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祭灶习俗的文章

祭灶习俗的文章

2024-02-07 07:56: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jtw78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祭灶习俗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祭灶习俗的文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祭灶习俗的文章

篇1:祭灶习俗的文章

关于祭灶习俗的文章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篇2: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属于我们“文献名邦”——古州平定的传统节日更是数不胜数,正月十六跑马排、七月十五送面羊、烤花糕、棒槌火、游“黄河阵”……不过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过小年、祭灶王”。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到了祭灶王的时候了,这一天平定老百姓称它为小年。这一天,最主要就是祭灶王。传说灶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怜他,就让他了当灶王爷,监督每家每户一年来的善恶情况。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会上天堂和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情况,等到除夕那晚才能回来。因为人们都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就给他买了许多糖瓜甜甜嘴巴,这样他就不会对玉皇大帝说人间的罪恶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我早早地就给灶王爷准备好了许多又大又多的糖瓜,我把它端到了神炷桌上,点上香和蜡烛,给他放上了他最爱听的《大悲咒》,然后悄悄地在他嘴上面抹上糖瓜,然后诚心诚意磕三个头,趁老妈不注意时,悄悄地在他耳边叮嘱,“好话多说,坏话就不要说了,等您回来了给您每天吃糖瓜”,嘿嘿。这一天,我还会把旧的春联撕掉,这叫“辞旧”。所不同的是,以前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但是,自从政府“禁燃令”出台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摒弃了这个坏习惯,那些嘈杂的鞭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小年自此愈发清朗愈发热闹啦!我想,这才是灶王爷真正想看到的!

在万家灯火中,我好像看到了灶王爷对玉皇大帝说:平定百姓正在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不愧是“文献名邦”之子民!

对了,灶王爷还特别汇报:平定少先队员单则晰这一年表现超棒,得了好多奖状,也是verygood的!

篇3: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称之为小年。这一天,除了要放鞭炮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祭灶神。

祭灶神这一风俗早就有了,但各地方法却千差万别,有的是仅用几碗饭菜和点心来祭拜,而我们那里有一样重要的祭品——糖瓜。由于糖太粘,在传统文化中,有灶王爷吃了糖瓜可以粘住嘴,上天之后不说坏话之说。于是,“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民俗就广为流传,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

我们家乡早先盛产大麦和小米,因此,就地取材,就用这两种原材料而制作的,制作前要先泡麦芽,即要使大麦生芽。然后则为熬糖稀。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然后添加开水,使经过发酵产生的糖溶于热水之中,饴糖沉入底部,渣子会漂浮上来。然后将澄清的糖浆放入锅中,再溶入一定比例的白糖,用旺火烧开至满锅冒泡,并开始搅拌,防止糊锅,搅拌的过程也叫炒糖。在水分完全蒸发后,把糖舀出。

然后就可以进行拔糖了。大锅内放水加温,盖好锅盖并留出气孔,出气孔上挂一木钩,待水烧开,出气孔上有蒸汽时,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

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然后则将拔好的糖,三个人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吹胀形成糖管子,再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使其冷却、定型。最后即要粘芝麻。把成型的糖瓜再放到出气孔周围,让成型的糖瓜有粘性,放入炒好的芝麻中,使其粘满芝麻,糖瓜就做成了。

糖瓜制作在冬季,但在熬糖稀、拔糖过程中,由于炉火旺盛,蒸汽满屋,所以糖瓜作坊里会看到大冬天里穿着短袖衣服拔糖炒糖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糖瓜制作过程需要十多人,投入也相对大,加之季节性强,村民一般采用合伙的方式来经营。

糖瓜不仅在我的家乡有,在关中大地上也有出产糖瓜的地方。但像我们那,一个村子联合起来制作糖瓜却是难以看见的。

糖瓜的特点是香、甜、粘。既是祭祖祭宗、馈赠朋友的礼品,又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糖瓜在孩子们的眼中甚至是互相炫耀的玩物。糖瓜形状多为圆型,有的个头很大但是重量很轻很薄,有的个头小,却皮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由于糖易于成型,也衍生出了各种糖的品种,糖豆,糖块,麻花糖。虽然没有现在超市的糖制品漂亮,但是这纯粹的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糖瓜,吃到嘴中似乎有着一种纯粹的麦芽的香气,在鼻腔中,蜿蜒萦绕,让每一个鼻毛都畅快。

糖瓜似乎也是有讲究的,吃时不能将其打碎,一块块的吃,而要一整块的吃,糖瓜似乎有些硬,因此不会在吃时弄碎,但其也有着圆满、幸福的意味。

糖瓜制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距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既是富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文化韵味让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篇4: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何为小年夜

在中国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到了现在,小年在各地依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小年祭灶却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小年祭灶习俗|小年的习俗与由来

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小年”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传统。

绍兴人祭灶神,有供奉老酒、年糕和饴糖的习俗。供奉老酒和年糕,让灶王吃了嘴甜,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供奉饴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想粘住灶神的嘴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乱说一通。

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总之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最后还要焚香祭拜,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篇5: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今天是2月3号,再过两天就是南方的小年了。

或许提起小年,世人会比较陌生。毕竟现在大家绝大部分都过小年夜、大年夜、年初一,很少有人会去过这小年。

但是其实在以前,南方小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这天的由来源自于灶王爷上天向玉帝陈述这一家一年中的功过。于是摆上好酒好菜外加各色糕、团、糖等,以此来“贿赂”灶神,可以好好向玉帝美言一番。等到这天过去,就开始打扫家室,准备除夕的到来。

现在家家烧饭用的都是煤气都少,基本都是以天然气为主,更别说通过灶台加柴烧火了。也难怪这个祭灶、送灶神的小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这个南方小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南方小年是新春开启的序曲,是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休止符。过了小年就真的是年了,家家喜笑颜开,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篇6: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篇7: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单是念着“小年”这两个字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虽然小年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不管如何,那浓浓的烟火气里升腾的都是最深沉的眷恋。

妈妈告诉我,小年是祭灶的日子,以前的时候,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摆好贡品,摆上灶糖,好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回到天上,汇报工作时多说好话,讨得来年的平安吉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祭灶的仪式已经不多见了。

现在小年这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就拿我家来说,上午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些糖果瓜子。中午饭后,就开始打扫卫生了,我负责擦玻璃,妈妈负责厨房。我本以为擦玻璃是最简单不过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那么难,那小小的玻璃,先是怎么擦都模模糊糊的擦不干净,然后是高的地方我怎么都够不着,又是踩凳子、又是爬桌子,直搞得我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我使尽浑身解数,一会儿用湿抹布打湿玻璃,一会儿拿报纸使劲擦……想尽一切办法,总算是把玻璃擦亮了,看着亮晶晶的玻璃,我别提多高兴了。

一个下午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看着窗明几净的家,我和妈妈对视一眼,都不由得笑了出来。

篇8: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我们南方过小年这天,朋友圈里像炸了锅一样,都在晒各自家中那喜气洋洋的景象。这一天,家家户户都需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辞旧迎新。在小年中,“祭灶王”这个习俗一定是最重要的。听奶奶说,之所以要祭灶王,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官降吉祥”。会给我们增添福气。小年这天,我们全家出动,去了趟超市,买了许多好吃的,帮着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在灶台前端整齐的摆了两支正在燃烧的烛台,中间插上一柱香,让我们家中每个人都来拜一拜,静心许个愿……

祭完灶王后,奶奶拿出准备好的一副对联递给我,打开一看,这对联还别有一意趣:“子鼠携疫一同去,丑牛笑迎春风来。”我兴冲冲地捧着对联跑到了门口,却又纳闷了:按照现代,应该是上联左边,下联右边,可按古代从右往左的读法,应该是上联右边,下联左边。那上联和下联,应该分别贴左边还是右边呢?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应该按照现代的方式,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对了,再告诉你贴对联的秘诀: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是三、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的字音则是一、二声。懂了么”?我顿时恍然大悟。

这时,我远远的看见奶奶拿着一把大剪刀在红纸上转来转去,不知道做什么大文章。于是,我凑近了一看,原来奶奶正在剪窗花呀!只见奶奶先把红纸对折,再画上自己想要的图案,把不需要的部分小心地镂空、剪掉,最后再轻轻地打开,一个十分漂亮的窗花就完成了。看着那栩栩如生的老牛,我不由得会心一笑。

如今的小年,是拉开春节序幕的一个重要日子。到了小年,就可以开始为新的一年倒数啦!

【祭灶习俗的文章】相关文章:

1.祭灶节的习俗参考

2.迎新春作文1000字:小年夜祭灶习俗

3.山西小年祭灶节的习俗有哪些

4.小年夜祭灶祝福语

5.土耳其习俗礼仪的文章

6.初二优秀学生祭灶作文

7.春节的习俗作文500字左右文章

8.祭灶节“小年”的由来

9.中国节日祭灶节又叫什么名称

10.作文习俗

下载word文档
《祭灶习俗的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