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江姓对联及江姓来历、江姓宗祠联
“橘子味盐汽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江姓对联及江姓来历、江姓宗祠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江姓对联及江姓来历、江姓宗祠联,欢迎参阅。
篇1: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江姓对联及江姓来历、江姓宗祠联
江(jiāng)姓出自嬴姓,是颛顼裔孙伯益的后代。传说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子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成立江国。得姓始祖:江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并建立了江国。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六。在台湾,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孙支挺秀济阳郡;
祖德流芳馀庆堂。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元仲千秋饮誉;
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后改为闽州。
生花梦笔文无草;
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皆可观览。
方正举贤称孝子;
智渊妙笔继书香。
——上联典指东汉·贤良方正、谏仪大夫江革,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下联指南朝·宋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江智渊:《宋书》有《江智渊传》九卷。
兄宰相、弟尚书,天下文章双璧;
父成仁、子取义,世间忠孝一门。
——上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江万顷兄弟,江万里官至宰相,江万顷官至户部尚书。下联典指江万里及其子江镐、江万顷及其子江鉴。元军南侵,江万里父子一同投水而死;江万顷被元军抓获,不屈而死,其子江镐也遇难。
附:
荔枝情味人犹觉;
香雪玲珑梦最凉。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济世安民恩泽厚;
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寻春得句诗无草;
带醉裁笺檄有花。
——佚名撰江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
笔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
——佚名撰江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
梁贵胄、唐遗忠,易姓前徽崇一本;
歙侨居、泾奠宅,敦宗后嗣叙三支。
——此联为安徽省泾县江氏宗祠联。
篇2:百家姓对联:后姓来历及后姓对联、后姓宗祠联
后(hòu 後)姓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郈,谥号郈惠伯。他的后代以邑名为氏,称为郈姓;后来省去右边的邑旁为后氏,称后姓。後与后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在今天都简写成后姓,不分彼此。过去,後氏是传说中上古时期东夷族首领太嗥的后代子孙。太嗥又称太昊或大昊,就是古帝伏羲氏的别称。后氏族人尊公子巩为后姓的得姓始祖。
西周启姓;
惠伯流芳。
——全联典指后姓的源流。
望出郯城县;
名扬裕政堂。
——全联典指后姓的郡望和堂号。
夷羿拯民除九日;
地官护土誉三朝。
——上联典指夏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又称“夷羿”。传说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庄稼枯焦,为了救百姓,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下联典指古代掌管土地的事务官后土。被民间尊为土神、社神。
齐国名人传《礼记》;
尼山道统解《诗经》。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名人后处,字子里,为孔子弟子,潜心传播儒学。下联典指汉代学者后苍,山东谀城人。精通《诗经》、《礼记》,著《后苍曲台记》,以《礼》教戴德、戴圣、庆普。教翼寿、匡衡等人,而后始有翼匡之学。
孔门高弟传儒播学;
尧帝农师种稷教民。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名人后处。下联典指古代周族始祖后稷,尧时为农师。传说是邰氏之女所生,初生时曾被遗弃,故名弃。在尧、舜时代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据说他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
篇3: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和姓对联及和姓来历
和(he)姓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传说尧有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称为四岳。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
系承仲叔;
望出汝南。
——全联典出和姓的源流和郡望。
官掌秋冬二帝;
乐司律吕八音。
——上联典指尧时和仲、和叔二人。和仲掌秋天之政,和叔掌冬天之政。下联典指宋代太常博士和岘,善音乐,他以补律准较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律吕,于是八音始和畅。
旗人使卫,纪略三州大事;
承旨写生,巧描二帝真容。
——上联典指清代乾隆进士和映,蒙古镶黄旗人。原名和宁。奉使卫藏及西域,前后凡十二年。著有《三州纪略)等书。下联典指元代画家和礼,蒙古人。至元时,仕为承旨(官名),善写真,尝奉召写太祖御容及太宗御容。见《元史祭祀志》。
红叶华章,凝集短歌艳曲;
存斋琴谱,清书太古遗音。
——上联典指后周太子太傅和凝,历仕晋汉,官至左仆射,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继为后晋宰相。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有集《红叶稿》等。下联典指清代内阁侍读学士和素,有《琴谱合璧》十八卷。
附:
岭南无珍货;
汝西有栋梁。
——佚名撰和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代指挥使和斌。下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
挺秀干霄,隐具栋梁大用;
开门撤棘,毫无关节潜通。
——佚名撰和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下联典指后周太子太傅和凝。
篇4: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童姓对联及童姓来历、童姓宗祠联
童(tóng)姓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台湾排第九十七位。
名言留誉雁门郡;
德政传声启后堂。
——全联典出童姓的郡望和堂号。
乞终心作《临清集》;
嗜古手抄《益智图》。
——上联典指明代孝廉童叙,字景和,瓯宁人。性至孝,好学,永乐中有司以教廉荐至京,以母老乞终养,诏许之,终身不仕。有《临清集》。下联典指清代知县童叶庚,字松君,崇明人。咸丰间官德清知县,光绪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内孤本。所著有《益智图》等。
父子文坛皆巨匠;
季昆画苑俱名家。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童原,华亭人。善画花鸟虫鱼,得宋元笔意。昆季皆称能手。其父童垲,精书画。少时为董文敏作小像,文敏书“精一楼”额赠之。
淳朴隐耕,敕封寿考;
廉平善政,民立祠碑。
——上联典指北宋·瓯宁人童参,性格淳朴,以隐於耕,仁宗初年寿至一百零二岁,仁宗曾赐敕慰劳。下联典指东汉·姑幕人童翊,居官有政绩,在乡里常为百姓做好事,他人还在世时,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
附:
望出渤海;
名播山阴。
——佚名撰童姓宗祠联。全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
歌传循吏;
荐赐逸民。
——佚名撰童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童恢。下联典指宋·童詧。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和气致祥遗泽远;
好山排闼送青来。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祀典重千年,岁时报本;
绵延昌百世,忠孝传家。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童湖村童氏宗祠联。
十亩闲闲,年高备邵膺承务;
七龄小小,才奇学业博魏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隐士童参。下联典指宋代童姓“神童”童梓的事典。
篇5:姓氏对联:颜姓对联及颜姓来历、颜姓宗祠联
颜(yán)姓源于西周,出自曹姓,陆终之后。黄帝之孙颛顼之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周武王封安裔孙挟于邾(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建立邾国。得姓始祖: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周朝邾国的国君,即位后称邾武公。后来邾颜公的一支庶出的子孙就取颜为自己的姓氏,并时代相传。颜姓在大陆列第一百一十位,在台湾位列第四十五位。
凤毛仪世琅琊郡;
玉树生庭宝塔堂。
——全联典出颜姓的郡望和堂号。
德行传万古;
家训焕千秋。
——上联典指春秋末鲁国人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孔子曾称赞他的德行,非常喜欢他。三十一岁就死了,孔子极为悲恸,说:“天丧予(老天爷要我的命啊)!天丧予!”后来被尊为“复圣”。为孔子弟子中最贤,列孔门德行科。后世称“复圣”。下联典指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人。有《颜氏家训》传世。
忠节标兄弟;
训文示子孙。
——上联典指唐·颜真卿与弟颜杲卿,皆为国殉难。下联典指北齐颜之推。
唐代清臣风节;
春秋复圣渊源。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安禄山叛乱时,他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称楚帝,占据蔡州。他以七十六岁高龄被派前往蔡州劝谕,拒绝李希烈的诱降,被缢死。下联说春秋末鲁国人颜渊。
鲁公笔写一家法;
宝帖碑生四季春。
——此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历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其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多宝塔碑》有《颜鲁公集》。
附:
天然深秀檐前树;
自在流行槛外云。
——此联为佚名集颜鲁公多宝塔碑帖字联。
德行非常,驾诸贤首列;
文名丕显,偕灵运齐芳。
——佚名撰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贤人颜回。下联典指南朝宋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的事典。
自唐历宋、元、明、清,簪缨世代;
入闽而德、永、金、同,瓜瓞云礽。
——此联为福建省同安县五显乡后塘村“桃源”颜氏祠堂联。全联典指该支颜姓入闽的时间和路线。上联典出时间;下联典出路线为:“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
诸贤溯圣门,孝子忠臣,皆从东鲁衍支派;
世泽详家训,武功文德,更向西秦继别宗。
——此联为张位撰甘肃省兰州市颜家沟颜氏宗祠联。
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馐,岂敢作拾尘野祭;
展拜守家中之训,左昭右穆,何须繙争坐名书。
——此联为吴信辰撰颜姓宗祠联。
篇6:百家姓对联:益姓来历及益姓对联、益姓宗祠联
益(yì)姓来源于嬴姓,以祖上名字为氏。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被推举为嬴姓各族的首领,并且赐姓为嬴。后来他成为了秦国的始祖,亦即秦始皇。他的子孙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的,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益氏后人奉伯益为益姓的得姓始祖。
源承嬴姓;
祖奉始皇。
——全联典指益姓的源流。
成阳古县风光美;
怀远名堂熏望高。
——全联典指益姓的郡望和堂号。
怀远将军,威名服众;
峨嵋进士,科第传家。
——上联典指元朝名将益智,有勇有谋,胸怀大略,朝廷任他为怀远大将军。他管理军队和民政都有周到谋划,有预见。部下人无不佩服。前后掌管普安路总管府事。下联典指南宋峨嵋人益畅,幼年时好学,绍兴年间考中进士。
篇7:百家姓对联:公姓来历及公姓对联、公姓宗祠联
公(gōng)姓出自姬姓,起源于上古,以爵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郡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称之为公衍、公为。公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公。得姓始祖:公衍、公为。
源承姬姓;
宗启周朝。
——全联典指公姓的源流。
括苍郡宗功久远;
蒙阴县秀毓敦煌。
——全联典指公姓的郡望和堂号。
文学家指陈至切;
州判官论夺入情。
——上联典明朝文学家公鼐。天启初官礼部右侍郎。魏忠贤乱政,鼐屡有论列,指陈切至。论诗主张有一代之声情,反对复古模拟。著有《问次斋集》。他与公逸仁、公跻奎、公一场、公家臣,史称“五世进士”。一时名重朝野。为褒扬公氏家族公德,明朝末年,在蒙阴古城县修建了“五世进士,父子翰林”的石牌坊。下联典指明代隆庆编修公家臣,公鼐之父。号东塘。以论夺情事忤张居正意,被谪泽州判官。
家宰不为,季次见称宣圣;
歌田未与,仲连宁忤烈侯。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名人公皙哀,字季次,孔子弟子。《史记·游侠列传》说他“独行君子之德”。孔子曾称赞他说:“天下无德行,我的弟子多数做了家臣(家宰,卿大夫的臣属),只有季次未曾做官。”“宣圣”,即孔子。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相国公仲连。赵烈侯爱好音乐,想赐给郑国歌者枪、石每人万亩田,公仲连顶住不给办,甚至装病不上朝。
篇8:百家姓对联:万俟姓来历及万俟姓对联、万俟姓宗祠联
万俟(mòqí音莫奇)姓出自鲜卑族拓跋氏,北魏有十大贵族,“万俟”为其中之一。得姓始祖:万俟丑奴。东晋时,鲜卑君王后代道武帝拓拔珪创建北魏朝。北魏君位传六王后由献文帝拓跋弘继承,他的三弟的公族中产生了万俟姓。万俟部落随拓跋氏进入中原,人称为万俟氏。头一个出现于北魏历史上的万俟氏,是孝庄帝建义初年(公元528年)僭号关中,置署百官的万俟丑奴。后人奉万俟丑奴为万俟姓的得姓始祖。
万俟绵世泽;
拓跋振家声。
——全联典指万俟姓的得姓源流。
兰陵郡光绳祖武;
建昌堂克裕孙谋。
——全联典指万俟姓的郡望和堂号。
雅言词隐誉南宋;
普拔英雄称北齐。
——上联典指宋代大晟府制撰万俟咏,字雅言,自号词隐,著有《大声集》。人称其词平而工,和而雅。下联黄指北齐朔州刺史万俟普,字普拔,英勇果敢,有武力,由匈奴降魏归齐。仁厚爱民。
清廉简约护州政;
气宇非凡仆射风。
——上联典指宋代护州知州万俟湜,勤奋而清廉,有善政。下联典指北齐左仆射万俟洛。万俟普之子,慷慨而有气节,勇猛盖世,天平年间随父亲归齐,封建昌郡公。
篇9:百家姓对联:司马姓来历及司马姓对联、司马姓宗祠联
司马(sīmǎ)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得姓始祖:程伯休父。他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周宣王时官拜司马(是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因有战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他的子孙,一部分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程。因此,后世的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是一家人。
职官启姓;
程伯流芳。
——全联典指司马姓的源流。
河内郡贤声重望;
太史堂德政齐名。
——全联典指司马姓的郡望和堂号。
司空见惯等闲事;
马到成功振国威。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复姓“司马”二字的嵌字联。
龙门绵世泽;
太史振家声。
——联典指西汉史家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继任父亲司马谈的职务太史令,与唐都等人改革历法,共订太初历。后因对大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全书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对后世的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题桥赋就凌云志;
警枕编成通鉴书。
——上联典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7)。誓志为官,于成都城北升仙桥桥柱上写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工文词,作《子虚赋》、《上林赋》等赋。下联典指宋北宋大臣图龙阁直学士、史学家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醒,乃起读书、著作。献《通志》八卷,神宗时,《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中国重要编者年史著作。
水镜先生,堪称伯乐;
圣门高弟,亦是贤人。
——上联典指三国时学者,襄阳的著名隐士司马微。字德操,道号水镜先生,意思是很会鉴识人才,如水似镜,明亮照人。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都曾经求学于这位学问家。久居荆州,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下联典指春秋时名人司马牛,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附:
龙门良史;
洛邑相公。
——佚名撰司马姓宗祠联。上联指西汉史家家司马迁。下联指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
史称绝业;
赋就凌云。
——佚名撰司马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司马迁。下联典指司马相如。
涑水渊源之华胄;
龙门金石之奇英。
——佚名撰司马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司马光。下联典指司马迁。
奉使称荣,藉湔妇耻;
恤贫却女,慨助妻奁。
——佚名撰司马姓宗祠联。上联典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湔”(jiān 音煎),谓洗雪。下联典指北宋司马旦,字伯康,司马光之兄,曾遇到一个因罪罢官的人,贫困而无法生存,司马旦每月从俸禄中分出一部分接济他。那人无以回报,愿把女儿嫁给他为妾,他惊而辞谢,拿出妻子的奁中物帮那人嫁女。
奇志题桥,果驾高车驷马;
知人称镜,由识伏龙凤雏。
——佚名撰司马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司马相如。下联典指司马微。
篇10:百家姓对联:上官姓来历及上官姓对联、上官姓宗祠联
上官(shàng guān)姓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得姓始祖:子兰。楚怀王的小儿子。春秋时封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源承芈姓;
宗启子兰。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源流。
上正下方顺;
官清民自安。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复姓“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天水郡义门德政;
孝友堂世代贤声。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堂号。
孝子刳肝愈母;
清官奉法还金。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宋代尚书职方员外郎上官凝,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
率疲兵激情破贼;
杖妖巫善政福民。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在四川任职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同成都监军,奋力击敌数千人。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才擅吟哦,学士工诗创体;
性惟清俭,铜陵奉法还金。
——上联典指唐代弘文馆直学士上官仪,贞观年间进士,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尚书职方员外郎上官凝。
附:
天水世泽;
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上官均的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
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兄死后,他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神人给一大秤,说:“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篇11:百家姓对联:夏侯姓来历及夏侯姓对联、夏侯姓宗祠联
夏侯(xiàhóu)姓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得姓始祖为夏候佗。周代,夏禹裔孙东楼公受封为杞候(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以候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称为夏候,其后世子孙遂以夏候为姓。
源承姒姓;
宗启东楼。
——全联典指夏侯姓的源流。
汝阴绵世泽;
鲁郡焕人文。
——全联典指夏侯姓的郡望和堂号。
谯人名列“十才子”;
学者画成《三礼图》。
——上联典指唐代侍御史夏侯审,谯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指隋代学者夏侯朗,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滕公入蜀定秦,兴兵辅主;
博士授书说礼,推论明经。
——上联典指西汉汝阴侯夏侯婴,曾任滕县令。跟随刘邦起兵,转战各地,后出击项羽,入西蜀,定三秦,屡立殊功。下联典指西汉太子太傅夏侯胜。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跟从欧阳生问学,善于说礼,称“大夏侯”(夏侯建为“小夏侯”)。宣帝时曾受诏撰《尚书论语说》。
附:
秀矣丰仪,佥推连壁并美;
朗然日月,争夸倚玉同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晋代散骑常侍夏侯湛。善构新词,尝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征西将军夏侯玄,累迁散骑侍中护军,都督雍梁州诸军事。
掞蔚春华,并安仁而称双璧;
丰碑惠政,偕昆季以号二难。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晋·夏侯湛。下联典指梁·夏侯亶,宽厚有器度,为安陆太守甚有威惠。其弟夏侯夔,爱重人士,时称“二难”。“二难”,称兄弟才德俱佳。
篇12:百家姓对联:闻人姓来历及闻人姓对联、闻人姓宗祠联
闻人(wén rén )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少正氏。得姓始祖: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学者,他讲学时,孔子的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去听讲,他的名声闻名远近,于是文人学士们就给了他一个雅号,叫闻人。闻人的后代将此引以为荣,就以闻人为姓,世代相传。
少正卯春秋启姓;
石渠阁西汉传经。
——上联典指得姓始祖少正卯事典。下联典指西汉沛人闻人通汉,字子方,曾跟从后仓学《礼》。后以太子舍人在宫中石渠阁讲论,官至中山中尉。
河南郡丰田毓秀;
中山堂泰业锡光。
——全联典指闻人姓的郡望和堂号。
闻鸡起舞;
人杰地灵。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复姓“闻人”二字的嵌字联。
祥正集词行世;
子方治礼传家。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闻人祥正,著有《集句宫词》等。下联典指西汉中山中尉闻人通汉,字子方,曾跟从后仓学《礼》。后以太子舍人在宫中石渠阁讲论。
著书《通解》文传宋代;
校补《唐书》誉起明朝。
——上联典指北宋·闻人宏,著有《周官通解》。下联典指明朝闻人诠校补《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
【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江姓对联及江姓来历、江姓宗祠联】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