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外婆的花生地散文

外婆的花生地散文

2023-06-28 08:32: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圆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外婆的花生地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外婆的花生地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婆的花生地散文

篇1:外婆的花生地散文

外婆的花生地散文

外婆一生都喜爱花生。在外婆的歌谣里,我就是一粒剥了壳,去了皮的花生仁。白白胖胖的,让她疼爱不已。

外婆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懂得生活的艰辛。她缠过的小脚,尖尖的,锄头一样的形状。真不知道,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外婆,是怎样一锄一锄地在后山的荒地上,挖出了一块花生地。

小时候馋嘴,常常偷吃外婆的花生种子。外婆把颗粒饱满的花生仁挑选出来,其余的给我当零食。我常常跟在外婆的后面,学着她的样子播种花生。我的童年,就这样被外婆种进了花生地,每年都长出很多的花生。手指轻轻一捏,一首童谣就嚼得香脆脆的。

那时候有零食吃,是一件幸福而骄傲的.事。由于我的显摆,那块花生地让生产队发现了,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没收充公。外婆为此差点挨了批斗,零食没了,外婆比我更难受。从此,外婆总是一个人很早出去,很晚回来。神神秘秘的,不知在干些什么。但她在我眼里,就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总能变出香喷喷的花生,让我惊喜不已。后来才知道,外婆在后山隐蔽的地方,东一窝,西一窝,零零散散地种了许多花生。直到分田到户时,外婆才要回了她的花生地。

知道我爱吃花生,外婆年年都种。种不动时,就亲自挑选种子,让舅舅替她种。外婆种的花生很有特点,个大壳薄,籽粒饱满。手指轻轻一捏,就开了,每年送给我不少。外婆说:花生补血养人,是土生土长的长寿果。她要活一百岁,为我多种些花生。我一直坚信,扎扎实实,健健康康的外婆,准能活到一百岁。

三年前,在外地工作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九十七岁的外婆,会毫无征兆地走了。这是外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食言。疼爱我的外婆,埋进了她的花生地。我知道,她是想给我长出更多的花生。

外婆的百岁诞辰时,我去那块花生地看望她。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孩,扯了一丛花生,吃得满嘴是泥。见有人来,孩子飞快地跑了。那贪婪而机灵的样子,极像我小的时候。我随手扯了一丛花生,两指使劲一捏,竟然没有捏开坚硬的花生壳。手指生疼,一直疼到了心里。外婆啊,我再也吃不到您种的花生了!

一首熟悉的歌谣在花生地里回响,那是外婆的声音,遥远而亲切。“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个白胖子……”

篇2:我那三分花生地散文

我那三分花生地散文

黄土地是这个广阔平原的底色,上面零零星星地簇拥着一片片竹林、松林、或其他的混合树林,浙赣铁路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绕到学校门口后又宛然而去。有三座水库,幽深的库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清凉的蓝色的光芒。周边静静的,好像都没有人烟,只有我们学校,绿树掩映,楼房围墙,特别是那个高高的自来水塔,格外显眼。火车经过时,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窗户上的玻璃,就咔嚓咔嚓的一边震动,一边发出兴奋的回响。

一个月之后,对学校周边的情况基本上心中有数了:站在教学大楼楼顶,我们目力所及的这一大片黄土平原,大约一两千亩,都是我们学校的土地;学校设有农场,有固定的农场工人,实行机械化耕作。远处那些簇拥着的竹林、或其他的杂树林里,往往就安顿着一个村庄,茂密的枝叶为他们遮蔽了平原中狂暴的风雨和过长的日晒。而松林所在,一般都是荒坡坟地。学校到最近的乡镇所在地——洪湖乡政府大约五、六里路,那里设有浙赣铁路的刘家站。到鹰潭市区四十多里,每天有校车往返。

当我们从最初的兴奋、失落,到平静地在空旷的黄土地上散步的时候,我们已经接受了到十几米深的水井里提水,到围墙边的池塘里洗衣,到不远的五湖水库游泳,在羽毛球和排球场上跳跃。西边的地平线上,早已没有了温度和亮度,只是像个红气球一样飘着的,总也落不下去的太阳,陪伴着我们下晚自习,然后在火车和窗户玻璃的和谐共振中安享睡眠。

变化从第二年的春天开始。

班主任李建敏老师宣布星期五下午劳动。每个人领到一把锄头,来到围墙外的黄土地上。

从学校的第一道大门到真正校区的大门之间,有一条大约500米长的绿色通道。通道的左边是一个果园和一个足球场,男生们下雨天晴都在那上面滚得满身泥水。右边是一片比较平坦的斜坡,坡的上方是一个茶园,坡底连接着一座水库,夹在中间的地带就是我们班的花生地。

按照学号顺序排列,每人三分地。地块已被拖拉机犁过,我们需要做的是,先把大大的土块敲碎,再整成长长的三畦,中间留好通道方便进出。

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劳动。几锄头下去就知道了难点所在:这些沉寂了一秋一冬,终于被拖拉机翻起的黄土块,又大又硬,敲碎它们可得花些力气。

当男同学陆续完成了任务时,我们六个女同学才刚刚任务过半。男同学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过来帮忙,我们的整地任务也很快就圆满完成。

过了几天,班主任又组织了一次劳动,每个人在自己的地里播下花生种子,再施下种肥,用土盖好。播种工作告一段落。

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饭后的闲暇时光,我们或看书,或走棋,或散步,或打球。我们班的女子羽毛球和女子排球所向披靡,任本班的男同学怎么组队,都被我们女生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男同学全跑到足球场上踢足球去了,丢下我们女生队呆呆的抱着球,找不到对手。现在我们班里六个女生,每天相约,一起到花生地里看花生。花生出芽了,长叶了,分枝了,开花了,下针了,花生的整个生长过程被我们一一记取,也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哪天没赶上同伴,还要一个人特意去观察一回。

平时班主任会组织部分男同学给花生施农家肥。到了下针期,为了让花生多下针,下好针,要给花生松土培土,还要追施化肥——主要是碳胺。自己带上塑料桶,来到水库边,班主任正在讲解施肥要领:二茶缸碳胺配一桶水,要浇在花生根系的外围。我们几个女同学一商量,有了自己的办法:碳胺多加一茶缸,从花生叶面上浇下去,肥性足,吸收快,保准我们的`花生长得最好。一畦地种两排花生,我一边往前浇,一边快乐地唱起了歌,无意间回望一眼,惊奇地发现花生叶子怎么好像全煮熟了。其她女同学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我们都叫了起来:“李老师,快过来!”

班主任过来一看,就问:“你们舀了几缸碳胺?”“三茶缸。”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回答。“是不是对着叶子浇下去的?”“是。”李老师生气了:“刚才讲要领时又不认真听,这些花生全被你们烧死了。”

六个女生面面相嘘,哭丧着脸,心疼得要命。这些由我们亲手种下,看着它们一天一天长大的花生,都是我们最爱的宝贝,可是却被我们的自私和无知谋杀了。

落针后,主要的变化是地下长着花生,植株的外观看起来没有太多改变。曾经的黄土地像铺上绿色的地毯,变得温柔而又美丽。天气炎热起来。我们偶尔还去看一回,每次看到那几块空缺,有幸存活的几株也是老弱病残之流,心里就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做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失伤害了无辜的生命,哪怕只是一株花生,它也有权利拥抱春天。

花生的收获期在八月,正是暑假,每年都由学校农工和守校的学生一起收取。九月份开学时,每个同学都领到了三斤生花生。有人找到老师或老乡家里把花生炒熟了,大部分人就生吃。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口中的花生总是别有一番风味。

大片的土地只种一季花生。于是我们守着黄土地又过了一秋一冬。当春天再一次降临时,我们扛着锄头又来到了自己的花生地上。女同学们整地的速度还是有点慢,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三个女同学有了男朋友帮忙,她们早早的就整好地回去了,而帮我们三个的都是班里各自的老乡男同学!

我们六个女生还经常一起去看花生地,用一个有经验老农的内行的眼光。花生出芽了,长叶了,分枝了,开花了,下针了。每一朵小黄花,每一根小绿针,就是一个丰硕的果实,就是一份丰收的希望。

在缺株漏苗的地方,李老师发给我们绿豆种子,让我们及时补种。夏天来临的时候,绿豆开始成熟。我们隔几天就去采摘一回,剥开后洗净,装进热水瓶里,再灌进滚烫的开水,放学后回到寝室,就可以喝到清凉解渴的绿豆汤了。

二十年聚会,我们又回到学校。浙赣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梨温高速与浙赣铁路相伴而行。学校已改名为鹰潭市应用工程技术学校,成了一所职业中专。教学大楼和我们的教室还在。昔日的花生地已经被人承包,变成了绿色的果园。当年那些种花生的年轻人呢?开出了怎样的生命之花,又结出了怎样的生命之果?

我班四十个同学,来了三十三个。有一个同学远在新疆任副县长,那里和吉尔吉斯坦交界。大部分来了的同学都在正科、副科的位置上奋斗,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有一个贵溪的同学因直肠癌倒在乡长的任上,永远地走了;一个乐平的同学因车祸神智不清,不再识人。我们分别捐了款,聚会结束时分两组去看望了他们的家属。

六个女同学,三个离了婚。一个女同学生个男婴夭折后离婚,后复婚,又生了个男孩,据说那个男人对她严加管理。可是连同学聚会都不被批准,不知她在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一个女同学与同班的男同学校园里恋爱,毕业后结婚生子。离婚后她带着儿子被一个无赖所骗,拿到替他担保向银行贷的五万元钱后消失无踪。她一边带儿子一边工作一边还贷款。同学聚会,那个男同学没来,她来了。同时还带着一个愿望:孩子读高中了,可孩子他爸一年才给两千,希望同学能说说他,多给点生活费。

二十年,我也历经了生活的坎坷,体味了人情的冷暖,带着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了聚会。儿子拿着数码相机,热心诚意忙前忙后地为大家拍照。同学们都喜欢伸手在他头上摸摸,然后乐呵呵地大喊一声:“儿子!”

篇3:“独立”的花生地作文

“独立”的花生地作文

去吃火锅,调酱料时喜欢加花生酱、碎花生;买碗凉面,喜欢用热切的双眼盯着老板,“再多加点花生!”我在花生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喜爱,于我而言,花生的美好并不仅仅是嚼碎后的无穷回味,更是自己慢慢走向独立的成长见证。

在一切的花生食物中,我最喜爱的一直是其貌不扬的盐炒花生。小学的时候,镇子上的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会翻炒出一大口袋的花生,我家也不例外。每次看到爸爸拿出生花生倒进锅里,一铲一铲地翻炒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新年气氛。一次,嘴里正嚼着盐炒花生的我突发奇想,既然这么喜欢吃花生,为何不尝试着自己种一些呢?当我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时,妈妈犹豫着说:“自己种花生?你一个没种过地的小孩子能行吗?”妈妈觉得我只是被瞬间的热情冲昏了脑子,她坚信这一点热情过不了几天就会消散得无影无踪。

但禁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最后还是带着怀疑的心情同意了我的“申请”,在后院给我单独空了一小块地。

我熟练地剥开一个又一个的花生壳,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花生米的一件件红外衣,一粒接一粒地埋进土壤里。

看着眼前的这块地,它真的好小,被包围在妈妈给自己准备的“辣椒地”、“白菜地”、“番茄地”之间,显得那么孤单。但是在那时,一种莫名的感觉在我心中荡漾开来,好像从此刻开始,我就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仿佛看见了丰收的喜悦,看见了妈妈怀疑的'目光正在慢慢变化……

自此以后,每次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后院看看我的那块花生地怎么样了,时不时地给它浇浇水、施施肥。慢慢地,一株又一株翠绿的花生幼苗破土而出。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想象中美好,花生的成长经历并没有那么顺利。一次放学后发现,花生地里长出了许多杂草,我只能蹲下身子,替这些脆弱的花生苗清理掉它们成长路上的障碍。就在我哼着歌拔草时,突然传来了妈妈的一声惊呼:“你这个笨孩子,怎么把草和花生苗都拔出来了?”妈妈的话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向我砸来,我措手不及地看着手中握着的“杂草”,果然发现了许多花生苗的身影,摇摇晃晃地,好似在哭诉着自己的悲惨境遇。“傻孩子,你快去做作业,我来帮你拔草。”妈妈的声音让我回到了现实,“不,我已经知道了,可以自己来!”,自己的错误需要自己弥补,对花生苗造成的伤害也只能独自默默地用更用心的呵护来求得“原谅”。

上学、放学、看花生地……时间匆匆而过,终于,花生地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当我把“硕大的”花生果从沉静的土壤中拔出来,沐浴在阳光下时,我感受到了,在这块被妈妈的菜地包围着的花生地上,我也得到了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丰收。

“今年的花生收成很好!明年你继续种花生吧!”妈妈吃着我种出来的花生,开心地“安排”了我明年的任务。

或许,逐渐被身边的人信任、被大家需要、被抱有期待,就是成长中独立的美好之处吧。

篇4:姥姥家的花生地作文

姥姥家的花生地作文

每天每天,姥姥瘦小的身影和小母鸡细小的爪印,都准时地留在通往姥姥花生地的曲折小路上。

我常常借着去花生地逮蚂蚱的名义,跟着姥姥走到花生地去。暑假的太阳火辣辣得照耀着,从路旁的草地中不时窜出来懒懒散散的黄鼠狼。

播种的季节中,姥姥专心地做着一件农活——育苗,她要把一粒粒小小的`花生米,变成一株株碧绿的花生苗。一粒粒小小的花生米,舒服地躺在泥土中,等待着姥姥给它们水喝。姥姥把水洒到每一处土壤,让每一粒花生米受到一样的待遇。

等到花生成熟的季节,成群的鸟儿从无人知晓的地方飞来,似乎农民们每一个动作都被它们瞧见,知道要丰收了,赶忙过来祝贺,来分享农民们一年辛苦劳作的美好劳动成果。

姥姥停下手中活的时候,会给我讲述她们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和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姥姥的美好故事是我最喜欢,且百听不厌的故事。我和姥姥并排坐着,蟋蟀在旁边轻轻地弹着琴,仿佛一伸手,就能把这美妙的琴声牢牢抓住。

太阳看着农民们努力劳作一天,满意地落了下去。

晚风拂过芦苇,又拂过无数根细长的柳枝,吹向农民回家的方向,又吹过农民家中的烟囱冒出的轻烟。

我跟着姥姥往家走,走过猫头鹰的叫声,走过蟋蟀的琴声……

篇5:散文:外婆

散文:外婆

阿蒙神

今天下午就要去青岛实习了,然而我并没有什么心情,这阵子事太多,好多天没有睡好觉了,趁着上午的空隙,记录一下一些感受。

那天是六月四号,星期六,我九点才起床,打算写完作业再去解决早饭和午饭,等我洗漱完整理好,已经十点半,这时候我妈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奶奶死了,快回来。”就挂了电话(我从小到大喊都我外婆叫奶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快回家。我匆匆赶到车站,只有下午两点的车了,我在车站等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已经下午四点。

赶到三舅家,看到水晶棺里的外婆,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她了,清明节放假的时候犯懒在寝室睡了三天没有回家,五一在家呆了一天,也不记得有没有看到外婆。总之,只有她在五舅家的时候我才会天天看到她,住在其他舅舅家的时候,我很少单独去看她,我其实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亲情意识淡薄的人,只是很多关心和挂念羞于说出口,对我爸妈是这样,对任何我爱的人都是这样,我觉得他们都能懂我。妈妈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前些日子,有一次陈浩放假,她还给特地给奶奶洗好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让陈浩再多看外婆几眼。我其实是有些惊骇的,我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已经这么糟糕,满满的羞愧感涌上心头。

这天晚上只有我妈他们守在那里,我妈让我回家睡觉,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突然好像回味过来了,才意识到外婆是真的走了,陪伴我二十年的人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思想飘得很远,一直到富家外婆的老房子里。家人说再过几天就是外公三十年忌日了,我没有见过外公,据说大舅家有一张照片,也一直没人给我看到底是哪张。我只知道,这意味着外婆孤独了三十年,我小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虽然那个房子光线不好很暗,晚上睡觉外婆的猫还会爬到床上把我吓个半死,但是门外有颗枣树会结许多甜甜的枣子,外婆也会把枣子做成各种枣干,还有和外婆一起去地里挖苕吃。外婆家的电视是黑白的,但是我也愿意睡在外婆家,因为在家我妈不让我看电视太晚,在外婆家看电视也会常常没有信号,然后在电视上拍一拍,辏又好了。其实外婆不怎么看电视,因为她看不懂,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小时候我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外婆说她不识字,当时年少无知的我感到很惊骇,居然有人不认字,现在才知道自己多么浅薄,她们生活的年代和我们完全就不一样,不识字其实很正常,尤其是女子,她也裹了脚,被封建礼教毒害的最后几代人。反正她每次都把电视开着,却很少看,好像只是一种陪伴的方式。她信教,每天晚上都要祷告,小时候我也喜欢跟着一起祷告,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外婆念念有词的是什么意思,只听见她说,愿主保佑我大儿子如何如何,二儿子如何如何,三儿子如何如何,反正就是为每个孩子祈祷着,没有偏颇,没有遗漏。现在我才明白这种感觉,她所有的幸福感都来自子女的幸福,就像我妈说的,她从来不想着自己,毫无保留的把爱给了子孙,每次去我家的时候,都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些吃的,那都是别人买给她吃的, 她都留给我们。想到这些,电脑前的我忍不住哭了,真的觉得,这些事好像就在昨天,怎么一转眼,外婆就没了呢。

第二天晚上也就是上山前一天,把外婆从水晶棺移到棺材里之前,我们每个人还能看她最后一眼,她安详地躺着,瘦削的脸,可是我们只能看着,看着她离开,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其实现在说着这些也没什么用,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了。

有一些瞬间,感觉自己不再向往自有文艺的生活了,有什么比至亲至爱都还在更幸福呢,好好珍惜身边人的陪伴,不要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给人生留太多遗憾。外婆,一路走好,愿您不再孤单。

篇6:外婆散文

昨天是姥姥九十二岁的生日,头几天准备回安徽给她老人家过生日,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只好在电话里给她唱生日歌了。我爱姥姥,因为除了父母,姥姥是最爱我的人。现在我都四十多岁的人,要说起我从小和姥姥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可以这么说,姥姥是我这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人。

小时候,父亲在宁夏工作,母亲在老家带着姐和我。那时是公社生产队,每天吹哨上工,社员都得上地干活挣工分,可挣的工分却少得可怜,连吃饱肚子都不够。姐姐既要上学又要帮着做家务,我就成了累赘。每当农忙季节一到,姥姥就会派舅舅把我带走,顺便捎来米面油。听到舅舅要来的日子,我会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天天跑到村口伸长脖子探望着。

舅舅来时,我高兴得欢呼雀跃,满村吆喝:“我要上姥姥家了,我要上姥姥家了……”小伙伴们都很羡慕,特别邻居家二丫想一块去,并从家里拿来水果糖作为交换条件,我强咽了咽口水都没有答应。走的时候我总会骑到舅舅的肩膀上,扯着耳朵,拽着头发,小腚一蹶一蹶,嘴里还喊着:“骑大马了,骑大马了,驾!驾!舅舅你快点,你快点!”那时的舅舅年轻体壮,为了逗我开心,总是跑上几步,乐得我嘎嘎地笑。

姥姥家离我家近二十公里,住在四面环山的大山坳里,座西朝东,门前有水田,一条窄窄的田埂路穿越水田。每次到达对面山岗,总能在舅舅的背上看见姥姥在门口前,手打着眼罩向这边t望着。我就会麻利地溜爬下舅舅的背,迈开小腿连蹦带跳边跑边摇着小手叫嚷着:“姥姥,姥姥我来啦,你的乖乖大孙子来啦!”穿过中间的水田埂,扑向姥姥的怀抱,姥姥便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我的乖乖大孙子,想死姥姥啦!”一边说一边乱吻我的.脸、额头,要是小姨在,总要蹲下身问我:“有没有想小姨呀?哪里想呀?”我连忙点点头,拿出食指指向心口窝,再指向脑袋瓜,指到最后连鼻子、耳朵、眼睛都想,逗得小姨哈哈大笑。

姥姥家有一个宝贝,是用细竹条编织而成的――竹篮。因为时间久远,竹篮里的竹条都变成暗红色,就这小竹篮可是姥姥的百宝箱。她把平时亲戚朋友走动,所带来的礼品都放在里面,要是逢年过节里面的东西就更多了。听姥姥说是防老鼠,其实主要防我舅舅和小姨。每次来,进门的第一件事,紧拽着姥姥的衣手,急急地来到她住的屋,指着用绳子挂在房梁上的竹篮说:“姥姥那里装的是什么呀?让我看看吧。”姥姥点着我的小鼻子说:“你这个小馋猫,就知道惦记这个。”然后站上高高的凳子,拿下竹篮子,取出或饼干、或麻花、或咸鱼、或腊肉。见我吃得香香的,姥姥满脸的皱纹舒展不少,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就这样,姥姥的竹蓝是我常常牵挂的念想。

吃饭时,姥姥总是让我多吃点,夹点这个菜,夹点那个菜,把我的小木碗装得满满的。然后,微笑地坐在一边看着我,嘴里自言自语:“大孙子真乖,吃得饱饱的,长得高高的、胖胖的,长大了好干大事。”姥姥对我的那份疼爱的神态,令我现在想起,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姥姥生了十个孩子,只活了六个,二个舅,三个姨。她一辈子都在辛苦劳作,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先做好一家人的早饭,然后喂猪、喂鸡、喂鸭、喂鹅……一天的劳累再也停不下来,就像上足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不知劳苦地忙碌着。

九八年清明,我回老家看姥姥,并给去世的老爷扫墓。当我来到对面的山岗时,只见姥姥迈着她那一双小脚,颤巍巍地走到田埂中间,后边跟着大舅、小舅、小姨……我就像小时候一样,甩开步子奔向姥姥,嘴里大声吆喝着:“姥姥、姥姥我回来啦!你的大孙回来啦!”姥姥看见我,小脚迈得更快了,身体摇晃着,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啊!啊!……”

当我把姥姥紧紧地搂抱在怀里时,她浑浊的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流淌着……她那布满老茧的双手颤抖地抚摸着我的脸,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涌动的情感,放声大哭起来。什么叫血脉?什么叫骨肉?这种血肉相连的亲情,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在我张合的双臂中就有了答案。不知过了多久,在小姨的劝导下,在舅舅的催足下,姥姥平静了一些。我一手搂着姥姥的肩膀,另一只手被姥姥死死地抓在她的手里,仿佛一不留心我会逃走似的。

眼前的姥姥,比我脑海中的姥姥苍老而又虚弱,头发更白了更少了,背也驼得厉害,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但精神很好,她知道今天我要回来,非常高兴,嚷着要到对面的山岗接我,谁也挡不住。

到了姥姥家,原来的草房不见了,盖成了三层楼房。楼前是宽大的场地,楼后种了很多果树,左边还是老竹林,只不过向外扩展不少,右边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其中蝴蝶兰草是我喜欢的。老房子没有了,当然竹蓝也不在了。

当天夜里,姥姥从个大木箱里拿出一个小葫芦,我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我的小葫芦,上面刻着福、禄、寿,是我小时候喝水用的。姥姥颤抖着说:“快二十年没有看见了吧,这可是你小时候的宝贝,每次来呀每次走呀,都让我把葫芦装满糖水,你这一走呀,我就心疼,心疼啊!……”我连连点着头,紧紧抓着姥姥的手,这几年的思念,这几年的牵挂,一股脑地涌了出来,我哽咽地说:“姥姥,是我不好,您的大孙子不好,我没有回来看您,让您挂牵了……”

要走的哪天,吃过早饭,姥姥执意要送我到对面的山岗。一路上总是问这问那,最多的是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我含着眼泪说:“姥姥你放心,我一定常回来看你的。”身边的小姨拉开姥姥的手说:“小军,你走吧,记得有空早点回来看你姥姥,她真想你呀!”当我转身的一瞬间,姥姥放声大哭,小姨也哭出了声,我的眼泪也顺着脸旁奔流而下。咬了咬牙,快步向山岗下跑去……

直到走了很远,回过头来,还能看见姥姥依着小姨,身体向前倾着,打着眼罩向这边张望着,张望着……走了很远很远,仿佛还听到风中飘荡着姥姥的声音:“你什么时候还来呀?还来呀……”

篇7:外婆经典散文

外婆经典散文

小时候,我和哥哥最爱去外婆家。去外婆家要经过一座独木桥(那可是真正的独木桥——用一颗古老的柏树锯开搭的小桥。什么年代,什么人搭上去的,真不知道。估计,我的父亲母亲都不知道。)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那座颤巍巍的小桥。每次小心翼翼的通过后,总是为自己的勇敢而欢呼雀跃。小时候,最怵的也是过那座小桥。因为哥哥总是故意在桥面大呼小叫,又蹦又跳!走过独木桥,再翻过一座山就到外婆家了。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外公的影像。妈妈说在我两岁多的时候,外公便去世了。从此,外婆独自一人抚养着五个子女——四个舅舅和小姨。(大姨二姨和妈妈都出嫁了)。小时候,我总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因为她总是温和的笑着,轻言细语。即使是生气的时候,她的声音也是软软的,柔柔的。

也许是外婆温柔,善良,脾气好的缘故吧。我的'妈妈和舅舅,还有二姨和小姨他们都是那么的善良,而且脾气好。唯一粗嗓门,暴脾气的是到别人家做了童养媳的大姨。

小时候去外婆家,总是能吃上香喷喷的饼子。那个时候当兵回来,参加工作了的大舅总是给外婆捎来点心。那些点心总是被外婆藏在阁楼的某个地方,直到我们去了,她才开开心心的拿出来,塞到我们的嘴里,揣进我们的兜里。总是惹得大不了我们几岁的小舅和小姨掉眼泪……

小时候去外婆家,我喜欢数着那陡峭山路上的青石板台阶。可是,数来又数去,数了那么多年,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个。我喜欢一路上听着小鸟歌唱,我喜欢一路上采摘野花。我喜欢一路上哼着小调,我喜欢一路上吃着野果。我喜欢外婆一直把我们送得很远,很远。直到看不到我们的身影了,外婆还在吆喝——“喔——嗬——喔——嗬——嗬……”

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吆喝。但是,我们在下山的路上听着外婆的吆喝声,很踏实,很快乐,一点也不害怕……

一年多没看到外婆了,而春节前我是回家了的。第一天回家已是下午,很疲惫,早早的休息了。第二天,我给家人包饺子——韭菜馅、芹菜馅、白菜馅(冰箱储满为止,因为春节我是没时间回家的)。晚上,给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自己吃了个苹果便睡了。第三天给家人洗晒被子,打扫卫生。晚餐没有食欲,喝杯水便睡了。第四天,我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去看看外婆。”母亲疼惜的,抚摸着我的手说“唉,这几天你太累了,明天又要回武汉,外婆家下次再去了吧。外婆身体还好,也不糊涂,只是饭量不如往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害怕走路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外婆家特别遥远了呢?从什么开始,那条青石板路被湮没在荆棘丛中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婆家已经是平坦的沥青路,而我却是没有车,便不想动弹了呢?就这样,我没有去看外婆。就这样,我再也看不到我的外婆……

春节前,我回到了遥远的婆家。其间,表妹告诉我,外婆病危。我不敢打听外婆的病情,我只是默默的祈求外婆能熬过来,能再看看我,我能给她喂块点心……

我不敢问外婆临终前的点点滴滴。昨夜,表妹的一袭电话却让我泪流满面。她说,外婆每次看到我的母亲都会流泪。也许,外婆在惦记着她一年多都没见到的大外孙女?几度休克的外婆看到表妹,示意她摘下自己的耳环留作纪念。几个舅妈不依不饶,责问老人凭什么只留给大孙女?!外婆流泪了,迟迟不肯瞑目。

我知道,二舅妈早年病逝,表妹一直和外婆相依为命。一对耳环,只是老人的贴身之物,只是一个念想而已!最后,表妹买来一对新耳环换下外婆的耳环。她对外婆说:“奶奶,我留下您的耳环了,您安心的去吧,我会想着您的。”我九十多岁的外婆含着眼泪,安静的去了……

其实,耳环在舅妈们的眼里并不贵重。贵重的是——她们觉得老寿星的贴身之物,能够保佑自己健康长寿!我的舅妈啊!你们不知道外婆长寿的原因吗?因为她一生心地善良,心胸宽阔啊……

篇8:外婆的花作文

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

我吃完饭习惯性地跑到庭院里。这四方庭院里都是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名花。同学来到我家,我总是很自豪地向他们介绍着我培育的花儿。直到有一次,同学把角落里那盆最不起眼的,颜色暗沉的仙人球捧在我面前时,我才注意到它,这是外婆生前送给我的花。那时见它通身长刺,样貌丑陋,与这庭院里娇养的花儿看起来格格不入,我便耐着性子给它浇了些水,便不再理会。

当时的我对于那盆仙人球并无太多关注,我的心思都在那些长相喜人,颜色绚丽,娇弱的花上。我真正意义上注意到它时,它在毒辣的阳光下,开出两朵白花来。这花我从未见过,事实上,我从未见过如此生命力顽强且气质不输于莲的花,它的花瓣纯洁无暇,细细摸起来,有些像轻柔的鹅毛。内心震撼之余,也升起一种敬畏之心来。

它与别的花不同的是,它从不依附他人,它仅靠着一些水和阳光,便能向阳开花。这盆花,是外婆生前送给我的,外婆的用意是……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瓜红果香的时节。

月悬夜空,外婆坐在藤椅上,一手轻轻摇晃着蒲叶扇,另一只手喂我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西瓜。蝉声此起彼伏,应和着蛙声上演了一出音乐剧。

夏夜的蚊子咬人,外婆总是用那把蒲叶扇为我驱赶蚊虫的叮咬。

蒲叶扇招来的阵阵清风,却并未抚平我心中的委屈。外婆的那双眼睛虽然眼角布满皱纹,但眼眸却荡漾着温柔的笑意。

“我的娃娃,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

我抬眼,眸子里是外婆关心的样子,不由眼睛一热,整个人扑在外婆的怀里低声抽泣着,外婆用手一遍遍抚过我的背,仿佛一遍遍抚平我心中所有的委屈。

“外婆,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是那么的优秀,是不是我根本就无法触碰他们的世界呢?”我躺在外婆温暖的怀里,眼皮发沉,迷迷糊糊地嘟囔着。

依稀间,我仿佛听到了一句话,但那时睡意昏沉,也记不起来了。

我抚摸着面前的花,心中有了答案。外婆的花就是外婆的话。即使我们出身并不高贵,但只要有心向阳,就一定能开出人生中最纯洁无暇的花来。

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不用经受任何磨难,而有的人生来仿佛就是受苦受难的。

【外婆的花生地散文】相关文章:

1.外婆花轿散文

2.《外婆的记忆》散文

3.花豌豆散文

4.花的散文

5.我的外公外婆散文

6.外婆的眼睛经典散文

7.生地师生谈话记录范文

8.蒜花情感散文

9.阳明山的花散文

10.观花随笔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外婆的花生地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