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对联:阎姓来源及阎姓对联、阎姓宗祠联
“悠然一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百家姓对联:阎姓来源及阎姓对联、阎姓宗祠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百家姓对联:阎姓来源及阎姓对联、阎姓宗祠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百家姓对联:阎姓来源及阎姓对联、阎姓宗祠联
阎(yán 閻)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得姓始祖:仲奕。太泰伯的曾孙。周族首领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生子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把仲雍之后封于吴,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
源承周代;
望出太原。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
河南郡太原郡天水郡诸支挺秀;
右相堂日月堂丹青堂各族争芳。
——全联典指阎(闫)姓的郡望和堂号。
洪都滕阁迎宾客;
右相凌烟刻画图。
——上联典指唐代名贤、洪州都督阎伯屿,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下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
附: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明代兵部尚书阎仲宇。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绵竹令阎宪,多以德政感化百姓。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周·阎庆。下联典指晋·阎曾。
篇2:阎姓的来源,姓阎的名人
阎姓的来源,姓阎的名人
阎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受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有阎氏居于今湖北境内。东汉有尚书阎章,其子阎畅,官侍中,封北宜春侯,有三子:显、景、晏。显之子迁至巴西之安汉。显之孙阎甫,被曹cao封为平乐乡侯,复居河南新安。东晋以前,阎氏还有迁至今陕西、甘肃等省者,阎赞之曾孙阎昌,因避难,奔居马邑(今山西朔县),其孙阎满任北魏诸曹大夫,又迁回河南。还有阎显裔孙,北魏居武阳。阎满之孙阎善,居云州盛乐。唐代,贞观年间所定太原郡10姓有阎氏。天水、常山、广平、河南阎姓人较多。明、清时期,南方的江苏、湖南等省已有阎姓居住。清代以后,阎氏部分人徙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2、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3、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堂号】:
1、“丹青堂”
2、“右相堂” :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之赞叹。
3,“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4,“天水堂”。
5、“河南堂” 。
四、历史名人
阎立德:唐代画家、工程家,雍州万年人,与其父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善画人物,尤精写真,善刻画性格神情,兼能书法。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外国图》等、为当时称誉。存世《历代帝王》、《萧翼赚兰亭》、《步辇》、《职贡》等图。 汉有阎未央。
阎次平:宋代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沛县人,
崇祯庚午举人。李自成陷北京,尔梅上书请兵北伐,并尽散家财,结死士,为前驱。自成党武愫至沛,屡使招尔梅,以碎牒大骂下狱,愫败,乃免。赴史可法之聘,参军事,首劝渡河复山东,不听。时高杰为许定国所杀,河南大乱,尔梅又说可法西行镇抚之。杰部将约束待命,可法为设提督统其众,而自退保扬州。尔梅力阻之,请开幕府徐州,号召河南北义勇,得以一成一旅规画中原。又请空名告身数百纸,乘时布发,视忠义为鼓励,俾逋寇叛帅不得以逾时涣散,少有睥睨。策皆不行,遂贻以书而去。 及可法殉节,尔梅走淮安,就刘泽清、田仰,画战守策,复不听。师入淮,尔梅率河北壮士伏城外,众惧阻,羽士陶万明特庇之。巡抚赵福星以书招,尔梅痛哭谢之。乃散其众,遁海上,祝发,称蹈东和尚。复走山东,联络四方魁杰,谋再举。又至河南,至京师,以山东事发被捕,下济南狱,脱走还沛。名捕急,弟尔羹、侄御九皆就逮,妻、妾同自缢。 尔梅乃死夜遁,变名翁深,字藏若,历游楚、蜀、秦、晋九省。过关中,与王弘撰等往还。北至榆林,从宁夏入兰州。凡十年,狱解,始还。未几,为仇家所攀,复出亡,龚鼎孳救之,得免。北谒思陵,又东出榆关。还京,会顾炎武,复游塞外。至太原,访傅山,结岁寒之盟。尔梅久奔走,历艰险,不少阻。后见大势已去,知不可为,乃还沛。寄於酒,醉则骂座。常慨然曰:“吾先世未有仕者,国亡,破家为报仇,天下震动。事虽终不成,疾风劲草,布衣之雄足矣!”遂高歌起舞。泣数行下。居数岁卒。年七十有七。尔梅博学善诗,有白耷山人集。
晏一 姓氏源流 1 来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2 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
严一、姓氏来源 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姓庄的人就改为姓严。二、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
鄢来源主要有二:最早的一支相传是颛顼帝玄孙陆终的后代。陆终有子求言,被分封于鄢(今河南鄢陵西北),后来便于工作在当地留居下来。春秋时,鄢被郑国侵占,其居民以国为姓。
言一、起源于周代。《考古图》有周朝文物“言肇鼎”,当为言姓之始。 二、起源于春秋,以人名为姓。春秋时,吴国有言偃。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后仕鲁为武城宰。言偃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名字为姓,遂成言姓。
延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为延姓,传为山西省洪桐县迁来.续有族谱...
起源于黄帝后裔,相传黄帝孙颛顼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五子名晏安。晏安的后代在西周初被周武王封于邾(今山东邹县东),史称邾武公。其原名叫曹挟,字伯颜。
烟烟姓罕见,《百家姓》,《千家姓》,均无录入。河北省曲阳县,高碑店市,新城镇,方官镇,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保定市等地,寥有族人分布,总数不逾百人。 望郡、名人待考。
琰琰顺 1955年5月生,吉林人,大学文化,吉林市档案局处长,馆员。
篇3:百家姓对联:慎姓来源及慎姓对联、慎姓宗祠联
慎(shèn)姓出自禽滑厘之后,以祖字为氏。他的字为慎子。得姓始祖:禽滑厘。名禽屈厘,字慎子,赵国人,春秋时墨子的弟子,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学者。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法治政治主张,并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有了权,有了法,一个平凡的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了。著作现存有《慎子》七篇。其后人取其字为姓氏以纪念。
禽屈厘开宗启姓;
天水郡望族流芳。
——全联典指慎姓的源流和郡望。
《慎子》传万古;
《名山》记千秋。
——上联典指得姓始祖:禽滑厘。下联典指明代监察御史慎蒙,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寄咏望夫谐伉俪;
辞官养母德恢弘。
——上联典指唐·严灌夫之妻慎氏因无嗣被出,慎氏作诗曰:“便是孤帆从此去,不慎重上望夫台。”灌夫凄然,复为夫妇。下联典指宋代兴元知府慎知礼,因母亲年老而辞官,被人称为孝子。他从幼年到老年,一生好学,每读五经,一定要正襟危坐,从不懈怠。
知礼辞官养母;
伯筠罢考恃才。
——上联典指北宋初信安人慎知礼。下联典指宋钱塘人慎东美,字伯筠,有文才,擅书法,笔力飘逸,不迎合时俗。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嘉祐年间,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
附:
胤繁天水;
德被修江。
——佚名撰慎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慎姓的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宋代良吏慎钺,康定知建昌军,治尚大体,明而不苛,民咸戴之。
宋代诗人,坐介奇遇;
周时处士,稷下雅延。
——佚名撰慎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慎伯筠。下联典指战国时慎到。
慨待士之非,拂衣却试;
屏支离之说,撰著成书。
——佚名撰慎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慎东美事典,下联典指慎到事典。
篇4:百家姓对联:戈姓来源及戈姓对联、戈姓宗祠联
戈(gē)姓源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以国名为氏。寒国人伯明之子寒浞,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禹王的后裔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
望居临海;
源自东夷。
——全联典指戈姓的源流和郡望。
临海郡宗功久远;
平寇堂祖德绵长。
——全联典戈指姓的郡望和堂号。
建郡兴朝呈武略;
昌明正学改文风。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戈预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学者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
绍发精心编报学
裕良妙手塑名园
——上联典指现代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下联典指清代乾嘉年间名噪一时的园林艺术家戈裕良(1764-1830):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将绘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结合起来,许多名园均出自其手。名家称“苏州园林为我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
附:
民称召父;
画得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明代工部侍郎戈允礼,有惠政,百姓把他比作“召父”。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戈汕,善画,钩染细密,得北宋人画风。又能诗,兼善篆籀书。
公诸同好增友谊;
振笔直书表诚心。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
都监著千城之绩;
提举倡正学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下联典指南朝戈毅。
篇5:百家姓对联:庾姓来源及庾姓对联、庾姓宗祠联
庾(yǔ)姓出自颛顼高阳氏,以官名为氏。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安庆公(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祖上官名为姓,相传姓庾。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因为世代以此官职而有功,被赐予庾姓,其后代亦以官名为姓。
祖功世泽颍川郡;
宗德家声新野堂。
——全联典指庾姓的郡望和堂号。
宰相南楼逸兴;
开府北阙吟诗。
——上联典指东晋中书令(宰相)庾亮,字元规,明帝晚年,他与王导等受遗诏辅佐幼主,成帝两岁即位,他执掌朝政。曾与几位僚属秋夜登南楼赏月、谈论、吟咏。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文学家庾信,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善作诗赋、骈文,为杜甫所推崇。
道愍之母负薪完聚;
元规之妹入主中宫。
——上联典指晋·庾道愍生母漂流他州,访之不获,后遇一负薪妪,问之,乃其母。下联典指东晋·庾亮,字元规,其妹为明穆皇后。
白云薜荔,幼简拒官恬淡;
绿水芙蓉,景行为政清贫。
——上联典指南朝·齐新野人庾易,字幼简,性格恬淡,不与人交往。经历高帝、武帝、明帝三朝,屡次征召,他都不愿做官。薜荔,借指隐者、高士。屈原《九歌》有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下联典指南朝·齐尚书左丞、太子右卫率庾杲之,字景行,生活清贫,当时人称他如“绿水芙蕖”。
附:
开府世泽;
西昌家声。
——佚名撰庾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周·庾信,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下联典指后魏·庾业延,以功赐爵西昌公。
瞿塘水退;
莲幕风清。
——佚名撰庾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梁·庾子舆奉父丧归乡,过瞿塘峡,遇水涨,子舆抚柩长号,其夜五更,江水退减,子舆渡毕,水复涨。下联典指南齐·庾杲之,时称“莲花幕”。
少负才名御赞;
自成体格清新。
——佚名撰庾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庾子元事典。下联典指北周·庾信,人称“徐庾体”。
犹忆南楼之月;
时钦西陆之风。
——佚名撰庾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晋·庾亮事典。下联典指后魏·庾业延,以智勇闻,功封西昌公。
开府乡关江南赋;
勋爵智勇西昌公。
——佚名撰庾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周·庾信,作《哀江南》赋。下联典指后魏·庾业延。
篇6:百家姓对联:终姓来源及终姓对联、终姓宗祠联
终(zhōng)姓出自妊姓,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终古。在夏桀当政时官拜太史令,因劝谏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汤。出自高阳氏,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以祖字为氏。颛顼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吴回,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终姓。
源承妊姓;
派衍颛顼。
——全联典指终姓的源流。
南阳郡簪缨奕世;
奔商堂诗礼传家。
——全联典指终姓的郡望和堂号。
弱冠请缨使郡国;
弃繻执节显英名。
——全联典指西汉谏议大夫终军,字子云,年十八当选为博士弟子,从济南步行入关,关吏与繻为信,令其返还时验合。终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后果执节出关,行使郡国。出使南越,自请“受长缨,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颈,把他带到宫殿下”。死时年仅二十余岁,世称“终童”。
附:
返书归璧;
弱冠请缨。
——佚名撰终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代人终慎思,有大志而苦学,朋友董储以书信把他推荐给朝廷,未得任用。他取书信回家,写信告诉董储:“鲁箭高飞,原以为聊城必下。谁知秦都不遇,我带着赵璧回来了。”下联典指西汉济南人终军。
篇7:百家姓对联:暨姓来源及暨姓对联、暨姓宗祠联
暨(jì)姓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县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得姓始祖:彭祖。
江阴新世第;
彭祖旧家风。
——全联典指暨姓的郡望和渊源。
光绳祖武余杭郡;
克裕孙谋旌孝堂。
——全联典指暨姓的郡望和堂号。
三国尚书,选曹真鉴;
元丰进士,词赋清声。
——上联典指三国·吴国选曹郎、尚书暨艳,字子休,由同乡、太子太傅张温推荐入朝。好为清议,有知人之鉴。见部署多非其人,弹射百僚。下联典指宋·暨陶,元丰进士第一,长于声律,以赋知名。
附:
选曹真鉴;
长史清声。
——佚名撰暨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三国吴·暨艳。下联典指汉·暨良为南安长史,以清正忠直闻名。
弹射百僚,选部独高清议;
元丰甲第,粹夫首占巍科。
——佚名撰暨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三国吴·暨艳。下联典指宋·暨陶。
篇8:百家姓对联:居姓来源及居姓对联、居姓宗祠联
居(jū)姓源出于先氏。出自杜姓,以祖名为氏。得姓始祖:先且居。春秋时期,晋国的先轸和先且居父子曾先后担任晋国的中军元帅。分别在崤山和彭衙打败了奏军。为晋国立下赫赫战功。其子孙因祖上的业绩而感荣耀,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居氏。故居氏的得姓始祖就是先且居。
姓承晋国;
源出于先。
——全联典指居姓的源流。
望居渤海郡;
誉自湘侯堂。
——全联典指居姓的郡望和堂号。
晋代中军元帅;
清朝巾帼画家。
——上联典指晋代居姓始祖先且居与他的父亲先轸,都任过中军元帅,打败过秦军。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居仁长女居庆、次女居玉徵姊妹二人,继承家学,以工花卉闻名。
管邑监元称干济;
东城侯汉重元功。
——上联典指元代居理贞,袭父荫官平定州同知,有干济(治国济世)才,为人称道。至正年间监管州,善政更为显著,百姓为他立《去思碑》。下联典指西汉人居股,因功封东城侯。
附:
先轸华胄;
渤海名宗。
——佚名撰居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居姓的源流和郡望。
望出渤海芳声远;
姓启先轸德惠深。
——佚名撰居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居姓的源流和郡望。
篇9:百家姓对联:衡姓来源及衡姓对联、衡姓宗祠联
衡(héng)姓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以祖字为氏。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他的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衡姓。并尊公子衡为开姓始祖。
宗承姬姓;
源自周公。
——全联典指衡姓的源流。
雁门郡崇文威德;
阿衡堂注礼名家。
——全联典指衡姓的郡望和堂号。
太守儒林著誉;
大夫易学争时。
——上联典指西汉莒人衡胡,精通《周易》,做到太守一级的官,被载入《儒林传》。下联典指西汉末齐人衡咸,字长宾,曾跟从五鹿充宗学习梁丘《易》,后任王莽的讲学大夫。
篇10:百家姓对联:步姓来源及步姓对联、步姓宗祠联
步(bù)姓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得姓始祖:步扬。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
源承姬姓;
望出平阳。
——全联典指步姓的源流和郡望。
平阳郡义门德政;
宽宏堂世代贤声。
——全联典指步姓的郡望和堂号。
孔门扶圣道;
王府尽筹谋。
——上联典指步叔乘,字子车。春秋齐国人。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下联典指西晋成都王司马颖的幕僚步熊,精通卜筮术数。赵王司马伦闻其大名,要征召他,他对生徒说:“司马伦活不了几天了,我不能去。”司马伦听说后大怒,派兵把他团团围住,他设计得以逃脱。
避乱谋生,江东勤读;
荐贤济益,丞相尽忠。
——全联典指三国东吴丞相步骘,避乱世到江东,种瓜自给,勤于读书,常识渊博。孙权召为右将军左护军。后拜丞相,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多所济益。
附:
西陵遗爱;
东国名贤。
——佚名撰步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三国东吴丞相步。下联典指春秋齐·步乘,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
步步登高紫气近;
扬扬得意春风来。
——此联为以鹤顶格叠字镶嵌步姓始祖“步扬”二字的嵌字联。
卜筮精通,惟喜叔熊术妙;
居处简朴,争夸相国风清。
——上联典指晋代方士步熊。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左护军步骘。
【百家姓对联:阎姓来源及阎姓对联、阎姓宗祠联】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