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2025-01-27 08:52: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oyud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篇1: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大暑时节的雨水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时节宜“冬病夏治”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大暑养生重在祛湿

1、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2、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3、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篇2: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1、萤火虫映出吏部尚书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篇3:大暑传说故事与养生建议

大暑传说之“活财神”喝羊汤

“喝暑羊”源于“活财神”范蠡(lí)。春秋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厌倦了政治勾心斗角的喧嚣,来到山东鲁南地区隐居。范蠡发现隐居的地方牧草肥美,非常适合养羊,于是就引进山羊品种,教当地百姓殖草养羊,范蠡隐居的地方因此得名“羊庄”,成为鲁南地区山羊的发源地。

传说,范蠡因常年协助勾践勤于国事,体弱多病,饲养第一批山羊的那年夏天,范蠡已是十分衰弱,家人怕他等不到秋天山羊长成,于是不顾天气大暑,为范蠡烹制了羊汤尝鲜,谁知范蠡连喝了几天羊汤后,身体日渐好转,加上家人的悉心照料,竟得以寿至耄(mào)耋(dié)。于是,人们纷纷效仿范蠡在大暑天“喝暑羊”,后来渐渐就成了风俗。

医圣孙思邈认为,人年老时体弱多病,多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创举。所以有“夏天喝暑羊,健康又壮阳”,“暑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暑羊养生经验谈。

1.要合理饮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饮食上也要注意降热。

首先要确保蛋白质供给充足。蛋白质每日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0克―120克。豆制品、奶制品、鸡、鸭、鱼、肉等等,都有利于蛋白质的补充。要知道,夏天的气温高因而人体的新成代谢也比平时快,消耗的能量也大,所以蛋白质的补充很有必要。

其次可适当增加清热解暑食物的摄入。例如西瓜、苦瓜、黄瓜、桂圆、莲藕、薏米、冬瓜、绿豆汤等等。都有补气健脾,消暑生津的效果。

最后还需要摄入一定益气养阴的食物。例如山药、蜂蜜、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海参、鸡蛋、大枣、牛奶等,除了益气养阴之外,还补水,增强体质。

2.要多饮暖水

每到炎热的夏日,总想往肚子里灌大杯大杯的凉水。是的,特别是在水分流失极快的夏日,水分的补充尤为重要。但并不建议口渴时大口大口饮用凉水,这样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还不利于肠胃。最好是饮用带有一定温度的白开水。

3.切莫动“肝火”

也许你会发现,随着天气的炎热,总是处于一种心烦意燥的状态,甚至还会食欲不振。这便是动了肝火,也称为“情绪中暑”。这对身心健康很是不利,对身体不是很健康的人来说,容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问题。所以要尽量避免自己出现急躁,烦闷等情绪,要时刻维持着一种好心情,轻易不动肝火。

4.睡好子午觉

到了夏日,容易感觉疲惫,所以除了尽量避免在烈日之下出去劳作意外,更是要让自己好好睡一个午觉,这不仅可以舒缓自己浮躁烦闷的情绪,还能养养精神,更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5.出行防中暑

大暑时节,若非不得以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一些防止中暑的措施,比如提前准备好一些解暑的药物等。

当自己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明显乏力,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体热等等现象时,这是中暑先兆,应该立即赶往阴凉通风处休息,再喝一些绿豆汤或者淡盐开水等。

如果是中度中暑,例如出现发烧的症状,皮肤异常发热等等,应该服用一些解暑药物。

再严重一点,那就是中度中暑了,这种情况非常糟糕,会出现昏厥的现象,这种情况一定要在自己昏厥之前摆脱身边的人立即将你送往医院治疗。

6.健身宜散步

由于天气闷热,不适合做太大的运动,尽量少出门,即使是要出么也不要让自己置身于露天环境之中。但健身还是有必要的,可以排除湿气,你不如在早晚温度稍微下降的时候出去散散步,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大暑饮食养生

阳虚质:爆炒冬瓜

冬瓜、毛瓜是凉性食物,阳虚质的人群脾胃虚寒,不宜吃过寒的食物。可以通过爆炒、焖煮的方式,降低冬瓜的寒气,保留了降暑清热的作用。同时,阳虚质人群可以多食用淮山、莲子等有健脾功效的食物。

阴虚质:老鸭煲冬瓜汤

阴虚质的人群需要滋阴,食用冬瓜时,可以采用有滋阴作用的老鸭煲冬瓜汤,加入沙参、麦冬等,也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平常也可以多食用莲子、百合等滋阴食物。

气虚质:党参北芪煲节瓜

气虚质的人在大暑天出汗多,容易感冒,因此,可以适当侧重补气生津的方式。例如,除了凉性重的冬瓜,还可以选择更加正气的节瓜。党参、北芪炖节瓜汤,特别适合老年体弱、大病刚愈的人群。太子参、五指毛桃煲鸡汤,也是气虚质的一道养生佳品。

湿热质:陈年萝卜干煲冬瓜

湿热人群的祛暑湿需求更大,高温时节湿热人群还容易胃口差,可以用陈年萝卜干煲冬瓜,既降暑,又消食导滞。夏季也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湿热体质可以用莲叶、莲花、莲子等煮水,或者用西瓜皮煮水,有清热、利尿、养胃等作用。

痰湿质:陈皮冬瓜汤

痰湿质人群容易脾胃虚寒,易生痰,可以在冬瓜汤中适当加入陈皮、扁豆、云苓等药材,有助于健脾化痰。

篇4:大暑的养生禁忌及传说故事

1、萤火虫映出吏部尚书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2、权相的生日礼物不翼而飞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七言绝句是《水浒传》中绰号为“白日鼠”的白胜所吟唱的一首诗,由此而引发了一件惊天大案——智取生辰纲。

纲,指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北宋权相蔡京假公济私,在朝中大兴花石纲,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徭役,修建华丽的艮岳。天下百姓穷不聊生,怨声载道。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知府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孝敬其岳父蔡京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银财宝,名曰“生辰纲”。命令麾下的提辖杨志押运十万贯生日礼物,于六月十五日蔡京生辰之时,送到东京汴梁庆寿。阴历的六月十五日正值大暑时节。这一情况被山东好汉晁盖、吴用等获知,决定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东南16里处的黄泥冈截取这批宝物。

押送生辰纲正是中伏天气,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水浒传》载:“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杨志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一路上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

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日益加深。众人不顾杨志的阻拦,强行在黄泥岗的松树林里歇息。而对面的树林里,晁盖等人扮作一伙枣贩子也在那里休息。若是真的真枪真刀的干,晁盖未必能胜杨志,怎奈吴用有妙计。此时,白胜挑着两桶酒,嘴里唱着那首著名的歌谣出现了。

杨志手下的军汉们口渴难耐,垂涎欲滴,欲买酒解渴,但是当即被警惕性极高的杨志阻拦。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篇5:大暑的养生常识及要点

1.大暑时节要穿着棉质服装

浅颜色的衣服可以减少热量的吸收,穿起来比较凉快;深颜色的衣服会吸收更多的热能,穿起来比较闷热。棉织品透热、吸汗优于化纤制品。所以,大暑天运动着装以浅颜色棉织品为最好,款式越宽松,散热性能就越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

2.大暑时节晨练不宜过早

大暑天时天亮比较早,很多有晨练习惯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门运动。但晨练不宜太早,以免影响正常睡眠。

3.大暑时节要避免阳光直射

大暑天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并可致皮肤癌。而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更不可光着上身运动。

4.大暑时节要控制运动强度

大暑天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头额部或腋下等处进行冷敷。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药物。如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大暑时节要及时适量补水

大暑天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抽筋等现象。所以,大暑天运动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补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0到15分钟饮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过甜的饮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负担。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狂饮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6.大暑时节别用冷饮降温

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重者还可能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埋下祸根。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7.大暑时节要不要立即冲凉

人体充分运动后会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浇身,会引起感冒、发烧。且冲凉并不能帮助肌肉放松,反而会使肌肉更加紧张。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

篇6:大暑的养生常识及要点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专家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大暑的农事安排

大暑处在三伏的中伏阶段,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时节对南方一些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讲,一年当中最艰苦、最紧张、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季节正式拉开序幕了。当地农谚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灾害,保证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种,争取充足的生长期。要依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之前栽完双晚,最晚不能晚过立秋。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很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更加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最高峰,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一so%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早而引起落花落铃,必须马上灌溉。

要注意灌水不可在正午高温时进行,避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恰逢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特别敏感。农谚有“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干早应及时浇水。黄淮平原的夏玉米大多已拔节孕穗,快要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候,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我国一年中农业生产重要的时节就是伏天,这是因为伏天的高温为喜温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和高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早稻灌浆成熟;晚稻插秧;棉花开花、结铃;玉米抽雄吐丝,等等。

【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1.大暑节气的禁忌及养生妙招

2.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3.冬至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常识

4.大暑时节养生的祝福语

5.2022大暑饮食养生注意事项

6.大暑节气怎样养生 大暑节气养生吃什么

7.清明节的故事及传说

8.寒露的饮食习俗及养生常识

9.小满节气养生常识

10.24节气大暑养生短信问候语

下载word文档
《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