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韩国中秋节习俗

韩国中秋节习俗

2022-07-31 08:21: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期休眠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韩国中秋节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韩国中秋节习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韩国中秋节习俗

篇1:韩国中秋节习俗

韩国的“中秋节”源于中国,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

每年的“中秋”假期,韩国都会上演“民族大迁移”的壮观场面,就像中国的春运一样。火车票和大巴票很难买,对于平均每家有1.5辆车的韩国来说,很多人都是开私家车回乡的,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车十分严重。

秋夕的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韩国传统上是由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时,均是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典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意指请老祖宗进到家里来。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率领家庭成员行叩礼。在祖宗们享用祭品的时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绍祖宗的光荣事迹,然后卜问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毕后,主祭者再率领家族成员对祖宗行叩礼,恭送祖宗。祭祖仪式完毕后,大人们将祭酒喝掉,然后开始吃团圆早饭。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还有扫墓的习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两天举行,近代则多在当天举行。因为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扫祖坟被称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

秋夕节祭祖在韩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得好松饼,嫁得好人家”,韩国女孩子从小就要学做松饼,要为“嫁得好”而努力奋斗。韩国人吃松饼就相当于中国人中秋节必吃月饼,除了品尝它们的美味,更多的是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除了一家团圆外,韩国的“中秋节”还有祭祖和省墓的习俗。韩国中秋节的祭祀非常的隆重和繁琐。中秋早晨,每家每户早上都起来很早,男女老少们都换上新衣服,举行中秋“茶礼”(即祭祀),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而省墓则和中国清明节的扫墓差不多,一般是中秋节当天去祖坟伐草和祭奠,以尽孝心。当然,韩国中秋节的当晚,也少不了赏月活动。


篇2:韩国过中秋节的习俗

韩国过中秋节的习俗

秋夕的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韩国传统上是由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时,均是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典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意指请老祖宗进到家里来。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率领家庭成员行叩礼。在祖宗们享用祭品的时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绍祖宗的光荣事迹,然后卜问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毕后,主祭者再率领家族成员对祖宗行叩礼,恭送祖宗。祭祖仪式完毕后,大人们将祭酒喝掉,然后开始吃团圆早饭。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还有扫墓的习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两天举行,近代则多在当天举行。因为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扫祖坟被称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吃月饼来历

相传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月饼还可称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篇3:关于韩国春节习俗

在韩国,“农历新年”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全国放假3天,这也是全年最长的法定假日。新年期间,全家团圆、祭祖、拜年、敬神礼佛以及各式街头庆典,仍然以韩国传统的民俗特色完整传承着。在韩国春节习俗中,1月1日、2日为国度规则的公休日。国历正月月朔/民风日─也称阳历新年,以祭祖的家庭仪式、特制的食品、传统游戏来庆贺。韩国春节习俗是百口人聚会,亲友挚友间相互贺年欢度佳节。

韩国春节习俗是家家户户都要预备许多糯米打糕,分赠邻人和亲朋。从这种风俗中发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听说米糕含有恳切、爱心和孝心之意,意味新的一年团聚美妙。春节最紧张的运动是祭奠先人,以惦记祖宗之德,承袭祖先之志。其祭祖顺序严厉,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制。祭祖终了后晚辈要向晚辈贺年。家有丧事或服三年丧者则不贺年。

贺年时,韩国春节习俗中晚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并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容貌的东西)送给他人或挂在家里。春节时期,人们晤面的应酬问候是“新年多福”。而关于那些春节时不克不及回家过年的或许露宿陌头无家可归者,市民集团就构造起来为他们过春节,使其感觉到社会小家庭的暖和。

韩国春节习俗是在春节时每每都互赠礼品,礼品的品种单一,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壮丽的纸停止包装。由于韩国人多数在家里过年,以是春节时期大局部饭馆都关门。在韩国也和中国一样有回家过年的习俗,一家人穿上壮丽多彩的韩服,自驾车奔向故土,组成了一幅典范的韩国节日习俗图。韩国私人车遍及率高,自驾车旋里过年,大概另有背井离乡、光宗耀祖之感吧。在韩国,过春节时,一家人凑在一同多玩一种叫作“尤茨”(相称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女人则玩跳跳板,听说正月里跳了跳板,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别的,另有一种驱鬼的习俗,月朔傍晚时,在门口拉上禁线,撒上黄土,并燃放鞭炮。睡觉时,则把小孩的鞋藏起来,以免被鬼偷去。近些年,也有些韩国人应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在滑雪场上渡过繁华的春节。

韩国人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夕节或上元节,也有人称元宵节,但并没有吃元宵的习气。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来的第一个月圆日,像中国人一样,韩国人过节是祈求一年的充裕战争安。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果,喝“耳明酒”。韩国人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五谷饭和野菜,并叫对方的名字,对方应对“你买我的热呀”,表现新年里的整个炎天都不会中暑。听说,这天早晨向圆月许的三个愿望都市完成。大局部的韩百姓俗运动会合在正月十五,这与祈求歉收的咒术方式有亲密联络。代表性的民风运动有放鹞子、拔河、车战游戏、踩铜桥、跳园舞等。别的,另有驱赶妖妖怪怪和益虫之意的“放鼠火”,此中,济州道的野火节最为著名。

韩国的春节为农历1月1日。春节的时分,大局部的韩国人都市回故土祭奠并和亲人们一同过节。和中国的状况一样,也要春运。也要购物,也要送礼,也要贺年。

韩国春节习俗最紧张的一项即是贺年。在先拜过先人之后顺次向祖怙恃、怙恃、亲戚晚辈、邻居邻人的晚辈贺年。来贺年的人如果大人,则要以酒和食品相待。如果小孩子则要给压岁线。这一天,不管是谁相互晤面,都要说贺年话,如“过年好!”、“祝贺发达”、“祝您安康”、“往年肯定要考上大学”等,这也叫祝愿。新年这一天要预备祭奠桌和年饭以欢迎前来贺年的主人。不管哪一家,这一天的代表性食品都是年糕汤。以是吃年糕汤也意味着过年和又长了一岁。

正月月朔早晨最风趣的习俗是赶走“夜光鬼”。韩国春节习俗中据称在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户游荡,试穿每团体的鞋,遇到合脚的就带走。假如谁在这一天早晨丢了鞋,他的运气就可想而知了。以是这一天早晨,人们多数把鞋放在里屋早早熄灯入睡。为了避免本人的鞋不被夜光鬼带走,都要在立柱或大门上安排筛子或篓子。这是由于夜光鬼有一个习气,见工具就要数一数,当夜光鬼见到了筛子或篓子就要数筛子或篓子上的网眼,当他数完了天也就亮了,比及鸡叫,他早已把试鞋的事忘得一尘不染,抱头鼠窜。

篇4:韩国春节习俗

韩国春节习俗

送去祝福和安康的拜年

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表明拜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源起的,但是应该含有送走多灾多难的一年,为迎来新的一年跟周围的人们一起祈福的含义吧。正月初一的早上要按照长幼顺序依次跟家里的长辈拜年,给村子里年长的长辈拜年。但是并不只是一定要在初一进行的,在初五前都可以进行拜年活动。另一方面,拜年也有告别去年最后一天(12月的最后一天),有“辞旧迎新”的含义,感谢家人和亲戚又平安无事地度过了一年。

给孩子们准备祝福的新衣服

正月初一给孩子们准备的新衣服叫做新装,这是希望新衣服能够给孩子带来好运的一贯风俗。一般给男孩子的帽子都是深色,裤子、上衣、外袍都是鲜艳漂亮的颜色;给女孩的上衣是黄色的,裙子是大红色的。花花绿绿鲜艳的衣服寓意着孩子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的。给周岁孩子的衣服上的飘带也是红色的,寓意着孩子的将来能够高升为官、赶走牛鬼蛇神。系上绿色的飘带时,含有祝福孩子将来有一份好姻缘的意思。

抓住好运的福笊篱。(正月初一挂在墙上祈福的笊篱)

笊篱本来是淘米的时候用的工具,在新年的时候韩国人会用笊篱来表示装满福气的意思。每家每户都会把火柴、麦芽糖等有着幸福寓意的物品放在笊篱里,然后挂在门边的墙上,有祈福的含义。笊篱是淘米的工具,所以也有把坏事涮掉,留下福气的意思。所以在买福笊篱的时候人们不会砍价,因为会带来财运,所以大家都不会计较。买的越早福就来得越多,所以正月里早早出去的时候就会看到大家都把福笊篱准备好了,

“吞下”年龄和福气的年糕饺子汤

韩国人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一定要吃年糕汤,所以以前的人们又把年糕汤称为“添岁饼(又长大了一岁)”。年糕汤主要是先将打糕蒸熟后再选出长条的年糕,寓意着健康长寿,还有铜钱一样圆圆的年糕也寓意着财富。年糕汤里面原来是放野鸡肉的,但是现在因为没有野鸡肉所以用鸡肉来代替了,因此也衍变出了“以家鸡代野鸡”的歇后语。饺子汤以前在中国新年的时候有“把福包起来吃”的意思,高丽时代传入了韩国,因此现在韩国人也把年糕汤和饺子汤混合起来吃。

正月要喝清凉的岁酒

除夕(大年三十)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按照扫墓的顺序,喝叫做“岁酒”的酒。所以初一的`早晨从年纪小的人开始,每人喝一杯,“岁酒不温”是这个习俗的特点。屠苏酒和椒柏酒是在岁酒里放药材的酒,人们相信喝这种药酒的话会驱除厄运,不会生病,健康长寿。新年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岁酒上邻居家串门的时候,互相炫耀自家的岁酒好喝,喝酒之后,一起聊天,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包含了特别含义的民俗游戏

翻板子游戏的起源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游戏有表对丰年的美好祝愿的含义。板子意味着土地,扔板子象征着四季的变幻,这关系到粮食的收获和农活是否能顺利进行。跷跷板游戏是以前住在院子里的女人们想看看院子外面的世界,利用跷跷板来进行跳高望远的游戏。这个游戏有“如果未婚的时候没有玩过跷跷板的话,生了孩子以后就不能玩了”,或是“在正月玩的话一年期间都不会生病,平安健康”的寓意。

篇5:韩国元旦习俗

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表明拜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源起的,但是应该含有送走多灾多难的一年,为迎来新的一年跟周围的人们一起祈福的含义吧。正月初一的早上要按照长幼顺序依次跟家里的长辈拜年,给村子里年长的长辈拜年。但是并不只是一定要在初一进行的,在初五前都可以进行拜年活动。另一方面,拜年也有告别去年最后一天(12月的最后一天),有“辞旧迎新”的含义,感谢家人和亲戚又平安无事地度过了一年。

正月初一给孩子们准备的新衣服叫做新装,这是希望新衣服能够给孩子带来好运的一贯风俗。一般给男孩子的帽子都是深色,裤子、上衣、外袍都是鲜艳漂亮的颜色;给女孩的上衣是黄色的,裙子是大红色的。花花绿绿鲜艳的衣服寓意着孩子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的。给周岁孩子的衣服上的飘带也是红色的,寓意着孩子的将来能够高升为官、赶走牛鬼蛇神。系上绿色的飘带时,含有祝福孩子将来有一份好姻缘的意思。

笊篱本来是淘米的时候用的工具,在新年的时候韩国人会用笊篱来表示装满福气的意思。每家每户都会把火柴、麦芽糖等有着幸福寓意的物品放在笊篱里,然后挂在门边的墙上,有祈福的含义。笊篱是淘米的工具,所以也有把坏事涮掉,留下福气的意思。所以在买福笊篱的时候人们不会砍价,因为会带来财运,所以大家都不会计较。买的越早福就来得越多,所以正月里早早出去的时候就会看到大家都把福笊篱准备好了。

韩国人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一定要吃年糕汤,所以以前的人们又把年糕汤称为“添岁饼(又长大了一岁)”。年糕汤主要是先将打糕蒸熟后再选出长条的年糕,寓意着健康长寿,还有铜钱一样圆圆的年糕也寓意着财富。年糕汤里面原来是放野鸡肉的,但是现在因为没有野鸡肉所以用鸡肉来代替了,因此也衍变出了“以家鸡代野鸡”的歇后语。饺子汤以前在中国新年的时候有“把福包起来吃”的意思,高丽时代传入了韩国,因此现在韩国人也把年糕汤和饺子汤混合起来吃。

除夕(大年三十)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按照扫墓的顺序,喝叫做“岁酒”的酒。所以初一的早晨从年纪小的人开始,每人喝一杯,“岁酒不温”是这个习俗的特点。屠苏酒和椒柏酒是在岁酒里放药材的酒,人们相信喝这种药酒的话会驱除厄运,不会生病,健康长寿。新年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岁酒上邻居家串门的时候,互相炫耀自家的岁酒好喝,喝酒之后,一起聊天,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翻板子游戏的起源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游戏有表达对丰年的美好祝愿的含义。板子意味着土地,扔板子象征着四季的变幻,这关系到粮食的收获和农活是否能顺利进行。跷跷板游戏是以前住在院子里的女人们想看看院子外面的世界,利用跷跷板来进行跳高望远的'游戏。这个游戏有“如果未婚的时候没有玩过跷跷板的话,生了孩子以后就不能玩了”,或是“在正月玩的话一年期间都不会生病,平安健康”的寓意。

篇6:韩国元旦习俗

除夕

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大军流动的回乡场面。昔日车水马龙的首尔突然清静下来;平时高朋满座的饭店也挂上“连休停业”的牌子,也有的贴上“初×营业”的告示。

韩国饭店“三十不开门”的风俗由来已久。韩国人十分讲究年夜饭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他们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团圆饭不仅难得,而且象征了家族兴旺。连饭店老板都说,既然家家户户都回家过年,厨师和服务员也不能例外。回家祭祖与开业赚钱相比,还是前者更重要。

韩国的年夜饭讲究很多,最大的特点是饭菜一律为传统饮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妇之手。全家要吃“五谷饭”,即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另外还要做“打糕”,包韩式“馒头”。主菜除烤肉外,还要摆上十几种山野菜或泡菜。

正月初一

在韩国,过春节时,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春节这天早上,韩国人早早起床,穿好美丽的韩服,祭祀祖先。韩国人认为,去世的祖先只有在这天才会回来,品尝祭祀食物。韩国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祭祀时,在写着祖先名字的灵位上供上各种食物后,子孙们倒上酒然后行礼。向祖先表达子孙们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间的平安和健康。

祭祀结束后,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汤。韩国人把春节食品统称为“岁餐”,米糕片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韩国朋友说,古代韩国人崇尚太阳和纯洁的白色。白色的圆状米糕片既代表太阳,同时也象征着辞旧迎新。初一的早晨吃上一碗,寓意迎接太阳的光明和万物更生的纯洁。

每年春节一到,韩国妇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从早到晚都要在厨房里忙活,嫁到韩国的外国姑娘也要同韩国妇女一样从早忙到晚。期间全部“岁餐”的制作。媳妇们烹调手艺如何,已成为“好媳妇”的重要标准。每当制作“岁餐”时,各家媳妇各显神通,还会相互鼓励。待菜肴摆上餐桌,得到家族称赞时,媳妇们劳累的辛劳就算得到回报了。

祭祀了祖先,晚辈就要给长辈拜年了,长辈要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拜年的顺序应是“祖父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弟”。春节期间,平辈人见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节时总有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或者露宿街头无家可归者,政府和市民团体就组织起来为他们过春节,让他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过年韩国人春节往往都要互赠礼物,礼物的范围很广,如牛排、黄花鱼、传统点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饼、日用品等等,礼物都要包裹起来,而包裹的颜色以嫩粉色居多。

韩国人春节消费比平时大为增加,一些商品价格也上涨。韩国人祭祀时都喜欢用大而好的水果,一个苹果或者梨差不多要多韩元,约合人民币12元。像牛肉、猪肉、蔬菜、鸡蛋、鸡肉等副食品的价格,在节日期间往往会平均上涨10%至40%,韩国政府在春节期间常常设法稳定市场物价,保障供给。春节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吃的年糕片汤,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因为韩国人大都在家里过年,几乎所有的饭店春节都关门。

在韩国,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颜色鲜亮的传统民族服装,一家几口开着汽车奔向故乡,构成了一幅典型的韩国春节风俗图。韩国私家车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欢开车回故乡过年。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面对这种“公众大移动”,交通等部门忙得不亦乐乎。

韩国春节一家人凑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从日本传进的“花牌”了。据说90%的成年人都会打这种牌。当然有的人也利用春节休假外出旅游。外国游客在韩国春节期间可以体验有着传统韩国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壶、放风筝等活动,也可以在韩国各地的滑雪场度过白色的春节。

篇7:韩国中秋节

中秋假期 韩国爱豆们都在干什么

오는 27일은 추석이다. 25일부터 길게는 30일까지, 짧게는 29일까지 추석 연휴가 시작된다. 대중들은 그동안 만나지 못했던 가족들을 만나고자 고향으로 향하게 된다. 현재 활발하게 활동중인 가수들은 첫 휴가를 받아 가족들과 추억을 만드는가하면, 좀 더 완성도 높은 무대를 위해 연습에 매진한다. 또는 추석까지 반납한 채 스케줄을 소화하는 가수들도 있다.

本月27日便是中秋节了。中秋假期从25号开始,长点的话到30号,短点的话到29号。人们也选择去见那些平时见不到的家人而准备回家乡。若是现在在活动的歌手想在中秋与家人度过美好时光的话,现在就需要为了完成完美舞台而努力了。也有歌手们为了通告而放弃了中秋休假。

韩国中秋祭祀桌摆放礼仪知多少

1. 신위 별로 준비할 것

为神位特别准备的东西

밥(메), 국(갱), 숭늉(숙수) 등은 신위 수대로 준비한다. 명절 차례에는 떡국이나 송편이 대신한다.

饭(膳),汤(羹),锅巴(熟水)等按神位数准备。节日按照节日的顺序用年糕汤或者松饼代替。

밥은 그릇에 담아 밥뚜껑을 덮는다. 국은 쇠고기 뭇국을 흔히 쓰고 덮개를 덮는다.

숭늉은 냉수 혹은 더운 물에 밥알을 조금 푼다.饭盛在碗里盖上盖子。汤是用加了牛肉的萝卜汤然后盖上盖子。锅巴汤是在冷的水或者是热水中加一点饭粒。

2. 신위 수와 무관한 것

和神位数量无关的东西

술(제주), 식초(초접), 간장(청장), 떡(편), 찌개(탕), 부침개(전), 구이(적), 포(어포, 육포 등), 식혜(혜), 나물(숙채), 김치(침채), 과자 및 과일(과실) 등은 신위 수와 상관없이 준비한다.

酒(祭酒),食醋(醋碟),酱油(生抽),糕(糕饼),汤(羹),煎饼(煎),烤(炙),脯(鱼脯,肉铺等),甜米露(醯),蔬菜(素菜),泡菜(沈菜),点心和水果(果实)等与神位数量没有关系,准备就好了。

中秋节的N种韩语叫法

韩国称中秋节“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节)”“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

韩国中秋节传统趣味知识汇

“더도 말고 덜도 말고 한가위만 같아라.” 우리는 좋은 날을 두고 이렇게 한가위에 빗대어 말하곤 합니다. 음력 8월 보름, 가을의 한 가운데 위치한 ‘한가위’는 명절 중의 명절이랍니다. 오곡백과가 가득한 계절인 이유로 온 가족이 함께 둘러앉아 한 해의 풍성함을 함께 즐기기에 딱 좋기도 하고요. 더위가 점차 물러갈 즈음인 선선한 날씨도 가족들과 둘러앉아 밤늦게까지 이야기꽃을 피우고 명절놀이를 즐기기 안성맞춤이기도 하기 때문이지요. 갓 시집 온 며늘아기의 얼굴처럼 둥글고 훤한 보름달이 떠오르면 손을 모아 소원을 비는 것도 추석의 즐거움 아닐까요.

“不用多,不要少,只要像中秋。”韩国人经常这样婉转地提到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处于秋天的正中间的“中秋节”是节日中的节日。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着五谷百果的日日子,以这样的理由全家人相聚一堂,一起来享受一年的丰收,这是十分好的。还因为在酷暑一点点消去,天气变得凉爽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直聊天之夜深,一起做节日游戏,这样也是正合适的。就像回到娘家媳妇的脸一样又圆又亮的十五的月亮,当月亮升起了的话,双手合十,许下一个愿望,这不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乐趣吗。

韩国中秋祭祀桌上的食物都有什么意义

감 : 콩 심은데 콩 나고 팥 심은 데 팥 나는 것이 천지의 이치이다. 그러나 감만은 그렇지 않다. 감 씨앗은 심은 데서 감나무가 나지 않고 대신 고욤나무가 나는 것이다. 그래서 3~5년쯤 지났을 때 기존의 감나무 가지를 잘라 이 고욤나무에 접을 붙여야 그 다음 해부터 감이 열린다. 이 감나무가 상징 하는 것은 사람으로 태어났다고 다 사람이 아니라 가르치고 배워야 비로소 사람이 된다는 뜻이다. 가르침을 받고 배우는 데는 생가지를 칼로 째서 접붙일 때처럼 아픔이 따른다. 그 아픔을 겪으며 선인의 예지를 이어 받을 때 비로소 하나의 인격체가 될 수 있다는 것이다.

柿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天地的道理。但是只有柿子不一样。柿子的种子中下不会长出柿子树但是长出了黑枣树。然后3~5年过去了剪掉现有的柿子树的分支贴在黑枣树上下一年才会长出柿子。柿子树象征的是人出生不一定都是人,要教要学方可成长为人的意思。经历了苦痛继承了先人的睿智的时候方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体。

감나무는 아무리 커도 열매가 한번도 열리지 않은 나무를 꺾어 보면 속에 검은 신이 없고 열린 나무를 꺾어 보면 검은 신이 있다. 이걸 두고 부모가 자식을 낳고 키우는데 그만큼 속이 상하였다하여 부모를 생각하여 놓는다는 설도 있다.

柿子树不管有多大经历了曾经是不会一次就结出果实的树,经历了心中没有神却长成了树,心中就有了神。先不说这个,父母生了子女,养育子女,如果像那样伤过心,就会将父母放在心里,也有这样的说法。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中秋月饼

중국 남송시대부터 전해지는 과자로, 음력 8월 15일에 둥근 달의 모양을 상징해서 만든다. 밤 · 수박 · 배 · 감 등 둥근 과일과 함께 달에게 바쳤으며, 가까운 이웃과 서로 나누어 먹고 행복을 빌어주는 관습이 있었다. 재료로는 밀가루, 라드, 설탕, 물엿, 달걀, 팥소, 밀린 과인, 둥근나무틀이 필요하다.

作为从中国南宋时期起传到现代的点心,象征着农历八月十五圆月而制作的月饼。中国人会用它,和栗子、西瓜、梨、柿子等圆圆的水果一起供奉给月亮,再和邻居一起分享着吃,祈愿幸福美满。主要材料是面粉、猪油、砂糖、糖稀、鸡蛋、豆馅儿、干果,还需要圆形的模子。

만드는 법으로는 밀가루에 라드 · 설탕 · 물엿 · 달걀 등을 섞어 뜨거운 물로 반죽해서 껍질을 만들고, 안에 팥소 또는 말린 과일 등을 넣은 다음 무늬가 있는 둥근나무틀에 끼워서 모양을 만든다. 마지막으로 표면에 광택을 내는 액(난황 · 설탕 · 캐러멜 등으로 만든다)을 바르고 굽는다.

做法是,在面粉里混入猪油、砂糖、糖稀、鸡蛋等材料,再倒入温水和成面皮,里面在包上豆馅儿和干仁后,放入圆形的模子里压实,拍出来。最后,在表面涂上蛋浆(由蛋黄、砂糖、焦糖等混成的浆),这样做会让月饼烤出来的时候有光泽。然后拿去烤箱烤,这就完成啦。

지금은 중국의 명과로서 시판되고 있는데 주로 추석(중추절) 직전에 만들며 추석이 지난 뒤에는 그다지 만들지 않는다. 중국의 전통 과자이지만 연회식단에는 들어가지 않는다. 광동지방과 홍콩에서는 특별히 추석에 한해서 월병을 만들어 시판한다.(출처: 네이버 지식백과)

虽然现在,月饼已经成为中国的著名点心而拿到市场上去贩卖,但主要也就中秋节前制作,过了中秋节就不做了。虽然是中国的传统食物,但却没进入宴会的菜单里。在广东和香港地区,只限在中秋节才有月饼出售。(出处:NAVER知识百科)

우리가 추석에 송편을 먹듯 중국에서는 월병을 먹는다고 해요. 우리도 송편을 사서 먹는 집이 있고, 만들어서 먹는 집이 있는데 중국도 같나봐요. 속도 콩, 팥, 깨, 꿀 여러가지 있는데 중국에서도 월병에 여러가지 재료를 넣을 수 있다고 하네요.

就像我们在中秋吃松饼一样,在中国则吃月饼。另外,我们有些家庭是买松饼来吃,有些则是自己动手做,这点中国好像也和我们一样。我们松饼里包的是豆子、红豆、芝麻、蜜糖等;而中国的月饼里也可以包进了许多材料的馅儿呐。

篇8:韩国七夕节的习俗

韩国的七夕风俗跟中国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个家庭都摆着麦煎饼和今年第一次收获的水果,女人们在酱缸台上摆着井华水祈求家人长寿,祈求家庭平安无事。而且,韩国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风俗,这是一种让巫婆祈求子女安然无恙的仪式。

另外,到了七月,是炎热天气逐渐消失的时期,也是农家繁忙的农活结束后等秋收的时期,少许过着清闲的时间。所以过了阴雨季节后的这时候,农家有着把夏天阴雨季节期间的潮湿衣服和书拿出来晒干的风俗,这名叫晒书曝衣,所以,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满了拿出来晒的衣服和各种书籍。在《东国岁时记》上记载着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按照拿出来晒的衣服和书的数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崔南善的《朝鲜常识》中记载着,七夕是原来中国的习俗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到了朝鲜王朝在宫廷里摆宴会,给儒生们实行节日制的科举。

在多样化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变化中,今日的七夕风俗只是演变成用牵牛(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给充满童心的世界增添一个梦想而已。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对传统七夕关注的也并不多,他们只会借着这一天的机会在一起约会、吃饭、互送礼物。

篇9:韩国七夕节的习俗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 、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 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 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韩国中秋节习俗】相关文章:

1.韩国元旦习俗

2.中秋节习俗英文版

3.中秋节习俗征文

4.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习俗

5.中秋节习俗作文300字

6.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7.中秋节习俗作文结尾

8.中秋节习俗作文600字

9.作文中秋节的习俗

10.中秋节习俗作文开头

下载word文档
《韩国中秋节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