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
“萼緑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以及财税顾问等执业过程中,发现很多公司存在一些共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潜在税务风险较大,财务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在此进行分析列示,希望引起大家关注(下述主要基于企业会计制度介绍,如果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科目名称则存在变动,如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改为应交税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改为应付职工薪酬,技术开发费应改为研发支出等,敬请留意)。
企业所得税1.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等,但权利人却为股东或个人,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有些单位仍照提折旧,依税法,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及相关的保险费用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从节税的角度来看,产权在公司名下是有利的。
2. 某些外资企业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职工福利费列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依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计提职工福利费,而应据实列支入相关成本费用,且如实际支出超过工资总额的14%,应做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已无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计提的规定)。
3. 未成立工会组织的、未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单据的,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该项计提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 不按照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和净残值率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又未做纳税调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纳税年度补提折旧(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以前年度应计而未计的成本费用不得补计),建议大家在通常情况下,尽可能依据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计提折旧,以免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或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
5. 生产性企业在计算生产成本时,记账凭证后未附料、工、费耗用清单,无成本计算依据,给人以胡拼乱凑 之嫌。
6. 开办费在开业的当年全额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而未做相应的纳税调增,以后年度也未做纳税调减,依税法应从开业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摊销(注:新企业所得税法暂未见明确规定)。
7. 未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了人为地减少企业所得税税负,没有依据的随意计提期间费用,或在年末预提无合理依据的费用,税局可能不会认可。
8. 员工以发票定额报销,或采用过期票、连号票或税法限额(如餐票等)报销的发票虚假报销。造成这些费用不能税前列支的可能。
9. 有些公司长期经营且规模越做越大,但却又人为地长期做亏损,违反常理,易被税局检查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可能更不划算。
增值税1. 增值税的核算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相关明细核算,如一般纳税人未设置“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应交而未交及多缴的税额;或对留抵税额也通过“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出口退税通过所谓的“补贴收入”科目核算等等,造成增值税核算混乱,建议有必要看看关于中级或注会考试关于增值税的核算,因为很多人没能弄清楚这一块。
2. 运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发出的存货,引起缴纳增值税时间上的混乱,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如采取直接销售收款方式,商品(产品)发出后,即负有纳税义务(不论是否开具发票)。
3. 行政管理部门等领用原材料、非正常损耗原材料,原材料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并没有做转出处理,领用的产成品亦未视同销售处理。
4. 销售废料,没有计提并缴纳增值税。
5. 对外捐赠原材料、产成品未计提相应的销项税额。
6. 为降低税负,有些企业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对会计人员来说,虚开及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
7. 一般纳税人每月的税负率恒定,企业本意往往是希望人为控制税负水平或为了不引起税务局对异常申报的关注,而实际上正说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通常进货与销售并不会同步,每月的税负率出现适当波动才是正常的。
8.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方与收款人不一致,依规定如果收款人与发票开具方不一致,不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9. 小规模纳税人达到规定的销售额时,可能会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因此,企业应做好相关准备。尤其是快要达到规定销售额时,不宜保留太多存货,否则被强制认定一般纳税人后,该项存货销售时须按17%等税率,进项却没有抵扣,不划算。一般纳税人转正时,通常是半年就需要达到100万(工业)或180万(商业)的销售额,否则,难以转正,
备考资料
其他税种1. 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在一起不能划分清楚,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
2. 在以现金方式支付员工工资时,无员工签领确认的工资单;或虽有签字,皆为同一人笔迹;或公司员工的工资上限都人为控制在个人所得税的扣税标准左右或以内,给人以假账嫌疑。
3. 很多公司财务人员忽视印花税的申报(如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的印花税、会计账簿的印花税等)。
4. 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忽视了房产税的申报,关联方提供办公场地、生产场地给企业使用,未按规定申报房产税,在税务稽查时会带来补税、罚款及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5. 将应由出租公司承担的税金在本公司列支,计税依据被降低,变向偷逃了营业税等,也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6. 免抵退生产企业未按照当期免抵税额计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7. 公司可以向税局申请返还最近三年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2%的代扣代缴手续费,且用于办税人员的开支可免个人所得税,不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较多的公司未及时办理返还手续,造成损失。
8.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三年内,缴纳的增值税比上年度增长部分,可以申请返还地方财政分成的一半(即缴纳增值税的增量部分12.5%),不少企业未及时办理。
9. 股东个人的股票投资以公司名义进行,如果出现收益,将额外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及由此产生的利润分红所导致的个人所得税税负,不划算。
10. 公司终止经营时,不办理税务注销,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将上黑名单,今后如在广东省再设立公司等,须处理完遗留事情后方可办理。
会计核算等1. 出纳现金未日清月结,月末未与会计及时对账,不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盘盈盘亏等问题和查明原因。
2. 库存现金过多,日常结算大量使用现金,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舞弊隐患;库存现金账面出现负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假账,因为正常情况下,库存现金余额是不太可能出现负数的,一般都是因为挑选部分单据做“外账”时会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 会计长期未对出纳经管的现金进行检查,个别出纳利用管理漏洞挪用现金而公司却未能及时发现。
4. 银行账户无必要地开立太多,浪费时间不说,因为银行账户如达不到规定存款金额,很多银行还要收取账户管理费;银行账户无必要地开立在离公司很远或不方便去的地方;外币账户未进行同时反映外币和人民币本位币的复币核算,很多人不了解外汇复币核算的概念和方法。
5. 银行存款余额很大而不进行相关财务安排,如果银行存款余额很多,且暂时无其他投资或使用计划,可根据现金流量预测安排一些不同期限的银行定期存款组合,因为定期存款利率比活期高,且如需提前支取,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一致,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6. 在珠江三角区及广东其他一些地区,不少银行已实现了支票通用,有些仍使用电汇等结算手段,无必要地浪费手续费。
7. 银行回单及对账单长期不取回;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未定期进行核对;出现未达账项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亦未跟踪处理;存在直接凭银行对账单做账的现象,建议至少在年终结算前,应取回所有银行的回单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议可将银行对账单附在每期的会计凭证最后装订,以免遗失。
8. 交易发生时,未严格审查客户及借款人的信用,造成应收往来出现坏账的隐患。
9. 应收往来与客户长期不对账;长期不采取措施清收欠款;出现坏账时,长期不处理;对外币计价的往来未进行复币核算。
10. 股东借款数额较大且时间很长未及时结清,依规定,超过一定期限的股东借款视同分红。
11. 坏账损失未及时报经税局审批,造成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12. 收付款项时,对发票的角、分尾数不计,亦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往来明细账始终有零星尾差,导致工作量增加或不方便对账,建议最好依发票金额而不要扣减零星的尾数收付款。
13. 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重分录错误。正确的应是应收账款对应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对应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对应其他应付款,且重分类应根据相关科目和明细来进行,如应收账款中张三公司为借方余额为10000元,李四公司为贷方余额5000元,则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应列示10000元,预收账款列示5000元。
14. 短期投资(如购买
篇2: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
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以及财税顾问等执业过程中,发现很多公司存在一些共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潜在税务风险较大,财务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在此进行分析列示,希望引起大家关注(下述主要基于企业会计制度介绍,如果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科目名称则存在变动,如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改为应交税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改为应付职工薪酬,技术开发费应改为研发支出等,敬请留意)。
一、企业所得税
1.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等,但权利人却为股东或个人,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有些单位仍照提折旧,依税法,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及相关的保险费用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从节税的角度来看,产权在公司名下是有利的。
2. 某些外资企业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职工福利费列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依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计提职工福利费,而应据实列支入相关成本费用,且如实际支出超过工资总额的14%,应做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已无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计提的规定)。
3. 未成立工会组织的、未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单据的,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该项计提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 不按照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和净残值率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又未做纳税调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纳税年度补提折旧(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以前年度应计而未计的成本费用不得补计),建议大家在通常情况下,尽可能依据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计提折旧,以免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或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
5. 生产性企业在计算生产成本时,记账凭证后未附料、工、费耗用清单,无成本计算依据,给人以胡拼乱凑做假账之嫌。
6. 开办费在开业的当年全额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而未做相应的纳税调增,以后年度也未做纳税调减,依税法应从开业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摊销(注:新企业所得税法暂未见明确规定)。
7. 未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了人为地减少企业所得税税负,没有依据的随意计提期间费用,或在年末预提无合理依据的费用,税局可能不会认可。
8. 员工以发票定额报销,或采用过期票、连号票或税法限额(如餐票等)报销的发票虚假报销。造成这些费用不能税前列支的可能。
9. 有些公司长期经营且规模越做越大,但却又人为地长期做亏损,违反常理,易被税局检查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可能更不划算。
二、增值税
1. 增值税的核算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相关明细核算,如一般纳税人未设置“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应交而未交及多缴的税额;或对留抵税额也通过“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出口退税通过所谓的“补贴收入”科目核算等等,造成增值税核算混乱,建议有必要看看关于中级或注会考试关于增值税的核算,因为很多人没能弄清楚这一块。
2. 运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发出的存货,引起缴纳增值税时间上的混乱,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如采取直接销售收款方式,商品(产品)发出后,即负有纳税义务(不论是否开具发票)。
3. 行政管理部门等领用原材料、非正常损耗原材料,原材料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并没有做转出处理,领用的产成品亦未视同销售处理。
4. 销售废料,没有计提并缴纳增值税。
5. 对外捐赠原材料、产成品未计提相应的销项税额。
6. 为降低税负,有些企业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对会计人员来说,虚开及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
7. 一般纳税人每月的税负率恒定,企业本意往往是希望人为控制税负水平或为了不引起税务局对异常申报的关注,而实际上正说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通常进货与销售并不会同步,每月的税负率出现适当波动才是正常的。
8.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方与收款人不一致,依规定如果收款人与发票开具方不一致,不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9. 小规模纳税人达到规定的销售额时,可能会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因此,企业应做好相关准备。尤其是快要达到规定销售额时,不宜保留太多存货,否则被强制认定一般纳税人后,该项存货销售时须按17%等税率,进项却没有抵扣,不划算。一般纳税人转正时,通常是半年就需要达到100万(工业)或180万(商业)的销售额,否则,难以转正。
三、其他税种
1. 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在一起不能划分清楚,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
2. 在以现金方式支付员工工资时,无员工签领确认的工资单;或虽有签字,皆为同一人笔迹;或公司员工的工资上限都人为控制在个人所得税的扣税标准左右或以内,给人以假账嫌疑。
3. 很多公司财务人员忽视印花税的申报(如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的印花税、会计账簿的印花税等)。
4. 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忽视了房产税的申报,关联方提供办公场地、生产场地给企业使用,未按规定申报房产税,在税务稽查时会带来补税、罚款及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5. 将应由出租公司承担的税金在本公司列支,计税依据被降低,变向偷逃了营业税等,也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6. 免抵退生产企业未按照当期免抵税额计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7. 公司可以向税局申请返还最近三年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2%的代扣代缴手续费,且用于办税人员的开支可免个人所得税,不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较多的公司未及时办理返还手续,造成损失。
8.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三年内,缴纳的增值税比上年度增长部分,可以申请返还地方财政分成的一半(即缴纳增值税的增量部分12.5%),不少企业未及时办理。
9. 股东个人的股票投资以公司名义进行,如果出现收益,将额外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及由此产生的利润分红所导致的个人所得税税负,不划算。
10. 公司终止经营时,不办理税务注销,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将上黑名单,今后如在广东省再设立公司等,须处理完遗留事情后方可办理。
四、会计核算等
1. 出纳现金未日清月结,月末未与会计及时对账,不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盘盈盘亏等问题和查明原因。
2. 库存现金过多,日常结算大量使用现金,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舞弊隐患;库存现金账面出现负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假账,因为正常情况下,库存现金余额是不太可能出现负数的,一般都是因为挑选部分单据做“外账”时会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 会计长期未对出纳经管的现金进行检查,个别出纳利用管理漏洞挪用现金而公司却未能及时发现。
4. 银行账户无必要地开立太多,浪费时间不说,因为银行账户如达不到规定存款金额,很多银行还要收取账户管理费;银行账户无必要地开立在离公司很远或不方便去的地方;外币账户未进行同时反映外币和人民币本位币的复币核算,很多人不了解外汇复币核算的概念和方法。
5. 银行存款余额很大而不进行相关财务安排,如果银行存款余额很多,且暂时无其他投资或使用计划,可根据现金流量预测安排一些不同期限的银行定期存款组合,因为定期存款利率比活期高,且如需提前支取,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一致,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6. 在珠江三角区及广东其他一些地区,不少银行已实现了支票通用,有些仍使用电汇等结算手段,无必要地浪费手续费。
7. 银行回单及对账单长期不取回;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未定期进行核对;出现未达账项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亦未跟踪处理;存在直接凭银行对账单做账的现象,建议至少在年终结算前,应取回所有银行的回单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议可将银行对账单附在每期的会计凭证最后装订,以免遗失。
8. 交易发生时,未严格审查客户及借款人的信用,造成应收往来出现坏账的隐患。
9. 应收往来与客户长期不对账;长期不采取措施清收欠款;出现坏账时,长期不处理;对外币计价的往来未进行复币核算。
10. 股东借款数额较大且时间很长未及时结清,依规定,超过一定期限的股东借款视同分红。
11. 坏账损失未及时报经税局审批,造成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12. 收付款项时,对发票的角、分尾数不计,亦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往来明细账始终有零星尾差,导致工作量增加或不方便对账,建议最好依发票金额而不要扣减零星的尾数收付款。
13. 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重分录错误。正确的应是应收账款对应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对应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对应其他应付款,且重分类应根据相关科目和明细来进行,如应收账款中张三公司为借方余额为10000元,李四公司为贷方余额5000元,则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应列示10000元,预收账款列示5000元。
14. 短期投资(如购买股票投资)未及时进行相关投资损益的核算。
15. 存货未设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不反映数量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未按成本项目设明细账进行核算,制造费用科目期末仍保留有余额。
16. 存货数量未定期与仓库对账,出现差异未及时查明原因更正,未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出现盘盈盘亏及毁损、变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些公司损耗率明显偏高未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17. 存货料到单未到时,不进行暂估入账处理,致使期末存货可能出现负数;或虽进行暂估入账,但把相关的进项税额也暂估在内,若该批材料当年耗用,对当年的`销售成本将造成影响;或长期未取得相关发票,从而可能被税务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或处罚。
18. 待摊费用未按照受益期间正确摊销,未按项目设置相应的明细账,待摊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范围混淆。
19.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未进行分类,未按具体的固定资产设立相应的明细账,不能清晰反映每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导致在固定资产清理时,难以取得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及已提折旧的数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应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应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0. 固定资产清理时,未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亦不转销该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而是直接减计固定资产,造成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已为零,但相应的累计折旧明细科目仍有余额。
21. 购买的财务软件未列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摊销年限低于5年。
22. 应付票据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范围混淆。依规定,商业及银行承兑汇票属应付票据科目的核算范围,而银行汇票不属于应付票据的核算范围。
23. 预收账款余额很大,原因往往是应确认收入而未确认收入,容易引起税局的关注。
24. 收到营业款项时记入预收账款,然后利用支付现金方式冲销,而实际上该款项的性质是收入,这是典型的假账手法,较易被查处。
25. 计提工资时的分录体现代扣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项目(如: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应付工资),而不是在实际发放的分录中处理这些代扣项目,“应付工资”科目的贷方与计入各成本费用中的“工资”明细科目金额不符,不利于统计相关数据和填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有关表格。
26. 计提个人所得税时,通过“其他应收款”而非“应交税金”科目,但同时又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个人所得税,不仅无必要地增加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账目混乱,画蛇添足。实际上只需通过“应交税金”科目处理即可。
27. 公司在使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的同时,有些工资、福利性费用发生时又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科目中的“工资”明细科目中,核算方法不统一,不利于统计、核对相关数据和填列相关报表。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科目有时甚至出现借方余额。
28. 未设立“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而是在实际缴纳时直接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科目,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亦不方便统计相关数据。
29. 填列纳税申报表尤其是一般纳税人申报表时未与会计账务系统核对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等有关数据,发生错报时未能及时发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只填列本期数而不填列累计数,不方便对账和检查。
30. 各应交税金明细科目余额未与实际应纳而未纳税额进行核对;相关纳税凭证未及时取回;未及时发现错误;发现错误后未及时调整。
31. 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未及时抵扣;或已认证而当月未抵扣;出口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未及时取得,出口销售合同未及时到税务局备案,造成不能抵扣和退税; 因出口单证不齐应转内销处理而未及时转内销处理;有些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未取得或未抵扣(如生产用的水电费);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货物时,未要求其向税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
32. 教育费附加也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而未通过“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
33. 对股东的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余额很大,而同时存货亦很大,企业账面上则长期亏损,很可能是相当一部分收入未入账,造成存货无出路,外账上流动资金又经常不足,因此经常需要从内账调资金入外账,造成其他应付款也越来越大,这是典型的假账。稍懂常识的税务稽查人员一看报表即可看出问题所在。
34.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长期为零或特别低,容易被当作异常申报而导致税局锁机,致使购买发票困难或税务稽查;或长期出现留抵情况,原因可能是所有的进项都抵扣了,但很多收入由于客户未要发票而不确认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对应发票取得的收入并不意味着就无需计缴税金。
35. 预提费用计提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强,如水电费等,应根据水电费单或抄表数计提,而不宜随便估计一个数字。
36. 实收资本未按股东设立明细账;股权发生转让时未进行实收资本明细变动的相关账务处理;一些外资企业注册资本为外币,接受外币投资时,不是按照投入当天银行汇率的中间价折算人民币计入实收资本,而是按结汇汇率折算;或对实收资本科目也进行不必要的复币核算,注意:复币核算的范围应是外币的货币资金及以外汇计价的往来科目,而不包括其他资产及权益科目。
37. 验资时,未设立验资临时账户,而是将投资款直接转入基本账户;以非股东名义转入投资款;投入资本时注明“往来款”等而非“投资款”,造成不能顺利验资。分期出资时,未在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缴足资本金。
38. 弥补亏损后还有盈利时未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1月1日后,未依照新公司法规定停止计提法定公益金。
39. 不能区分会计报表中的亏损与税法规定的可弥补亏损的区别,由于存在一些调整项目及税法对可弥补年限的限定,会计报表上的亏损与税法规定的可弥补亏损可能是不同的,会计亏损可从会计报表上查得,而税法规定的可弥补的亏损应为税局确认的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的为负数的应纳税所得额。
40. 当存在出口和内销时,或当存在一般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时,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未设相应明细进行核算;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某月有收入而无成本,而某月有成本但无收入,给人以假账之嫌。
41. 计算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时,未附销售成本计算表;年度请不要在这里推销软件本结转方法前后不一,有时用加权平均法,有时用先进先出法,有时是人为确定结转成本数额,人为调控成本迹象明显(注:目前已取消后进先出法)。
42. 商品或服务的毛利率与同类行业水平相比严重偏低,或月份间的毛利率忽高忽低,有假账之嫌。
43. 涉及增值税的业务,未将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处理,而是将其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造成收入少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多计。
44. 营业税、增值税等与主营业务收入不匹配,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与相关的流转税计税依据不匹配,与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税金等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45. 费用按三栏式而未按多栏式设明细账,可能造成账户中累计数与利润表不符;未统计本月及全年累计数;明细数合计与合计数不符;未与总账和报表进行核对,本月合计或累计数发生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工资、福利费等合并在一个明细科目中反映,不便于填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有关报表。
46. 计划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开发费用未单列明细科目或升级为一级科目核算,亦未在技术开发费科目项下再列明细进行核算,可能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或年检碰到麻烦。
47. 未按期进行纳税申报;没有业务发生时应进行零申报而未申报;扣税账户余额不足导致不能按期扣缴税款,造成税务罚款和缴纳滞纳金;有些公司的交通违章罚款较多。
48. 财务费用未设明细进行核算,或未进行多栏式明细核算,外币货币资金及以外币计价而产生的往来期末时未结算汇兑损益。
49. 将应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有关支出如罚款、捐赠等列入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
50. 账证、账账、账表、账实未进行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造成账目核算混乱。
51. 发生错账进行错账更正时,应用红字冲销法而未用红字冲销法,已更正凭证,未在错误凭证上注明“已于某年某月某号凭证更正”,更正凭证的摘要只写“调整”字样,亦未注明“更正某年某月某号凭证某项错误”字样,难以理解错账更正的原因或可能造成重复调账。
52. 利用EXCEL编制相关原始凭证时,因使用公式的原因,可能存在分项数合计与表格中利用加总公式取数的合计数不符,而会计根据此表合计数编制会计分录,根据分项数登记相关明细账,从而可能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不符,因此建议在用公式计算明细数时,最好用手工将结果再重录一遍,这样即可实现明细数合计与“合计”数相符。
53. 当采用科目汇总表方法核算时,在科目汇总表后面未附计算依据的“丁字账”,有时很不方便对账和查账。
54. 纳税申报表未及时打印出纸质资料,亦未妥善保存,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因为这可能导致以后年度的亏损弥补表难以取数。
55. 有些公司规模很小且业务简单,却购买价格昂贵但与公司实际又不相适应的财务软件;有些公司业务很多,很有必要购买财务软件却一直坚持手工核算。
56. 使用财务软件核算时,有些无必要的按月打印纸质会计账簿,而有些则长期一直不打印纸质账簿,有些未采用U盘或移动硬盘等进行双备份。
57.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存在应补缴税款时,账务处理不规范,有些直接做进本年的所得税,有些甚至做进管理费用,规范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同时借:利润分配,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并相应调整上年度的会计报表和本年度资产负债表相应项目的期初数。如果采用的是财务软件,可将原报表另存为一个新的报表,并更名为“XX报表(调整后)”,手工修改相关数字,但注意下年度时,仍应改回采用原报表生成。
58. 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应处理和应解决的问题长期不处理。
59. 有些企业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太低;企业管理人员在处理涉及财务的相关事项时,不征求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见;有些选择代理记账人员时只注意比较价格而忽视其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税务鉴证时过于草率,造成大量应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会计人员得不到专业外援的有力支持。客观地说,优秀的专业人士认真负责的审查,往往是杜绝乱账的最后一道防线。
篇3:高考作文常见五大失误及相应对策
高考作文引导:常见五大失误及相应对策
失误一:思维跳跃,节外生枝
阅卷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几乎超过一半的跑题考生都出现了这类错误。例如有考生论母语时,谈及了文化,又从文化谈到文化现象,最后甩开“母语”这一关键词,大谈要重视某种文化,导致离题。
对策:考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误,属于思维转换出现错误。比如面对“母语”这一作文题,考生要知道在母语文化背景下进行作文,从文化延伸到和文化有关的事物是允许的,但重要的是,讨论具体的文化现象,一定要紧紧扣住“母语”这一前提条件,即落脚点在母语。
失误二:审定类型,判断有误
近两年,我省高考作文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即命意作文。它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既不像材料作文限定太死板,又没有话题作文的宽广无边。
以今年的作文命题为例:从宏观上看,考生立意有三个要点:①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③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思维无论怎样发散,这三个信息点(当然可以取一个信息点作文)是不能回避的。但是,部分考生还是将作文审定为话题作文,脱离了作文材料所隐含的限定。
对策:虽然明年的作文形式还不知晓,但是从我省和全国各地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考生还是要重视命意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训练,学会在命题限定的范围内打开思维,多角度地深入写作。
失误三:阐释概念,理解错误
或是语文基本功太差,或因为考试太紧张,有部分考生将“母语”这一词语理解错误,认为它是“母亲的语言”、“母爱”等等。概念有误,全篇皆错。
对策:避免这种失误当然需要考生锤炼语文基本功;调整自己的应试心理状态,考场上,平静心态,认真审题。
失误四:只取局部,放弃全体
仔细审题就会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关键信息点有两层,第一层是“母语”二字,第二层是文化、交流、欣赏等。有些考生只谈及一点,放弃其他。
对策:这一失误带有普遍性,一定要引起来年考生的关注。在平日训练时,考生要仔细审题,先明确命题范围,找出由关键词组成的一个面中确定一个写作点,多角度地深入写作。第一层信息点不能丢弃,第二层信息点可以自由选择,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失误五:违背题意,反弹琵琶
试看这一篇作文观点:母语和民族文化根本就没有很大的关系,我听不懂广东话、浙江话,还有很多民族语言也听不懂,但是我了解民族文化,这和听不听得懂方言没有很大关系。
从一开始,考生就否定了母语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使后面写得再出色,也是一篇离题万里的文章。
对策:高考作文,考生不能否定命题的基本内容或者基本观点。如果要做否定文章,只能在肯定命题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对局部问题进行反思,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肯定。这样的文章有思想,有个性,可以获得好
篇4:外贸英语常见失误
做外贸的时候, 通常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 导致于我们在与国外客户沟通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恰当的表达,所以,了解在与人交流中的常见雷区就很有必要。
外贸英语中常见失误
1. 这个订单, 我们的利润非常低
中式英语: Our profit is very low in this order.
地道英语: Our margin is very thin in this order.
注解: 表示利润低, 可以用 low profit 来表示, 语法没错,意思也没错,但是美国人往往不这样说,他们在口语和电邮里, 经常用 margin 这个词来表示利润, 用 thin 来表示“低”、“少”。
2. 如何用英文表达“辛苦你了”?
中文跟英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是有很大差异的, 我们用中文日常对话, 或者书信电邮, 经常会用到这类寒暄的句型, 对于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如“辛苦你了”, “麻烦你了”等。
但是英文中是不能这样直译的, 如果翻译成“you must be tired”客户绝对是一头雾水, 觉得很难理解.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表达这类对于对方辛苦帮忙的感谢, 还是简单地说一句: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elp 或者 Sorry to trouble you, 就可以了。
3. “硬性规定”在口语里怎么说?
很多时候跟客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付款方式之类的, 如果客户要求远期付款, 而业务员坚持要做信用证, 没有别的余地, 就需要跟客户申明, 这是我们公司的硬性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 用Company rule 或者 company policy, 程度就不够了, 会让人觉得还可以变通。
在英文中, “硬性规定” 有一个专门的短语, 是 hard and fast rule.
如: 抱歉 Michael, 我们只能接受电汇, 而且必须有定金. 这是我们的硬性规定.
Sorry, Michael, we could only accept T/T with deposit. It’s our hard and fast rule.
需要注意的是, 这是固定搭配, 千万不要用中文思维直接翻译成 hard rule, 让客户一头雾水。
4. 如何用英文准确表达“时间不够”?
曾经看到一种错误的表达: The time is not enough. 这是完全直译的中式英语,是错误的。在英文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做出合适的翻译, 常规的表达有以下几种:
1.There isn’t enough time.
2.The time is limited.
3.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5. 赞同客户的意见, 能不能用 I know?
在英语口语中, “I know”这个短语其实不常出现, 这经常是中国人使用, 而美国人不太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当对方跟你解释某个问题时, 你说“I know”, 对方会觉得你在说“行了, 我知道了, 别烦了”. 这样, 他会马上停止说这个话题, 因为他觉得你已经不耐烦了。
可事实上, 我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我们只想表达“我懂”, “我知道”, “我明白”, 只是赞同一下对方的观点, 别无他意. 那在口语中, 就可以说一句“I got it”或者省略主语的“got it”, 就可以了。
如果完全明白, 还可以来一句“Crystal”, 表示“完全明白”, “一清二楚”。 要是如此表达, 保证能让客户刮目相看。
附:外贸新手必备口语
(1)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
你看什么时间比较方便?
(2)I'd like to suggest a toast to our cooperation.
我想建议为我们的合作干一杯。
(3)Here is to our next project!
为我们下一个项目干杯!
(4)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you are free?
请问你什么时候有空?
(5)Gal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of visting your ompany and I hope to concude some business with you。
很高兴能有机会拜访贵公司,希望能与你们做成交易。
(6)What I care about is the quality of the goods.
我关心的是货物的质量。
(7)Please have a look at those samples.
请给我看一下那些样品。
(8)I'd like to know any business connections abroad.
我想多了解一些你们公司。
(9)I would be happy to supply samples and a price list for you.
我很乐意提供样品和价格单给你。
(10)Can I have your price list?
你能给我价格单吗?
(11)Will you give us an indication of prices?
你可以给我报一个指示性的价格吗?
(12)I 'm in charge of export business.
我负责出口生意。
(13)I'm thinking of ordering some of your goods.
我正考虑向你们订货。
(14)What about the prices?
那价格方面怎么样?
(15)Let's call it a deal.
好,成交!
(16)Our product is the best seller.
我们的产品最畅销。
(17)Our product is really competitive in the word market.
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18)Our products have been sold in a number of areas abroad.
我们的产品行销海外许多地区。
(19)It's our principle in business to honor the contract and keep our promise.
“重合同,守信用”是我们经营的原则。
(20)I wish you success in your business transaction.
祝你生意兴隆。
篇5:话题作文失误对策(网友来稿)
话题作文失误对策(网友来稿)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张伟明说:“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像,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对“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考生写作话题作文时必须紧记。当然,不等于说,懂得了话题作文的特征,就能写好话题作文。实际上,目前高三学生,有的虽然懂得这些特征,但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失误。下面我们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的六大失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失误一:套用模式,文章刻板。有的考生或因为临场作文缺乏自信,或因为平时训练不当(大抵是指导有误),于是准备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五段模式”,即引论部分导入话题,本论部分三段并列,结论部分联系自己。如果题目有提示性材料,要求针对材料写作文,他就导入“爱国主义”,主题部分先写“爱国主义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再写“爱国主义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动力”。这里的爱国主义=X,X可以代入许多褒义词;套用这样一个模式“法宝”,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而有个性的文章呢?
对策:弄清楚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也是一种材料作文,但它与过去一般的提供材料作文又有着明显的不同。①材料作用不同。材料作文不仅是写作的触发点,也是立意的根据。如1995年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写一篇议论文。一般来说,写这篇议论文都离不开这首诗的寓意--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都需要点明材料。话题作文往往也给材料,但这材料不是立意的初始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点,而是立意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触发点。作文的内容不是所给材料的思想内核与思想延续,而是所提供话题的发散与辐射,是话题的远方目标与方向。②体裁要求不同。材料作文只能按照规定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而话题作文则是“文体自选”,给了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长,展示写作才华,显示其综合写作实力的广阔的空间。③入题方式不同。材料作文如写议论文,必须按照“引-议-联-结”的模式来构思,首先必须概述所供材料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点明所供材料的主旨,引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而话题作文如写成议论文,则不一定要概述所供材料,完全可以抛开原材料另辟蹊径,引出话题,只要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就行。④思维形式不同。材料作文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较重,严重束缚了考生的创造性。而话题作文则可更多地体现考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测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失误二:审题有误,偏离题意。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偏题、离题之作。如的高考作文,就有不少考生在论“创新”问题,全文既没有关于话题的任何表述,整个思路也完全离开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这显然偏离题意了。
对策:抓好审题这一环节。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在内容上仍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这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比如20有的考生所写的《论创新》《小议“失败”》《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等,就是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无关的。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应试思想的蔓延,以后的高考作文肯定要加大限制性,其中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因此,写作话题作文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否则就容易偏离题意。认真审题既可避免偏离题意,又会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扩大选材的范围。
失误三: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由于话题范围大,考生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可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作通盘考虑就匆忙下笔,结果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写到后来,觉得还漏掉什么就补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对策:一是学点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知识。二是养成写前先拟提纲的习惯。拟提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进行通盘考虑的过程。三是每次作文训练后,向老师请教:本次作文全班最佳的文章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学习其他同学结构文章的策略。
失误四:内容缺少真情实感。近几年高考作文卷中真正动情的文章实在是太少。要么平铺直叙,感情苍白;要么用语气词来凑,矫揉造作;要么口号不断,套话连篇;要么政论文章,临高训人……矫情伪情少情无情之作泛滥。或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或是胡编乱造,粉墨登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瞧出破绽,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失误更大。评分标准列“感情不真实”的文章为4类卷,20分以下。
对策:记叙文本来就要动之以情,就是晓之以理的议论文,也要注入强烈的情感。所以高考一类卷规定要“感情真挚”,这种真挚感情还须贯注于发展等级的诸项要求中。无论是立意谋篇,还是遣词造句,作者都要把从心窝里流出的喜怒哀乐,倾注于人事、景物、道理上。惟有这样,作者澎湃的感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心弦和鸣,才能鼓动读者心旗摇荡,拍案叫绝。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失误五:文体不明,失之偏颇。话题作文规定“文体自选”,而不少考生文体选不准,写起来到底是哪种文体,自己心底无数,既有记叙,又有议论,还作些说明,搞得“非驴非马”,成了“都不像”。如果说这是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也没有掌握好“叙”与“议”的比例和分寸,结果中心散乱。
对策:话题作文由于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选择最佳文体。一要看话题适宜用什么文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作文,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作文,编故事、写记叙文比写议论文似乎顺手些;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写议论文比编故事、写记叙文似乎顺手些。二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故事,就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散文或者小小说;如果你理性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如果你平时喜欢古今诗词,有较强的炼字炼意能力和音韵知识,就可以写一首诗;如果你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介绍,也完全可以写一篇说明文。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材料是作文写作的物质基础,如果缺少材料的话,即使自己偏好某种文体,也只能放弃。四要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只要你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功底,不妨去选择那些比较冷僻的的文体(比如小小说、寓言、童话、戏剧、小品等)去写,或创造“另”类文体(套用应用文体、移植专业文体、自创无名文体),这样,你的文章也许会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从而获得高分。当然,《考试说明》和评分标准都规定要“符合文体要求”,这就要求考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规范,“写什么像什么”,是记叙文就要人、事清楚,人、事集中;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驳斥到位;是说明文就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功能,说清事理的来龙去脉。
失误六:题目拟定,没有特色。不少同学并未真正重视文章的拟题,有的虽然重视但拟不出好的标题来。具体表现在:有的同学习惯以话题作标题。当然,从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心灵的选择”话题,也确实可以用来作文章的标题,但并非所有的“话题”都适合用来作标题,有些“话题”只是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如“诚信”),若以此为标题可能就不够恰切。有的则是随便拿一句话作标题。更多的是一般化,没有特色,没有意蕴,不吸引人。
对策:在自拟题目时,要注意拟题的规范:①确切。标题要与文章内容相符,含意要清楚,宽窄要合度。②精炼。标题的文字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③新颖。好的标题要意味隽永,新鲜醒目,不落俗套,能深刻生动地暗示内容,又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具体拟题时,可采用如下四种主要方法:①直言明旨法,如《人贵有诚信》《提倡开拓和进取》等。②仿拟套用法,如《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风来满眼春》等。③辞格借助法。如,比喻:《小心这把双刃剑》《人生是一张答卷》《诚信,交往的桥梁》等;夸张:《一花一世界》等;对比:《律人与律己》等;借代:《我身边的“曾子”》等;对偶:《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解难》等;顶针:《人生多彩,多彩人生》等。④形象符号法。如《10-1=?》《?+?+?+……=0》《WWW……》等。
篇6:记叙文叙事常见的失误
记叙文叙事常见的失误
叙事是记叙文根本,是骨架支撑。如果说描写是“花”,那么叙事就是“藤”,“藤”之不立,“花”将焉附?然而在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叙事有脱节或不完整
这一失误具体表现为叙事过程中突然“跨越式前进”,同时又缺少一些必要的交代,使得叙事有明显跳脱之感;或叙事结得过于仓促,“悬疑”未解,事犹未定,意有未尽。如有一篇题为《等待》的记叙文,文章重点叙述的是自己等待事先有约定却迟迟未归的母亲的过程,在前文未作任何铺垫或暗示的情况下,却作了如下收束:“我惘惘地推开家门——原来,妈妈早已到家。”读了这样的结尾,读者也定有些“惘惘”,而能够带领读者走出迷惘的方法就在于作一些补充交代,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可以释疑的细节的设置。
二、叙事过程中另生“枝节”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贯通始终的“主干事件”,而八九百字的短篇更是要求作者应该握紧“主干”展开叙述,少生旁逸斜出之笔。否则,将有损于叙事的集中性、连贯性,甚至是全文的中心。如在一篇母爱主题的记叙文中,作者着意叙述的事件是:母亲思儿心切,赶了几十里路来学校看“我”。可就在这“主干”之上,却有一个不小的“枝节”:行文中间
作者用一大段文字专门叙述了母亲捎来的妹妹的信,妹妹在信中鼓励“我”好好学习,而“我”也由衷感慨“有个妹妹真好!”这一旁生的“枝节”,不仅影响了“主干”的自然生长、简约精炼,而且还容易分散甚至误导观赏者关注的焦点。而驱除“枝节”干扰的根本在于:动笔前心有“主干”,过程中咬定“主干”,结束时回望“主干”。
三、叙事重心频繁转换
有一篇这样的记叙文:起笔由“自习课上的.喧闹、神侃”叙起,然后转入“我和小宇之间关于足球的争执”,并由此引发“我和小宇关于文具盒的矛盾纠葛”,最后借“文具盒事件”传达友情主题。这样的记叙文实际上是前后叙述了几件彼此有牵连的事情,前者牵出后者,后者“登台上演”,前者淡出视线,一出连着一出,似乎是“好戏连连,精彩不断,跌宕起伏,相承紧密”,其实回望一下全篇便会发现,全文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而这将最终导致全文中心不明。究其原因,一是叙事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二是叙事过程中又出现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失误。而解决之道便是——明确一个中心,锁定一个事件。
四、“感慨良多”,叙事淡化
叙事过程中或结束时抒发的感慨、议论太多或明显多余,也是记叙文叙事方面的“多发病症”之一。有作者直接站出来发表大段议论的,也有在人物对话中借某一人物之口“语重心长”般代言的。感慨、议论的“泛滥”不仅直接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甚至还冲淡了叙事,并最终影响了记叙文文体的鲜明性。要避免此类失误,切记一条原则:叙事、描写方是记叙文为文之“主业”,感慨、议论适时点到为止。
五、叙事过于详尽,缺乏剪裁
叙事本应详细,但凡事皆须有“度”。如果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视同仁地细细交代一番,那么就很有可能遇上以下这些缺憾:一是篇幅过长;二是在平均用力中淹没了重点,掩埋了高潮,总体感觉平平;三是叙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缺乏缓急相间、疾徐有致、详略得当的“节奏感”。叙述者是埋头“笔耕不辍”,难得喘息;而阅读者则一路追随而来,也是不得轻松。
要想改变这种双方受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学会适当的剪裁取舍,变“事无巨细,一视同仁”为“事分重轻,厚此薄彼”,即根据预设的文章立意,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择取“最具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展开来从容叙写,至于其它相对次要的环节,则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潇洒剪掉。
如有一篇亲情主题的记叙文,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回家,恰遇父母“冷战”,无奈之下“我”只得到小吃摊上解决晚饭,结果食物中毒;神志恍惚之中,“我”看到父母拨打120,背“我”下楼,到医院后又为“我”忙这忙那;输液时,“我”又看到父母互相谦让、互相关怀体谅的情形;第二天醒来,父母对“我”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父母之间也是愈加体贴关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在原文中,不仅事件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情形都得到了充分展开,而且每一个小的环节也都交代得相当详细,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却因为缺乏剪裁,效果并不见佳。其实,原文中有不少内容是大体相似的,比如“神志恍惚中”“输液时”“第二天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择取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重点叙写,果断舍弃其它——如让“我”干脆就在神志恍惚中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除上述问题之外,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还习惯于“大段式叙事”,甚至从头至尾一整段,结果导致叙事“眉目”不太清晰,缺乏“节奏感”,叙事笔法也显得不够成熟。针对于此,应该学会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自然段落”作些必要的切分,如此切分一下,文章不仅有了“眉目”,显了“节奏”,甚至还能透出些“从容叙事”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篇7:片段作文常见失误示例
片段作文常见失误示例
失误一:开头绕圈子,切题慢。片段作文要求用简短的文字,完成写作的任务,字数一般限制在150字以内,因此,写作时要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例如:看得我们有点惊讶,儿子的到来,让这个父亲卑微的形象一扫而光,身体中好像注入了一种力量,似乎显得很有精神,如阳光扫过一般,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拿出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递给儿子,微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轻声地向儿子交代着什么。(选自长沙市中考片段作文)
这个片段描写是写神态的,主要抓住“很有精神”“淡淡的'笑容”“微笑”,写出了父亲地位卑微但在儿子面前自尊高贵的形象。但是,“看得我们有点惊讶,儿子的到来,让这个父亲卑微的形象一扫而光”这句远离了写作要求,转了一个弯才回到神态描写上来。
失误二:内容远离语境,忽视材料中的隐含要求。片段作文一般是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如漫画、特定的情景等)来写作,其中包含很多的隐含信息。写作时,要善于扣住要点,发现信息,要兼顾上下文的语境要求。
例如:通红的眼睛泛出无力的眼神,脸上的倦容依旧,挺直的身子没过几秒就弯曲下来,就像一棵想在烈日下竭力挺拔的苗,没过多久,不得不向阳光举手投降。零乱的头发上粘着的草屑没有了。他拿出零碎的钞票递给儿子,轻声地向儿子交代着事情。(选自20长沙市中考片段作文)
这个片段重点在肖像描写。抓住“眼睛”“脸”“身子”“头发”来刻画父亲形象,但是没有扣紧文本中父亲的形象来写作。原文中,“父亲”是一个卑微但自尊、自强的形象。这个片段中父亲变成了卑微、无助、猥琐的形象,它脱离了原来的语境。
失误三:描写缺乏生动性与表现力,内容平淡无味。片段作文虽小,但一样要写得精彩。写作时要精心挑选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等;抓住有表现力的细节,例如写笑脸,可写露出的牙齿、酒窝、皱纹等。
例如:她,粗糙的皮肤,肥胖矮小的身材,一张不太讨人喜欢的脸,跑起路来表情最痛苦。她就是我的小学同学“肥姐”,她那傻得可爱的笑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这个肖像描写的片段平淡无奇,缺少生动的描写及细节的挖掘。如果抓住某一特点做细致刻画,那表现力就足了。
总之,片段作文要做到切题快,扣题紧,内容生动,把写作的技巧浓缩于其中。
篇8:关于高考填报志愿常见失误
失误1
不顾实力,盲目冲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第一、第二志愿冲,第三、第四志愿冲,第五、第六志愿才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
解读:针对填报志愿时如何排序六所高校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学校应是考生非常向往但依据往年分数报考可能有些悬的学校,可以“跳一跳”,努力冲一下;第三、四个志愿高校应是考生比较喜欢且依据往年分数录取问题不大的学校,可用来“稳一稳”;最后两个志愿高校是考生按照平时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
失误2
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第三和第四志愿之间都只有几分的梯度。
解读: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表示,6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最好在10至2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至10分,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可能录取不了。
失误3
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高(都选择学校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仍可能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之后的志愿。
篇9: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
我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概念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阐述,提出了一系列的灾害防治措施.
作 者:刘慧芝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宁波,305012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1)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前兆特征 防治篇10: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与对策
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与对策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也相应产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更加完善了各级机构对医疗事故的`处理,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急诊科,一方面,由于接收的患者大都起病急、病情重,对疾病的不了解使他们充满焦虑和恐惧;另一方面,病人陪人对急诊科护士工作不理解,因此,急诊科就成了护理纠纷较多的科室.现将急诊科常见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分析如下.
作 者:孙健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刊 名:当代护士 英文刊名:TODAY NURSE 年,卷(期):2004 “”(4) 分类号: 关键词:【会计工作常见失误与对策】相关文章:
9.会计工作求职信
10.会计工作职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