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

2024-03-03 07:58: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遺丗?↗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

篇1:《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

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1)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永王东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萧士赟、近人郭沫若等认为原其九为伪作。

(2)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统义,是春秋笔法。

(3)“天子”句:谓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远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4)**:指乱象。

(5)“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王琦注:《太平御览》:《图经》曰:梁孝王有燕鹜池,周围四里,梁王所凿。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翻译】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的风平浪静。

【赏析】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组诗里,诗人在歌颂永王东巡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

篇2:《永王东巡歌》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翻译赏析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这两句是说,如果能让他(李白)统帅李璘的军队,就会像滋润万物的“南风”一样,一扫而过,将“胡尘”打扫得干干净净;到那时,他将率部西入长安,向君王报功,随侍皇帝左右。这里反映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理想虽然可嘉,然而统军打仗却未免太浪漫了一点。

出自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释

(1)“试借”句: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2)“指挥”句:诗人自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3)“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参考译文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简析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组诗里,诗人在歌颂永王东巡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篇3:《永王东巡歌其二》翻译及赏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翻译及赏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①“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②“四海”句:公元3(西晋永嘉五年),刘曜攻陷洛阳,百官士庶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东。安禄山破两京,士人多携家奔江东,有似永嘉之难。

③“但用”二句:诗人以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东山,谢安隐居处。

【翻译】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赏析】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此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着“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篇4:《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13)龙盘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

(14)“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

(15)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

(16)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翻译】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

【赏析】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篇5:《永王东巡歌(其十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李白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释:

“试借”句: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指挥”句:诗人自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1.这首诗一、二句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豪迈俊逸、从容自信的盖世英雄形象。

2.一展抱负、功成身退的爱国情感。

翻译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赏析:

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篇6:《永王东巡歌·雷鼓嘈嘈喧武昌》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雷鼓嘈嘈喧武昌》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雷鼓嘈嘈喧武昌》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9)雷鼓:如雷的鼓声。

(10)“云旗”句:云旗,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猎猎,风声。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11)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12)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南史·王僧辩传》:贼望官军上有五色云。

【翻译】

鼓声如雷晒杂之声喧动了武昌,旌旗如云呼啦啦地过了寻阳。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赏析】

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竹。

篇7:《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6)“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7)“四海”句:公元3(西晋永嘉五年),刘曜攻陷洛阳,百官士庶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东。安禄山破两京,士人多携家奔江东,有似永嘉之难。

(8)“但用”二句:诗人以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东山,谢安隐居处。

【翻译】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赏析】

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篇8:《永王东巡歌·二帝巡游俱未回》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二帝巡游俱未回》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二帝巡游俱未回》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17)“二帝”句: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说法。实际是安史叛军逼近长安,玄宗奔蜀,肃宗即位灵武。

(18)“五陵”句: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寝失去祭扫,实则指社稷濒临灭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19)“诸侯”句:指安禄山据洛阳,官军束手无策。河南,指洛阳。

(20)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翻译】

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马远道前来勤王。

【赏析】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前两句撷取京师陷落后的一是一景,突出表现当时唐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局势,表达自己和广大人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痛心疾首,对叛军所作所为的憎恶痛恨。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抨击在叛军进攻面前,为保存实力,节节败退,听任东都沦于敌手的各路将领,高度赞扬永王远道而来,收复国土的英雄行为。

篇9:《永王东巡歌·丹阳北固是吴关》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丹阳北固是吴关》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丹阳北固是吴关》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21)“丹阳”句: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翻译】

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江边的楼台隐映于云水之间,美如画图。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海,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

【赏析】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篇10:《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的唐诗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的唐诗翻译赏析

《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前言】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注释】

(31)“试借”句: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32)“指挥”句:诗人自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33)“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翻译】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赏析】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王志东经典语录语句

2.王志东经典语录语句盘点

3.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4.春游王令翻译赏析

5.东武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6.东武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7.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8.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

9.新课标伤仲永翻译

10.王粲文言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