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故事
“zex10422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佛的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佛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佛感人故事
佛感人故事:蛮牛预知寿终托梦牧童
1980年,福建省福安赛岐镇,杨厝生产队有一头大公牛性情暴躁,不喜欢被人羁勒,以致牛鼻裂断无法栓住它。主人觉得无用,于是准备鬻(卖)给福州牛肉加工厂。此时放牛的牧童得知后就对牛说:“你将要被鬻(卖)给食品厂屠杀了,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牛听到这句话后,立刻跪下,泪水涔涔而下。
此时此刻大牛用绝望和哀求的目光盯着牧童,向牧童瞌头示意,似乎在说救救我,我不要被屠杀。顿时,牧童被这种场景给吓住了。牧童回家后告之其父母,父母怀疑就来到大牛跟前观看,果然看到它向他们下跪哀求的样子。
村里人知道后都跑来观看,大牛看到众人的到来,同时也感觉到希望来了,于是就逐一向众人落泪跪求,众人都被此牛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即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大伙集资将这头牛买下,并决定将其送到宁德支提寺放生。
支提寺当时已有八头牛了,此牛来后,群牛似乎都受到这头牛的约束,再也不蹂践庄稼,而且每天出去吃草都是它带队去带队回来。
支提寺有很多耕地需要耕种,它都特别懂事帮忙田头师父耕种田地。此牛放生后这消息很快传遍整个闽东地区,只要有信徒来支提寺烧香拜佛的人都要去看看此牛,大牛每见善信来寺均懂得礼拜叩谢。而大牛也更喜欢天天在支提寺听经礼佛。从这时起闽东地区就很少人吃牛肉了。
1993年农历九月的一天,此牛预知自己的危亡之日已到,于是托梦给牧童说:“我的日子已经不长了,希望能见你最后一面”。
第二天,牧童对昨晚的梦寻思着,并决定到支提寺去看看大牛,当他来到支提寺,大牛此时已经生病了,寺中僧众预先已经在海会塔旁挖一洞穴,牧童看到此种场景心中非常悲痛,于是决定在寺里小住几天看看,果然在农历九月十三日的早晨,此牛感到很疲惫,于是自起慢步,走至海会塔旁预先挖好的洞穴卧倒,寺里僧众齐集为它说法助念至上午十点钟往生。后来寺中僧众就掊土为冢以瘗之。
佛感人故事:关于佛菩萨应化的感人故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
结夏安居圆满后,辨聪即将继续云游。当他向老比丘辞别时,老比丘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嘱咐他说:“到开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给他!”。
辨聪拜别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老比丘没交代地址,心里嘀咕:“地址不详,从何找起?信里头不知写了什么要紧的事?”又不好绕回五台山,就拆开信来看,信上写着:“你在世间游化日久,那些众生容易调伏吗?若已调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强缘打失,流入世间的业报,至祷,至祷!”辨聪看完大惊,赶忙把信再封起来。
有一天,辨聪经过开封广济河畔,远远听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唤:“薄荷!薄荷!”辨聪过去问:“谁是薄荷?他人在那里?”小孩指着一间赵姓人家的猪栏,说:“猪栏内脖子上带个铜铃,金色鬃毛的大猪,就叫薄荷。”
辨聪前去赵姓养猪人家,便问主人:“这条猪为什么叫薄荷?”
主人说:“这条猪很特别,很爱干净,只吃薄荷,所以村里的小孩都叫他薄荷。平常有屠户来捉猪时,其它的猪只都怕得四处奔跑逃逸,如果猪只牵到薄荷的身边,都会安静下来,也不乱跑哀嚎,任由屠户宰杀。因此以后屠户都会牵薄荷到等着宰杀猪只的身边,绕上一圈,省了以往宰杀猪只时的惨烈的挣扎与哀嚎。所以一家人很爱惜他,多年来都舍不得杀。”
辨聪听完之后,就叫了一声:“薄荷!有信给你!”大猪闻声前脚跃起来站着,辨聪将信投过去,猪一口吞下,保持像人站的姿势,随即就迁化往生了。
这个故事出自印光大师修订的《清凉山志》,薄荷猪原来是为了度化众生,乘大悲愿力,倒驾慈航的“潜伏”菩萨。菩萨们“应以猪身得度者,即现猪身而为说法”,以启发众生心中的如意宝珠藏。
由此可知:那些把我们“劝进佛门、逼近佛门、打进佛门、哄进佛门、骗进佛门、拉近佛门、买进佛门、卖进佛门……”的人,那些为我们提供“布施机会、修行机会、消业机会、念佛机会、诵经机会……”的人,都可能是“潜伏”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只是肉眼凡胎的我们“问君何所在,对面不相识”而已
佛感人故事:泥泞路上的脚印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的时间。
一直以来,他都不能接受,他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得一点都不公平。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鉴真和尚仍未起床,住持觉得纳闷,便到鉴真和尚的寝室里巡视。
当住持推开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堆破破烂烂的草鞋,住持叫醒鉴真:“今天你不出外化缘吗?床边堆的这些破草鞋是用来做什么的?”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这些是别人一年都穿不破的草鞋,如今我剃度一年多,却穿破了这么多鞋,今天我想为庙里节省一些鞋。”
住持听了之后,笑了笑对鉴真说:“昨夜外头下了一场雨,你起来陪我到寺前走走吧!”
昨夜的一场雨,使寺前的黄土坡变得泥泞不堪。
忽然,住持拍了拍鉴真的肩膀说:“你是要当个只会撞钟的和尚,还是想成为能发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名僧?”
鉴真说:“当然是发扬佛法的名僧啊!”
住持捻须一笑,接着说:“你昨天有没有走过这条路?”
鉴真说:“当然有!”
住持又问:“那么你现在找得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不解地说:“昨天这里原本是平坦、坚硬的道路,今天变得如此泥泞,小僧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接着又笑了笑,说道:“那我们今天在这条路上走一回,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自信地说:“当然能了!”
住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诲,开悟了。
是的,只有泥泞路才能留下足印啊!只要经过艰苦的跋涉,终有一天会留下痕迹的,一如此刻,我们行走在这片泥地上,不管走得多远,足印都会深深地留在泥地里,印证我们的存在。
篇2: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恰嘎国王轻慢尊者后忏悔 暂失王位后复得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位名叫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遣除三界轮回的痛苦,获证阿罗汉果位,为了报答佛恩,他发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一次,他观知印度南方萨弥城的众生与他有缘,而且度化的时机也已成熟,就着衣持钵前往萨弥城化缘。果然,一到城里就有许多大施主及亲眷供养他,尊者观察他们的根机意乐,为他们传授相应的佛法,他们有的证得圣果,有的种下如来正等觉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生起大信心。
后来,得果的弟子向尊者祈求:“尊者,您对我们有大恩德,把我们从三恶趣中解救出来,再也不用轮回了。所以,我们诚心祈求您,希望您在有生之年,能接受萨弥城信众的供养。”
尊者和善地说:“待在这儿也可以,但我还要饶益其它的众生。”
由于尊者广度众生的大悲心,感召各地的朝拜者从四面八方纷纷前来请益。就在这时候,恰嘎国王率领四大军队打猎,经过此施主门前,看到人潮拥挤的景象,便问大臣:“这个院子怎么这么多人?”
大臣说:“听说有位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在这里,所以,有很多人朝拜他。”国王听到尊者的名字,知道他是友邦邻国国王的儿子,出家后已证得阿罗汉果位。
“哦!原来是那个人,我应该去看看他。”于是,国王便走进院内,尊者看到他,没有起身迎接,依然坐在法座上。国王顿时感到有点不悦,但还是勉强礼拜尊者。
“他毕竟是在我的国土上,居然敢对我不恭敬!”国王出来之后生气地说,大臣们也议论不已,说些冒犯尊者的话,国王听了更是怒气填膺。
后来打猎返回时,心有不甘的国王说:“我们再去,如果那位尊者仍然那副姿态的话,我就砍断他的头!”
“对,应该如此!”大臣们随声附和着。
这时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心,就向前跨了六步去迎接国王。因为劳烦尊者亲自迎接,国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大地瞬间裂开。国王非常害怕,他知道是尊者亲自迎接造成的,便马上跪下来,向尊者顶礼忏悔,并祈求:“寡人愚昧无知,只求一心一意忏悔。”
尊者悲怜,慈眼看着他说:“这对我倒没什么,您已经知道错了,好好忏悔就可以了。”
“我发了恶愿,身造恶业,会不会影响我的王位,危害到我的生命呢?”国王担心地请问尊者。
尊者安慰他:“不用担心,您的生命不会有损伤。但因我迈六步迎接您的缘故,您将失去六个月的王位;因您忏悔的缘故,王位会失而复得。若您对我生欢喜心,身上的光可以恢复,裂开的大地也对您无害。”国王立即对尊者生起欢喜心,当下,身上的光复原,裂开的地也闭合。国王于顶礼尊者后,就回去了。
过了不久,恰嘎国王又带着军队到森林中打猎。当国王独自朝某一方向追捕猎物时,迷失在森林中,看不到其它人,他着急地四处奔走。天黑后,国王既急且怕,竟然精神错乱了!他见到一个牧童的家,就随随便便地闯进去。牧童不知道他是谁,见他神智不清,也就让他住下来。之后,国王更是完完全全地发疯了。
太子、大臣们等不见国王身影,在森林中四处寻觅,一无所获,只好放弃回去,此后居然不曾想要找国王。直到六个月过后的第一天,一位大臣才忽然想起丢失的国王,大臣们互相商量:“我们再去找国王吧!若能找回来,最好;若找不回来,就另立太子为国君。”于是,太子与大臣们共同外出寻觅国王。
同时,国王的神智清醒了,牧童也认出他是恰嘎国王,在送他回宫的路上,正巧遇上前来找寻国王的太子及大臣们。
太子兴奋地问:“父王,您这六个月来,是如何过日子的呢?”国王就把这六个月中如何如何,详细地告诉太子。
在他叙述时,聪慧的太子回想起尊者曾对父王的授记,便禀告父王:“这一切正应验了尊者的授记啊!”
国王也觉得此事不可思议,顿时,对尊者的信心更加增上,便对太子说:“父王暂时不回宫,要先去礼拜尊者。”
他们直接到萨弥城的施主家,国王一见到尊者就恭敬顶礼,并祈请传法,于是尊者传给他相应的法。接着,国王请求尊者接受他七天的供养,尊者也默许了。
供养圆满后,尊者又为他们传法,他们赞叹尊者的传法功德后,返回宫中。
后来,世尊与僧众来到萨弥城,也安住在施主家中,恰嘎国王知道后,立即去拜见世尊,世尊也为他传了法。国王请求世尊:“世尊,您能否在三个月中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答应。
在这三个月的广大供养中,国王对尊者是另眼相待,许多比丘不解,便好奇地请问尊者:“为什么国王总是特殊对待您?”尊着就将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
于是,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国王先对尊者生瞋心,导致身光消失?之后,又生信心,使身光恢复呢?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世尊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的因缘。久远以前,有一位宁布国王在治理追培城的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富裕祥和。宁布国王部下有一位小国王,小国王的太子精通十八明等世间学术。这位聪颖的太子观察到父王有时伤害人民,有时又利益人民,以及种种人生的苦乐悲欢,而深有感触。经过长久的观察,太子生起勇猛的出离心,舍弃王位,到森林中修行。后来,他修得四禅八定及五种神通,成为一位著名的仙人。
修成后,他回宫传法,当时,对他恭敬供养者多不胜数。那位宁布国王打猎路过,见到众多的人群,就问大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聚在这儿?’
‘是您部下的太子修证成仙人,回宫传法,所以聚集很多人。’大臣说。
听到这些话,国王心想:‘以前我们彼此颇为友好,应该去看看他。’
当宁布国王拜见仙人的时候,仙人没有起身相迎,于是国王生起瞋心,而想要杀掉他。正动念之时,国王身上的光立刻消失了,大地也随之裂开。他害怕极了,马上跪在仙人面前请求忏悔。
仙人慈悲地说:‘这对我没什么,但是在因果面上,您得多考虑。’
国王再三祈问:‘我对您发了恶心,会不会影响王位?会有什么样的报应呢?’
仙人安慰他:‘不会影响到您的王位,如果您对我生起信心与欢喜心,身光会立刻恢复。’国王当下对仙人生起欢喜心,裂开的大地随即闭合,身光也回复了。
比丘们,当时的仙人就是布德作拉巴多扎尊者,宁布国王就是今世的恰嘎国王。这就是他们的前后世因缘。”
佛的故事 无知的代价 愚蠢国王买祸致全国火灾
从前有一国家,五谷丰登,人民安宁,从来没有什么疾病,人们日夜唱歌跳舞,无忧无虑。
某日,国王问大臣们:“我听说天下有祸这种东西,不知道祸是什么模样?”
大臣们回答说:“启禀大王,小臣们也没有见过。”
国王就派一个使臣,到邻近国家去买祸。
天神看到国王如此愚蠢,于是变化为一个人,在市场上卖祸。祸的模样像一头猪,天神用铁锁拴着它。
使臣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天神答道:“祸母。”
使臣又问:“你想卖多少钱?”
天神答道:“一千万。”
使臣又问:“它吃什么东西?”
天神答道:“一天吃一升针。”
于是使臣就把祸母买了回来,带回本国。
从此以后,大臣们就挨家挨户地搜求针,百姓碰了头也总是要针。国王派出去要针的使者扰乱各地,人民饱受摧残,难以维持生计。
大臣们报告国王说:“这个祸母扰乱人民,男女百姓都失业了,我们建议把它杀死扔掉。”
国王批示:“那好!”
于是大臣们把祸母带到城外,用刀刺它却刺不进,用斧砍它却砍不伤,用石头砸也砸不死。他们只好堆起柴火,准备烧死祸母,祸母被火烧得周身通红,就像是一团火,结果挣脱束缚,往外窜逃,过一村烧一村,过一市烧一市,入一城烧一城,这样穿过整个国家,闹得全国生灵涂炭。
这种惨象,就是国王不安于欢乐、买祸带来的结果。
佛的故事 阿保托空钵
佛世时,有一位婆罗门生了个儿子,取名阿保,父母请看相师为阿保看相,结果这孩子其貌不扬,无一相好,注定一生薄福潦倒。父母因此对无福的阿保毫不怜惜疼爱,但仍勉强将阿保抚养长大,到十二岁时,父母认为阿保可以独自谋生,而将阿保逐出家门,可怜无依的阿保有家归不得,流浪街头,靠乞讨为生。
一日,阿保行经祇洹精舍,释迦牟尼佛因愍念阿保的遭遇,便请阿难尊者前去问阿保是否想出家?阿保非常欢喜地答应了。佛以手摸阿保的头,阿保的须发即自然落地,且袈裟着身,佛为他取法名为罗旬逾。
当时的僧众每日皆分成五组出门托钵乞食,而罗旬逾所属的组别每每托空钵而回,佛则请乞到食的比丘僧分食给罗旬逾等人,如此接连好一段时日。目连尊者心想: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比丘僧自食已不足,又得分食与他人,怎能有人托空钵而回?我如果和罗旬逾同行,一定能化缘到食物。佛知道目连尊者的想法后,便安排罗旬逾和目连尊者同组。
目连尊者和罗旬逾沿户托钵,然而挨家挨户都乞不到食,即使目连尊者以神通力飞经几百亿个国家,仍然托空钵。目连尊者心想:今天必定没饭吃!此时罗旬逾极为饥饿,便留在恒河边,目连尊者则回到祇洹精舍,佛陀即将钵中所剩的食物分给尊者,尊者面带疑惑地问佛:我现在非常饥饿,即使将整个须弥山吞下,恐怕还不能饱足,这少许的饭,怎么够吃呢?佛告诉目连尊者,不必担心不足,于是目连尊者便安心地食用,等目连尊者吃饱后,佛钵中的食物并无丝毫减少。
此时,舍利弗尊者想到罗旬逾还没吃饭,必定饥苦不堪,于是禀告佛,愿将所剩的饭菜分给罗旬逾,佛说:我并非吝惜这些饭菜,但由于罗旬逾宿世的因果使然,这不是他所应得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分食给他。舍利弗尊者便前往恒河边,分食给罗旬逾,罗旬逾才接过手准备食用,一不小心,竟然将钵打翻,所有饭菜都散落恒河中,随流而去。
罗旬逾因此返回精舍静坐思惟:每当我与比丘僧同行托钵,都是空钵而回,舍利弗尊者慈悲将佛吃剩的饭给我,自己却不小心将钵打翻,实在是无福消受,这都是自己宿世的因缘果报所应当承受的。罗旬逾如是一心专注思惟,而尽除心中一切烦恼垢染,证得阿罗汉道,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所感,因此罗旬逾吞下地上所抓起的一把泥土,便入了涅槃。
此时众人都很想知道,是何等恶业令罗旬逾一生贫困不得食?但又以何因缘令罗旬逾能值遇佛世而证道果?佛陀即为大众说明过去的因果。
在惟卫佛时,罗旬逾是个心怀悭贪,吝惜不舍的人。一次用餐前,他脱下衣服铺地,惟恐饭粒掉落地上。此时有一沙门托钵前来化缘,悭吝的罗旬逾舍不得布施,便以手捧一把土放入沙门钵中,此沙门仍慈悲为他祝愿:愿你早得解脱。罗旬逾因轻慢三宝的缘故,长久轮回于六道生死中,受苦无尽。虽因沙门的祝愿,今能得道,但仍无福得食,因而食土入灭,当时受土的沙门就是今日的舍利弗尊者!
篇3:飞来佛人生哲理故事
飞来佛人生哲理故事
南京的栖霞山的栖霞寺,以石刻的千尊佛像闻名天下,尤其是在无人能攀上的最高山峰顶上,有一尊站立着的.佛像,庄严生动,在峰下经过的人,无不举目仰视。
有一信徒参观栖霞山时,见到峰顶上的佛像,就问引导的卓成禅师道:“老禅师!那尊佛叫什么名字?”
卓成禅师回答道:“喔!那尊佛叫飞来佛!”老禅师的意思是说那个山峰很高,人没办法爬上去雕刻,这尊佛应该是从别处飞来的吧。
信徒听后,很好奇地又问道:“既然是飞来的,为什么又不飞去呢?”
卓成禅师道:“一动不如一静。”
信徒再问道:“为什么要‘静’在这里呢?”
禅师回答道:“既来之,则安之。”
篇4:佛的哲理故事
佛的哲理故事 女子乱发毒誓 结果家破人亡三任丈夫横死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出家后,深感过去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微妙比丘尼的尼姑请教。
微妙比丘尼回答道:人的贪欲念头和行为就如山泽之中的烈火一样,蔓延燃烧,越烧越猛,受到它的伤害也就更多了……
接着微妙比丘尼讲了她的故事:在微妙比丘尼的前世,她曾经是一个有钱人的大夫人。虽然先生富有,可是大夫人自己却无儿女。后来有钱人又娶了一个二夫人,生了一个小男孩。大夫人因为嫉妒心很强,越想越不自在,于是,由妒生恨,由恨生出歹念,就把那一位小男孩暗地里杀死了。儿死之后,二夫人哭的昏死过几次,遂知道这是大夫人的妒嫉所害。大夫人抵死不认,发毒誓道:如果我杀了你的儿子,我丈夫会被毒蛇咬死,儿子便被水淹死,被狼咬死,而且还要自己吃自己儿子的肉,自己被活埋,父母在家中被火烧死。
大夫人死后,下一世仍然转生为女子,便是这一世的微妙比丘尼。上一世所做的恶业与所发的毒誓在这一世应验报应了。
在这一世,大夫人转生的微妙出生长在一个种姓高贵的家庭中,容貌美丽,成年后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又聪明多才的青年,并且有了一个孩子。后来,公婆也相继去世。到微妙怀第二胎时,微妙跟丈夫讲:我现在有孕在身,产期快到了,这里又没有婆母料理,我得回娘家去,比较安全些。丈夫说:可以,于是夫妻二人收拾动身,带上大孩子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半路上,微妙就生了孩子,孩子出生污秽满地,血腥味召来毒蛇,咬死了丈夫。微妙无奈,只好强忍悲痛,身背大孩子,怀抱婴儿向前行。走着走着,一条大河横在旷无人烟的半道上,河水猛涨,挡住去路。微妙放大儿在河边,抱婴儿过河。放下婴儿来背大孩子时,大儿子他自己便跳下水来迎接妈妈,这时,一个浪头打过来,大儿子便被河水冲走,淹死了。回头又去看婴儿时,婴儿已被狼吃掉了。
微妙失去孩子,悲痛欲绝,无奈孤身投奔娘家。谁知娘家失火,全家都被烧死,无一生还。微妙不得已改嫁。一夜丈夫酗酒大醉后回家,微妙因刚生产,不能前去开门。丈夫便发酒疯破门而入,将刚出生的儿子摔死,然后以酥油煎烤逼她吃下,微妙不开口,他便将微妙往死里打,无可奈何,只好吃下。微妙事后越想越觉辛酸,不久便逃到一个叫波罗奈的国家,在波罗奈城外,靠在路旁树下休息。
当时这个国家有位很有权势的长者,他的儿媳不幸亡故,儿子时时到城外祭奠亡妇,这一天恰巧发现了微妙,便问是哪儿的人,微妙便把她的一切遭遇告诉了他。他十分同情微妙。没过多久,微妙再次和他结为夫妻,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长者的儿子便得了重病去世。按波奈罗国的风俗,微妙必须陪葬,如是,微妙便成了陪葬品,被一起埋入土中。夜里有一伙盗墓贼挖开坟墓,微妙便得救了。这盗贼头子见微妙长的端正,便娶其为妻,时隔不久,这盗贼首领被捕获砍头,他手下的贼众又依民俗,将微妙第二次陪葬,奇怪的是,三天以后,有野狗豺狼来挖坟吃尸,微妙再次得救了。
历经这一系列苦难,微妙发誓要到释迦牟尼佛处出家。于是便找到释迦牟尼佛,哭诉所发生的一切,并忏悔过去所有的罪业,希望得到佛陀的怜悯,出家修炼。得到释迦牟尼佛的同意后,微妙便剃发出家,精進修炼,吃了许多苦,终于修得了罗汉果位,知道了自己前世的罪过。
这样微妙比丘尼便把自己的前世今生的经历全部说给了女尼们听,女尼们听后人人心中战悚不已,知道了贪欲如同星火燎原一样,如不早早熄灭,酿成的果报则不堪言说,凡未闻正法的众生,如同生活在愁苦的牢狱一般。女尼们从此齐心努力,更加精進的修炼。
佛的哲理故事 为什么要拒绝利用神通来传法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后,建议佛陀说:
“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众面前展现神通,那么,我们那烂陀城的人,一定会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说:“坚固!我从来不教比丘们对任何在家人展现神通,我只教导他们远离喧嚣,宁静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过失,则当自我举发,忏悔改过。”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佛陀说:“坚固!我可以以三种自己的亲身体证来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诫神通。
什么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变化出许多化身,能隐身、穿墙、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飞行、身出烟火、直达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归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现无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直达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佛的哲理故事 富贵公主为何咋折腾都有钱
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叫善光,善光公主不仅长相端正,而且聪明伶俐,宫中每一个人都非常敬爱她。
有一天波斯匿王问善光公主:“你是依靠我的力量,所以博得宫中所有人的敬爱,是吗?”
善光公主这样回答波斯匿王:“这是我自己的业力使然,不是因为父王您的力量。”
波斯匿王连续问了三次,善光公主始终没有改变立场,依然给出同样答复。
波斯匿王非常生气,于是就把善光公主下嫁一个穷人,并且告诉善光公主:“你现在可以试试自己的业力,看你能否改变命运!”
善光公主这位丈夫一贫如洗,简直就是一个乞丐。但是善光公主面对这种情景,一点都不灰心丧气。
善光公主询问丈夫:“你的父母以前是什么人?”
丈夫这样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中最有钱和最有名望的人,后来父亲病故,我家逐渐没落,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善光公主又问:“那你可知道老家的位置?”
丈夫答道:“我虽知道老家位置,但是那里年久失修,房屋早已倒塌,只剩一片空地。”
善光公主对丈夫说:“我想过去看看,请你带我前往。”
于是穷人丈夫带着善光公主回到旧宅,善光公主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神奇下陷,宝藏自然浮现。穷人丈夫从不知道,原来父母曾埋下这么多宝藏,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善光公主就和丈夫一起,利用这些宝藏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庄严的宫殿楼阁都陆续盖好,善光公主和丈夫住进了宫殿,并且请了很多奴婢前来服侍他们。
再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公主嫁给穷人后,气也消了,毕竟还是非常挂念。一天,波斯匿王想要了解善光公主现状,就召下属前来了解,下属回报:“公主现在住的地方和拥有的财富,与王宫都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叹不已:“佛曾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这话果然一点没错。”
随后不久,善光公主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来访。波斯匿王抵达善光公主新家,发现陈设装潢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他也从来没有见过,不由赞叹不已。善光公主更加坚信自己说过的话千真万确,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我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觉得不可思议,离开善光公主家后,就到祇园精舍请教佛陀:“善光过去修了什么福报,使她今生投生在帝王家,而且身有光明?”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当时国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国王第一夫人供养一顶珍贵天冠,放在毗婆尸佛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如意宝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当时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前身。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之时,又准备种种天厨妙味和上好饮食,准备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弟子。孰料被她丈夫看到,就想要阻止她,善光对丈夫说:‘我已发愿供佛,请你不要阻止,让我有机会供养迦叶佛,能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看到妻子意志坚定,只好勉强答应,善光终于顺利供佛。当时那位丈夫也就是今生善光的丈夫,因为前世阻扰妻子供养三宝,所以今生遭受贫穷果报;又因为他后来终于不再阻止妻子供养,所以今生必须借妻子的因缘才得到大富贵,假使没有善光公主,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佛陀开示,豁然开朗,对因缘果报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向佛顶礼后欢喜地离开。
篇5:幼儿故事:田鼠阿佛
【田鼠阿佛】
农庄的主人搬走了,谷仓也废弃了,里头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冬天已经不远,田鼠开始忙着收集玉米、麦穗、坚果和干稻草。
他们白天忙着,夜里忙着,他们全都忙着,只有阿佛例外。
小田鼠问:“阿佛,你怎么不工作?”
“我在工作啊,”阿佛说,“我在为寒冷、阴暗的冬天收集阳光。”
当他们看见阿佛呆呆地坐在那儿,凝视着大草原,又问:“那现在呢,阿佛?”
“我在收集颜色,”阿佛简单地回答,“冬天总是灰灰的。”
有一回,阿佛看起来像是快睡着了。他们责备他:“阿佛,你在做白日梦啊?”
“喔,不!”阿佛说,“我正在收集字,冬天的日子又多又长,我们一定会找不到话说。”
【制造浪漫的田鼠阿佛】
在一座离谷仓不远的石墙里住着一窝吱吱喳喳的小田鼠。冬天已经不远,田鼠开始忙着收集玉米、麦穗、坚果、梅子和干稻草。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着,只有阿佛例外。小田鼠们很好奇阿佛怎么不工作?阿佛告诉他们自己正在为寒冷、阴暗的冬天收集阳光、颜色。阿佛还说自己还要收集字呢。冬天来了。当第一场雪下下来的时候,五只小田鼠躲进了石墙的窝里。当大部分的坚果和梅子都啃光了,稻草用完了,玉米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石墙里很冷,谁也不想开口说话。然后,他们想起阿佛说过的阳光、颜色和字。这时阿佛爬上一块大石头,把太阳的光撒(sa)下来,阿佛又说起蓝色的长春花,黄色麦田里的红罂粟,和梅子树丛里的绿叶子。接着阿佛为大家吟诵起了诗歌,在这漫长的冬日里,阿佛用秋天里收集的阳光、颜色和字给大家带来了春日的温暖。
篇6: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
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么字啊!”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 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篇7: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
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
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 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篇8: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不要总把自己置于很髙的位置,要尊重他人,否则,只会让自己屡失颜面。
一代风流才子苏东坡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喜欢在人前卖弄,更喜欢作弄人。然而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在江河上泛舟,吟诗作对。苏东坡看到河边有一只狗正在啃骨头,他来了兴致,想以此为题作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对佛印说:“看。”脸上显露出得意的神色。佛印是位高僧,立刻明白了苏东坡的意思。于是,他把苏东坡赠给他并且题有苏东坡诗词的扇子丢进了河里。苏东坡看到佛印的举动,也马上领会到了对方的意思,得意的神色立刻变成了一脸的羞愧。原来他们二人都打了哑谜。苏东坡让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个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而佛印把题有苏东坡诗词的扇子丢进河里,正好回应了苏东坡的上联,也教训了一下苏东坡,这个动作隐含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爱作弄人,嘲讽人的毛病让他不止一次地出丑。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坐禅、参禅。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金山寺坐禅,苏东坡想起平日里和佛印较量多是自己丢脸面,心里很不服气,他一心想找机会戏弄佛印。突然他灵光一现,计上心来。他召唤旁边正在参禅的佛印说:“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睁开眼睛看着苏东坡,没有回答,却反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上下瞧了一下佛印,对他说:“禅师,我看你这样坐着就像一坨屎。”佛印听到苏东坡的回答没有嗔怒和责怪的意思,却微微一笑对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尊佛。”苏东坡很纳闷,但是他很高兴,因为自己终于赢了这和尚一回。
回到家里,苏东坡高兴地对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我说他像一坨屎,他非但不骂我还说我像一尊佛。”苏小妹却不以为然地说:”哥哥,我看今天输的还是你。禅师因为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像佛;你心中污秽,所以才看禅师像屎。”苏东坡听了苏小妹的解释恍然大悟,沉思良久。
对他人不尊重只会自取其辱,因此,在生活中应尊重他人,放低姿态提升自我修养。
篇9: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一天,佛印又和苏东坡喝酒谈天,几杯下肚,苏东坡提议出外游玩, 佛印一口答应。
二人来到郊外,只见遍地野花,杨柳夹岸。
二人信步而行, 去到一小山前。那小山不高而雅,松柏苍翠,山顶有一古庙,山前一道长河。
二人拾级而上,来到庙前。却原来是一关羽庙。
苏东坡一指关羽塑像说道:我们以此为题,对一联如何? 佛印笑道:请出上联吧。
苏东坡想了想道:
孤山独庙, 一关公单骑匹马;
佛印一愕, 想到:这上联怎么这样刁钻, 这么多单一数字, 那里去找许多双数的字来对。急得他直摇头, 敲了敲光头也没一个字出来。
苏东坡笑道:对不到认输便成了, 可别把光头敲破。
佛印说道:今天我对不了, 便不回庙了。
二人边说边行到河岸旁, 租了一条船,任船家顺水划去。沿河两岸桃树成行,三两渔人在垂钓。
见此光景,佛印哈哈笑道:
夹河两岸, 二渔夫双钩对钓。
苏东坡笑道:和尚对得妙,亏你想得出这么多双数字。
【佛的故事】相关文章:
1.佛的哲理故事
2.蜘蛛与佛的故事
3.佛语录
5.摘选佛经典语录
6.精选佛经典语录
7.佛的组词
8.佛语录 经典
9.十万佛诗歌
10.佛系座右铭大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