线』.

[17]去年夏天,在岛内溶岩区,一个叫乔恩森的会计师指给我看一个岩洞,告诉我这岩洞曾是小偷的住所,指给我看他们藏匿武器、伏击村民的地方,并讲述了一个独腿贼是怎样以手代脚爬到地平线上的冰川去的。

[18]“When did they hole up『躲藏;藏匿』here?” I asked.

[18]“他们何时藏身于此?”我问。

[19] “About 900 years ago” was the answer. Nearly a millennium『10』, and the myth is still alive『存在;保留』.

[19]“大约900年前。”将近1000年过去了,可这个故事却依然在传诵。

[20]How many Americans have that kind of familiarity with their nation’s past, its myths『神话;传说』, its history? How many even care?

[20]有多少美国人对于自己祖国的过去,传说和历史也那般地熟悉?又有多少人留意过?

[21]I wish America’s multiculturalisms and historical revisionists would grasp『理解;领会』what Icelanders understand: trashing『抛弃;扔掉』your nation’s myths is the wrong way to create a better society. “A nation has to be tolerant of newcomers『新事物』,” say psychiatrist『精神病学家』Niel Micklem. “But if it loses its myths, it loses its center.”

[21]我希望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者和历史修正主义者能够理解冰岛人的这种思想:抛弃自己国家的传统来创造更好的社会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精神病学家尼尔·米克勒姆说:“一个民族应该接受新东西,但是,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神话,就失去了自我。”

[22]Maybe I’m wrong. But I suspect『猜想;认为』that this loss of “center” is what makes so many Westerners unhappy amid their affluence『丰富;富裕』.

[22]也许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我想正是这种“自我”的失去使得如此众多的西方人在富裕的生活中难以感受到愉快。

篇4:最值得尊敬的人作文

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好多值得尊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其中,最值得尊敬的是清洁工。

清洁工一个个身穿桔黄色的外衣,天天为我们的城市、农村打扫卫生,从东扫到西,从南扫到北,从春扫到夏,从秋扫到冬。每天他们不厌其烦地把垃圾清扫到一起,装到垃圾车上,运送到垃圾点。冬天,当我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赶到大街小巷开始清扫垃圾。下大雪了,他们还得一铁锹一铁锹地把路上的雪清理到一起,然后装车把雪运走。他们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认真地打扫着、清理着,让我们的城市和农村,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我原以为拿着扫帚扫街这活儿很简单,直到在寒假里,当我要完成老师安排让我们当一天“清洁工”的实践课时,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清洁工的不易和艰辛、平凡与伟大。下雪的那一天,我叫上了一群小伙伴,每人拿了把大铁锹去我家门口的那条街道上清扫积雪。可谁知,我们每个人刚清理出一小块地方,有的人竟说:“不干啦,罢工!”手冻红了,手背生疼,手心发痒。戴着耳帽的耳朵也好冷,脸被冷风吹得像紫茄子,好红好红,脚丫也冻得麻木了。真想把铁锹往那儿一扔不干啦!太受罪了!可再想一想清洁工人,一冬天他们都是如此劳动啊!和他们相比,我们真感到万分羞愧。

同学们,当你看到那些辛苦、勤劳、平凡、伟大的清洁工,难道你还忍心再做一个乱扔垃圾的动作吗?正是有了他们,汽车才能在干净顺畅的公路上奔跑;正是有了他们,树木和花儿才能在阳光下茂盛地生长、灿烂地绽放;正是有了他们,人们才能在公园或马路上悠闲地散步;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变得更加的美丽。

同学们,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世界将是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疾病频发的世界。如果真是那样,那该是多么可怕。所以我说,我们身边这些身着桔黄色服装的清洁工,就是

篇5:我最值得尊敬的人

我最值得尊敬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尊敬,有无私的教师,抚养我们成长的父母,辛勤的清洁工……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花木兰,听了她的故事,我对她肃然起敬。

一天,木兰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份征兵打仗的名单,大家指指点点的议论着,木兰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她焦急万分。回到家里,愁眉不展:父亲老了,弟弟又太小,于是木兰想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请求父母,两位老人只好含泪答应了。

几天后,女扮男装的木兰依依不舍的告别亲人,披上战袍,跨上骏马,跟着队伍出征了。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十个年头过去了,朝廷封她做大官。木兰却说:“我不要当官,请求让我回故乡吧!”

回到故乡,木兰换上了女装,去看望乡亲,将士们来探望她,才吃惊地发现,昔日威风凛凛的木兰将军,居然是个姑娘。

学习了《木兰从军》,我觉得木兰真是个爱祖国、爱亲人、智慧、勇敢的`巾帼英雄,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

我要向她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亲人,勇敢面对,智慧思考。

这就是我最尊敬的人——花木兰。

更多精彩的小学生作文:

五年级作文寒假见闻

我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有关奥运的小学生作文

篇6: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1500字

是谁最喜欢对我们说“快交水费”,哦,是我们敬爱的班长李精能;是谁在催促我们快交自己的理想当中的大学名单,是我们班英俊潇洒的学习委员谭炜;是谁在组织我们打扫卫生,是我们心目中的小妹妹马静同学;是谁又在说“快交数学作业”,是我们班可爱的谭超;是谁又在清晨,在我们还没有睡醒的之时,来了一句:预备,齐!哦,是我们敬业的语文课代表郭讯同学。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如果不是黄旖的那篇《爱如潮水》,我们不会知道亲情到底有多深;如果吴昂恒每天快乐的笑脸,我们似乎会忽略,每一个好心情;如果不是想当慈善家的宋佳妮,我们可能会忘记应该多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我经常会在喧嚣中,看到“林黛玉”似的贺金慧;看到低着头安静的学习的刘洋;看到刻苦善良的段峰;看到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曾斯思;看到有着共同爱好的杨玄宇和侯凌俊;经常在课间看到活泼的周雪薇;看到具有绅士风度的谭杰琪;看到不失风趣的李源;经常会在周末看到挥舞着乒乓球拍的唐飞宇和同样酷爱乒乓球的瞿亚琴。

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嘴里唱着“你是英雄就注定无泪无悔”的刘众;不会忘记个性张扬,青春飞扬的陈楚;不会忘记英语课经常第一个报出陌生单词意思的凌俊,回答声最响亮的陈婉容;不会忘记那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陈欣怡和罗文;不会忘记劳动卫生班级时被杨老师称为勤快的“小妹坨”的宾欢欢;不会忘记那天认真地扫树叶的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主角黄娟;不会忘记那次的优秀团员,我们的qq糖谭巧巧和勤奋安静的李宁。

还有他们,那个喜欢把桌子搞得乱乱的王康;那个善良的李仕平;那个喜欢在饭后补充营养的白辉斌,那个清瘦的高个子万志鸿;那个美丽,大方的一心向往芬兰的女孩马娟;那个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姜丹;那个具有舞蹈细胞的谭海粟;那个周末爱看电视,平日爱吃包子的唐永胜;那个用文字直接抨击现实的周光泉;那个绝无仅有的大诗人陈佳;那个喜欢绿茶的女孩邓浩明;那个心怀祖国,胸怀大志的聂旭文;那个上了。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篇7:谁是最美丽的人

徐灏馨

一位是富有创意;一位是为党工作敬业,而另一位是为梦想努力的人,他们的经历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设问式开头,吸引读者。)

说到创意,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在日本,经营食品行业十分不容易。有位小老板苦苦经营着自己一家小企业,经营状况惨淡。但他是位喜欢钻研的人,不遗余力地开发各种新产品,尽管效果不佳,他却乐此不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有人说了件事,触动很大。

有位五岁男孩,不愿吃饭,挑食。有一次,妈妈把鱼汤拌进饭圼,没想到男孩终于肯吃了。小老饭受到启发,研制出了新产品,他用浸过酱油的鱼片、烤过的裙带菜、肉鲜汤,真空包装后直接用于拌饭,儿童爱得不得了。这就是创意,可以让你从小老板改变到亿万富翁的东西。

为党敬业的人数不胜数,今天我就为 你介绍一位律师吧:杨素梅,1994年7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自从她工作的第一天起她的人生轨迹就始终与法律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律师党员,杨素梅同志不仅自己业务水平扎实,还不忘带带公司的职员们,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着这批年轻的律师们,体现和谐的社会保障。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境界。(文章不是一味地举事例讲故事,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行。必须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排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技巧,才能将文章写的深入透彻,望你今后善于运用,多参考空间里其他同学写的好文章,会有所借鉴!)

马云,我想大家都知道。他不就是为梦想努力的人吗?可他的梦想却实现了,而我们呢?也许是不努力吧,让我们“抛头颅,洒热血”,(语句不当,删去。)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吧!(没有处理好文章详略得当的关系。)

如上所述,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人呢?(建议改为:蕴含哲理结尾。)

篇8:谁是最可爱的人

可爱在每个人心中都不一样,有人认为长得秀气是可爱,有人认为聪明是可爱,但我认为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人才是最可爱的!

邱少云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邱少云和战友们去拔掉被敌人占领的高地这颗“毒牙”,于是就在高地的附近埋伏。过了一段时间,敌人使用燃烧弹把周围的草烧起来了,大火把邱少云包围了。邱少云为了最后的胜利,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邱少云这种爱国的精神把我给震撼了。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他为了我们中国人民付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他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向美国人屈服,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职责!!

他是一个尽忠职守的人,想想今天还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尽忠职守呢?贪污、受贿、赌博、挪用公款是许多人的作为,有谁能像他一样呢?他的尽忠职守实在让我钦佩!

他还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在那么危险的时刻,他没有放弃他的任务而是咬紧牙关、忍受痛苦、最后死去。在今天还有几个人能坚持到底呢?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怕苦怕累、不愿努力奋斗呆在原来的地方不愿移动的人比比皆是。谁能像他一样呢?他的不轻言放弃让我倾佩!

他是一个尽忠职守、不轻言放弃的人。他是我们祖**亲的骄傲,他用他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把他的生命献给了祖**亲。他是一个最可爱的人!

篇9: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1500字

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第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们班的戴诚同学。记得那时刚进一年级,他就已经是我们班最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第一次被我们记住的女生是我们班的周佳庆同学,她那富有个性的大嗓门经常会响彻整个0413班的教室。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时候我们班最怕热的是邹曦同学我们感觉到他是篮球场上最卖力的一个。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只想回答: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时间可以流逝,可以把我们从无知的一年级推向艰苦的六年级,但曾经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以及日子中留下的记忆却不可以被时间磨灭。校运动会场上,最团结的是哪个班?是我们0413班!加油声喊得最卖力的是哪个班?是我们0413班!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体育英雄李攀,不会忘记他冲刺800米时,飞翔的姿势,潇洒的背影。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体育英雄戴毅,不会忘记接力赛时,他的团结和忘我。还有彭亚武,还有黄蓓,还有唐碧群等等。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只能又一次回答,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或许有一次比赛我们0413班的同学是都不会忘记的,那就是足球赛。或许在此之前我们都还不明白何为真正的团结,但从那次开始,至少我们三个是真正领悟到了。依然记得我们的英雄人物彭亚武,为了比赛的进行,受着伤还坚持上场;记得充满领导风范的蔡伟良;记得李群一那个漂亮的球;记得吴漾的奋勇进攻;记得苏亦欣的拼死抵抗;还记得啦啦队的排山倒海的加油声。记得高个儿刘绮龙的那次的大嗓门;记得我们班女生压倒他班的加油声。那一次,虽败尤荣的那一次,见证我们成长的那一次!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一起成长着,在成长中不,一起笑,一起哭。我们会在每一个清晨,一起专注的读书;我们会在课间,一起开玩笑;我们一起享受获奖和加分时的.快乐,我们也会一起低着头听着肖老师生气时的教训。食堂里有我们一起吃饭的身影,寝室里有我们谈天说地的笑声。我们喜欢在冬天时,走到李军的座位旁,笑嘻嘻地对他说:“军雕,明天会降温,要不要多加一件短袖?”我们喜欢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偷偷的去看许逸如,看他是否又睡着了。我们喜欢在下了晚自习后,听我们班的女歌手刘佳的歌声。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依然记得那次班会课上的夏敏明和宴超,记得夏敏明的那句“我们警方”,记得宴超的那句“男人中的败类,女人心中的英雄”;记得被女生们称为“杨贵妃”的邓琼;记得和曾顺星开玩笑的吴婕妤;记得课堂上搞笑的曾顺星。谁是最可爱的人?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篇10: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篇四

导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苏格拉底。

我有最可爱也是最疼爱我的外公、外婆。我们三人永远都是那样的和谐与融洽仿佛我们三人之间有一个谁也无法进入的小小世界。

“可爱的呼噜声”

外公最可爱之处就是他的呼噜。每年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夏夜,外公睡着了,于是外公的呼噜声想起来了……时而洪大像火车鸣笛,时而细切像鸟儿在婉转歌唱。甚至可以用这样一段话形容:“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多么像一场小型的音乐会,外公是主唱,而乐队是草丛中的蝈蝈、蛐蛐还有必要时伴奏一下的蝉。这多么有趣!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

外公的性格也是非常可爱的,与外公在一起永远只有笑容。

“超级戏迷”

“苗苗(我的小名哦),快来看戏啦!”外婆总是快活的像个孩子,也正是这份乐观的性格感染了我,使我遇到困难永远不会退缩。外婆看戏的时候,神情总是那么专注,她总是一边看一边跟着哼唱,所以我称外婆为“超级戏迷”,往往看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便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时我会问:“外婆,秦腔有那么好看吗?”

“当然了!”外婆回答。

“开心果”

每次我回乡下去,都会给外婆外公带来很多笑料,如笑话呀,奇闻异事呀等等。除此之外,我还会送给外婆外公小小礼物。有了我,会给外婆外公家增添更多的笑声。我是名副其实的“开心果”。

瞧,这就是我们仨,可爱的外公,戏迷外婆,充当“开心果”的我。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相关文章:

1.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双语散文

2.值得尊敬的人-写人作文700字

3.知己一人谁是散文

4.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感

5.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6.题为谁是世界上最疼你的女人的散文

7.散文谁是你的Hero

8.谁是最美丽的人的作文

9.谁是最可爱的人作文700字

10.谁是最可爱的人-说明文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