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墨子的和谐观

论墨子的和谐观

2024-01-03 08:03: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ongchengw3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论墨子的和谐观,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论墨子的和谐观,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墨子的和谐观

篇1:论墨子的和谐观

论墨子的和谐观

墨子是先秦各家中探索和追求社会和谐理想的典型代表,他从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国家关系出发,提出了视人若己、己先爱人、爱无差等的人际和谐观、义利统一的利益和谐观,以及经济之富、政治之治、非攻以求天下和平的`国家和谐观.

作 者:孟三爱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武汉,430023 刊 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4(11) 分类号:B224 关键词:墨子   人际和谐观   利益和谐观   国家和谐观  

篇2:论墨子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墨子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墨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伦理思想,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子;和谐思想;研究

墨于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用丰富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和平济世”的理想社会,“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非命”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重新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的和谐思想,寻找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墨子的和谐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伦理规范,提高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人与人的和谐思想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墨子深刻认识到混沌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畸形心理,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反目成仇。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意思是说,一切祸乱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相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观”,为解决这一问题,墨子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孔子讲“仁义”的基础在于道德本心,即先义后利,而墨子讲“兼爱”的基础在于义利合一,这是墨子“兼爱”比孔子“仁爱”高明的地方。

墨子用“视人若已”的换位思考准则来阐释“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准则。“‘视人若已’,就是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墨子认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枧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家,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群臣相爱,则惠患。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下》)墨子在此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一个谐调的群体组织的蓝图,在那个时代显示出了可贵的进步意义。社会是一个隐含着相同价值取向的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肯定和理解。出于对人性、社会的考虑,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而唯有经常地“兼相爱,交相利”,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方营造出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墨子阐述“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针对“不相爱”现象进行剖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道德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相爱”现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作祟。在墨子看来,这些都是社会不和谐的诱因,然而他并不排斥“不相爱”(利己)的存在。他认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墨子·大取》)这是说,爱他人不排除爱自己,在爱人(利他)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爱己(利己),这种双向“互爱”的本质就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复合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不反对利益主体对私利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不能以满足自身的单纯“利己”为目的,而应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利他”是出发点,“利己”是终结点,最终双方追求的结果是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共赢。只有一个人从单纯的“利己”、“利他”观中解放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才能建立,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互助体系。

(二)“义利合一”的功利观,有利于人们利益分配上的和谐

墨子认为仁义必须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他说:“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人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人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所以义是天下之良宝。他还认为,义作为一种道德,必须“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有道以教人”(《墨子·尚贤下》)也就是说,讲义利必须给人以实际的利益,否则只是空谈。谈到兼爱,墨子同样认为要给人以实际的利益。他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厌,殁世而不倦。”(《墨子·节用中》)“示之以利”就是说,要爱民就必须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不仅如此,他认为发明创造某种机械是否有价值,也应该以是否利人为尺度。可见,墨子的价值观是把百姓的实际利益置于第一位,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

篇3:论孔子、墨子义利观及现实意义

论孔子、墨子义利观及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孔子重义罕言利和墨子尚利贵义的.两种义利观的分析比较,指出孔子的义利观统一在义上,义为核心;墨子的义利观是以利为本,义利并举;同时指出两种义利现在中国人观念上的影响。对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提出几点建议:1.义和利都要兼顾;2.把义和利有机地结合起来;3.重视和发挥义的内在价值的功能。

作 者:张宗磊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宣传部,山东 淄博 255049 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B222.2 B224 关键词:义   利   义利观  

篇4:传统中和观及其对现代和谐论的意义

传统中和观及其对现代和谐论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中和”的思想博大精深.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中和”的秩序,传统文化发展和建构了完整的关于“中和”的思想体系.发掘弘扬传统“中和”现蕴含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可以为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理论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作 者:刘义飞 王秋梅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 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3 1(4) 分类号:B22 关键词:和   中   中和   和谐  

【论墨子的和谐观】相关文章:

1.墨子语录

2.论科技可持续发展观

3.论课堂教学的生态和谐

4.古希腊正义观论要

5.论阐释学的翻译观

6.墨子名言名句

7.论如何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

8.论科学与人文的和谐

9.论新形势下的效率公平观

10.墨子的经典名言

下载word文档
《论墨子的和谐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