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2024-07-06 07:53: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ameng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七月七是什么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七月七是什么节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篇1: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四(节日)

1来源

盂兰节(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目犍连,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目犍连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让目犍连宴请十方僧侣斋食,等十方僧侣为目犍连的母亲诵经超度,也为骚扰目犍连母亲的冤魂超度,让目犍连母亲可以得到安宁。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

2演变

后世便跟相仿效,统统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斋宴十方僧侣,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后得到超度安宁。

这个故事和习俗自达摩先师传到中国。中国人却出奇地想到,与其请僧侣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缠绕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兰节经中国人改变为七月十四的鬼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摆开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顺,先祖安宁。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这只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事实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鬼门正式大开的日子,应该是农历的七月初二。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个至阴大穴就会打开,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间为他们而准备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点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机会等到鬼门重开,又历游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们,最应该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摆开祭品,否则就会让先祖饿了几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们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时会认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缘,而忘记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后的那天,鬼门又会再开一次,让鬼魂再次游历人间。大概这两次鬼门大开,就是地府的寒暑两个假期吧。

[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篇2: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七夕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8月20日是七夕节。

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篇3:七月七号是什么节日

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公历每年的7月7日还是七七事变纪念日,还是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七事变纪念日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北京(当时称“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篇4:七月七号是什么节日

那么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呢?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也就是在中国所讲的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由于古代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篇5: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节日,称之为中元节。古代会有祭祀活动。七月十五也是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七月十五有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祖先的崇拜,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祖先。早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祖先崇拜意识,中国的宗教意识最初是很淡薄的。后来儒家提炼出宗教结构,顺应了对祖先的尊崇,慢慢的宗教结构才不断渗入进来。佛教就是以孝道为主,目连救母就是一个孝道故事,不断的传承下来。另一个方面,七月十五有着鬼神观念,中国人认为人去世后是去往冥界的,为了体现咱们与逝世亲人的关联,才有了悼亡活动,会定期的给亲人烧纸(送冥币)、送生活品。

每个地区的七月十五的风俗活动都不同,有些地区在七月十五的时候会带上酒、肉、水果、纸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祀。有些地区会在门口画一个灰圈,在圈内烧纸钱祭拜祖先。每个地区的风俗不同,祭祀方式也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七月十五有什么风俗

中元祭祖

中元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俗称为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佛教中也叫盂兰盆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期,初秋夏末之时,农作物开始渐渐成熟,民间早就有祀祖的习俗,大家用新下来的新粮食作供品,向祖先报喜秋天的好收成。所以在中元节,人们七月十五日要去上坟扫墓,摆上水果等祭品,开始祭拜祖先。

因为是在阴历的七月十五日,是七月的前半个月,所以也称为“七月半”祭祖。这个季节,夏天就要过去,秋天刚要来临。民间传说祖先要在这个时间返回家里,看望子孙们,所以就要祭拜祖先。祭拜要在七月末之前的一天晚上,也不限制在哪一天。在祭祖时,家族有祖先牌位的,要把祖先的牌位都恭敬的请出来,怀着虔诚的心摆放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都点上香,分三次祭拜,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到了七月三十日再送回原位。在祭拜的时候,仪式感很强,按照辈分大小、长幼的顺序,都给先人虔诚磕头,心里默默祷告,向先人们汇报自己的言行,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再按照当地的习俗恭敬送回。

中元普渡

有不少人在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日之间,选择一天,把供品水果、酒肉、糖饼、等祭品摆好,举办祭祀的活动,以慰藉在人世间游荡的那些鬼魂,并祈求自己及全家能平安顺利。也有的地方仪式很隆重,有的还请来了僧道来诵经作法事,以超度亡魂。

中元祭祀土地

民间还在七月十五日,好多人都会举办祭祀土地和庄稼的大型活动。大家把一些供品撒放到庄稼田地里。烧完纸后,还有很多五色纸,用剪刀把纸剪成碎条,然后缠在农作物的麦穗之上,据传说可以避免自然灾害,获得秋天大丰收。有一些地方还到后土庙进行祭祀。还有把麻、谷悬挂在门前。

中元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所以应该点灯,为那些鬼们庆祝节日。但毕竟人和鬼有别,所以中元节张灯和上元节张灯就不一样。按易经阴阳之说,人和陆地为阳,鬼和水为阴。水下神秘深沉昏暗,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据说鬼魂都在那深幽之处沉沦着。所以上元在陆地要点灯照明,中元是在水里点灯照明。在民间的中元节民俗活动中,有个仪式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放河灯。这里的河灯就是做成形状像莲花的“荷花灯”,下面有个底座,有的放上灯盏,有的点上蜡烛,在中元节的晚上,把灯放在江河海的水面上,任由它漂浮而去。据说放河灯是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以及其他的孤魂野鬼们。大家认为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不好走,非常黑暗,如果没有灯照亮,是看不见路的。因此,放灯是在做善事。

中元送羊节

中元节也叫“送羊节”。在古代,羊代表三阳开泰和吉祥的含义。北方地区,有个习俗与羊有关,大家都听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沉香劈山救下母亲后,要追杀他的舅舅二郎神,因为母亲遭受的一切痛苦,都是拜二郎神所赐,沉香一心想杀了二郎神。二郎神深知自己的罪孽,为弥补兄妹情,和甥儿的关系,想化干戈与玉帛,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呈上一只活羊,目的是为了和沉香和解。因为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姓“杨”,羊和杨谐音,送一对羊表示要两家和好。于是以后舅舅送活羊的习俗以后在民间就留下了,后来演变成送一对用面捏成的羊。

在民间,“三元”是指中元节、上元节和下元节。在每年的中元节,别忘了上香祭拜祖先们,回不去家的人,给祖先行个礼,心里默念几句,也算是祭拜了,也不枉祖先们对后代的护佑。在民间人们常说,人们在中元节这天晚上不要一个人单独出门,或尽量少出门。

七月十五日鬼节禁止做什么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不好的事情。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异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异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1、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24、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2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26、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就在你身边!

27、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的祭品,在焚烧时,鬼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28、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不敢近身。因此,在鬼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找他的麻烦?

七月十五日的由来

我国的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的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这就是三元节了。

七月十五日的来历简介

在上古时代,其实是和祖先崇拜有关的,那时人们在大地即将丰收之前,先是祭祀先人,然后分享收割的粮食,也叫“秋尝”。到了道教产生以后,出于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需要,人们才开始将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了哀思先辈以及为后人祈福的节日。其中又有说法是地官的诞辰,祈求地官赦罪,届时地府将放出全部的鬼,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人们就会准备丰富的供品,以及焚烧纸钱捎去,希望祖先过上好日子。

篇6:七月七散文

七月七散文

奶奶说:“小熊子子们别光顾着疯玩,今晚都要钻丝瓜秧底下,去听听悄悄话。”

我们哥几个都不明白奶奶话里的意思,就眨巴着眼睛问奶奶:“钻丝瓜秧底下听谁说话呢?”

奶奶便仰脸看着天,用手往天上指了指,“听神仙说话。”

我们就刨根问底,“奶奶,神仙说话跟人一样吗?俺们能听懂吗?是啥子神仙在说话呢?干嘛还要钻丝瓜秧架子下面听?”

奶奶说:“是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呢,人想听到他们说话,就得钻到丝瓜秧底下听。”

有的问:“奶奶,丝瓜秧是电话线吗?爬大柳树上能听见吗?”

有的说:“我才不往丝瓜架下钻哩,别等被毛辣子拉了。”

奶奶说:“不听话可不行,不听话长大就得打光棍。”

我不知道光棍是什么棍。我想着可能是被木工刨光了的树棍,如锄把、锹把、擀面杖之类的棍棒吧。想着屁股经常挨父母的棍棒抽,长大了若能打几下光棍,最好把光棍做了烧火棍才好呢,也就不以为然了。

我对着奶奶高声喊:“不听,不听,就是不听,打光棍就打光棍,光棍好烧锅!”

奶奶回头对其他几个孙子说:“你们别听他的,他定了娃娃亲了,他老马子说好了。你们要听话,就能娶上花老马子。”奶奶说完话就拐着小脚走了。

看着奶奶远去的身影,我们就对她喊:“老奶奶,衿拽拽,拽到地里不起来。老奶奶,衿拽拽,拽到地南头,降窝小毛猴。”

奶奶远远地笑骂了一句:“死鬼羔子们,再喊我贴你嘴!”

见奶奶生气,我们却笑得前仰后合。

临回家吃晚饭时,我问堂哥钻不钻丝瓜架子。堂哥说:“大人们都说了,钻丝瓜秧底下听话就能娶到花老马子,还是钻吧。”

小一点的弟弟不懂得花老马子是什么,就问堂哥:“花老马子是花大姐(七星瓢虫)吗?咬人的,我才不要呢。”

堂哥一听这话,便笑得坐到了地上。咧着裤腰大的嘴给我们解释:“花老马子就是俏巴女人、漂亮老婆。”

吃完晚饭,我就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直到半夜回来睡觉,也没有想起来钻丝瓜架子的事。哥哥弟弟他们钻没钻我也没问。

第二天晚上倒是想起来了,就拉着比我小几个月的堂妹,让她和我一起钻丝瓜架子。堂妹以为我又要逮烂咕嘟(癞蛤蟆)吓她,直想哭。

我说:“好事呢,奶奶说钻丝瓜架子能听见神仙说话,长大了还能娶到花老马子,大哥他们肯定都听了,我昨晚忘记了,今晚才想起来。奶奶说不兴女孩听的,我是害怕你娶不到花老马子才叫你一起听的。”堂妹果然就乖乖地听话了。

我们把头插到丝瓜秧里,支着耳朵听。我听到了青蛙叫,也听到了蛐蛐唱歌了,偶尔也听到了几声蝉鸣,就是没听见神仙说话。

我问堂妹:“听见神仙说话了没有?”

堂妹说:“没有。你听见神仙说话了吗?”

我说:“我听见了,跟人说话一样,还喊我们去玩杀羊羔(一种儿童游戏)呢。”

堂妹听我这话,忽然就哭了起来,母亲在屋里都听见了声音,以为我又猫弹爪子(毛手毛脚,动手打人的意思)了,就过来要麻(打)我的爪子。

吓得我赶忙跟母亲解释,“我们又没磨牙(吵嘴),就是在丝瓜秧底下听神仙说话,她没听见,害怕打光棍才哭的。”

母亲问堂妹是不是这回事,堂妹便点点头。母亲听了就笑着说:“都说七月七晚上在丝瓜架子下面可以听见牛郎织女说话,今天都初八晚上了,牛郎织女都分手了,你们还听个啥?”

母亲抚摸着堂妹的头,“打光棍也是男孩子的事,你来凑什么热闹。下次别信你哥的话了,要钻丝瓜秧子就让他自己钻,看毛辣子不拉死他!”

我心里明白我是骗堂妹了,嘴上还不服气,就说我听见神仙说话了。母亲说:“人小鬼大,你是听鬼叫唤了吧。”

再后来,我看了《牛郎织女》小人书,心里还真喜欢上了织女,心想着长大就该娶一个这样的老婆。

等到快上初中时,听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有好几个都说好了亲事,还听说他们的老马子个个都俏巴的跟织女样,我就有点急。听说我的她长着丹凤眼,心里就不怎么乐意。才又想起奶奶的话,心想自己肯定是没有听话,才没遇到花老马子的。于是就暗下决心,等明年七夕晚上好好听听话。

第二年的七夕,我还真的记住了。我端了一碗面条,假装乘凉,迈步来到门前的菜园埂边。菜园埂上插着麻秸秆和树枝做的篱笆,正好也做了丝瓜架子,丝瓜秧子就如一条绿色的懒龙,爬满了篱笆。

还没等我把头伸进丝瓜秧里,不知哪里飞来个黑壳虫,绕着我的头“嗡嗡嗡”地飞了几圈,然后就落到我的后脑勺上。我再也顾不得饭碗,双手抱头捉虫子,没注意踩了面条,脚下一滑便一头撞在篱笆上。篱笆“咳咳吧吧”倒了一大溜,丝瓜秧子也跟着落了下来。

吓得我急忙四下观望,好在母亲他们都在院子里吃饭,没有发现。这倒了的篱笆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母亲补好了,撞到篱笆的罪名,也被母亲安到了老黑狗的头上。

篇7:七月七、忆江南

秋天的雨丝,映着诗人的心,江南的秋雨,在记忆中。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回眸着江南水乡的缠绵秋雨,那样的凄迷、清凉!

雨丝垂挂在天宇间,牵系着江南和塞外大草原。一种回忆、一种离愁、一种叹息。

诗人也只是红尘里的匆匆飘泊的鹰,在江南细腻的小雨中品味,在科尔沁大草原秋雨中回眸,内心深处的征途!

是啊!秋是什么?

秋,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天外来客。

秋天,是鲁迅先生“城南旧事”里的小主人公的独白。

秋,是一种韵味,一种意境………

篇8:七月七日记

当人们还沉浸在《另一个宇桐非》带来的试听惊喜当中,这张七夕应景EP《七月七日记》又强势登陆乐坛,显示出他超强续航力。十年磨几剑,宇桐非已经用一首首经典金曲证明着自己剑无虚发,华丽出鞘必将攻陷听者心底。宇桐非,从为大牌艺人制作歌曲到转战台前,十余年的时间将当初的青涩少年磨砺成翩翩王子。沉淀数个春秋,只为出剑一展锋芒。

专辑介绍

七月七,情人们的狂欢节

七月七,孤单者的祭典日

聆听宇式情歌,发现幸福与否

同爱情无关,与音乐相连

《七月七日记(原始版)》主打感动

《搁浅(钢琴版)》回归纯真

《谢谢你给的温柔(吉他版)》深情视听

宇桐非十年磨几剑,华丽出鞘,震撼视听

宇桐非的“七日”

如果说《感动天感动地》、《擦肩而过》只是他带给华语乐坛的惊鸿一瞥,那么《另一个宇桐非》这张专辑真的是他深厚创作功底与演唱功底的强力见证,其中四首歌都分别推出相应的特别版,有异于寻常流行歌曲的试听模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都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七月七日记》――七夕私享情歌日记

当七夕悄然而至,未恋爱的小孩、恋爱中的宝贝、失恋后的单身者,都被浓浓的爱情气息所裹。是啊,这样的节日里,每个人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情绪,酝酿着翻滚着不平息。宇桐非的《七月七日记》,应景而发,《七月七日记》原始版外加两首超经典金曲《搁浅》及《谢谢你给的温柔》改编版,熟悉的《搁浅》经过他神奇的'二次创作,旋律用钢琴婉约流畅地表现出来,给人安静而纯美的试听感受,而《谢谢你给的温柔》这首歌也被改编,背景音乐主打木质吉他,将人们带回那个懵懵懂懂的恋爱季节里。

七月七,情人们的狂欢节;七月七,孤单者的祭典日;聆听宇式情歌,发现幸福与否,同爱情无关,与音乐相连。七夕,当一种情绪爬上心房,突然想起一个人或者与恋人同在,无论这刻是幸福的还是伤感的,悉心倾听宇式情歌,翻看七夕音乐日记,心情总有一种改变,于是突然发现,原来七夕这天无论悲喜,全与爱情无关,只与好的音乐相连。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相关文章:

1.七月七日记

2.七月七情人节祝福语

3.七月七的作文

4.七月十四号是什么节日

5.七月七情人节经典祝词

6.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7.农历七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8.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9.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10.七月七感言qq语录精选

下载word文档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