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Rainra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7月9日是什么日子
公历:207月9日 星期日
农历:二一七年 六月小 十六日
回历:1438年10月14日
干支:丁酉年 丁未月 丁酉日
八字:丁酉 丁未 丁酉 庚子
五行:山下火 天河水 山下火 壁上土
生肖:属鸡
星座:巨蟹座
星宿:虚宿(虚日鼠)
值神:勾陈(黑道日)
冲煞:鸡日冲(辛卯)兔 煞东
财神位 喜神:正南 福神:正东 财神:西南
相关内容延伸:
年7月9日黄历
【今日老黄历所宜】嫁娶 出行 启 修坟 安葬 栽种 词讼 斋醮 求嗣 解除 纳畜 行丧 牧养 裁衣 经络
【今日老黄历所忌】祭祀 祈福 上梁 竖柱 安门 盖屋 作灶 修造 动土 破土 筑堤 放水 针灸 纳采 开市 求财 移徙 纳财 赴任
2017年7月9日是什么星座: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出生在这一天的人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洞察力,对于生命和创作过程有浓厚的兴趣,通过以往的经验,能够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增强成功的机会。你对于有神秘感的事情有求知欲,如果不能找到答案,你就会锲而不舍的一直追寻下去。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九月初九农历是什么节日
2.九月初九节日是什么农历
3.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4.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5.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6.2015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7.2015农历七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8.2015农历七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9.2015农历七月初八是什么节日?
10.2015农历七月初十是什么节日?
篇2:农历七月初四是什么节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性格独主及火爆的你,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迫人的气焰,在众人面前,你会毫不犹豫地担起大旗,独个儿表现自己的长处。你不能忍受别人对你作出任何挑战或不敬,即使对方是你的父母、教师或者朋友,也得跟从你的意愿。因此,你变得有点自大自恋,特别容易闯祸。
优点:多才多艺、有活力、不做作。
缺点: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冷漠。
历史上七月初四发生的大事件
1850年8月17日 南美独立战争领袖圣马丁逝世
1877年8月17日 左宗棠奏请在新疆设行省
1945年8月17日 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爆发
1958年8月17日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8月17日 北戴河会议举行
1982年8月17日 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发表
1992年8月17日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
8月17日 日本成功发射两颗卫星
篇3:农历七月初三是什么节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你最喜欢声色饮食,与你一起的朋友,总离不开吃喝玩乐的聚会。不管你以清纯面孔示人,或是健康形象出现,都是性感打扮,希望吸引异性注意,达至性爱目的。你不能容忍别人反对你的观点,所有持相反意见的人,在你眼中都会被视为异类,甚至是敌人。
优点:有魅力、具磁性、目标取向。
缺点:具毁灭性、叛逆、不知节制。
历史上七月初三发生的大事件
1845年8月16日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李普曼出生
198月16日 八国联军公开洗劫北京
1945年8月16日 越南八月革命开始
1960年8月16日 塞浦路斯独立
1971年8月16日 我国与伊朗建交
1974年8月16日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1977年8月16日 摇滚歌王普莱斯利去世
篇4: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不管生于何处,这天生日的人都有一颗慈善、伟大的心,拯救世上所有受压迫及贫穷的人。为了更能体会世间苦况,你的生活也是克勤克俭,每日都会反覆自问:我是否做到最好。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植根于幼时的教育背景,令世人离苦乐是你一生的奋斗目标。
优点:社会现实性、关怀、理想主义者。
缺点:过于投入、消沉、容易紧张。
历史上七月十四发生的大事件
1624年8月27日 郑成功诞生
1770年8月27日 哲学家黑格尔诞生
1871年8月27日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诞辰
1883年8月2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198月27日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诞生
198月27日 爱迪生发明有声电影
1910年8月27日 北京图书馆成立
1928年8月27日 非战公约签署
1932年8月27日 国际反战大会召开
1939年8月27日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天
1939年8月27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了天空,这架飞机是德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不同别种飞机,这是靠装有喷气式发动机来推动机身向前的。喷气式发动机是利用发动机本身高速喷射的燃气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以推进飞行器的。这种原理在我国古代就曾为人们所利用。
1975年8月27日 埃塞俄比亚前皇帝海尔・塞拉西逝世
篇5: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受生活环境影响及以往的经验教训,你变得越来越直接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心事逐一埋藏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你其实是个蛮可爱的人,只是旁人不懂如何欣赏你的长处,你良好的记忆力及分析力,使学业和事业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背后可能要忍受寂寞的痛苦。
优点:有想像力、有同情心、有勇气。
缺点:惶惑不安、孤独、逃避现实。
历史上七月初七发生的大事件
198月20日 同盟会正式成立
198月20日 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逝世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在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统一指挥下,华北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绥军区的八 路军共出动115个团、近40万大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华北各主要交通沿线大小据点的日伪军出击,主动开展一场大规模的交通总破击战。
1988年8月20日 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篇6: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节日)
1来源
盂兰节(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目犍连,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目犍连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让目犍连宴请十方僧侣斋食,等十方僧侣为目犍连的母亲诵经超度,也为骚扰目犍连母亲的冤魂超度,让目犍连母亲可以得到安宁。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
2演变
后世便跟相仿效,统统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斋宴十方僧侣,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后得到超度安宁。
这个故事和习俗自达摩先师传到中国。中国人却出奇地想到,与其请僧侣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缠绕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兰节经中国人改变为七月十四的鬼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摆开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顺,先祖安宁。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这只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事实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鬼门正式大开的日子,应该是农历的七月初二。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个至阴大穴就会打开,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间为他们而准备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点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机会等到鬼门重开,又历游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们,最应该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摆开祭品,否则就会让先祖饿了几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们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时会认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缘,而忘记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后的那天,鬼门又会再开一次,让鬼魂再次游历人间。大概这两次鬼门大开,就是地府的寒暑两个假期吧。
【拓展】
上海七月十四的习俗
农历7月14有喝豆浆习惯。
上海松江七月十四喝豆腐浆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松江城厢地区有喝豆腐浆的风俗习惯。相传这一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明末的松江抗清义军领袖李待问。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打入松江,把松江城团团包围,形势十分紧迫。当时任松江府知府的李待问和沈犹龙、章简等,率领义军,固守松江城。松江府城,城高濠阔,清兵一时难以攻入。经过一个多月的坚守,义军粮草断绝,老百姓纷纷献粮供应义军。又隔了一个月,老百姓家里也断了粮,外面又没有援兵,这可真是到了粮尽援绝的境地了。
七月十四日是李待问生辰,那天晚上他把家中仅有的几斗黄豆献出来,磨成豆浆,用来充饥,继续抵抗清兵。这时,清兵将领得知城里口粮已断,便大举攻城。李待问让残余义军冲出重围,他自己回府,在案桌上写下了遗书,要清兵少掳少杀人,爱护百姓,写好后自刎而死。可清兵那里听他的,在松江城里仍然杀了两万多人。
到了乾隆年间,清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对明末抗清忠义之士,封赠谥号,立祠纪念。人民特别感念李待问,于1776年建造了雄伟的松江府城隍庙(现今方塔园天妃宫西北侧,后毁于日军空炸),就在立神像时,把府城隍修成李待问的样子,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忠义”之精神。并传说李待问死后当了松江府城隍,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也就是李待问生日这天,老百姓就自发地形成了磨黄豆、喝豆浆的习惯,以表示对这位热爱人民、为国捐躯的将领的深深怀念。
后来,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日,松江城的百姓就到府城隍庙烧香,以后又扩展到府城四邻,浙江平湖、新埭等地百姓也赶来参加庙会,到了七月半下午才散去。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到处供应豆浆,凡是全城百姓和前来赶庙会的人,大家都要喝碗豆浆。还传说那天喝了豆浆就会眼目清亮,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李待问,字存我。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郡城榻水桥堍。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与同郡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起义抗清,迁母于乡,身任守东门之职。八月初三日,清兵用计袭取西门,城破。见大势已无可挽回,乃从东门下来。有百户挽住说:“您读烂《四书》,今天将怎样?”待问说:“为臣死忠,这是常事,我不过想和家人作最后诀别罢了。”百户说:“您能这样,我先断头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问凭尸而哭。仓卒抵家,少妾换衣涕泣,众人都劝逃走。他笑着说:“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何以对待那位百户呢?”于是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俘。劝降不屈,慷慨就义。临死,犹告清将不可残杀民众。
松江民众怀念他,尊为府城隍,塑像为祀。诞辰为阴历七月十四日,府城隍庙例有盛大庙会,松江城厢人民并有夜间吃豆浆的风俗,都是纪念他的。
书法笔力遒劲,字体秀逸,行书可与董其昌媲美。松江博物馆藏有手迹行书诗轴。
著有《玉裕堂存稿》。
[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篇7: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第一种说法:
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篇8: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
各地重阳节习俗: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除了这些习俗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1、陕北在重阳节白天是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麦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灯火,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人们都会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之辟邪。
2、在山东北部,人们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3、在浙江,绍兴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互相拜访。桐庐人备猪羊以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4、在江苏,南京人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常州人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人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5、在河北香河,重阳节这天,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相互送礼,称为“追节”。有的地方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有的地方境内无山,民众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篇9:农历 七月初七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当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先民们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想象为一位神仙,对人们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并且和人们的自身生活都有关联。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篇10: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祭祀仪式
祭拜时间
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
亡魂祭拜于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
准备供品
除脸盆以外,其余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
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香皂等,供于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
2、煮熟的饭、面或糕饼,共六人份
3、煮熟的鸡、猪、鱼等。可用罐头代替
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
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仪式顺序
1、供桌上筷子
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
3、第一次焚香后,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
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
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
6、等香都燃尽后,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篇11:2022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祭祀仪式
祭拜时间
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
亡魂祭拜于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
准备供品
除脸盆以外,其余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
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香皂等,供于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
2、煮熟的饭、面或糕饼,共六人份
3、煮熟的鸡、猪、鱼等。可用罐头代替
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
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仪式顺序
1、供桌上筷子
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
3、第一次焚香后,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
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
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
6、等香都燃尽后,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中元节祭祀的注意事项
祭祀时保持肃静
祭祀时一定要保持严肃肃静,切忌在祭祀的时候大声喧哗、打闹,以免惹恼先人,让其不高兴,从而降怒于家人,给家人带来祸患。
特殊人群不参与祭祀
一般不能参与祭祀的人包括孕妇、来月经的女性、未满周岁的孩子、重病之人等,这些也许是出于对他们身体状况的考虑,也许是一种一直以来的传统的习惯。
祭祀衣着素净
祭祀时切勿穿得花里花哨,应穿颜色比较肃静的衣服,如黑色,不能穿得大红大绿,以不然会觉得你对先人不尊重。
中元节祭祀时间
祭拜时间
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
亡魂祭拜于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祭拜最好。
【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相关文章:
4.九月初九节日名称
10.七月十四号是什么节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