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

2023-11-17 08:19: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车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欢迎参阅。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

篇1:《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④《艾子讽齐王毋筑城》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用两处。(4分)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问其故(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

小题5:《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共4分,每处2分)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小题2:(共4分,每词1分)(1)每年(2)缘故(原因)(3)隐患(祸患、担心、担忧均可)(4)对感到奇怪

小题3:(4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疑问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高高兴兴地踊跃前来参加呢?

小题4:(4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2分)

小题5:(3分)他们都用了暗示、比喻(类比)的.办法,达到了委婉地说服齐王的目的。

小题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岁是名词作状语,患动词用作名词,怪是形容词动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欣跃。本句的疑问语气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艾子所说的话联系生活常情常理来理解作者所说的道理。

小题5:

试题分析:比较两文内容,从人物所用的比喻类比说理上概括即可。

篇2:《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i1):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2)认为(3)管理、治理(4)于是,就

10、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篇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甲】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是以至此 B、吾妻之美我者 由宋君观之

C、至于鄙 皆以美于徐公 D、暮寝而思之 宋昭公亡而能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甲】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C、【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D、【乙】选文“宋昭公亡而能悟”可见宋昭公有着冷静、清醒的头脑,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反国”的原因之一。

答案:

9.D

10.(1)满一周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内容了。(其中,“期”“虽”各1分。但如句子整体不通畅,扣1分。)

(2)通过宋君看来,做君主的与国人离心最终亡国的原因,就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了。(其中,判断句式1分,“所以”解释1分。但如句子整体不通畅,扣1分。)

11.B

篇4:《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公孙\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读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⑨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

(2)面刺:____________

(3)期年: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

(5)走: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子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满一年,或“一年”。(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5)跑、逃走、逃跑、出逃。

2.(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邹忌认为(公孙闹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意对即可)

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闱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篇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 ~12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靖郭君将城①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日:“亡③,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④,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日:“善。”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小吏。③亡:不。这里指(我)不怪罪你。④阴:通“荫”,庇护。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皆以美于徐公 闻寡人之耳者

A. B.

客有于此 君不闻大鱼乎

虽欲言,无可进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D.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11.【甲】文中齐王强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

12.邹忌和齐客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劝谏的?他们共同采用了怎样的劝谏方式?(3分)

答案:

9.C【解析】A.于:比/在;B闻:使……听说/听说。C.虽:均为“即使”的意思。D谓:叫作/告诉。

10.(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2)我不敢用性命来开玩笑。

11.齐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善于纳谏;国内有善于劝谏的大臣。

12.邹忌是针对“王之蔽甚矣”劝谏的;齐客是针对“靖郭君将城薛”劝谏的;都是委婉劝说。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欲攻周①,周最②谓秦王③日:“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④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⑤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则令不横行⑥于周矣。”(节选自刘向《秦欲攻周》

[注释]①周:西周。②周最: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③秦王:指秦昭襄王。④声畏:名声不

好。畏,恶。⑤罢:同“疲”,使疲惫困顿。⑥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1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入朝见威王 朝:

(2)臣之妻私臣 私:

(3)莫不私王 莫:

(4)周最谓秦王日 谓:

(5)令不横行 令:

15.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

16.甲文中,邹忌指出齐王身边的人,齐王难以听到真实的话;乙文中,周最分析了 。(2分)

17.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周最分别是如何谏言的? (4分)

答案:

14. (1)朝廷 (2)偏爱 (3)没有谁 (4)告诉 (5)命令,号令

15. (1)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2)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不应该攻打西周。

16.阿谀奉承 不能攻周的原因(或攻周的坏处)

17.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家事喻国事,劝说齐王除弊纳谏;周最采用直接谏言(单刀直人)的方法,劝说秦王放弃攻周的想法。

[参考译文][乙]秦国欲攻打西周,周最对秦昭襄王说:“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就不应该攻打西周。攻打西周,对国家没有足够的好处,反而有损秦国的名声,为诸侯所唾弃。到时诸侯们不再联合秦,相反都会到东边和齐国联合。秦为攻周陷于疲惫,天下诸侯联合了齐国,那么秦国就不能称霸诸侯了。可见攻周一事,完全是诸候们为了使秦军筋疲力尽,才怂愿君王干的。当秦国和天下诸侯们的实力都消耗尽了,那么任何国家的号令都不能通行于周了。”

篇7:《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①,捷言庆忌②,勇期贵、育③。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④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⑤,犯属车之清尘⑥;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⑦,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注释:①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②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③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④卒然:即“猝然”,突然。⑤骇不存之地:指野兽被逼惊骇,到了不能容身的地方,必然竭力反扑。⑥属车:随从之车。清尘:尘,即尘土;清,尊贵之意。文中因不便直说汉武帝,故说“犯属车之清尘”。⑦“是胡越”二句:这里的意思是说,当时遇到的危险情景,犹如外患发生在身旁。

题目: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l)朝服衣冠服: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闻:___________________

(4)窃以为人诚有之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13、甲、乙两文都是委婉劝谏君王,但目的不同,请分别予以概括。(2分)

答案:

11、(1)穿戴;(2)受蒙蔽;(3)听说;(4)确实

12、(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即使非常安全而没有灾祸,然而这本来也不是天子所应该靠近的地方。

13、甲文邹忌劝齐王纳谏,进而广开言路,增强国力;乙文司马相如规劝汉武帝不要亲冒危险打猎。

篇8:《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B.朝服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D.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B.欲有求于我也

C.能谤议于市朝D.皆朝于齐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答案:

6、B 7、C 8、D;

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相关文章:

1.齐王筑城阅读答案

2.《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答案

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答案

4.《齐王筑城》原文及注释

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6.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7.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8.《邹忌讽齐王纳谏》

9.《邹忌讽齐王纳谏》《资治通鉴晋纪》比较阅读答案

10.《邹忌讽齐王纳谏》《吕氏春秋·先己》比较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阅读练习和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