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edc9210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情绪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的关系,本文仅就情绪、情绪的调节以及情绪对学业的影响作粗浅的讨论.
作 者:季常弘 张丽莉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5(3) 分类号:B842.6 关键词:心理学 情绪 调节篇2:学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学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其情绪和心理发展都有他们的'特殊性.自20世纪90年代,学业情绪已被教育、心理领域所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业情绪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维持积极情绪,改变预防消极情绪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 者:任秀华 陆桂芝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刊 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刊名:ZHONGXIAOXUE XINLI JIANKANG JIAOYU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学业情绪 青少年 心理健康篇3: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研究了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影响的问题.被试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初二的学生220名,其中男生104人,女生116人,年龄13~14岁.由于国外已有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研究的'方法也缺乏生态化效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现场实验,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愉快-难过情绪,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情绪状态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t=2.025, p=0.045),且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方面.
作 者:卢家楣 刘伟 贺雯 卢盛华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34 刊 名:心理学报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34(4) 分类号:B849:G44 关键词:情绪状态 创造性 生态化效度篇4:情绪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情绪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对英语教师的.情感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瓦解的功能.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抑制其消极情绪的产生.
作 者:李青云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学习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篇5:团体心理辅导对卫生学兵学业情绪的影响论文
[中图分类号] R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08(c)-01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emotions of health worker and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Methods A total of 30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109 health workers who were tra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October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15 people.The 5-week group counsel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general academic emotions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 times of group counseling,the positive scores of the health work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study,relaxation,anger,disappointment,pleasure,hope and interest.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can improve health workers′academic emotions,and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Key words]Group counseling;Health worker;Academic emotions;Military health service
卫生学兵,是指经过短期卫生知识培训学习,专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士兵[1-2]。卫生学兵群体均从刚入伍的新兵中选拔组成,其学历从高中生到研究生层次不等,从学校刚毕业就走进部队,面对部队不同的环境和艰巨的训练任务,本身就存在很多情绪问题[3];与此同时,又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的卫生方面的新知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些也会让学兵们产生另外的学习方面的情绪。有学者定义这些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为学业情绪[4]。
有学者[5-7]采用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在校学生的学业情绪,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其他方面能力。但是,目前这些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在校大学生,而面对部队卫生学兵这一特殊的群体,相关研究甚少。如何探讨出一套有效的干预模式,来改善卫生学兵的学业情绪,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业成就,为以后衛生学兵的培养提供科学方法,对我军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本职工作和培养卫生学兵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学习培训的109名卫生学兵进行招募,经过筛选和面试,选出愿意参加团体辅导和问卷调查的30名,均为刚入伍的新兵,男性,年龄19~24岁,均为高中及以上文化。进行随机分组,15人为实验组,常规理论授课,并给予团体辅导;另15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理论授课不进行团体辅导。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8]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最常体验的10种情绪:焦虑、厌学、放松、自豪、羞愧、失望、愉快、希望、气愤、兴趣。问卷各分测试的α系数为0.641~0.887,重测信度0.563~0.866。
1.2.2团体辅导方案 根据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9-10]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通过访谈了解的学兵的心理困惑和需求,自行设置团体辅导内容,制定时遵循团体辅导的`基本理念[11],并请专家给予审核,最终形成有效完整的适合卫生学兵并对学业有影响的团体辅导方案,连续5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见表1。endprint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软件SPSS 19.0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后卫生学兵在各分测试得分发生变化,在放松、愉快、希望、兴趣积极情绪上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厌学、失望、气愤等负性情绪上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在厌学、放松、气愤、失望、愉快、希望及兴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卫生学兵学业情绪分析
学业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12],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改善卫生学兵学业情绪效果明显,在兴趣、厌学、失望、气愤情绪方面的改善与杨萍等[7]对大学生的研究基本一致。卫生学兵从学校毕业到部队,本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现在又回到教室进行学校式的学习,势必会产生失望、抵触情绪,继而会厌学,更难以有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会制约着卫生学兵的学习效果。卫生学兵均是从新兵中选优出来的,所以卫生学兵普遍感到自豪,在学习中羞愧情绪较少,辅导前后两组学兵的自豪、羞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提升了学兵的愉快、希望和兴趣等积极情绪,降低了厌学、失望和气愤等消极情绪,改善了学兵的学习行为,有效促进学兵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了学兵的教学效果。
3.2改善学业情绪的团体辅导方法分析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模式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11]。根据人本主义理论,人都有积极自我改善和要求上进的意愿,本次招募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的,且有强烈改变的需求的学兵。团体辅导方案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技术,结合访谈和分析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业情绪的基础上编制的,团体辅导中通过成员间互帮互助、相互观察学习,领导者通过支持和鼓励来帮助卫生学兵们认识自我,接纳肯定自己,并挖掘自我潜能,找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唤醒了学兵的积极情绪,控制了消极情绪,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当学兵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会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卫生学兵来院的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13],很多学者[14-16]研究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成绩,团体辅导通过改变学兵的不正确的认知,纠正了不良学习的动机,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的希望,而团体辅导中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团体互动中和谐包容的氛围也让卫生学兵们体会到积极的愉快、自豪的情绪。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学兵的学业成就,保障了學习效果。
团体辅导中依从积极看待的立场,建立了安全、信任的氛围,成员间可以自由的自我开放,全面的自我觉察与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情感。每个人可以从成员中学习模仿,形成对自己新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逐渐提高自尊和控制力,在深入的自我探索中,通过领导者的带领和成员间的互动,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积极愉快、放松的团体氛围中提高了积极情绪,减少了负性情绪,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充满希望的力量来更好的完成学习。促进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掌握扎实的卫勤知识,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服务。
本研究首次在卫生学兵的培养中考虑到学业情绪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但还存在一些不足:①学业情绪量表均借鉴而来,没有针对军人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重新编制,其适用性有待考证;②团体辅导内容科学性、时效性、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③影响情绪的因素很多,应该有更多的干预措施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媛,支国成,黄应堂,等.试论“卫生专业兵”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J].白求恩军事学院学报,,9(5):378-379.
[2]李伟,毕光远,胡立洋,等.军队卫生士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东南国防医学,,15(3):318-320.
[3]李红政,陈琼妮,雷美英,等.陆军新兵不同训练阶段焦虑情绪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3(4):455-456.
[4]Pekrun R,Thomas G,Wolfram T,et al.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 Psychol,,(2):91-105.
[5]马慧霞,刘美廷,张非易.理性情绪教育改善高一学生的学业情绪[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6-119.
[6]董妍,俞国良.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的整合性干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162-171.
[7]杨萍,徐颖,浦昆华.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学业情绪、提升核心自我评价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2(2):203-206.
[8]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9-251.
[9]赵丽洁.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96-398.
[10]Yang HJ.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burnou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ultiple enrollment programs in Taiwan′s 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s[J].Int J Educ Dev,2004, 24(3):283-301.
[1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4-295.
[12]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10):39-43.
[13]顾振灿,唐雷.掌握心理规律激发学兵的学习动机[J].大舞台(教学与艺术),,(7):137-137.
[14]李喜芬.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策略的相关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47-49.
[15]杜永明,翼国锋.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对比实验[J].大学教育科学,,(1):67-71.
[16]鲁娟,郭陆军,李健.军医大学生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7):885-886.
篇6: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加强学风建设的影响论文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加强学风建设的影响3000字论文
摘 要:学风建设一直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品质,是在校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其中,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介绍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最终提出针对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业规划的做法。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张建宝.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5(10):50-51.
篇7:探究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发展影响论文
摘要:通过教育实践可知, 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学生学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 结合教学经验, 就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发展影响进行探究, 并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改善家庭教育因素的建议, 以期对矫正家庭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 学业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与依附性, 因此在家庭中, 家庭教育的环境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直接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等四个方面, 就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努力探求改善家庭教育因素的途径与方法。
一、家庭教育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发展影响的分析
(一)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 受教育程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 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与科学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的教育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效果会直接体现在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上。与之相反, 受教育程度低的人,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 往往会更为专制或放任, 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直接造成学业成绩的降低。退一步而言, 即便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 致使学业成绩下降, 那些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可以利用本身的知识储备与帮助孩子渡过学习的难关, 使其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成绩。而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则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无法从自身的角度推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
(二)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教养方式的不同会致使学生的学业发展不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教育实践可知, 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而专制与放任的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学生学业发展。具体原因为: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更理解孩子, 知道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 孩子也更愿意与其进行沟通, 家长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协助学生进行学习。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或失败时, 家长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因此学生的学业水平必然得以提升;采用专制或放任教养方式的父母则完全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要, 一味地对孩子进行强制学习或放任不管, 这也就造成学生的学业水平降低。
(三) 家长所具备的家庭教育知识对中学生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家庭教育即是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知识的内容非常广博, 而且针对性强, 易于操作, 可以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所有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孩子的学业发展水平得以提高, 然而家长要如何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一味地严要求、勤督促、批评与责骂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具备一定家庭教育知识的父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引导孩子树立起科学的学习观, 让孩子了解学习的目的, 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家长更为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个性特征, 知道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 因此也就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三是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四是能够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
(四) 家长的职业对中学生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 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对学生学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些在企事业工作或者从事专业技术的家长, 一般其子女的学业成绩较为优秀。而那些从事体力劳动或个体经营的家长, 其子女的学业成绩优秀的则较少。具体原因为:前者一般具有较为良好的文化素养, 较为看重个人的发展, 更为关注兴趣爱好以及情感体验。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往往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 是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更为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后者多为生计所奔波, 个人的理想与愿望几乎无法实现, 因此会将自身未完成的愿景寄托于孩子的身上, 希望能够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直接致使孩子学习成绩的降低。
二、改善家庭教育因素的对策
(一) 父母需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恒心与高效是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习得于父母。因此, 父母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通过自身对孩子进行影响, 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 要持之以恒。让孩子能够高效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做到该玩的时间玩好, 该学习的时间学好, 最终不仅实现学业的发展, 还能实现全面的提升。
(二) 父母需要控制自身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表现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有关调查显示, 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表达自身情感的孩子, 其学业发展水平较高。家庭氛围和谐, 家庭成员自由平等, 孩子具有较强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自身性格就会更为外向与积极, 更为愿意进行学习。与此同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在心理与行为上更愿意向成人靠拢, 父母的情绪与精神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好, 那么学业发展水平必然会得以提高。因此, 父母必须控制自身的精神与情绪。
(三) 父母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有关调查表明, 语言的精致化程度影响人的学业成就, 因此父母需要使自身的语言更为精致, 也就是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这里所讲的教育素养并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受教育程度。素养是精神要素与能力要素的组合体, 个人的素养包括品格、智慧、爱与情感、意志力与人脉这五个方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 必须具备这样的个人素养。大部分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没有直接兴趣, 往往都是间接兴趣, 而父母的希望则是间接兴趣的来源。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 从而主动进行学习, 那么学业发展水平必然提高。
(四) 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这里所讲的家庭文化氛围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科学文化环境, 包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与辅导、对孩子智力进行的熏陶与启迪。主要表现为家长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家庭的藏书情况以及家庭的学习环境, 等等。
教育既是一种影响, 同时也是一种熏陶。荀子在《劝学》中讲“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这句话充分说明, 外在环境对个人成长担负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既早且深。在中学阶段, 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虽说父母已然无法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仍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去影响孩子,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其乐学、会学。对于家庭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业影响这一问题, 我国学者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结果无不表明孩子的学业发展深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由此可见, 家长必须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追求学生的学业发展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知识储备等直接对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父母则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控制自身的情绪等改善家庭教育因此, 从而促进孩子学业水平的提高, 实现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汇泽.中学生学业发展中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2]畅浩.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J].新课程, 2013, (3) .
[3]王贺.浅议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J].教育, 2016, (08) .
[4]许丽丽.农村家庭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 2016.
【浅谈情绪调节及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相关文章:
6.学生学业评价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