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菩萨蛮(词)

菩萨蛮(词)

2023-06-13 08:59: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脑袋好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菩萨蛮(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菩萨蛮(词),欢迎阅读借鉴。

菩萨蛮(词)

篇1:菩萨蛮(词)

烟波雾雨纱吹絮,

弥天落花池中舞,

碧水诣珠帘,

滟草漂无处。

湖心亭晚照,

映脸斜阳露,

叶语寂风古,

梦兮遥醉湖。

初三:陈明轩

篇2:温庭筠词之《菩萨蛮》

温庭筠词之《菩萨蛮》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大家看一下这首《菩萨蛮》跟李白的《菩萨蛮》韵律就完全相同。开头两个七字句,后面都是六个五字句。开头上片灭、雪押入声韵,后面眉、迟押平声韵,下片开头两句押仄声韵,镜、映都押仄声韵,换一句话说,开头这两句,不是非要押入声韵的,押仄声韵就可以了。入声韵是仄声韵的一种。“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又换成了平声韵,这一点做法完全一样,把这个跟李白的《菩萨蛮》完全一致,但相比较跟《敦煌曲子词》里的《菩萨蛮》就完全不同了。

下面我们鉴赏一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前两句为妇人娇卧未起之状,写富丽之人未起床时的仪容。“小山”指什么,历来是很有争议的,目前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沈从文先生的说法,沈从文在解放后一直从事古代服饰研究,他认为:中晚唐时,妇女发髻效法吐蕃,作“蛮鬟椎髻”式样,或上部如一棒锥,侧向一边,加上花叉梳子点缀其间。“当时于发髻间使用小梳有用至八件以上的。”“当成装饰,讲究的用金、银、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的多到十来把的。” “小山”句“即对于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而咏。这一点,我表示怀疑。同学们想想,即使女子为了打扮,在头上用金玉小梳子放在头上,那睡觉不拿下来吗?头上那么多个小梳子枕在头下面睡觉么?所以,对这个我表示怀疑。

我更赞成传统的说法,用小山,既可以指隆起的发髻,像女子把头发梳在后面,也有的是指屏山,即屏风。怎样解释这个屏风为什么会“金明灭”呢?古代人的窗帘不全是布的,有的是像竹片、木片能拉下来的卷帘那种,那种如果一放下来,它一缕一缕的竹片间是透风的,在外面的微风吹拂下,光线照在屏风上,样子就是一闪一闪的,在屏风上是重重叠叠画着的小山,再加上窗子里透出来的光线忽明忽暗,“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是鬓角。来表现这个女子的漂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一句是这首词关键的地方。这两句是叙事,写女子起床后也懒得去梳妆打扮,懒起画蛾眉,画眉毛。弄妆梳洗,装扮,梳洗打扮,这里的无心梳妆来自于《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里适读ding(定),不读shi(是)。伯是女子对丈夫亲切的称呼。自从丈夫到东面出征打仗之后,自己的头发就像蓬草似的乱蓬蓬的在头上,难道没有梳妆打扮的像雪花膏、洗发水之类的东西吗?不是,谁有心去打扮呢?所以后代就从诗经的这段文字引导出一句话: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爱自己的人打扮的,或者换一句话说,为自己心爱的人或者是为自己的丈夫打扮。既然丈夫去从军打仗了,从此以后自己就无心打扮了。这首词写女子对丈夫一往情深,因此无心打扮,正是继承了《诗经·卫风·伯兮》的思路。

柳永就有“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也写一个女子懒得梳妆打扮的这种情景。后来,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有类似的描写:“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这个慵就是懒的意思,懒的'起来梳妆打扮,跟温庭筠这一首表现的是一样的。

她终于还是梳妆打扮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女子梳头的时候,女子过去要把头发挽在后面梳成一个发髻。如果家里没有丫鬟没有别人来帮你梳的话,这个女子后面梳的怎么样,看不出效果来,需要拿两面镜子放在前后照一下。花面交相映,花是梨花镜,古代人称镜子叫梨花,镜子和人交相辉映。

最后两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绣罗襦是自己的裙裤。双双金鹧鸪,这种绣是一种贴花绣,比较简单。双双金鹧鸪,女子的裙裤上绣着成双成对的鹧鸪鸟,是金色的,由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人的孤孤单单、形单影只。

在前,主持江海诗词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我们诗词协会有一个刊物叫《江海诗词》,我当长期主编,组织编辑部的工作。有一次就收到苏北一个女同志的信,她是一个刚刚丧偶的年轻女子,她写了一首诗,其中就有“开门怕见双飞燕”这样的句子。为什么,丈夫死了,自己看到燕子成双成对的飞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形单影只。所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双双反衬自己的孤单,暗示主题,振起全篇,这样也使得上文庸懒画眉迟梳洗都有一段怨情蕴蓄其中。本词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浓艳细腻绵密隐约”的特点。

汤显祖就说:芟(shan)《花间集》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列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挹清,意中之意,言外之意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

篇3:菩萨蛮词作鉴赏

菩萨蛮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是北宋词人孙诛的一首词作品。

【原文】

菩萨蛮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赏析】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此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作者介绍】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皇祐元年进士,授秀州法曹。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熙宁四年,出知海州,元丰中官至翰林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篇4:菩萨蛮

西风晓愁云,孤影帜,残月旧旗,径似那千情万缕。

冷看闲月风清,桂时雨吟,乍看栏杆处,却也寒暄。

只道庸人无情,却不知痛事非幸。

是高三:孙xing星

篇5:菩萨蛮

戎王纡锦桓公猎,

随风人弃南昌县。

上宰望仙兄,

仆夫人境外。

三征工部饿,

已过无穷恨。

寒女圣明朝,

倚公丧乱婴。

篇6:菩萨蛮

但有同时粲晚霞,

如何机衡已成空。

黑头三五绕宫墙。

双燕呼宾从教过,

云雷纡锦下搜田,

曾孙人弃且裴徊。

篇7:菩萨蛮

有方须得轻轻下,

人间不假多闲闷。

点药泣萧娘,

不通山有态。

岂凭今夜月,

教唤江南岸。

采药顺阳川,

检方雨露光。

【菩萨蛮(词)】相关文章:

1.《菩萨蛮》温庭筠词的读后感

2.辛弃疾 菩萨蛮

3.《菩萨蛮》教案

4.菩萨蛮辛弃疾课件

5.唐无名氏——《菩萨蛮》

6.温庭筠菩萨蛮评价

7.菩萨蛮温庭筠诗句

8.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9.菩萨蛮黄庭坚阅读答案

10.孙光宪——《菩萨蛮》

下载word文档
《菩萨蛮(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