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莲花的阅读
“寒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吃莲花的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吃莲花的阅读,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吃莲花的阅读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篇2:吃莲花的阅读
(1)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2)①“专说”指的是“单说这一个”的意思,加上“七十五”这个数词,表现了我对莲花描写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喜爱的程度之深;
②包含两种情感,一可理解为“真是的”,表达出对朋友不会欣赏我所种莲花的不满;二可理解为“真的棒”,为自己所种莲花的美感到自豪.
(3)结构上,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突出了朋友行为让我十分的意外.
(4)示例:“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友人的意思是说:花外面的瓣有些老,但里面的心还比较嫩,炸着吃还行.我则误解为,朋友的点头是对我自种莲花的赞美,对我提议在家中喝酒赏花作诗的认同.我之所以会误解朋友的意思,因为我刚到济南,对这里的典故并不了解,再加上我酷爱莲花,而我的朋友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就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了朋友身上.
篇3:吃莲花的阅读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篇4:吃莲花的阅读答案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答:____________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对“吃莲花”是不理解的(不赞同的、否定的等)。文中写到,“我”看到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就觉得很难过;看到友人摘了“我” 的莲花感到天旋地转,最后甚至因莲花被毁痛心到把诗篇全烧了;文章还借老田之口问是否是偏方,侧面表现“我”的不理解。可见“我”的对吃莲花的事、人及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态度都不理解(持否定态度等)。
2.(1)“专说”表示“亭亭玉立”只是其中一个例词,“七十五”表示次数之多,可见“我”为莲花写了很多诗,表现了“我”对莲花喜爱的之深。
(2)“真”字表达了“我”对友人没有看上自种白莲而想买湖里莲花的'不痛快,也暗含了“我”对自种白莲的欣赏。
3.“这且不提”一句反复出现,一是使内容结构与情感脉络更清晰;二是为了强调“我”对莲花被扼杀的遗憾和痛心之情。
4.例子分析
例1:友人提出“云买点莲花来”时,本意是要买来吃;“我”误以为龙人要买莲花欣赏。
例2: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时,意思是这两盆花也能对付着吃了;“我”误以为友人赞同那两盆花也还可观。
例3:友人“静立花前”时,是在观察那两盆花哪些可以用来吃;“我”误以为友人也很难,正在欣赏那两盆花的美丽。
误读原因
第一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
示例:两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我”喜爱的是莲花的外形;而友人喜爱的是莲花做成食物的味道。
第二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看待莲花的角度不同。
示例:两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我”把莲花当作欣赏对象;喜爱莲花的形态美,追求的是精神文化;友人把莲花当作一种食材,喜爱莲花的美味,追求的是物质之享。
第三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在看待莲花上呈现的思想追求不同。
示例:两人的思想追求不同。“我”以欣赏的眼光年待莲花,对莲花、对生活主要从精神的角度看待(对莲花、对生活有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关注的是它们的审美性;友人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莲花,对莲花、对生活主要以物质的态度看待,关注的是它们的实用性。
篇5:老舍《吃莲花的》阅读练习
老舍《吃莲花的》阅读练习
5.(一)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
答案:
(1)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2)①“专说”指的是“单说这一个”的意思,加上“七十五”这个数词,表现了我对莲花描写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喜爱的程度之深;
②包含两种情感,一可理解为“真是的”,表达出对朋友不会欣赏我所种莲花的不满;二可理解为“真的棒”,为自己所种莲花的美感到自豪.
(3)结构上,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突出了朋友行为让我十分的意外.
(4)示例:“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友人的意思是说:花外面的瓣有些老,但里面的心还比较嫩,炸着吃还行.我则误解为,朋友的点头是对我自种莲花的赞美,对我提议在家中喝酒赏花作诗的认同.我之所以会误解朋友的意思,因为我刚到济南,对这里的典故并不了解,再加上我酷爱莲花,而我的朋友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就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了朋友身上.
篇6:《莲花自古以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莲花自古以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
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_______所写的《爱莲说》。
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 ]
①“君子花”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救济粮”
A.①引用 ②强调 ③具有特殊含义
B.①强调 ②强调 ③引用
C.①强调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D.①表示专用名词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3.由“莲花”联想到朱自清先生,这属于
[ ]
A.因果联想
B.相关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
4.“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这是______句式。请改写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周敦颐
2.C
3.C
4.反问;这真是“出淤泥而不然”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5.表现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意对即可)
篇7:《洁身自好的莲花》阅读答案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
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吃莲花的阅读】相关文章:
2.莲花作文
3.莲花景区作文
4.莲花的作文
5.莲花精神作文
6.初二作文莲花
7.莲花戒散文
8.关于莲花的作文
9.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0.关于莲花的现代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