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2024-10-07 07:39: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华★--婞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篇1:你现在如果不教育孩子,将来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你现在如果不教育孩子,将来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这几年,我们开端更多地议论教养。俞敏洪说:“教养是什N?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里头,你的行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我本人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我本人的准绳是尽量不打搅别人,不给别人形成费事。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开端愈加留意这个成绩,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成绩。

由于我不想让孩子成一个让人厌恶的人,希望他成一个有教养的人。

什N会有了孩子才会去注重?由于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诸多缺乏。其实孩子很多时分不明白礼仪要求,父母需求的是管好本人的时分,也教会孩子。

就比方前几天带孩子出去吃饭,和几个玩伴在一同,马上就开端大叫起来,孩子一兴奋就叫,加之他的嗓门很大。

我马上把他牵回来,跟他说,这是大家吃饭的中央,不能大叫。但是过了一会几团体就爬到隔壁桌子上的沙发座位的靠背上去了,这个时分我就去把他们叫回来,通知他们不要打扰其他的主人用餐,应该坐在本人的凳子上,否则我会动用终极惩罚手腕了(一团体去外边门口站着反思,需求的话我可以陪你,由于我没有教育好你)。

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很难控制心情和行,但是父母一样要管束好他们,不是在说公共场所打骂孩子一顿。那样只会显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没有教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典范,然后平和地通知他该怎样做。

当然有妈妈会说孩子太调皮,不听管束的。那就要反省本人的教育在哪里出了成绩。在孩子生长的进程中,父母必需通知孩子规矩和自律。

要晓得:孩子再小,也会长大。

当孩子犯了错或许惹了费事,我见过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还小,没事!”所以就有两三岁的孩子在我家仓库边上的墙上尿尿,我不能指摘啊!由于孩子妈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啊!

所以就有旧事上说的,孩子用石头划停在路边的车,孩子妈视而不见致使于气不过的车主间接把孩子踢飞,最初惹起官司的事。

犯错孩子那方坚持的理由是:孩子还小,凭什N入手。

这个理由真的是自带光环,无懈可击。

适宜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把那个视而不见的妈妈踢飞呢?

当孩子惹祸的时分,马上就用孩子还小来回应。这是对孩子的生长不担任的行。要晓得,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会狠狠经验他的。

看到过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由于儿子略微淘气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的她如今还在发抖。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左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四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初由于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他人把手甩开后,入手打了这桌的人,后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平心静气的点大约就是我孩子小,淘气点很正常,你怎样能和他普通见识?

可是试问,孩子还小,做妈的也小吗?什N不及时管束好本人的孩子呢?

我记得小小鱼两岁多的时分,有一次在高铁上。他由于太兴奋了,要跟我玩游戏,每次玩赢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个小哥由于要睡觉,无法忍耐,于是对我说:“管好你的孩子!这不是你家里。”

事先我跟孩子妈面面相觑,赶忙抱歉。拿出绘本,帮孩子换一个恬静形式,给他讲故事。尔后带孩子出门我就愈加留意了。千万不能让本人的孩子去打扰他人,而最需求留意的人是我。

千万不要由于孩子小就纵容。由于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

假如父母如今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人的礼貌和规矩,由于孩子小就纵容不论,犯了错还等待大家的原谅。

那N,当有一天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性的时分,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那时分孩子就受不了。由于没有人再那样顺着他。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替代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分不会懊悔。

而且这样的熊孩子长大了,可以成合格的父母吗?能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吗?

先管好本人,再说管好孩子。

有一个妈妈说,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儿子就小气的将一切玩具拿出来分享。最初分开时,亲戚家那4岁的男孩看中了一只恐龙玩具,而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宝贝恐龙。当然不会给,但是亲戚家的孩子也是哭着喊着要拿回去。事先的情形很为难,两个孩子争着要。这个时分孩子望着妈妈,希望妈妈可以给本人保住这只恐龙。而亲戚也浅笑着望着她,等着她启齿把玩具送给孩子。

要晓得在我们往常的印象里,这只恐龙就应该送给主人,由于主人是尊贵的,可以任性。

可是她晓得这只恐龙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蹲上去对亲戚家孩子说:“下次姨妈给你买一只新的,好不好,这一只留给弟弟,由于他会睡不着的。”

孩子不依,这个时分亲戚出手了,间接把玩具抢过来,塞到了她手里,然后拉着孩子就走了。

连根本的辞别都没有。其实,她第二天就想问地址给孩子买一只。但是对方连电话都不接了。最初还逢人就说她家里人小气。几乎没把她气死,但是她不懊悔,由于这样的亲戚不交也罢。

面对这样没有教养的熊大人,孩子能失掉好的教养吗?很难。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就要先管好本人。要晓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团体的,不要以全世界都会像你一样围着你的孩子转。

要晓得,孩子小,也是一个有尊严的独立的集体。他们需求失掉尊重,需求失掉好的教养。很多时分,就是由于家里的熊家长,才让孩子变成了熊孩子,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喜剧,由于小时分孩子的性情、行习气无不是家长一步步影响着搭建的。

熊孩子的成绩,责任难道不在家长本人吗?

我不断希望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也不会由于你的任性而自动让道,生长是一件需求仔细看待的事,你必需对本人担任,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团体。

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但是外边的世界很严酷,你必需成一个有教养的人,让他人觉得舒适和愉悦。而不是成一个让人厌恶的人。

篇2:你若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你若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我看电影的时候,偶尔会碰到这样的小孩,在电影开始后,静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开始满场乱跑。而做父母的呢,也不出声制止,就任由孩子在电影院吵闹,蹦Q。

同学给我讲过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她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同学朋友送了很多礼物。有朋友送了一个花生的音乐盒,精致漂亮极了。刚拆开,被一起来的表妹看到了,5岁的她很喜欢,就直接张口问她要。同学不是很乐意,怎么说也是朋友送的礼物。可是她不给,表妹就又哭又闹,有趣的是同学妈妈的态度,她很大度,很宽容地直接把礼物送给了表妹。理由是她那么多礼物呢,送一个给表妹又无妨。

肯定有人会不以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气是天性啊,活泼点才惹人爱。”“亲戚家的小孩,给她又怎么了”……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态度总是宽容的,心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说:”他还小,不懂事,你就让让他。“

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护身符,自带有理光环(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谅。

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小,他们对于是非对错,并没有成人那么清楚明白。他们会凭着天真的'本性做事,没有父母的引导教育,这些本性导致的后果,有些在成人眼里无伤大雅,如电影院里跑跑,拿走姐姐的礼物……有些则可能导致很严重的伤害。

新闻中曾经报道过一件事: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经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面对警方的询问,小孩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更扯的事儿还在后面,孩子的爸爸在赔偿的时候,只赔了一!条!安!全!绳!

呵呵!别再拿“小”说事儿了,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的熊行为,都是家长放任的结果。

有个很旧的故事

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他小,可做妈妈的你还小吗?你难道不知道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懂事了

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家长会说类似于“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的话,孰不知,在溺爱和错爱下的孩子,长大同样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也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记得多年前,当班主任,处理过一起校园单车失窃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个熊孩子。单车物归原主后我将他和他的家长叫来,准备和犯错的孩子和家长好好聊聊,他的父亲却说:“我们家不差钱,孩子就是一时贪玩,说多了会伤害他的自尊。”也许,这位天真的爸爸认为,有钱即不算窃,贪玩就不犯法。如果有一天,比尔盖茨突发奇想去难民营行窃,那就只能当做过家家吗?

其实,我只是想叮嘱一句――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

是的,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家长,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孩子的成长没有儿戏。

篇3:你若不教育好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你若不教育好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我看电影的时候,偶尔会碰到这样的小孩,在电影开始后,静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开始满场乱跑,你若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而做父母的呢,也不出声制止,就任由孩子在电影院吵闹,蹦Q。

同学给我讲过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她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同学朋友送了很多礼物。有朋友送了一个花生的音乐盒,精致漂亮极了。刚拆开,被一起来的表妹看到了,5岁的她很喜欢,就直接张口问她要。同学不是很乐意,怎么说也是朋友送的礼物。可是她不给,表妹就又哭又闹,有趣的是同学妈妈的态度,她很大度,很宽容地直接把礼物送给了表妹。理由是她那么多礼物呢,送一个给表妹又无妨。

肯定有人会不以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气是天性啊,活泼点才惹人爱。”“亲戚家的小孩,给她又怎么了”……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态度总是宽容的,心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说:”他还小,不懂事,你就让让他。“

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护身符,自带有理光环(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谅。

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小,他们对于是非对错,并没有成人那么清楚明白。他们会凭着天真的本性做事,没有父母的引导教育,这些本性导致的后果,有些在成人眼里无伤大雅,如电影院里跑跑,拿走姐姐的礼物……有些则可能导致很严重的伤害。

新闻中曾经报道过一件事: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经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面对警方的询问,小孩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更扯的事儿还在后面,孩子的爸爸在赔偿的时候,只赔了一!条!安!全!绳!

呵呵!别再拿“小”说事儿了,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的熊行为,都是家长放任的结果。

有个很旧的故事

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家长之友《你若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他小,可做妈妈的你还小吗?你难道不知道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懂事了。

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家长会说类似于“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的话,孰不知,在溺爱和错爱下的孩子,长大同样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也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篇4:教育随笔: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没有憎恨,不会记仇,天真烂漫,纯洁如纸,孩子的世界如此这般,让人微微一动。

“锋,认真听!”

“你在干嘛!锋?”

“最近怎么这么爱讲话?锋,你都退步了!”

……

想起锋,我就有点无奈,个子倒是挺高的,可是对学习一点都不上心。有时候任我好说歹说,他就是一脸不在乎,常常让我很生气,所以经常被我叫到办公室。

原以为锋会对我产生看法,可是我错了,并不是。

这天中午,当我走过锋的旁边时,他拿出一个小弹珠,对我说:“王老师,送给你。”

“这是你的吗?”我有点受宠若惊。

“我朋友送给我的?”他有点不好意思。

“那你怎么舍得送给老师呀?”

“因为我觉得老师很好。”

哦,孩子的世界,我不懂。

望着眼前的小弹珠,不,这不仅仅是小弹珠,它带着孩子对我的感情。是呀,我该重新审视一下我对孩子们的看法。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很奇妙,我觉得就像一本书,我会试着读懂他们。即使有时候的我会看不懂,可是我会好好收藏它,等下一个天亮,我会带着期待再去阅读它。

作者:王世忠

公众号:风晚

篇5:你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羞辱她/他

你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羞辱她/他

我们在很多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父母在教训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当着大家的面不给孩子一点面子,这是在教育孩子吗?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庆长假期间见到的几个场景:

故事A

我陪一宝在玩沙子,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哭声。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妈妈揪着她耳朵:“回不回?你到底回不回?”,小女孩从地上爬起跑开:“我就不回,我就要玩沙子”,妈妈捡起一根树枝,“啪”地一声抽在腿上:“叫你不听话,叫你不听话”,一把拽起小女孩,往家里去了。

故事B

游乐场里,男孩咬了女孩一口,男孩的爸爸冲过来,一巴掌拍在男孩屁股上:“说过多少次了!不许咬人”,男孩吓得哇哇大哭,爸爸继续训斥:“还咬不咬?打得不疼记不住是吧?”看到围观的人太多,爸爸一脸尴尬:“教过很多次了,总是不长记性,不打不行啊”。继而又对着孩子吼道:“不许哭!做错了事还好意思哭!”

我看得心惊胆战脊背发凉,这哪里是教育孩子?分明是羞辱!

1 |被暴力喂养的孩子很可怜!

暴力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恶毒的话语,打击的是孩子最脆弱的自尊。遭受打骂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极度不安、焦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迎接下一次暴击。

打骂时即使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但内心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如何修正,为了避免遭受打骂,他只会把犯错的行为变得更为隐蔽,打骂收获的是“不诚实的孩子”,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青春期就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管束。

被暴力喂养的孩子,自尊感低下,不是变得自卑懦弱,就是暴力冲动。而更可怕的是,打骂中长大的孩子,极有可能习得这种沟通方式,因为他不知道正确的沟通范本。所以,她/他长大后对伴侣、对孩子很有可能沿袭这种暴力模式。如果我们去研究打骂孩子的父母他们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情况,会有很有趣的发现。

我家熊孩子一宝在玩喷泉,裤子鞋子都湿透了,我笑嘻嘻地告诉他:“喷泉是不可以玩的哦,你看那边的管理员叔叔马上要过来了”,一宝看了一眼穿制服的管理员,停止了玩水。

暴力教不好孩子,温柔而坚定的父母,通过充满尊重、倾听、呵护、信任的【非暴力沟通】,更有可能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

2 |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明确规则

最重要的不是事后告诉孩子哪里不对,而是事前告诉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孩子知道每件事情的界限在哪里,如果违反规定会有怎样的后果。对事情有预判,规避掉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后续宝宝一旦违反规定或者举止不当,妈妈们的制止就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而是对相互达成规定的遵守。核心是【事前明确界限】,而不是【事后马后炮甚至指责】。

每个孩子都喜欢涂鸦,妈妈们在开始涂鸦前就要和孩子沟通好规则,比如只能在画板上进行,或者只能在某一面特定的墙上进行,同时制定好违反这些规定会承受的后果(比如停止画画、静坐一分钟等),而所有的规则和后果是可以和宝宝商量的。

我家客厅有一面涂鸦墙,但其它地方是不可以涂鸦的

有的宝妈可能要问,如果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怎么和他商量规则呢?用后果告诉他。

玩沙的时候孩子吃沙,宝妈不用生气去呵斥或者指责,而是每次一吃沙就抱走宝宝,同时告诉宝宝“沙子不可以吃”,几次下来宝宝就会知道一吃沙子就不能玩,他就不会再吃沙。

3岁内孩子习得规则的最好方式是【承受后果】,不好的行为一定有不愉悦的后果,但后果不是惩罚,比如【不好好吃饭就取消出去玩或者挨打】是惩罚,但【不吃饭会饿肚子】是后果,后果是某件行为直接导致的客观结果,不掺杂处理人的情绪状况,处理后果时不生气不呵斥不说教。惩罚很难改正错误行为,因为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但承受后果的同时,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一点都没变少,小时候能学会承受后果的孩子,长大后更会客观权衡利弊,能更理智地做出决定。

3|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温柔而坚定地守护规则

这是最难的一点。对规则的守护最容易让新手父母们情绪失控。因为孩子会用哭闹、撒泼耍赖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如果你第一次底线失守,那么恭喜你,在孩子眼里,你是个没底线的人,他会不断地触犯底线,你们的所有规定都将失去约束力。

比如和孩子商量好,一次只能看3集《PEPPA PIG》,第一次结束后,宝宝可能会不乐意,会哭会闹,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生气,毕竟要我们停止刷手机都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孩子!

这时,不管孩子如何吵闹,温柔地抱着宝宝,告诉他:”我们商量好的,一次只能看3集, 我知道你还很想看,但请你说话算话 。“不需要说教,守护好你们的规定就好,可能第一次闹得很凶,第二次第三次会慢慢减轻哭闹,最后会接受你们的约定。

我家宝宝34个月时超级爱打人,当时我们制定的规则就是如果打人,停止游戏一分钟。每次抱他走出游乐场,就嚎啕大哭,但我都是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亲爱的,我们说好的,打人了就要出来坐一分钟”,四次下来,就治好了他打人的习惯。

我们去爬山,景点入口处游泳池,一宝非要玩水,和爸爸商量玩20分钟就停止,时间到了后极度不情愿,我和先生抱他上岸后嚎啕大哭,拥抱着安抚了不到1分钟,就乖乖上岸跟我们去爬山了。

第一次守护规则是最难的,但只要有了第一次,孩子就会知道规则的重要,后面的任何规定都好执行。久而久之,一个懂得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养成了。不得不吐槽的是,中国式的家庭里,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很难有规则的概念,因为老人最见不得孩子哭闹,一哭什么要求都满足,久而久之一点威信都没有。而与之对应的是,舍不得孩子哭,又舍得打骂孩子,真是矛盾啊。

4|温柔的核心,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行为有好坏,情绪无优劣。温柔的妈妈,无论什么时候,都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她们看得见宝宝的伤心、难过、委屈、沮丧、生气、愤怒,容忍宝宝的哭泣,允许她/他释放情绪。不管孩子行为多么不妥,不管宝宝哭得多凶,都不会呵斥、指责或者漠视孩子,她们教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不管孩子多么无理取闹不肯接受,都会抱着她/他,轻轻地告诉她/他:“我知道宝宝很伤心,但是规则必须要遵守。”她们既会温柔地安抚孩子,也会对说好的规则捍卫到底。

如果一旦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她们会安静地走开冷静后再回来处理。离开的同时会告诉孩子:“妈妈需要冷静下,等会再和你说话”,让孩子知道她的离开并不是不要他/不爱他了。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她们都不会说:“妈妈不要你了”。

一宝在“秋千”一般的桥上跳来跳去,爸爸指着“禁止摇晃”的告示牌告诉他,这种行为是禁止的,一宝非常生气,各种撒泼打滚,爸爸在温柔地安抚他。

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吧,宠爱但不溺爱,严格但不专制,既有威信又让孩子信任。

你的孩子,会在爱中学会遵守规则,成长为懂事的孩子。一个接受了足够爱的滋养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会爱人的人,才能活出幸福的样子。

篇6:不要这样教育孩子!否则孩子会疏远你!

不要这样教育孩子!否则孩子会疏远你!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而你家的孩子脾气硬、顽皮捣蛋呢?这跟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教育有关,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以下五种情况,那么你的孩子是不会乖到哪里去的!

冲孩子发脾气

动不动就对发脾气,孩子是会产生叛逆心理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冲孩子发火,比如孩子不爱吃饭、孩子哭闹、孩子太闹腾等等。其实,这都需要家长耐心去教导孩子。孩子年纪还小,分不清哪些是气话,哪些是真话。

如果孩子把家长的气话当成真话,那后果很很严重。就比如一些家长很喜欢在生气的时候说:“爸妈不爱你了”、“你是捡来的,我们不要你了”等等。

家长只是一时气话吓吓孩子,殊不知,孩子可能会当真,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创伤。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别动不动就发脾气,再生气,先平复一下心情,等缓和一些后,再耐心教导孩子!

不让孩子反驳

中国式教育就是这样,当家长在教训孩子时,孩子的解释、辩驳成了顶嘴。很多在家长不容许孩子跟自己争辩,这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不让孩子反驳,只会抑制住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孩子知道辩驳没有用,甚至会招来家长更加严厉的批评。他们会失去为自己争取解释的勇气,慢慢地就会变得怯懦、没主见,唯唯诺诺。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先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如果他的观点不对,再帮他纠正。

爱念叨孩子

家长爱唠叨是教育中的通病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自制力比较差,事情总要多念叨几遍孩子才会马上去做。其实,很多事情,家长说一两遍,孩子就已经听进去了。

相反的,家长如果在一件事情上反复强调,孩子听久了会反感、麻木,就是更加听不进去了。同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脾气一般都比较浮躁,日后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情容易表现得不耐烦,缺乏耐心。

忽略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优点,调皮捣蛋的孩子不代表就一无是处。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孩子一时的犯错把孩子说得毫无优点、一无是处,总是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忽略孩子的优点。

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就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该批评得批评,但是不要揪着不放,告诉孩子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值得表扬,但是这错误的方面以后都不能再犯了!改正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优点。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相关文章:

1.孩子没礼貌,你真的会教育吗?

2.孩子教育

3.会埋没聪明孩子教育误区

4.教育随笔不睡的孩子

5.教育孩子你也易犯错

6.教育不是的

7.教育随笔小班不睡觉的孩子

8.教育孩子名人名言

9.孩子教育心得

10.教育孩子经典语录

下载word文档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