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父亲的书桌散文

父亲的书桌散文

2024-08-12 07:53: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binf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父亲的书桌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父亲的书桌散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父亲的书桌散文

篇1:父亲的书桌散文

父亲的书桌散文

从我记事那年起,父亲的床头就摆放着一张暗红色的书桌。我不知道这张书桌是父亲请村里的木匠打制的,还是他去十几里外的县城买回来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干部,他每天晚上都坐在书桌前看书写日记,房间的灯很晚才熄灭。我不知道父亲读了多少本书,也不知道他写了多少本工作日记。

每隔十天半月,父亲就笑着对姐姐说:“娃,打半盆水把爸爸的书桌擦擦,记得抹布要拧干一点,不要把水滴进抽屉里去。”可每当姐姐端着水刚进了房间,父亲还是放心不下,他叫姐姐站在一边,自己卷高袖口擦书桌。父亲蹲在地上搓揉了几下抹布,接着用力拧干,站在书桌前面,左手抓着桌子的一只角,右手握着抹布从边上往中间一点一点地擦。父亲生怕弄疼了自己的书桌,他的动作非常轻柔,听不到一点儿声响。父亲小心翼翼地擦了一遍书桌,他站在边上歪着头望了望,又蹲在地上搓了搓抹布,接着仔仔细细的再擦了一遍。在父亲的眼里,书桌就是他的战友,他隔三差五就要为战友拍打拍打身上的尘土。父亲擦过的书桌,干干净净不说,还没有留下一丝水痕。父亲望着一尘不染的书桌,嘿嘿地笑了,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爸爸,你不让姐姐擦书桌,这抽屉还锁着,里面有金银宝贝吗?”我那时才几岁,抬起头眨着眼问父亲,连姐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父亲搓了搓手掌,摸了一下后脑勺,轻声说:“里面没有宝贝,就几本书哩。”

“你骗人,就几本不值钱的旧书,你还用上锁?你打开抽屉,让我看一眼。”

父亲轻柔地摸了一下光滑的桌面,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小,不认识书上的字。等你长大了,爸爸就把钥匙交给你,里面都是一些好书呀!”我一点也不相信父亲的话,他出门不在家时,我蹑手蹑脚地摸进了他的房间,低着头弯着腰一点点靠近父亲的书桌。我一把抓着抽屉锁,使出浑身力气来回扭动,可抽屉锁结实都很,怎么也扭不坏。我又去角落里找来一把铁锤,握着木柄就想狠狠地往抽屉锁砸去,看看里面收藏着什么秘密。可一想到父亲那宽大而厚实的手掌,我跺了跺脚,把铁锤扔回角落里,像小偷那样逃出了父亲的`房间。

晚饭后,父亲又像以往那样坐在书桌前看书写日记。我站在木门边对着他的后背做了一个鬼脸,对自己轻声说:他是一个小家气的爸爸,抽屉里面的东西也不让你看一眼。等你长大有了自己的书桌,你也把它锁起来,不会让他看一眼。那以后,我巴不得自己早一些长大,像父亲那样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除了写工作日记,他还帮村里的一些老人写信。有时候父亲刚放下碗筷,戴着毛毡帽的老人就拄着拐棍进了堂屋。老人放下手中的拐棍,也不坐下,慌忙从口袋里摸出几片枯脆的烟叶,硬是往父亲的手里放。老人坐下后,低着头叹了叹气,舔了舔嘴唇,眯着眼望着父亲说:“嘿嘿,又给你添麻烦来,我家幺儿出门打工后,听说工钱到了手里头就呼朋唤友去馆子里大吃大喝,我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呀!你帮我写封信,骂那不听话的短命儿一顿,庄稼人不敢大手大脚过日子哩。”

父亲性格温和,他不会骂人,显得有些为难。他裹着叶子烟吧嗒吧嗒咂了几口,想了小半天,走进房间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信。父亲写好信,握着钢笔和信纸从卧室出来,对老人轻声说:“信写好了,我帮你老人念念,漏掉的地方再添加上去。”父亲从头到尾念了一遍,那老人点着头把信接过去,摸了又看,看了又摸。老人抖着双手把信折叠整齐,放进贴身衣服的口袋里,笑着对父亲说:“我是个睁眼瞎子,可你的字就是好,像一个挺直腰杆的人,看着神气!”

那老人走后,父亲对我意味深长地说;“儿呀,好好读书,不识字处处吃亏受屈呢。”

我就开始笑父亲:“爸爸,你叫我好好读书,你舍得把手中的钢笔给我吗?你的书桌太旧了,还没有你写信的那支钢笔值钱。这样的旧书桌,你也舍不得扔掉,还当成宝贝放在家里,谁也不让碰一下。”

父亲摇着头笑了笑,认认真真地说:“这书桌跟着我好多年了,时间长了有了感情,舍不得扔掉。”父亲说完,转身往卧室走去,坐在书桌上又开始写起了日记。

父亲刚开始是帮人家写信,姐姐出门打工后,他又接着给姐姐写信。在一个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父亲蹲在院子的角落里咂烟,咂着咂着想起了出门在外的姐姐。他叹着气走进卧室,从抽屉里取出信纸和钢笔,坐在书桌前把藏在心底的思念和牵挂浓缩成一行行一页页工整的文字。我去城里上中专后,他怕我冻着饿着,隔三差五就给我写信。他的信很长,每个字还是那样工整,读着读着我就想到了他的艰辛与苦累。那几年,我和弟弟都在外读书,父亲一边上班,一边忙着种庄稼,他只有到了晚上才有空坐在书桌前给我写信。每次收到父亲的信,我感受得到那一页页信纸还残存着他的体温,我似乎还听到他手中的钢笔滑过信纸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他用浆糊一点点粘贴着邮票和封口。

一个个无眠的夜晚,想着老家的父亲,想着他那高大的背影,想着他床头的那张书桌,我总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我中专还没有毕业,父亲就病倒了,他怕我为他担心,一直瞒着病情。我回家去看他,他装着没事的样子,靠在沙发上看书。父亲叹了叹气,缓慢而低沉地对我说:“你妈太忙,你去打点水把书桌擦擦。”他说完这话,慌忙把脸歪在一边,就在那一瞬间,我捕捉到了父亲脸上的失落与无奈。父亲的那张书桌,还是摆放在他的床头,只不过主人病倒了,上面落满了灰尘,渐渐变得冰凉起来。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拧干抹布,站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擦了起来。我擦着擦着,无意中碰着生锈的抽屉锁,也不知为什么,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滴在光滑的桌面上。

“这是爸爸托我转交给你的钥匙,他说书桌的那些书,值得你去看一辈子。”大姐抹了抹眼眶,递给我一串钥匙。父亲去世后,他的书桌还是摆放在原来的位置,只不过油漆开始脱落,看上去更加暗淡。记得小时候,我一直很想知道父亲的书桌里藏着什么秘密,可父亲一直没有给我打开抽屉的钥匙。当我握着姐姐给的那串钥匙时,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第一个抽屉,走进了父亲的内心世界。抽屉里面是父亲写下的好几本工作日记,纸张已经发黄,可字迹还是那样清晰,字体还是熟悉。日记里记下的是一串串村名和人名,日记里写着的是父老们的忧愁和烦恼,读着很朴实,也很温暖。除了几本工作日记,还有十几本荣誉证书。父亲是个低调的人,他经常对我们姐弟说:“记住爸爸的话,买了雪花膏不一定要抹在脸上,抹在手上也是香的。”我没有想到父亲获得了那么多荣誉证书,可我知道这些荣誉证书的后面,流淌着父亲一滴滴饱满的汗水。我抹去荣誉证书上的灰尘,仿佛看到了父亲在对着我笑,他的笑是那样满足和幸福!

书桌中间的那个抽屉,放着一本红皮的笔记本,扉页上面一笔一画记着我们几姐弟的生辰八字。我一直以为父亲工作很忙,他记不住我们姐弟的生日,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是那样心细,他居然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写了下来。那些阿拉伯数字,一定是刻在父亲的心坎上,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是呀,天底下的每一位父母都不会忘记子女的生辰八字,可并不是人世间的每一位子女都记得父母的出生年月呀!我写给父亲的每一封信,他一直珍藏着,折叠得整整齐齐地装在信封里。可父亲写来的那些书信,我看后却不知放到哪里去了。我想在父亲生病的那些日子,孤单而无奈的他一定会一次次捧着这些信,读着读着就想起了在外读书的儿子,眼眶里不知不觉爬满了浑浊的泪水。

书桌最边上的那个抽屉,是几十本手抄的民间调子。那几十本民间小调,是祖父一笔一画抄写的,这几十年来,父亲一直珍藏着。那些民间小调,是祖父的心血,更是父亲一辈子的记挂和念想。我捧着一本名叫《朱氏割肝》的手抄书,手指上抹了点唾沫,轻轻翻了一下,担心揉皱了对不起父亲。我想父亲在天堂一定孤单了,清清嗓子唱了起来:“远看城中有座城,城中有家行善人。一家二老都心善,生下公子三个人……”

我不知道天堂有多远,我也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听到……

篇2:书桌散文

书桌散文

最近喜欢这样的状态,夜渐渐的深了,也静了。洗漱、收拾完毕,沏一杯清茶,打开台灯,坐在书桌前。幽幽的灯光下,任笔尖在纸上滑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享受这份宁静和思绪纷飞。

我喜欢这样的时刻,所以为了这一刻,我专门买了一个大大的书桌。为了买这个书桌,我用了半天的时间,转了两个家具城,最终选定了一个性价比高,甚是合心的。心中狂喜,暗下决心:我要找回曾经载我、渡我、成就我的学习时光,以桌为证,指桌为誓。

有了书桌,不光有了学习的场所,更有了学习的热情。这是家里的第二个书桌,在另一个卧室还有一个书桌,带书柜的那种,比这个更大气,那是专门给儿子准备的。在儿子还上幼儿园时,我就决定,只要他开始学写字,就让他自己选择一款心怡的书桌,不考虑银子。

好的书桌和好的成绩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心里清楚。但是我更知道一个书桌摆放在那里,就是一个无声的证人。他在告诉孩子,你对学习的重视,对孩子的`尊重,是一种态度和情怀的体现。当儿子亲自选择了属于他的书桌时,他的内心是喜悦的,会无形的生出一种自豪感。所以,我并不是很认同那种:哪儿都能学习的观点。

我对书桌的这种感悟源于父亲,父亲是因贫穷而没有机会学习的那一代人,他聪明、努力,做过很多事,为生活认真而倔强的奔波。他走南闯北,深知知识的重要和没文化的无力,他对我们的教育便是好好学习,我和弟弟的性格中都有像极了父亲的努力拼搏的特质。

上初中的时候,家中并不宽裕,爸爸从建房子的木料中仔细选取了几块木料,为我做了一个书桌。书桌是爸爸自己设计的,即使现在看来,也是极有设计感的。乳白色的色调,长方形的桌面儿,四根横称支撑四条腿,类似于现在的极简风格。下面是三个抽屉,两边是木制的抽拉样式,中间是玻璃材质的左右推拉样式。上面是两层书架,第一层可以放大的课本,第二层只能放语文书那样大小课本,宽度正好是书的宽度。

我不记得爸爸对我说过什么类似于教育或鼓励或期望的话,只记得我每天坐在书桌前,淡淡的灯光下认真的学习,为自己的前程脚踏实地的努力。

后来去外地上学,书桌闲置下来。但每到假期回家,妈妈都会把书桌打扫的一尘不染,书架上的书还是我走时摆上去的那些。再后来我毕业回来工作了,又和书桌为伴。每天坐在书桌旁备课,每天挑灯夜读自学英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取得了一科又一科的合格证。拿到了大专文凭,努力的拼搏本科。

又是在这张书桌上,我逐梦前行,为考研而奋力拼搏。夜黑人静时,带着工作一天的疲倦,坐在书桌前,为了远方的希望,揉揉疲惫的双眼,深吸一口气,立即奔赴于前行的路上。窗外不时有乡村中狗的叫声和小虫子的鸣唱,直到这些声音也睡了。刚刚还在梦中的妈妈,为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蛋羹,小心的放在书桌上,给我一个温暖的微笑和一句温柔的叮嘱“早点睡吧”,为我掩上门,轻轻的离开。

读完研,留在了城市,就再也没人用它了,如今它在老家的小房子中沉默着。前几天回老家,看到已蒙尘,稍显破旧的书桌,点点回忆在头脑中闪烁。

生活中有些东西也许并不是绝对必须的,然而我们却需要他们。因为这些物质承载了远比它们的使用价值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带给我们附加的意义,带给我们的那种仪式感,他们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见证。

篇3:书桌的散文

书桌的散文

坐在图书馆一角,肆意享受着时间在文字间流淌。寂静的天被一声清朗的歌唱打破,这个不得了,之后是一群人的合唱索性捅破一个窟窿,声音全塞进这个洞里,丝毫没有短期结束的势头,装不下了,涨得这天也出现了裂纹。如果说保持安静是为了达到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的目的大家所遵循的共识。那在馆外呢?虽是好听的歌声,但确实影响了馆内的人,也可以这么随心潇洒吗?不过也没有谁说过在图书馆外还不允许弄点声音吧?但天下之大,又何苦和咱逃到图书馆静修的人抢夺?深深叹了口气,还是没舍得离开这一方白木桌。

正如那些学功夫的人得给自己寻个洞穴潜心修炼,读书人也需自己的一方道场。只不过像我这样寄居在学校的学徒,哪里敢有书房的幻想?但一方书桌的'追求总还是可以有吧?

想想,你坐在一方大实木书桌前,面对着一扇窗户,窗户不大不小,刚好框住一点点摇曳的绿色,放束阳光洒在你的桌前投下叶的影子,影子在动,你的心怎能不附和着动起来呢?心动起来,也就敞开了,思绪开始放飞,眼睛从斜上方慢慢放低下来,你看见了桌上木头的纹路,思想顺着纹理下去,再下去……你看,你的笔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创造了这么多的文字了。

大抵是人们易受环境影响的缘故吧。书桌不同于书房,书房给你的是一个大的氛围,而书桌确实实在在地支撑着你,让迸发的灵感抒写在它所托放的纸页上,这过程中目光所及之处也大都在书桌上,也就是说,它成了意识与文字转换之间的一个连接。也正因如此,我对于书桌,难免有些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追求不等于要求。要求是我居高临下,指点江山。我一介学徒哪这么有本事?只是自己在客观条件的支持下,花点小心思,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对书桌的那点感觉。要宽敞,要整洁,要保证我有足够施展拳脚的空间。在此之上,木制的,能反映到阳光的更佳,这样能营造一种自然的氛围,而我一直认为人在自然之中是最朴实最纯真也是最自由的,当然,这也是我们进行创造时候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是,书桌上要摆放几本书,这样心里也就踏实了。

抛开当下的限制,你要问我未来想在家里安放一张怎样的书桌,我可回答不了你。因为呀,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大致行走的方向在那里,但说不准哪一次回眸就瞥见了钟情的那个。大致未来所有不期而遇的元素的迎合,就会是我的书桌的模样了吧。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它定是有温度的,也定时沉淀着力量的。

篇4:书桌散文欣赏

书桌散文欣赏

在主卧室的东南面,有一扇整墙的玻璃窗子,窗下是一张电视柜和一张书桌连体着的长桌,那是我最爱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做完家务、哄孩子入睡后,我总喜欢拨开厚重的窗帘,给窗子开条缝隙,任晚来的风翩然而至,轻轻柔柔地漾开满室的清爽。然后铭一壶花茶,伫立在书桌前,透过明净的玻璃,感受朦胧夜色中,静谧一点一点地在蔓延。

夫家的房子地势较高,穿过一棵老树,前面是一片低矮的老房子,再无遮挡,放眼望去,一泻千里的,倒也成全了我夜赏美景的心愿。老树的老无从追溯,老辈人说:打有了那片老房子之日起,便有了它。和清晨的欢腾不同,夜里的老树似乎懒懒的不愿多动,即便有风吹过,也只是轻轻地摇晃枝叶。是真的老了么?还是坚定地不忍吵醒沉睡中的小鸟儿?呵,这个问题也是无从问起的。

在老房子前,连着一大片的良田。因长期无人拾掇、荒芜成伤,田里纷繁复杂,一大把一大把的野草足有一人多高,连成一片。时值小满,那些草愈发的葱绿,风吹过时,此起彼伏,沙沙作响,俨然一片绿的海洋,甚是壮观。更为讨喜的是,蛰伏在杂草丛下的蛙兄们,亦不甘示弱,一浪高过一浪的喧嚣声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鸣唱到破晓。

良田的尽头是一片海,当地人称之为丘尾。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了、学业上得到嘉奖了,父母才会抽空蹬上自行车,驮着我们到那片沙滩上逐浪、嬉戏、堆城堡。记得丘尾东面的沙滩最为平整,水质也最为清澈。那片松软的沙滩上满是细细、碎碎的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而耀眼。要是你光脚踩上去,软绵绵的,那细砂像调皮的精灵挠得你脚心儿痒痒的、心尖儿酥酥脆脆的。紧挨着这片沙滩的右边,还有一堆礁石。我们经常会攀上石头,眺望着碧海蓝天、呼吸着咸湿的海风、追打着岩石边上四溅的浪花,眉眼瞬间舒展,那惬意的心情无以言表,至今想起来心头都是暖暖的。但随着小镇的开发,火力发电厂的建设,记忆里的那份美好被高耸的'塔楼以及厚实的城墙断然阻隔,不复存在。夜里,当漆黑占领了整个小镇时,那冒着白烟、灯火通明的塔楼显得十分的神秘,甚至诡异。而每每这么想着,我便索性拉上帘子,开启电脑,在互联网上驰骋遨游,穿越亘古,窥探未来,幻想着世界以外的世界。

夜里,父亲最喜欢拨通我的电话,见声响头一句便是:家里可有什么新闻?作为游子,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不在他的挂念之中。也唯有希望我及其他在家的朋友能给他带去家里的消息。这一刻,我无疑便是父亲望乡的窗子。可遗憾的是,鲜少理会窗外事的我能传达给父亲的多半是家长里短,多半是自己工作上的繁繁锁锁、林林总总。父亲倒也不恼,每每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不时的报以朗朗的笑声鼓励我继续说下去。末了,父亲总会意味深长的嘱咐道:“好好做人,努力做事,家乡靠你们了!”

是啊,我们透过窗看世界,而世界何尝不是通过我们来衡量家乡呢?作为原乡人,我们能做的便是守好本分,好好做人,努力做事,不辱没窗子这头的这份安宁、这份和谐、这份美好!我想:这是必然的!

篇5:我的书桌散文

有关我的书桌散文

我对自己的书桌有种别样的感情,它默默承载着我对它伏案趴压,同时也见证着我肄习的收获。可谓:辛苦与快乐并肩,学习与进步同行!因此,我特别的爱自己的书桌,它犹如我多年的友人,建立了彼此深厚的友谊。

记得读书求学时,特别崇拜鲁迅先生。有一次鲁迅先生读书迟到了,就在自己的课桌的一角上深深的刻上一个“早”字,自此以后,从未在迟到过一次。也就有莫有样的也在自己课桌上刻上一个小小的“早”字,无论是日和万丽亦是狂风暴雨,我从未迟到过一次,每次都早早起床,喊上同村要好的伙伴帮丰,一到向着求知的学堂走去。可见,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至深,以至于自己在小学时就对语文方面,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当我走向社会后,由于自学的缘故,也常常对书桌的感情又增无减。只是不同一张书桌罢了,但每一张书桌所承载我的感情却是一样的。

我喜欢,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分罗列式放在书卓的一角或中间位置,以便我学习查资料所需。当我伏案桌前时,忘却时间的纷扰,自己求知的心灵完全融入了书中,与书中的作者,耳耳私语、深情的对话;仿佛自己的心走入其中,穿越到了作者生活的时代以及情感。或许,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自己的心与作者的思想高度融合在了一起,那碰撞一起、产生共鸣的思想火花,便是自己进步的结晶。可是,由于劳动繁忙的缘故,我逐渐的冷落了我挚友――书桌,任由它布满了尘埃,一想到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顿时,酸楚盈满了心头。这也足以证明我的疏懒,没先前勤奋。无论是多忙,还是出于任何一种理由,都不应该成为自己疏懒的借口,为此,我深深的自责与惭愧。每当,我看到书桌上罗列的书籍,好像听到它们在深情的呼唤,便不由自主的走进书桌前,小心翼翼的摊开书本,贪婪的读起书来。

不管是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应该放下阅读的兴趣,因为阅读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事理。就当前社会而言,阅读者寥寥无几。对各式各样的游戏,更是乐在其中!有的人,整日里不厌其烦的翻阅着微信朋友圈,寻求着自己心灵慰藉,更是津津乐道,岂不美哉,快哉!

我爱自己的书桌,在我的心里它不单单是一件物什,而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挚友,它默默的陪伴着我,从无任何怨言,更无抛弃的意味,所以说,我对自己的书桌有着别样的感情,我爱自己的书桌。

篇6:我的书桌散文

我的书桌散文

回顾50余年的读书生涯,最难忘怀的除了书之外,就是我用过的各种各样的书桌了。

刚上小学时,我用的书桌是和五六个同学共用的一条长长的木板,坐得凳子也是一条长长的原木,四个凳腿牢牢埋在土里。这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北方农村小学常见的书桌。放学回家,需要写作业时,没有书桌,只好把炕檐当书桌。炕檐是横卧的一根松木方子,我趴在上面写着:“人之初······”。整个小学六年的时光,就是在这两种书桌上交替度过的,至今记忆犹新。尽管书桌简陋,并未影响我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木板、木头方子上步入神圣的知识殿堂,为后来求学求知打下了基础。入了中学,有了像模像样两人共用的名副其实的书桌。但同桌之间,有时也难免闹些摩擦,你占了我的“楚河”,我越过了你的“汉界”。一旦碰翻了墨水瓶,同桌共同遭殃,书本被污染,仿佛大水淹了龙王庙,难免一阵慌乱······

离开乡村,走进城市的学校,从书桌上明显看出了城乡差别。用上了自己单独使用的书桌,能掀起上盖的那种,邻座也互不干扰,用起来方便多了,也舒服多了。在这样美观的书桌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寒窗苦读,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教室是安静的,书桌是平静的。正当我们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时,可惜,好景不长,和平的环境中刮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风暴掀翻了书桌,一度用书桌堵在教室的门口,竟然用神圣的书桌抵挡武斗的蔓延。书桌也因此而支离破碎。书桌不成其为书桌,学生不成其为学生,教师不成其为教师,一切都失去原本的意义。解放前,学生们曾说,偌大的华北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那时也同样,举国上下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我和同学们一样,告别了书桌,投身到所谓的“大革命”中。紧接着又走向田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告别了多年的书桌,以田垄当书桌,拿锄头当笔,去描绘广阔天地。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单位发给一套办公桌椅。办公桌亦类似书桌,都是用来写字的,只不过比书桌宽大了许多。一旦离开办公桌,回到家里,就没有了办公桌或书桌,有的只是妻子常用的一台老式缝纫机,我的业余写作生涯是从这台缝纫机的台板上开始的。缝纫机台板虽然窄些,但能勉强放下双臂和稿纸,只要能写字,这就足够了,我那时对书桌没有什么奢求。因为微薄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糊口,哪有闲钱做一张或买一张自己的书桌。别小看这张所谓的.“书桌”,我第一篇见报的文章,就是在那上面写成的。数百篇(首)新闻稿、诗歌也是在那上面诞生的。

40多年过去了,那台“飞人”牌老式缝纫机还在,妻子有时还用它缝缝补补。虽然我已多年不用它来写作了,但我经常看着它,它仿佛在不断鼓励我,不要停下手中的笔。是的,这台老式缝纫机已经不停工作40多年了,至今仍在继续为我们服务。尽管已十分破旧,台板的油漆已脱落了许多。

随着改革开放,家庭经济条件有了改善,终于盼到了在家中拥有书桌的这一天。备好了材料,请来了木匠,做成了我家第一张书桌,不对,应该叫作“写字台”,比普通书桌不仅宽大,还多了几个抽屉和一个小书柜。把书稿分门别类的存放,便于查找。那时,我感到十分富有,不仅仅是宽大的写字台,还有那么多存放的一摞摞文字材料,从而使我的业余写作生活更上一层楼,发表的稿件与日俱增,这与我用过的各种各样的书桌是分不开的。

到了科技腾飞的今天,我已告别了昔日不同的书桌和写字台,用上了电脑桌,离开了书桌、笔和纸,仍然可以写作。在键盘上敲击一下,各种稿件就会飞进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编辑的手中。能走向今天的文坛,我不会忘记数十年与我朝夕相处结下不解之缘的不同的书桌。小小的书桌,见证着祖国60余年的沧桑巨变。

篇7:父亲经典散文

父亲经典散文

我来自一个小山村,这是我和父亲的第一次进城。从长途汽车站下车后,是学校的专车直接接到学校的。安顿好后,父亲说去看亲戚。

那是我们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我们走出校门,拦了半天没拦到车。父亲急了,跑到街中央开始挡车。车来车往,一辆辆擦身而过摇晃着这个城市朦胧的背景。站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我和父亲是那么的孤独和无助,这个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太陌生。没有人理我们,后来挡住一位路人问路才知道,乘车要到指定的站牌,车才会停。满头大汗的父亲和我拎着沉重的行李终于在远处的站台上搭上开往亲戚的车。

车一路开到亲戚家附近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车停了。父亲一把拉住我说,孩子,准备下车了。我赶紧拎好东西,准备和父亲一起下

父亲走到车后门处,一手拎着行李,另一只手重重的拍打在后门上,乡音浓重的喊着:到了,停车,停车。

门没有开,也没人应声。周围的人纷纷怪异的盯着父亲,厌恶的往一边闪开去。司机不耐烦的回过头,瞪了父亲一眼,掉过头去,一踩油门,车开了出去。走道里,父亲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尴尬而酸涩,手缓慢而沉重地垂下来,眼里一片朦胧。后来,有一个中年人冷冷地丢过一句话,十字路口不能停车,不到站牌也不能下车。车厢里一片静默。父亲使劲的攥着蛇皮袋子,古铜色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还有惊惶无措。

从亲戚家返回学校时,站牌上搭车的人特别多。从前门上车的人一哄而上,没站到有利位置的父亲一下子冲到了后门,从后门挤了上去,而后,门一下子关上了,我被隔在车门外。父亲急了,双手拼命的拍打着后门,惟恐落下了我。他操着浓浓的乡音,冲司机大声的喊开门,隔着车窗,眼睛发红的.看着我,眼泪就要溢出来。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开门。焦急的父亲一把把行李扔到地上,手拼命的挤进车门的缝隙里,倔强的用手去拉那车门,试图用自己的手去掰开它。门没拉开,司机也没打开。父亲,像一头倔强的老牛,红着脸,含着泪,为被落下的女儿,用全部的力量和尊严去打开那扇门。

最终,我从前门上车了,我愤怒的把两个人的车票费塞进投币箱里,我无法原谅那仅仅为了防止别人逃票而紧闭车门的司机。满含泪水的父亲挤过拥挤的人群,一把紧紧地抓住我像是找寻到遗失了很久的孩子,而害怕被别人再夺走一样。那一刻,父亲的手红红的,上面是勒过的印记,有几个挂翻的指甲里,布着血丝。

这就是我一向认为没有亲情、不懂爱,不懂得关心我的父亲。而这,也是我背叛故园,一直向往着到达的我的城市。

篇8: 父亲短篇经典散文

父亲短篇经典散文

晚饭后,和朋友一起沿新修的水泥路散步,远远地看到路的那头有一个起伏的身影。这是一条尚没有正式开通的通山旅游路线,路上的人除了闲逛就是无聊的年轻人。我们好奇的紧三步快两步赶上那个已经走累了停下来的影子,原来是我八十好几的老父亲。

我知道,父亲是听了我的建议来此散步的;但有些惊讶的是,他走的太远了。父亲的血糖有些高,两条腿常觉得酸痛,加上母亲去世,儿女不常在身边,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很认真的跟父亲讲:千万别走得那么远,在家门口转转就行了。

“走远了怕什么?”父亲反问。

“黑灯瞎火,大路上经常空无一人,万一有点意外,你怎么办?”我进一步提醒父亲。父亲却有点儿心烦了:“出啥意外?顶多死在外面。”

“不怕死就行!”我不耐烦的顶了他一句。谁料父亲还没有说完,下文才是他真正要说的'主题。

“前天夜里,我两条腿犯病,差一点疼死我了,一夜都没有睡觉,那夜要是死了,跟在野外暴尸有什么两样?!”父亲还在气喘吁吁,真不知是累的还是气的。

我赶忙说:“那你为什么不――”我突然收住了话。我不知道我是该埋怨父亲什么了。怪他不打电话通知儿女吗?他压根就没有电话,即便有电话他也不会打;怪他不立马去喊儿女过来吗?他住的小房子四无邻居,远离儿女都数百米。

我不再辩解,父亲听出我的醒悟,也不再吱声。沉默了好久才低声说:“还好,我出来活动活动,腿上淤起的大疙瘩开始消了,疼痛也好多了,没事,轻易死不了。”似乎想给我点安慰。

说完,父亲从路旁的石头上吃力地站起来,然后又一起一伏的往回走。我和朋友继续往前走了会折回时,天还没有黑透,却早不见父亲的踪影了。

父亲走得真快。我和朋友感叹着,心里却生出一股莫名的悲哀。父亲的那番话,还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在众多兄妹中,我住的地方离父亲最近,我的闲暇时间最充足,但那晚上父亲病重的消息我却全然不知……

做儿女的,只一个多活动活动的建议就能疗好老人的身体和心灵吗?我反反复复责问自己。

【父亲的书桌散文】相关文章:

1.父亲随笔散文

2.怀想父亲散文

3.父亲母亲散文

4.父亲-父亲节散文

5.父亲?儿子散文

6.父亲心情散文

7.爱心书桌 感谢信

8.父亲的牵挂散文

9.父亲的铁匠铺散文

10.父亲的随笔散文

下载word文档
《父亲的书桌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