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2025-01-04 08:47: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zy_13332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篇1: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摘 要: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本质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自主化、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全球化与贫困化、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论证,指出西方掩盖全球化本质的主流理论在国内泛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我所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自己;又要必须坚持民族化、自主化(国产化),这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机构首要任务必须要扶持技术、品牌国产化,以赢得在全球化中取胜。

一、关于全球化的本质问题

西方主流理论认为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迅猛增长。我国相当多学者在论述经济金融全球化成因时,往往也与西方主流学派观点相类同,他们说:“导致金融全球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实体经济因素,诸如贸易、直接投资、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是金融技术因素;三是全球金融自由化创新因素。他们根本不提和掩盖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驱动力是资本无限扩张的冲动。

笔者赞同宿景祥等同志的观点,他们指出:“西方主流理论描述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结果,却避开了全球化的'本质”,从导致全球化因素剖析,“其根本驱动力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是资本的本性要求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马克思),“不论经济全球化的每个阶段各有其什么特点,资本关系向全球扩张这个实质并没有改变”,“目前的世界经济依然由西方所主导,因而全球化问题仍然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范畴”“资本主义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指以资本主义为主导、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是西方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表现”。而今,西方跨国集团向超级化发展,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已被美国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坐上霸主宝座;在世界前10名金融巨头中美国竟占了7个,使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中处于霸权地位,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其政府只不过是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利用军事、经济、金融实力称霸世界,企图控制、左右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与民族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势

不少学者只宣传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等等,说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而忽视在全球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种基本趋势。不能否认,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最新阶段的巨大作用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世界是有众多的有主权的民族国家组成,资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垄断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之间,是相互尖锐对立的,它们所决定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趋势,是世界经济这一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趋势越强,民族化问题也随之越突出。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适应和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研究各国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安全。我国是一个寻求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这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一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波兰的国有银行已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外国资本家将波兰银行筹集的资金调往国外,使波兰的企业得不到信贷扶持,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因为世界尚未大同。在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竞争中,如果本国银行不重点扶持提高本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这是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最终会导致民族经济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的使本国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全球化已使民族经济范畴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而终结,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利己主义的宣传,是企图实现他们无阻挡的控制,占领整个世界市场,攫取最大的垄断利润。 三、全球化与自主化

在参与经济金融科技全球化的同时,必须要坚持自主化(核心是国产化)。从全球来看,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坚持自主化

[1] [2] [3] [4]

篇2: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 -5-10  作者:秩名

摘 要: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本质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自主化、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全球化与贫困化、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论证,指出西方掩盖全球化本质的主流理论在国内泛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我所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自己;又要必须坚持民族化、自主化(国产化),这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机构首要任务必须要扶持技术、品牌国产化,以赢得在全球化中取胜。

一、关于全球化的本质问题

西方主流理论认为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19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迅猛增长。我国相当多学者在论述经济金融全球化成因时,往往也与西方主流学派观点相类同,他们说:“导致金融全球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实体经济因素,诸如贸易、直接投资、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是金融技术因素;三是全球金融自由化创新因素。他们根本不提和掩盖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驱动力是资本无限扩张的冲动。

笔者赞同宿景祥等同志的观点,他们指出:“西方主流理论描述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结果,却避开了全球化的本质”,从导致全球化因素剖析,“其根本驱动力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是资本的本性要求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马克思),“不论经济全球化的每个阶段各有其什么特点,资本关系向全球扩张这个实质并没有改变”,“目前的世界经济依然由西方所主导,因而全球化问题仍然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范畴”“资本主义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指以资本主义为主导、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是西方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表现”。而今,西方跨国集团向超级化发展,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已被美国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坐上霸主宝座;在世界前10名金融巨头中美国竟占了7个,使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中处于霸权地位,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其政府只不过是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利用军事、经济、金融实力称霸世界,企图控制、左右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与民族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势

不少学者只宣传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等等,说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而忽视在全球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种基本趋势。不能否认,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最新阶段的巨大作用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世界是有众多的有主权的民族国家组成,资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垄断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之间,是相互尖锐对立的,它们所决定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趋势,是世界经济这一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趋势越强,民族化问题也随之越突出。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适应和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研究各国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安全。我国是一个寻求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这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一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波兰的国有银行已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外国资本家将波兰银行筹集的资金调往国外,使波兰的企业得不到信贷扶持,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因为世界尚未大同。在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竞争中,如果本国银行不重点扶持提高本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这是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最终会导致民族经济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的使本国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全球化已使民族经济范畴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而终结,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利己主义的宣传,是企图实现他们无阻挡的控制,占领整个世界市场,攫取最大的垄断利润。 三、全球化与自主化

在参与经济金融科技全球化的同时,必须要坚持自主化(核心是国产化)。从全球来看,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坚持自主化问题上是做得很成功的。俄罗斯的电脑网络均是自主开发的,国际上的黑客袭击不了俄罗斯的互联网站,确保了俄罗斯的经济金融安全。印度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也十分重视支持技术国产化,印度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范围和方式鲜明地为实现国家目标:注重技术的国产化和项目对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印度科技产业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令世人瞩目。我国在电脑网络上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引进的美国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均被装有密钥芯片,为美国政府留有一个人口,对经济金融安全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全球化与自主化是一对矛盾,我们既要参与全球化,也必须要坚持自主化。正是由于我国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终于使“两弹一星”自主地开发,上了天,赢得了今天我国在国际上较高的政治地位。当然,今日的自主化、国产化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大而全、小而全,而是吸收利用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形成集成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中国品牌,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我国的企业要掌握总体设计、核心技术、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不然,我国的企业只能受制于人,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打工仔”而已。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要学习印度风险投资公司的经验,注重扶持技术国产化的经验,过去只重视支持重复引进彩电、冰箱等生产线,造成了贷款大量呆滞的教训应予以牢牢记取。参与全球化必须要坚持自主化、国产化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才能防止经济金融的控制大权旁落,受少数发达国家所摆布。

四、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是由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所主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的本质不仅在于它无限的扩张,而且要取得主宰世界的地位。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4万多家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正日益主宰着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据统计,全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共有6万家,其境内外分支机构已发展到近5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的1/3、全球贸易的2/3以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它们依靠竞争优势,挤跨、吞并各国的民族工业,独享垄断利润。排名全球1000家大银行几乎垄断了商业性金融服务。有些著名学者,主张国企改组借重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他们认为,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有能力进行较大数额投资,只有依靠跨国公司的进人才能显著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他们理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流动,愈来愈依靠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掌握着先进技术开发与跨国转让的主要份额。他们把跨国公司当作推动我国国企改革的“救世主”,这个想法过于天真。因为跨国公司战略,就是要采取各种竞争手段,战胜搞跨吞并竞争对手,收购和控制我国

国有企业的股权,他掌握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转让的,只能把我国企业作为他的一个车间,甚至把我国企业彻底搞垮。最近,“PT水仙”股票被中国证监会终止上市,很能教育对跨国公司抱有奢望的学者和官员。美国惠而浦有限公司是世界最早生产洗衣机的厂商,其技术力量相当雄厚。上海“水仙”原也是名牌家电企业,但1995年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合资建立大型合营公司――上海水仙惠而浦有限公司,中方只占45%的股权。水仙本想借此利用自己遍布全国的庞大销售网络,上个新台阶。但合资公司成立后,从生产、管理到销售全被外方掌握,没有利用水仙现有的销售网络,而是花大价钱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造成水仙惠而浦成本大幅上升,连年亏损,水仙也未能获得先进技术,最终被股市淘汰出局。波兰在私有化中,大批国有企业、国有银行股份被外国资本所控制,70%以上的银行股份被外资所掌握;外资每年以25%的增长速度进入波兰,在同外企竞争中,大批波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外企利用波兰在外资管理方面的漏洞逃税。专家警告:如果外资流人波兰的高速度仍然维持下去,那么10―以后,外国资本将掌握整个波兰经济,并把所有波兰企业排挤出局。以上两个实例足以使那些主张依靠跨国公司改造国企的学者有所醒悟。美国的资深经济学教授托马斯・内勒最近指出:“规模空前的全球化,已使经济活动变得有点像一场战争。通常,战争是用军事力量获得或保存财富、领土? ⒆杂珊涂刂迫ā5?牵?诘苯袷贝??扌刖?滦卸???眉际酢⒕??侄巍⒀沽?途?猛饨唬???芄皇迪秩?Φ目刂啤T谡饫铮?绻??臼亲詈鲜实闹葱姓摺薄6?瘢?拦?目绻?笠担?唤鍪且桓鼍??堤澹?故且恢植豢珊鍪拥恼?瘟α俊R虼耍?收呷衔??钥绻?笠岛鸵?械恼?呤牵?荒芾?盟?晕夜??媒鹑诜⒄沟挠欣?矫妫?阅承┓枪?泼裆?男幸悼稍市砥浣?惺识韧蹲剩槐匦胙细裣拗破淦笸悸⒍稀⒖刂坪统蹇缥夜?褡寰?媒鹑诘南??矫妫?阅切┕叵档轿夜??媒鹑诎踩?⒐?泼裆?男幸当匦胍?卫慰刂圃诠?沂种小?/P>

五、全球化与金融霸权

在为经济金融全球化唱赞歌声中,切切不能忘了而今的经济金融全球化是在金融霸权的垄断、控制和剥削下的全球化。从国际经济金融发展进程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中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霸权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中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发达国家利用金融霸权实现金融侵略和剥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三条均与金融霸权有关: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美国金融霸权国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实现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剥削:(1)美元霸权。目前,美元仍是国际货币,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美元的这种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霸权利益,使美国获得巨额的铸币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约有半数美元(约3750亿美元)在美? ?惩饬魍ǎ?蛊涿磕暝蓟褚?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2%;美国还通过向全世界举债和美元贬值,以及转嫁危机等手段,剥削其它国家。(2)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追逐超额利润是国际资本的本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国际资本盈利提供了良好环境。1990―19流人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总额达14622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剥削。美国实施金融大改革后,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运用十分成功,低成本的资本输入和高回报的资本输出,使美国获取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大部分利益。(3)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具有极强的投机性、无序性和破坏性。目前,美国有1万多只共同基金拥有近4万亿美元资产,3000只对冲基金拥有4000亿美元资产。到目前为止,不少有油水的新兴市场国家均被美国投机基金所袭击,使这些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攻击性的金融投机是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侵略和剥削的新方式。(4)美欧银行大肆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和企业倒闭、破产成为普遍现象。在金融霸权国炮制出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再杀出“回马枪”,以低价收购东南亚金融机构和企业,而后者这时已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任人宰割。东南亚国家挥泪大甩卖的过程就是金融霸权的实现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被剥削的过程。面对金融霸权的横行,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在金融改革开放步骤上、在利用外资政策上、在资本账户开放上、在允许外资控股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比例上等方面,切忌急燥冒进,必须要做到十分审慎,要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切实做到知己知彼,万无一失。对金融霸权可能带来的危害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和相应的对策措施。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要有防范金融霸权危害的警惕性。才会奋起推进金融改革,从各方面切实增强我国金融体系抗击金融霸权袭击的风险和应变能力,确保我国金融业有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贸易自由化,世界各国都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世界市场,把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途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产品约有1/4纳入国际贸易渠道。贸易占全球收入的份额已从二战结束时的7%上升至目前的21%。近年来,世界贸易以3倍于世界GDT的增长速度扩大,但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霸权,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自由化政策,削弱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权利,甚至运用所谓的“国际惯例”,使不发达国家非但不能平等获利,而且还受到不应有的歧视和限制。例如1989年,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所谓“经济制裁”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冻结了对我国的贷款。1968年联合国贸发会议通过的普遍优惠制原则,即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予以优惠待遇,并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关税优惠待遇。但美国则对此拒不执行,自行规定将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与美国“不友好”的国家排除在受优惠待遇之外。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还频繁地运用反“倾销”调查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反倾销案件:1995年156件,剧增至328件。其中19,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反倾销案件达110件,占全球总数的1/3,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喊的所谓经济贸易自由化。美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不少分行,但当中国的银行要在美国设立分行时,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则找种种借口,左审查右审查,进行百般刁难,就是拖着不予批准,不执行国际通行的对等原则,这就是美国所高喊的金融自由化!在贸易自由化中,我国也应运用反倾销保护本国企业。

七、全球化与贫困化

按理说,经济金融全

球化,使全球生产、商品交换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实际结果却相反:一方面世界经济金融持续发展,世界财富急剧增加,而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另一方面世界贫困国家和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据世界银行统计,1993年全世界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3亿,年则增加到15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上升到74:1。在占世界人口1/6的发达国家集中了全球80%的财富,而占世界人口60%的63个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却只占全球总收入的6%。从美国来看,最富有者与最贫穷者之间差距也越来越拉大,美国26.1%的财富集中在10%的最富裕者手中,而10%的最贫穷者只占有1.7%的财富。这是由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工业、金融寡头垄断的全球化,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因此,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平等的经济全球化、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江泽民主席指出:关键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

八、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我国一些经济金融理论界,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国家能引进资金、技术、分享国际分工红利和获得先进管理经验等正面效应论述较多,而对第三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则论述的不足。李慎明同志对此则论述得较透彻。他除了论述全球化导致贫穷化外还论述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带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是导致第三世界各国国际地位弱化;二是使第三世界国家和人口扩大化;三是使第三世界国家职能弱化,全球化使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独立性乃至国家主权、政府职能丧失,有利于发达国家随意盘剥;四是使第三世界综合国力衰化;五是使第三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六是使第三世界文化、意识形态西化。上述资本主义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多方面消极影响,足以证明它是西方新殖民主义全球经济、金融、文化侵略的典型表现。但有的人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只要参加全球化就可分享国际分工的红利,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我国是经济发展中的大国,是属于第三世界,从吸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金融危机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训来看,我国能否在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中获益,关键还在于自身应具备基本条件:(1)应建立与完善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规与制度。(2)应有独立自主产业政策,把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轿车行业、电梯行业、彩色显像管行业、移动通讯设备行业、照明灯具行业、化工等行业均已被外商所控制和垄断,轻工业的国产品牌已频临“全军覆灭”。看来,国际跨国公司疯狂地进军、抢占中国市场,已打败了我国一部分民族企业,最终实现其垄断中国市场。跨国公司ABB进入中国市场时说,我们有些项目要经过8―才会有盈利,我们进入中国市场是战略性的。据有关报道,美国宝洁、日本花王、德国汉高、英国利华等国际性大公司为了获得垄断利润,采取宁亏3年的策略,也要挤占中国市场。这种竞争态势值得引起我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应及早采取保护民族经济的对策。保护民族经济就是保护民族利益、保护本国工人就业。(3)要制定正确的引资政策,要坚决制止各地各自为政,重复盲目引进;同时,把引进外资控制在与国力、财力相适应的范围之内。(4)有防范外汇风险的必要的充足的外汇储备。(5)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有有效的防范措施。面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包围、企图打败中华民族企业,最终控制垄断中国市场的严峻竞争形势,我们必须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作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既? ?掠诓斡肴?蚧?獬【?媒鹑谡较呱嫌攀ち犹?木赫??泳赫?信?ρ?啊⒆炒竺褡寰?媒鹑冢挥忠?谐浞值乃枷胱急福?磷庞Χ怨?事⒍献时疚?司鹑÷⒍铣?罾?螅?岵扇「髦趾戏ā⒎欠ㄊ侄谓?芯赫??笸佳沟拐剂炻⒍衔夜?谐。?源耍?颐潜匦胗邢嘤Φ姆婪洞胧??匀繁N?す?业木?媒鹑诎踩?兔褡謇?妗?nbsp;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篇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1.1 利率、汇率的不规律变化

利率、汇率的变动风险是由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利率、汇率甚至股票价格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也就是指我们在获得世界这个大市场的同时,也要接受来自世界这个大范围的冲击,如果金融环境不稳定那么就很容易会影响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极其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之后市场波动性变大,储户的信用极易受到干扰。

汇率的不规则变动还有影响到某些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及国家的出口业务,这样就会在某些行业内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冲击,不利于本国工业的发展,如果这个影响进一步的扩大,也很容易影响世界资本市场的稳定。

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该从金融行业的投资业务以及金融市场运作机制方面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样一来,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对我们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避免不规律的汇率、利率的波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经济平稳发展。

1.2 投资风险增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使的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变的更加密切了,因此这样单一经济结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就会加大。

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经济体制都会或多或少带给我们一定影响,就拿西方的金融投资自由化来说,因为金融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作用,银行审查客户方面的工作也变的比以前放松了。

因此这就会导致客户的违约率不断上升,这些都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另外,虽然经济全球化会加剧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但是从本国工业的发展角度而言,还是应该控制一下资本的引入,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如果外资占的比率较高的话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其实是没有太多好处的。

这样能够避免因为外资引入而产生消极影响,但是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已经过度依赖外资,这就导致了他们国内的很多行业的资金都处于为国外垄断的地位,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他们的经济发展。

因此作为受资方来说,对于资金的引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量力而行,特别是对于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风险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1.3 我国融入世界资本市场的难度增加

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经济周期的大幅度波动、结构调整与价格起伏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国内市场,这样一来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投机性资本的大量存在,将会导致金融危机风险的系数大大增加。

另外,就是国内的金融监管方式与国外的监管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美国从很早的时候就对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了,并且他们的“纵向管理方式”能够为规避风险提供一定可参考性。

而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当中的“一行三会”因为缺乏一定的协调机制,因此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再就是关于国内法律当中金融控股公司合法地位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我们的金融行业融入世界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2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保险业避免出现问题的措施

2.1 内外部管理齐头并进

在经济全球化之下要完善保险金融业的管理,避免其出现更大的问题就需要从维持内部金融机构的问题以及外部外汇环境的稳定这两方面来进行。

现如今国内的很多金融公司以及保险公司都意识到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成立了相关的风险部门来对日常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划定。

公司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建立起处罚措施,对待公司经营中不合理的现象要提高他们的违约成本,可以说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我们业务的稳定性增加了一道保险杠。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外汇业务在公司总体业务中的作用,审慎对待外汇业务,清楚其在维持国际资本市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这类业务的经营时应该考虑总体价值,不能一味的追求短期的利益,这样齐头并进,内外兼顾的管理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之下一定能够为相关金融保险公司带来新的转机。

2.2 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正确对风险进行评估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趋利避害,利用其中优势的部分来推动现有金融行业的进步,因此应当用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国内相关出台的经济政策和福利。

因此还是适时的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应对金融投资的风险,减少投资的经济损失。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越来越密切和多样化,这是带给各国的机遇当然也是一种挑战,金融危机、风险转移,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同样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重创,这让我们认识到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要知道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并且掌握一定的风险投资的知识,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及时收手,最大程度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其次要将风险管理工作日常化,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则当中,这样才能够形成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最后对待风险的评估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如果说我们进一步想要抵御风险,还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的金融保险行业中的公司,这样才能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环境真正的变的稳定。

3 金融保险业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之下更好的发展

3.1 改革金融监管体制

虽说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讲还是需要依靠资本流通中的监管工作来提高其资本运作稳定性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只能顺应金融自由化的大趋势,但是存在的种种风险都使得我们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西方国家虽然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但是在利率、汇率、资本输出和输入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在我国要想使得金融行业取得重大发展,首先要降低政府干预的`程度,政府职能部门如果过分干预不利于金融行业的稳定运行;其次还要提高金融监管的功能性,让金融监管部门在一些问题上有独立解决的权利,这样会使得管理的协调性更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漏洞更容易被发现;最后金融监管体制要充分尊重市场运作的规律,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国内从事这些行业的公司不断去自我完善。

3.2 进行市场细分

国内的金融保险行业早已经不是过于过去“被垄断”的局面了,很多新型公司推出的新的理念也迅速在这个行业当中崭露头角,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他们面对的经营环境就更不稳定了。

往好的一方面说,经营环境的稳定性不高,那么他们就只能通过不管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方式来留住顾客。

在准确评估现有的市场之下进行细分,这样也能够帮助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获取最大的利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了解顾客当下迫切的需求,然后推出相应的产品,也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巩固现有的市场占有率。

这对于一些小规模的金融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之下我们不一定需要去追逐多么大的“蛋糕”,只需要把手里的蛋糕“分好”,一样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3.3 用多种方式加强对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

“员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员工的思想状况也变的很难把握了。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也就意味着必须满足员工更深层次的需要,他们才会付出相应的价值。

当一个员工想要追求更深层次的职业追求时,一味的物质激励其实是不合时宜的。

对于保险行业人员的管理可以从深挖保险的内涵开始,将企业文化与公司内涵相结合,在通过日常的规章制度将其传递给员工,得到员工的认同。

达到这个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够去“要求”员工为公司的经营做出更深层次的“付出”。

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辅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应该仅仅依靠物质手段来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的制度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不能将其变成“奖励”。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是各国间资本流动不断加剧的产物,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但是因为各个国家所面临的行业环境各不相同,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点。

为了能够弥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风险,我国的金融保险业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规避经济全球化为其带来的风险,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收效甚微。

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总结,希望能够对经济全球化下金融保险行业的改革提出一点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劭佑. 两岸金融合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研究[D].苏州大学,.

[2]张晓燕. 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李香雨. 中国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盛枫.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篇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当前,经济全球化为金融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风险,也就衍生出了金融保险这一个行业,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拿出确定的方案。

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变动带来的影响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某些行业内企业的投资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金融投资;经济全球化;金融保险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国际间的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虽说这一现状是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世界资本的流通,但是还是有很多国家的本土行业会因此受到波及。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之间交流密切、共同发展的产物。

金融投资是西方国家放宽对于资本的管制之后才出现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化足够影响到很多投资业务的决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国际金融开始走进我们的视线,但是由于金融化还是根据西方的经济体制,对于发展中的我们来说,其实一些细节并不是很适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就目前情况来看,对国内企业而言金融保险业在一定程度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规避风险。

篇5: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法规完善问题的思考论文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法规完善问题的思考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也愈演愈烈。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金融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庞大而复杂的金融体系,国际金融法规显得捉襟见肘。本文基于金融全球化这一特定大背景,对金融法规的完善简单剖析,并提出建议。

金融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中心,整个世界经济法体系的持续发展驱使着金融市场不断地扩张。由于金融行业本身特有的属性,如较高的风险性,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乃至更大的经济危机(如1929-1933经济危机)。因此金融监管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金融法规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金融全球化的特征

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和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推动了以资金融通为核心的金融行业获得了最大程度参与全球化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高,金融的核心的为越凸显。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使得金融市场被逐渐拆分成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独立又共同促进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主权国家并未放弃本国的金融主权,而是在控制本国金融主权的前提下,加大了金融流通的自由性,降低了门槛,使得全球金融逐渐成为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伴随而来的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二、金融全球化下金融法规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金融法规相对滞后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金融法规的滞后,金融监管的缺失。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大背景下,传统的单纯的基于实体经济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已经很难满足虚拟经济的需求,加强金融法规的建设刻不容缓。

金融法规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国际金融关系而制定的国际条约等具有全球性质的条约较少,因此在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显得非常疲软;二是基于金融危机而制定的应对措施较少,因此当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特别是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达成共识的处理措施就更少,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就显得措手不及,捉襟见肘;三是基于风险防范而制定的预防措施较少,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与未然”,金融法规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际金融法规的'效力有待加强

目前,具有国际约束性的金融条约较少,已经存在的轨迹金融法规,其实效力的发挥也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际金融法规是基于国际金融市场而制定的,而国际社会中的每个主权国家,都有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本国的金融制度。由于制定法规的基础不容,这两种法规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由于国际法规在各主权国家的约束力远远小于本国的法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法规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虽然已有巴塞尔协议等国际规范,但是其中的很多条款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法律,与其说是法律,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口号。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为后盾,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国际金融秩序的长久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国际金融法规的执行力度较弱

目前国际金融法规的执行,都依赖于国际机构与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国际规则就是基于这种合作关系的产物。各国负责制定本国的金融法规,并参与国际金融法规的制定。国际金融法规的执行要依赖于各个主权国家,各个主权国家本国的金融法规是基于本国的利益制定的,而国际金融法规是基于全球大背景制定的,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际金融法规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如本国的金融法规。

三、完善金融法规的措施

(一)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0经济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加大力度建设金融法规,这是可喜的变化,金融法规的建设,不仅仅是扩大监管的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大监管的力。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际金融监管的规则。要扩大金融风险的内涵与外延,不仅仅要监管资产负债的风险,更要监管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不仅仅要监管金融市场本身,更要监管金融产品的交易过程;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要把泛泛而谈的国际条约逐渐转变成真正可实施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国际监管责任的划分。国际监管责任的划分,一直是国家金融监管的难点所在,为了使国际金融市场获得更加全面额监督,扩大金融监管的覆盖面,针对复杂金融机构制定法律,进一步明确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责任,是加强金融监管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金融法规的强制力

为了更好的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解决国际金融争端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提升国际金融法规的强制力,使得国际金融法规具有更加广泛的约束力。

一方面,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的国际金融组织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广泛征求各国的意见,促进金融监管的统一性和法制性。

另一方面,要大胆的进行金融监管的创新。加大金融监管的创新力度,能够完善金融监管的框架,同时又有利于保障在宏观的监管下,各种金融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

(三)求同存异,倡导国际金融法规价值的多元化

各国的经济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程度各异,不能够一把标尺来衡量全球所有的国家。因此在制定国际金融法规的时候,既要保证其统一性,又要承认其多样性。既要考虑到全球整体金融的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到各个个体的金融发展水平。求同存异,承认并接受其多样性。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金融全球化的表现也进一步凸显,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法规的建设,逐渐实现国际金融新秩序。

作者简介:谌 岚(1981-),女,汉族,四川宜宾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研究方向:金融法,金融学。

篇6:《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研究》读后感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研究》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研究》,这本书主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谈了21世纪由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成因,市场环境,影响和启示。首先,书中介绍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不同金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对比,然后,深入地剖析了全球不同金融体系中各构成要素的功能、关系与其承担的潜在风险,从而阐明了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最后,还总结了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并提出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很多与金融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认识到在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相连的今天,面对金融危机的造访,任何一国都难以独善其身,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与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一些经济现象要有全球化的视角,方能正确而深入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影响,更有效地找到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相关文章: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2.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

4.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影响探讨性论文

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考

6.深度剖析全球化下的经济与IT

7.金融面试问题回答

8.金融服务贸易进展对经济的作用探究的论文

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体育产业发展机遇探索论文

10.关于经济金融专业就业前景

下载word文档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