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2025-01-20 08:40: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boy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篇1: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实施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现实意义

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促其积极创造与获取,从而影响着实践活动的方向。

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当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去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

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个体的一定行为既出于内心又带情绪性,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现象已反映到学校中来,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主流仍是好的。这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在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而论资排辈,忽视个人正当权益的陈腐观念遭到普遍抵制与拒绝。

另一方面,值得警惕的是学生中的少数人价值取向已开始显现出物欲化、功利化倾向,他们倾心于对金钱物质的不适当追求,埋头在过度膨胀的自我设计之中。

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学校教育来说,价值观是学生的精神支柱,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的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加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一元化--价值观教育的正确导向

学校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责任重大,特别是要为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导向。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思考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进行价值选择的关键期,也是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当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封建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古代的价值观、现代的价值观都在对国人产生影响。学生面对这一切,由于判别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的现象。社会主义学校面对这一现实不能任其自然。在社会上价值观会呈现多元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价值观,大胆对社会生活中消极的价值观在学校中的影响加以有效控制和抵制,理直气壮地进行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根据当前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学校在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应当重点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要告诉学生,物质生活是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并不是人生内容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物质追求,没有精神追求,沦为经济动物、金钱的奴隶,那将是十分可悲的。正确的观念应是用高尚的精神对待物质生活,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要向学生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难以充分发展。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比个人利益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与国家的、集体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自觉顾全大局。

索取与奉献的关系。要明确告诉学生,社会主义虽然实现了创造与索娶奉献与消费在劳动基础上的统一,但是,还仍然存在消费与积累、提高生活水平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因此,创造与索娶奉献与消费的统一,并不是等价、等值的统一,不能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酬付劳。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学生应把“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发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

学校教育一旦在社会主义社会与学生之间起好中间媒介作用,学生就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良好的“最初印象”,从而打下纯正的“底色”,产生难以磨灭的“社会印刻作用”。

三、形象化--价值观教育的初始方式

价值观体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其教育当然需要理性化。但是若在初始阶段就对学生搞倾盆大雨式的理性灌输,搞空洞的说教,学生必会觉得味同嚼蜡。因此,价值观教育初始方式宜虚功实做,即以具体的物化模式--人物形象进行引导,把抽象的价值认识具体化、人格化,用具体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这样做符合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易为他们所接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先要形成“价值表象”,随后才能形成较为抽象的“价值观念”,以至形成较为系统的价值观。显然,提供榜样,学生头脑中才易形成相关的表象,这为他们进一步接受价值认识的理性教育架设了桥梁。

价值观教育形象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的榜样。一是选择的榜样地位上要接近学生,力求是“低起点”、“高成就”、“平凡而伟大”的榜样。也就是说这些榜样原先出身等均与千万学生一样平凡、一般,但当他们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后,却做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这就能使学生动情、佩服。二是选择的榜样要在时空上接近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当然可以选历史上的、国内知名的英雄、模范、先烈、先进人物做榜样,但决不能一味“舍近求远”。榜样的亲近性,容易被青年学生相信和接受。三是选择的榜样具体言行要适于学生模仿。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觉到思维,只有通过模仿榜样的具体言行,才能逐步升华到对价值观的整体把握。所谓“升华”,乃是价值认识的飞跃,而飞跃要靠感性认识的不断强化、积累才有可能。

四、校园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力量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进行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其核心就是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作为一种能动的环境力量和隐性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校风、校容、制度、体育、文艺熏陶等。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他们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能。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终地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要由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师来培养。在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向导、道德上的楷模。

教育是一种导向,但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过进步、文明、健康的`生活,这样必能对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内化--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

所谓“内化”,这里是指通过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在价值观教育中,学生效仿榜样,是通过比较、内省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敬慕、羞愧等心理,产生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追求,从而引发自我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感确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心理条件之一。分析一下孔繁森、李国安等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热爱情感的反复体验和升华,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激情。只有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同学生相处,以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发现学生价值观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人进步的内在动力,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促进“两个互动”。

一是促进学生情理互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要引导他们把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以达到情理相通,认识加深。这里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教育,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价值观念问题,从本质上而不是从表面上认识、信服、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是促进学生知行互动。激励他们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外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对于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正确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奖赏或表扬,正面强化,使之巩固、保持。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应给予否定、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消退。这些手段有助于加大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调控,从而巩固内化成效。

人生价值的目标确有高低层次之分,对已初步形成了一定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学校还要重视变换角度,选择不同的载体,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让他们明白,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坚定,爆发出的精神驱动力就越强,表现出的行为约束力就越好,产生出的品质塑造力就越大。反之,人生价值的实现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篇2:教育核心价值观演讲稿学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保康镇中心校五年二班的谢函,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有榜样,牢记责任,传承未来》。

同学们,什么样的小学生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生?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想过这个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受着两代人的呵护,似乎被长辈浓浓的的爱给宠坏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甚至没有人去考虑这样的问题。究竟还有多少传统美德能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还有什么时代精神可以深入人心、传承未来呢?

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过:”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要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就应该像习所说:”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目前我们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还不能理解得很深,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自己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在成长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想想所记住的这些要求,不断加深理解。古往今来,大凡很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周恩来少年时便知自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从古到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捐髓救母的邵帅、吊脚楼里的龙花、孝待亲人笑对人生的路玉婷等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先进事迹我们也都深有耳闻。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小德才能成大德。我们还不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我们现在肩负的责任就是好好读书,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感恩,学会生存。我们每天都要想一想,学习努力吗?对集体热爱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更有责任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在于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不要嫌父母说得多,不要嫌老师管得严,不要嫌同学们管得宽,首先要想想他们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知错就改就是进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从小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现在开始就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展示自己最好的方面,我们的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3:高职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路径初探

高职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路径初探

从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加强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作 者:欧阳华勇 Ouyang Huayong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学生   价值观教育   路径  

篇4: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文章阐述了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对策: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要明确化,内容要实化,方法手段要具象化,途径要多样化.

作 者:朱冬英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江苏,镇江,21 刊 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SHIPBUILDING INSTITUT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3) 分类号:B821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   民族复兴   大学生  

篇5: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大多重现实,求实惠,对于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观念上的重专业轻文化、学习上的重技巧轻理论、伦理上的重个体轻集体、志向上的重眼前轻长远,集中体现了他们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

为确保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必须以德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从其自身的角度理顺“德”与“才”、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入手,以学会做人为起点,抓住关键环节,使艺术类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关文章:

1.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教育总结范文

3.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

4.我们的价值观演讲稿学生

5.(看待学生)价值观(网友来稿)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总结

7.中国梦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8.价值观论文

9.有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演讲稿学生

10.将计就计教育学生

下载word文档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