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

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

2025-01-23 08:53: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叶夜静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

篇1: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在这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这些奇迹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先辈们和我们都在静静地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

五千年前黄帝统一了炎黄部落,他发明了:舟车、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础,他的部下发明了文字、乐谱……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最美妙的声音。

秦朝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他还统一了天下,使中国第一次得到了统一,这是最动听的歌声。

到了西汉,商业有效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从此与各国友好往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华佗、张仲景,使中国医术得到了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最昌盛的声音。

清末时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使百姓叫苦连天,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与八国联军签上了各种合约,将中国几乎让给了八国联军。十几年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八年,他们如同恶魔一般,见人就杀,无恶不做。这是最惨烈的声音。

1949年,中国共产党陆续将日本军队、国民党反动派给制服了,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几年,中国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这头东方雄狮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这是最辉煌的声音。

如今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中国外交、经济、科研、医疗、军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这是和平的钟声。

历史的回声叩响心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在苦难中造就伟大,在前进中铸造辉煌!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生机勃勃,我听到了,听到中国的脚步在蒙迈向前,风华正茂的巨龙开始腾飞!

让我们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蒙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昂首向前,共同奋步前进。

篇2:小学生征文: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文化是思想的传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靠自己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来支撑,靠自产文化的积累和创造来发展,靠借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来弥补。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古埃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的璀璨辉煌,曾经点亮了世界文明之光,也曾让这里的民族感到自豪和骄傲。但由于在传承和创造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让曾经的辉煌永远定格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之中。唯独世界东方的中国,有汉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召唤,发展了五千年,流传了五千年,创造了五千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为中华儿女的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精神基础,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撑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世界发展,浩浩荡荡。人类进步,势不可挡。在全球物质精神生产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通信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快速传播,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状况下,如何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落实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成为每个中华儿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应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功夫,用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文化积淀,激励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斗志,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在传承其精华上做文章。泱泱中国,五千年发展,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犹如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从这个宝库里精选出真正能为我们所用,能指导我们现在发展所需,能凝聚人们思想行为,能激发民族精神力量,能让民族精神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继承和弘扬其精华,真正作到古为今用。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否定传统、割断历史,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民族的精神家园也就无从安置。当前,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时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管理者层面讲,应当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主体性这个文化的特殊性出发,从文化的普遍性、普世性和普适性这个一般性入手,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并把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注重特殊性,抓好一般性,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国家软势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量,统揽人心,共谋发展。从社会成员层面讲,就是要增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传承、自觉接受、自我教育、自我辨别意识,让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汲取传统文化有益的营养,把传统的文明礼仪、文化精华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带给家庭,传给社会,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文化的作用,文明的高尚。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谐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本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厚德载物思想、自强不息的实践思想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才能得以薪火相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在创新上求突破。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繁荣进步的希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的原则,在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同时,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基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创新,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衔接的现代中华文化。只有让传统文化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中华文化才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才富有时代性,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为补充。传统文化是根,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外来文化是枝,是我们文化保先的及时雨。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大胆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用外来有益文化之水,浇灌中华文化之根,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才能更好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的文化事业也才能真正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成为人类文化的领先者,成为世界文明的创造者。

篇3:传承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本学期老师为我们每名同学发了一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本,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我,忍不住一页又一页往后翻着看。很快,这本书被我看完了,合上书,不禁思绪万千。

原来中华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她简直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血脉,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孔子创建儒家学派,出现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历史长河中闪耀出现的各种文化思想,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位卑末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都是中华文化的凝结结晶,包括串联在期间的历史事例,如战国屈原为了心中精神家园而舍去生命,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大禹治水、范仲淹勤奋读书等都是中华文化一次次的升华,还有现在社会中的数不胜数的人和事,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象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象死亡旅途汽车上,危急关头,强忍肝胆破裂剧痛,用生命树立坚守岗位、舍己为人光辉榜样的吴斌,等等自古至今,上下五千年,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无时无刻不是中华文化的贯穿和相承,每个事件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自己民族发展与振兴的动力和精神支撑。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多措并举,众志成城,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把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好学习基础,凝聚起强大的文化力量。

篇4:传承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文化历史之悠久,底蕴之丰厚,内容之丰富,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财富;是熠熠生辉、光芒耀眼的璀璨明珠;是扣人心弦、境界高远的天籁之音;是永恒不衰、薪火相传的.岁月经典。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最久的文明,若从黄帝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壮志豪言。

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要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携手,共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汇聚新的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地奔向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未来。

篇5:“传承轩辕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活动征文

“传承轩辕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活动征文

黑暗中你是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寒冷中你是火,温暖人们冰冷的身躯;沙漠中你是水,滋润人们干渴的心田。你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信仰,你就是华夏民族史上不灭的神话——轩辕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从黄帝的手下仓颉造字开始,到孔子,老子,韩非子,百家争鸣的盛况,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留下的不朽创作,无疑是华夏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掌握及智慧的结晶的赞美!轩辕文化是华夏民族史上不朽的里程碑。

当然,人类依靠轩辕文化,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至死不渝,“精忠报国”是他的信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英雄气概的诠释,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地。詹天佑,邓稼先,钱学森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做出了贡献,使中国的科技事业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文化是我们离不开的,虽不能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将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也能尽微薄之力,祖国正需要人才,而我们是祖国的的花朵,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当我们在学校中,每一次的`向老师问好,每一次的上下楼梯向右行,公交车上每一次的让座……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我们背负着民族的使命感,尊严感,中华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长河中一朵绚丽的花,永不凋谢的花,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传承轩辕文化,使我们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龙的传人就该有龙的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的精神。21世纪,将轩辕文化发扬光大!

篇6: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篇7: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着力实践,真正按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篇8: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相关文章:

1.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600字

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选登」

3.高中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

4.传承文化名人名言

5.传承文化演讲稿

6.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

7.传承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8.传承晋商文化演讲稿

9.传承孝文化作文

10.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讲故事稿

下载word文档
《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