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渡散文
“薛定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超渡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超渡散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超渡散文
超渡散文
孩子,今天是你离开我们的第六天,依然恍恍惚惚似信非信着。想努力走出这件事,告诉着自己:逝者已逝,生者得继续!很想安慰你妈妈,却又怕触及她血淋淋的伤,每天N次拿起的电话又放下。努力着不看微信,害怕你和我的对话框不经意又滑过我的眼,多次想过把你从我身边删除,却不舍,因为我明白,删除了便不再会出现~聊天记录,你的声音此生都不会再有……
我曾经讨厌你常常一点小事就不分早晚找我诉说,常常想让你独立思考和应对而不在第一时间答复你,但我抽空回复你的内容,你都会在第一时间回答我,你对我是多么信任和依赖。然而在那晚,那浓烟滚滚的黑暗中,那烟熏火燎的疼痛里,尝试着逃,浓烟!高温!最终倒在窗台下。生命的最后一刻,你那么痛苦,那么无助,你一定想到了我们,小姨……然而我却什么都帮不到你,直到清晨传来你的噩耗。我一直没哭,冷静地和你妈妈联络,问事情的缘由,还冷漠地对她说:人在生的时候就注定了死,你阳寿到了,你们的母子缘分只有三十年,哪怕百岁也有分别的.那一天。挂了电话,冷静地打给你舅妈:你们过去处理后事时别告诉外公,他年纪大,就让他什么也不知道。全家在一片乌云笼罩下继续着:妞今天开始考试,你正常早餐后搭车去学校,妞面无表情地拿着一片面包,送到嘴边的咖啡里滑进一串咸咸的泪珠。随后打给你表弟们,告诉他们你的消息,去不去送你让他们自己决定!我依然没哭,只是心里严严实实地被堵着!
弟弟们去送你时,扬扬致电我说:妈,他们都说不让我们看遗体,说怕我们承受不了!我依然冷静地回答:“这是最后一次见面,如果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就清清楚楚的看,免得以后遗憾,否则就别看!扬扬问我敢不敢看你最后的样子,我说只要他敢拍,发给我就一定看。”火葬场的那个清晨,我们都没能如愿见你,只有被黑色袋子全部包裹着你,整个身体蜷缩着,此时,我们都在撕心裂肺的哭嚎着,孩子,你疼吗?!!!
控制不住打开3月7日的聊天记录:我发给你的生日红包;3月8日你发给我的红包:小姨,节日快乐!每天都有聊天记录或者语音对话,你闲着时发给我的音乐链接,聊天记录停止直在3月15日我说的最后那句:我最近忙,不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好与不好都该努力,而且要面对一切后果!你不再回我信息,是怕我生气!那天后只敢在我朋友圈点赞。然而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你能在这无法入眠的深夜发条信息骚扰我,或者在我清晨的熟睡中发个语音,响一声就挂掉,你一直都是用这种方式提醒我看你的留言啊!我在泪眼婆娑中等了这么久,等你打搅我,我会给你时间耐心地听你说这说那,你说90年代初我给你买一千多的鞋穿,好时髦,以后你要好好孝敬我的!告诉我你今天做饭准备买什么菜,你还说要教我做菜的,给妹妹寄上次那些口味的臭豆腐,你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
我不知道人有没有来生,但我希望你在往生的路上快快跑,超儿:愿你被渡……
篇2: 南渡散文
关于南渡散文
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在十九岁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北方。在我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书中所描绘的“杏花春雨江南”,是诗中刻画的“小桥流水人家”,是脍炙人口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与北方红瓦高墙不同的“黑瓦白墙”,是历史上历代皇帝的南巡之旅,是传闻中的吴侬软语、温文尔雅……记忆中的江南是温柔的、细腻的,带着对江南的憧憬,我来到了这个不算特别靠南的城市。
南京,历史中的六朝古都、金陵、石头城,与镇江紧邻,是我出去旅游的第一个城市。一提到它,总会有记忆中的沧桑感,历史的厚重感,带着烟粉之气扑面而来。虽然去过几次,但到的地方并不多。一直闻名遐迩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河是一定要去的,虽然没有夜泊,却也看过如今秦淮河畔的夜景,想象着千年以前,繁华的金陵,喧嚣的秦淮,灯火通彻,才子佳人,名妓歌伶,又是怎样一番境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衰败的王谢氏族,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乌衣巷倒是还未有机会前去,姑且列为下次去南京的目的之一吧。
扬州,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勾起了多少人在初春想要去扬州的念头,我也是其中之一。初去扬州,穿轮滑鞋与小伙伴一起刷街而去,犹记得当初看到广陵两字时的.感觉、内心的激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广陵,一曲广陵散,清风傲骨的嵇康,才华横溢的竹林七贤,已远去的魏晋风骨…… 吃货必去的东关街,看到了系满红绳的古树,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门面,古色古香的琴社,还有淮扬小吃。有名的园林之一――个园,是我去过的第一个古代园林,看到古人的起居室、待客厅、卧室、花园,情不自禁的想象当初古人生活的情景,小姐赏花戏鱼,客人品茶赏曲,还有层层叠叠的假山,古代的服装能够让他们爬上爬下吗?如果穿上古装,徜徉于其中,那真是仿佛穿越了千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风景如画的瘦西湖,各处景点充满着故事,触景生情,怀古伤今,突然就明白了古人当时每到一处的诗兴大发。买一把折扇,装一把风流才子,吟诗作对,遗憾的是没有游船,没有泛舟湖上。
苏州,很喜欢的一句“千年姑苏城,静叹流光”。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经典吧,还记得当时课本里描绘的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回廊弦窗,缤纷落英,树木丛生,院落分明,古色古香,耐人寻味……刚出火车站的时候就被苏州站的古韵所惊艳,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火车站,苏州火车站是我见到的最有古典气息的。来到苏州的时候正值午时,天气炎热,却毫无睡意,于是独自一人前去了存在于古诗中的寒山寺枫桥。用学生证买的门票并不贵,可能是因为午时,游玩的人并不多,这倒是给了我惊喜。枫桥在古运河旁,闻名于一首《夜泊枫桥》。想象一下,千年之前,有个叫张继的文人落榜之后,在此夜泊,对月吟诗,感叹身世;千年之后,有个小女子访古人之路,赏今时之景,今夕往昔,怀古伤今。寒山寺里有人在拜佛念经,经过走廊的时候,看到了两只很有灵性的小猫,可能生长在寺庙中让它们也沾了香火气息。寺中有个池塘里鱼颇多,中间还有龟穿梭,给寺庙的庄重里增添了一抹趣味。晚上去了闻名遐迩的平江路,真的有很多好吃又不贵的小吃,而且充满了文艺气息,真的是吃货必去之地啊。苏州之行倒是没有去期望已久的园林,因为假期人多,不想去看人海,等待哪个周末有空再去走一遭。
如果有一天,穿上汉服襦裙,漫步在江南园林,诗画酒棋花,品古代风韵,临江泛舟,那便是处在醉梦中了。
篇3: 风渡散文
风渡散文
我的江南我的雨,斜织的绵密中,你的身影,在目光中缩短了遥看的两岸。朦胧细雨中,一把伞,冲刷了伞面的鲜艳,却遮挡了你羞涩的颜。
融于江南这一片水色,烟光残照,风雨楼台,一方水土衬托了你的媚。走近,却在那咫尺之间,靠近的心,莫名的有了惶恐。原以为,爱只是一种暗恋的存在,当你走进我欣喜的眸光,注定今生的姻缘不是偶然。
(1)
那时,辗转的调离来到这江南小镇,远离了寒山寺遥遥的钟声。初见,一声无温的问候,便成初识。栀子花的暗香从你的发间飘散,醉人的馥郁冲击着我的视觉感官,飘曳的长发晃动了我的心醉。凝眸,看你粉面生霞,身躯竟有了微微的颤。
喜你的清纯,举止更无半点的做作。共处,在半载的接触中,我竟读懂了你目光里不一样的喜欢。萌动一种意愿,便把紧闭的心门开启。很多夜晚,我在风中写满你的名字,铭刻了一份无形的堆积,这份缠伴,把漂泊着暖。
冬临,新年的喜气已经弥漫,依然一人独守一个天涯。一个人的冬天,看一个人的雪灿,纵是薄薄的一层,终究有了春的有盼。
午后,寒风中走近我意外的惊喜,你一身雪色的羽绒服,紫色的围暖点饰了初雪的颜。那个孤独的大年夜,你提着亲手包的混沌,递来了温暖的无声。坐在我的单身宿舍,这份走近,有我们贪恋的情漫中一盏心欢。这如雪的轻绵,融化三生醉意,欣悦了一生的凝盼。
(2)
风中有了水的味道,鹅黄柳绿,两颗心搭起了苦渡的回廊。我的发间有了你绕指的缠,柔情化骨,心中的火山冲撞了两颗心久久的相盼,缱倦漫过心堤,你发舞的凌乱,有了惨烈无痛的悲壮。
牵着你的'手,我们走过生命的长廊,那时,你飘袂的裙裾夹裹着二月清寒,随了梦的剪剪。飘逸的额发,面容却似三月桃花般的绽放,走过水乡,青春的痕迹,落满了你羞涩的唇暖。
同行,惹了众目相看,貌似的不切合,总与偶闲语不断。忐忑,在一杯新醉后多了迷茫,而你的坚定,给我颜绽的合欢。夜深沉,期待一场琴瑟的合奏,凝目处,一季春风随季节永阑。剪烛西窗,环绕的臂挽近了你眉间的弯弯,羞颜暗转,橘红的光映了你春的霞灿。
温续,把浮年的流光执手成一份妙曼,无怜,是恩爱凝结成一种方向。古老的传说,更新相念的不舍,章章句句,镌写了携手的期语。待来日,青梅煮酒,你把相思描画了额前的浓淡相宜,把酒言欢,把梦的疏离断在温情的盏。
(3)
临风一诺,这样的痴情随我天涯,孤寒冷翠,都是我期待的良辰。流萤飞燕,擎着锦瑟的年轮,纵有衣宽体瘦,那相思的饱满,终会成就明日的白首。
风卷流丹,四季的着装玲珑你轻盈的不变,爱,点润了你唇色的丰胰。相知的恋,在翩跹的秋至斑斓了生命的色彩,一季风渡,有了婚期的落订。这久远的渴望,是双宿双飞的沉湎、梦里江南,素手相牵,掌心划过的一丝轻触,固执的把爱意绵连。
风静了,青石小巷,有你邻窗的笑脸,青藤攀附雕花的楼阁,那小小的蜗居便是叫家的地方。晨离暮归,总有你静雅的颜相送相迎,斗室浮香,有四季的花蕊清新。柔荑递上的清茗,随氤氲漂浮过你如莲的素颜,随洌入喉的,更有你小鸟依人的缠绵。美目流转,把幸福的虔诚,一同细细品尝!
或许,前世你便是的我的约定,雪为凭,春为信,在风雨的交汇之间,随风渡过了彼此的岸……
篇4:梅花渡散文
梅花渡散文
冬日的酷寒将空气片片撕碎了并投下,有如纷飞的扬花。寒冬料峭,腊梅在冬日绽开,想必没有了雪也会孤独吧。
踏步寻梅
“梅”花中四君子也。那一抹落红是时光痕迹下的产物;色泽逐渐暗淡、悲痛的泪滴含在开始模糊的叶脉之中,它们被雪覆盖,在雪中傲然。
于是乎,开始踏步寻找梅花存在的痕迹。在雪中一抹红色尤为耀眼,快步走到梅花之处。毫无规律的枝桠在肆意生长,宛如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蓬勃精神。淡红中有好几层花瓣,金色的花蕊绽放着光芒。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一颗颗价值不菲的水晶。梅花有的早开,有的晚开,在同一棵树上,可以看到千姿百态、各种形态的梅花。岂不美哉!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在寒冬中反倒越发精神。寒风越大,开的越秀气;寒冬越冷,开的越发郁郁葱葱。梅花的枝干,无序而不杂乱。如阳光一般生长,向着天空的方向,向着希望的方向。梅花俏丽而不争,陆游曾有诗曰:“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梅花在月色中起舞,在黎明中绽放。这是一种希望,一种淡然。
也许来年雪化之后,梅花便成了春泥,重新长出的嫩绿的枝头会怜惜的望着它们,曾经一起寒冷过得土壤与大地。
幽香片片
每当梅花那黄色和暗紫色的花瓣向人们绽开笑脸,一簇簇的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时,就令人心旷神怡。
梅花那种疏影横斜的风韵,清雅宜人的幽香,也是其它花蕾所不及的。暗香四溢,若去赏梅,尚未近其树,未见其花,便先有浮动的暗香阵阵袭来,为你引路。待徜徉在梅花丛中,则香气盈怀,你若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更是清香满口,沁心入脾,顿觉心旷神怡。
梅之香,在于清新之香。在此暗香中,我不由想起了童年往事。依稀记得,那时还小。玉溪难得一见的下了一场大雪,当时人小对雪情有独钟,难免看到平日难以寻踪的雪,顿时和表妹欢呼雀跃。在雪中玩闹,在村中的空地堆雪人。在堆得兴起,表妹忽然说有一股暗香袭来。
寻香而去,原来是一株梅花伫立在雪中。在下雪前,我也在暗暗想:“这么冷的天,梅花的花期是否会逐渐的推迟,是否会因为雪太大,夜太长,花心也胆怯的蜷缩在花苞里呢,当尖锐的刺,触碰到温柔的雪花,是什么奇妙景象呢?”此刻,看到梅花独树一帜的在雪中傲然绽放,开的虽不是太茂,然则却别具一格。与寒雪做斗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对梅花肃然起敬。
梅香越发浓烈,将我的思绪从孩提时代拉回当下。曾记得小的时候一颗奶糖便是莫大的满足。而当下物欲横流,却很难再寻回当初的快乐与满足了。物是人非,只有这梅花依旧根扎贫寒,梅香依旧……
回首识梅
寒风越发料峭了,寒意袭人。像一条游蛇在人的怀中乱窜,人不免打了个寒颤。只有梅花依旧不退不缩,与雪共舞。看着梅花,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梅花的认识也不同往日。
梅,凌霜傲雪,根扎贫寒,正直清高,芬芳馥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它最好的注释。梅虽苍蓊老树,但其老枝扶疏,蓓蕾满载,充满青春活力,溢发勃勃生机。不受半点尘埃的侵袭,却甘愿化作落红润大地。
吾挚爱梅,因梅亦如人生。困难催生翅膀,逆风飞翔。梅在严寒的艰苦条件下依旧保持清白本色。不媚人,不争春。默默生长,默默努力。人生亦如此。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余太君百岁挂帅。史铁生身材志坚写人生,储时健商海浮沉写传奇,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巨著。他们亦如梅花在默默书写自己的人生与芳华。
雪花轻飘,梅花没有蝴蝶的翩翩起舞,更无春花细雨的滋润。它仍把最美的姿态默默展现出来。师长如梅花,奉献心血只为祖国之未来;奉献青春只为心系学子之成长;奉献赤诚丹心只为教人学做真人。作家亦如梅花,作家肩扛道义,心怀良知。用笔做枪,书写责任与担当。
梅香轻逸,人生之路,也许我们有时我们孑然一身,或许真诚的努力并未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许艰辛的奋争只是毫无轨迹的历程,无人喝彩;或许太多的付出,得到的还是失败,。 但那有何妨。不如像梅花一样淡然处之。积蓄力量,默默努力。总有迎风绽放日,傲雪斗寒时。
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华儿女亦如梅花,坚毅、博爱。用一抹落红香满人间。
回首识梅,颇多收益。踏步寻梅,追寻美好。追忆暗香,尽其勉志;回首识梅,思其芳华。也许,读懂梅花,需要我们一生去读。
记忆、坚毅、傲骨都在风的背后,我愿一直伫立在梅花渡中,只为让梅香、芬芳得更加绵长灿烂。
篇5:渡红尘散文
渡红尘散文
一栋栋青砖瓦房被孱孱溪流、声声鸟鸣和翠竹环绕,清新的空气夹杂着微微的寒意。垂暮的长者坐在院子里烤火,微眯双眼吸着长杆的旱烟袋,火盆边的老猫在袅袅青烟里打着盹儿。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在挂满屋檐的金黄玉米和干红辣椒的映衬下泛着淡淡的红光,慈祥又安宁。院子东角落两头黄牛在悠闲的吃着枯玉米叶,三两只鸡在竹林里觅食,石头砌筑的猪圈里两头白胖的小猪崽在撒着欢儿……此刻,时光无声静静流淌,我想,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慨如此吧。
初升的阳光透过薄雾穿过竹林的缝隙洒在地上班驳陆离,一切都显的清寂古朴。我们踩在褐黄的落叶上,松松的软软的落叶下面是高低不平长满青苔的石板小路,蜿蜒曲折的小路只能容下一个人,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每一步都踏着你的脚印,我们一路走一路聊着,你手指着远处一栋栋的房子向我描述着理想生活的样子,向我说起你的家乡,说起冬天的美……行至半路遇到一座石头和木板搭建的微型拱桥,每一片枯黄泛黑的旧木板,每一块布满青苔的石头都承载着沧桑岁月的印记仿佛在娓娓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不远的山坡上光秃秃的枯枝倔强的傲然挺立伸向四方,偶有风吹来,微微颤抖,些许凄凉些许萧瑟些许惆怅。
我始终相信人和人能相遇是缘份,能相知则需要特定情愫的牵引和灵魂契合的共鸣,那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美好是我用苍白无力的文字无法描述和抵达的。和你一样,相比夏天绿草茵茵繁花叶茂的张扬之美,我也更欣赏这万物枯萎凋零的苍劲悲壮,顽强不屈和严寒抗争并积蓄孕育来年新希望的坚韧。
看着你宽厚坚实的背影,阳光下微笑的脸,眼里期盼和神往的光像星星在闪烁,那一刻我恍如隔世,有了久违的对生命、生活的感动、热爱和深深眷恋。
纵然我们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有一天我们也将各安天涯,
此地此人此情此景,
多年后我依然会用文字和回忆重返。
午夜梦回时我会想起你,
没有来日方长也会刻骨铭心!
但至少: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
篇6:雁南渡散文
雁南渡散文
那一年,南渡的雁,远逝的风。
都说南方是一座城。我在眺望那座我无法企及的城,听说那是你南渡的归宿。
城里有个美丽的姑娘。铅华初妆、将言未语,一颦一笑、尽态极研。见识过那般美丽的人们,只道是前尘的孽颜。
城外的.儿郎,你为何执着于一段不堪的过往?就算是忘己,怕是也忘不了把笔浅笑的她吧!
犹记:“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呤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 过往的甜蜜,情意缱婘的呢喃,就如同漫天的烟火,幻灭后 终化为一地绯粉。
只是,今夜无风……
又一年,孤寂的城,相视、凝眸,人生若只如初见。
你说:“我不是在追寻爱情的脚步,我只是想试着触摸。”
那一年,没有南渡的雁,只有远逝的风。还有一座城,禁锢了你我。
掩卷,竟是几页满蘸相思的旧书。
篇7:古渡轶事散文
古渡轶事散文
“丹水河”畔古渡,那便是“老水昌”。
六七十年代时期,这个古渡正处在“丹水河”与“流溪河”交汇之处。两岸夹春水,野渡舟自横。南来北往的人群,都必须从这个必经之路的古渡通行。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年代,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着。
而正是这个时候,送山货出山的,采购日常用品进山的,走亲戚,逛大街的,络绎不绝,人来人往。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丹水流水一样。
古渡舟船管理人员是个四十多岁年纪中年汉子,他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
“您儿们莫慌也莫急。来罗――来罗――”那汉子撑着篙,打出的水花掀起圈圈涟漪。
那粗狂的声音,回旋在丹水河水面,惊得野鸭子扑楞楞的拍打着翅膀,一只只脚趾划过清楞楞的河水,在不远处浮落在了另一处的水中,嬉戏、玩耍。
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过渡行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G乃缓缓而来。
尤其是遇到镇上集市贸易赶集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与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
尤其是那次在古渡处,闹药鱼的情景叫我至今也没忘记。
使我时不时记起了家乡的美好,家乡人们的率真、质朴、善良深深地隽刻在了我童年的心房。
记得那次,闹药鱼各家各户几乎是“麻子打哈欠――全体动员”。上山挖黄姜的、沿河两岸采柳叶的,把采回得黄姜用石磨磨成浆,把柳叶用碓窝捣成汁,大盆小缸都盛满了,然后运到丹水河边,在老水昌上游地段,将黄姜汁、柳叶水拌匀后,一股老儿全部倾泻到丹水河中,顿时整个河面上,大鱼小虾都闹腾起来,有的鱼横冲直撞、有的鱼跃出水面、有的鱼相互撕咬,不一会儿这些闹腾的鱼都沉潭底了。
于是,不少人跃跃欲试,跳入水中
广大中、青、少年人一齐上阵闹鱼,你抓我抢,水花四溅,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河边成了狂欢的海洋。
你看那边,两个人合作捉一条鱼,想尽了一切办法还镇不住那条鱼呢!滑溜溜的这个人捞住了鱼头,鱼尾上的人又被鱼一阵乱板,从手中滑落了。
哈哈,鱼那是人的对手,最终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擒住那条大鱼。
我有些惊奇,小小“丹水河”怎会有如此大得鱼呢!后来我曾经问过不少人,但各说各话,答案不一。
一说是“老水昌”四周围群山岩石是空的,洞洞相连,鱼源源不断的从空山底部游出;一说是“丹水河”沿线那个时候没修什么水电站、拦河堤坝,这些鱼都是从长江、清江逆水上行,游到我们这儿的。到现在我也难得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家家户户带来的网兜、大盆小钵、提水桶都是满载而归。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有几个人用木背架背着鱼,鱼头、鱼尾随着人走路时的动作,一上一下来回波动,那鱼鳞在太阳的照射下泛起片片金光,直灼人眼。
大家说着、笑着,嘻来嚷去,话说喜悦,话说来年丰收。
那掷地有声的自信,那山里人的质朴性格永远定格在了淡水河岸。
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高架桥飞架。涨水时节,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
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过去的生活悄悄流逝。
篇8:古渡,渡人散文
古渡,渡人散文
一
那时,前河是一道风景。
前河从城口发源,穿群山,过峡谷,在樊哙境内完成了由溪而河的过渡。至土黄场,水流渐渐丰沛,气势越来越恢宏,河滩虽多,却不急湍,积潭栉比,绿水幽幽,一个比一个深。河顺山势,左扭右拐,自然天成之态,颇为可观。宽阔的一面,淡白色的鹅卵石任意铺排,大的叠压着小的,一堆小的撑起大的,挨挨挤挤磕磕碰碰之态,仿佛走出了静止,灵动起来,生动不已。逼窄之处,结满青苔的山石堆垒岸边,赭黄的泥土填堵着石块间的缝隙,仿佛能工巧匠的手艺,砌就了坚固的河岸。二者之间,一汪清流,随弯就势,任意恣肆,从土黄场上游的远山来,向碧溪口的远山而去,敷陈出的盎然绿意,给人间烟火世俗红尘增添了许多温暖和一丝禅意。
那时,土黄境内的前河上,没有桥梁。
前河虽并非大江大流,却也有河的气势。春夏雨水丰沛之时,浅处至少齐腰,量大流急,稍有不慎,就会被水冲倒卷走,徒涉很危险。到了深冬,水是浅了许多,滩上浅处刚过膝盖深处不及裆部,但寒风凛冽,冰水刺骨,徒涉需要勇气。
二
土黄场下场,有一个渡口,一只渡船,渡人过河。
渡船木制,两头尖,中间宽,前面插篙杆,后面置双浆,尾部有舵。在中间的宽阔处,搭着大半人高的竹篷,靠边设有石灶,备铁罐铁锅,为船人伙食之需。半高处,紧贴竹篷悬着捆扎紧致的被褥,至夜打开,铺于船板,即可入眠。除不竖桅杆外,渡船与行舟并无区别。
撑船摆渡的是一远房同宗,按辈份我应叫他三老爷。渡船属四大队所有,三老爷是大队选出的摆渡人,负责摆渡万斛坝的农人过河,挣工分。不是万斛坝的人过渡,需给一分钱,三老爷收来,上交大队。
三老爷摆渡时,一般都在船尾执篙把舵。他将篙杆在岸边轻轻一点,船便静静离岸;再一搬舵,船已驶入河心。傍万斛坝的岸边,水缓流深,一篙下去,篙杆没入水中,只剩一点梢尖。船向土黄场那边行驶,水越来越浅。水不再深绿,而显清亮,看得见水底游鱼、卵石。好多次,篙尖只差一点就戳着了浪里白条,令我又欣喜又心惊。船过中流,渴了的农人低头弯腰,探身船舷外,掬起清流,啜饮如酪。船头,早有年轻人小伙自告奋勇帮忙撑持,左一下,右一下,三五几下,船已近岸。因滩太浅,船无法抵岸,三老爷在邻鹅卵石处搭一约丈余的小木桥,船上人等,挑担背篼,络绎上岸,逶迤过坝,没入土黄场鳞次栉比的房舍间。
人下完,三老爷踱至船前,插篙于篙洞,将船静静地钉在岸边。他坐在船尖,卷起旱烟,装入半尺长的烟杆,边抽烟边等待回渡的人。有时,对岸的人等不急,喊起来。三老爷不答话,慢慢站起身,从篙洞抽出篙杆,向鹅卵石丛轻轻一点,空船回渡。
三
三老爷家居万斛坝,与祖母家相隔不远。每年春节,我们一家回到万斛坝,都要去三老爷家拜年吃饭。其时,三老爷除陪着父母说话外,还常常顾着我问这问那,其蔼然可亲之态,多少有些令我觉其并非远房,而是至亲。
奇怪的是,每次我和堂弟去土黄场,过渡时,摆渡的三老爷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堂弟很亲热地叫“三老爷”,我碍口失羞,只对着三老爷笑笑,算是招呼。三老爷面无表情,对我仿佛没有看见,对堂弟也只用眼角扫过,并不搭理。他脸色平静几至木然,没有表情,眼神空漠仿佛虚无,我们不入他的法眼。我心怯怯无所惜,觉得是自己不叫三老爷的缘故。但越是这样,越是叫不出口,我红着脸,硬撑着,挤入人堆,希望避于三老爷的视线之外。小小一只渡船,我能躲到哪里?走到船尾,他执篙把舵,并不用心摆渡,却用平淡的目光紧盯着我;逃到船头,他东一篙西一篙,漫不经心地撑船,却也能寻到我的身影,逼视不已。过渡短短几分钟,我度时如年。
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我慢慢地不那么害怕了。我挤在人堆里,目光从大人们的脑袋缝里钻出去,观察三老爷。其实,三老爷哪有寻着我看,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遥遥地望得很远很远,我顺着他的目光寻去,那远远的地方什么也没有,我疑惑不已:三老爷,他究竟在看什么?他何止是不答理堂弟亲热的喊叫,面对其他过河农人的招呼,也爱理不理,最多从鼻孔里轻轻地哼一声来,算是回应。那些热情没有得到三老爷回应的农人,并不像我那般红着脸不知所措,而是照常高声笑语,一点也不把三老爷的爱理不理放在心头,船靠岸时,依旧亲热地按着辈份亲疏,叫着不同的称呼与三老爷道别下船。
一日正午,我一人去土黄场找同学玩。未到渡口,远远地看到渡船停在土黄场那边,三老爷端着碗坐在船头,晒着太阳,吃着饭。我知道,这次不叫“三老爷”只是笑笑,是不行的了。磨蹭着来到渡口,鼓足勇气,正要开口喊“三老爷”,三老爷却在河那边亲热地叫着我的名字,放下饭碗,迅速地将船撑了过来。我红着脸跳上船,望着三老爷笑笑。三老爷回报以亲切的微笑,篙杆一点,几下便将我送过河。下船时,我又红着脸,望着三老爷笑笑,他竟亲切地笑着,亲昵地对我嘟囔了一句:这娃儿。走过河坝,快进土黄场时,我回过头去,三老爷端着碗坐在船头,边吃饭边往我这边看。遥遥的,远远的,我竟然清楚地看到了三老爷脸上浮起的笑容。
四
今天,前河是否还是风景,不敢妄语。
土黄场边铺排得平平整整、洋洋洒洒,让人觉得温暖,有几许禅意的`鹅卵石坝被采沙船挖得千疮百孔,宽阔的河床被新新建的滨河路挤得只有浅浅一线。深绿的河水,清亮的河水,渗进缕缕乌墨,变得混浊不堪。前河还名前河,却已伤痕累累。岸边青山依旧,河里绿水不在,谁还敢掬起一捧啜饮?
土黄场上场大石桥凌空跨河,气势非凡,浅滩处的翻水桥随处可见,与人方便。万斛坝的农人越来越少,车去车来,哪还有人走路上街?曾经熙来攘往的泥道坍塌了,当场天人头攒动的古渡倾圯了,载人过河的渡船入灶为柴灰飞烟灭了,而摆渡人三老爷,也早仙逝入土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古渡注定要消失,渡人焉能独存!
离开万斛坝后,再没见过三老爷。我不知道一直渡人过河的渡人三老爷,在古渡消失的日子里,如何打发他的时日。但他在渡船上不爱搭理人的脾气,他对我时而亲热时而疏远奇奇怪怪的性情,却如在眼前。而我,好想重新踏上他的渡船,不再只红着脸对他笑笑,而是亲热地叫他一声:“三老爷”!
篇9: 木船与渡散文
木船与渡散文
一条船,蓄满多少芳华景象;一湾渡,摆去多少流年故事!
过年的时候,回到老家,傍晚,天色已昏,我独自走到湖边,只见苍黄的天宇下,寂静的湖边,横着一条破损的木船,风浪把它吹过来,摇过去,发出哗哗的响声,寂寞又单调,像在诉说着什么。哦,这里以前是一个渡口呢,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这小小的木船,这宽阔的湖面,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的童年及青春岁月曾经和它有过多少的交集。
一
“我和你把这船推到荷花荡里,摘莲蓬,怎样?”“好哇,顺手再摘几朵荷花,几张荷叶。”
我在岸边用力一推,手抓船沿,顺势一收缩身体,上了划动的小船,不用篙桨,扯着前方粗大的荷茎就能随心所欲的在水面前行。
这是七月一天的正午时分。明晃晃的太阳,脆生生的碧荷,红艳艳的姑娘,一望无际的湖水,我手持含苞未放的荷花,对着以荷为盖的女孩,摇动,摇动着少年的心旌,蓬勃的野心,私密的甜美,向层层密密的荷丛摇出一片荷红,那是我明亮的眼眸。
“这船能划到哪儿?能到你读书的地方不?”“可以哩!”“然后呢?”“然后就要上岸了。”“哦,上岸了,上岸了……“女孩眼睛凝视远方,透着一丝忧郁,让我不解。多年以后,我才想起那游丝般的忧思。
远方的岸,有多远?遥远的岸边,会有什么样的迷人景色呢?上了岸自然是不需要船的了,不需要守渡,摆渡,是不是觉得少了一份同船的相依相偎?此刻紧挨着的同渡人恐怕要比并肩行走的人更有依赖感,更能建立起对未来命运的共同体。“船”与“传”音相谐,在一叶小舟上,彼此的心情更能迅速的传递,此时年少的感情,幻化出一湖氤氲。船中的少年蓬勃、绚丽的生命,与这正午湖面跳荡的粼粼波光一起美丽,寂寞,忧伤。
“送你这朵荷花,好大好香!”“你知道不,故事里说荷花是有魂的。”魂,我一惊!手中的荷掉下了一瓣,你把盛开的荷瓣一叶一叶的撕下,丢在船板上,那一船的美丽是不是你破碎的心魂!
“彼柏舟,亦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经》)
二
夕阳落土的时候我们赶到渡口,孤船在岸,不见船老板,大概是见天晚,收桨回家了吧。这几华里的湖面,怎么过去呢?“我们划过去!“”你敢吗?“”有什么不敢的?”“好,上船!”
当所有的划船工具都没有时,最希望的.是来一阵风,扯上风帆,让小船飘飘荡荡驶向对岸。“来风了,下舵!“
迎着风,站在船头的你,鬓发被水面的风撩起,你向上扬起的颔夹,在晚霞的映照下,勾勒出优美的轮廓,你明澈的眸子,凝视远方,若有所思,若有所失。此刻,叫我怎么赞美你呢,用这一湖彩霞吗?用这一帆风情吗?
水中来了一阵小鱼,它们一点也不怕人,逐着你姑娘的影子,时聚时分。
我掬起一捧水,递给你,在你啜饮时,那随指缝滴下的水珠,像一串珍珠,溅满船板,也溅起我心湖的阵阵涟漪!
“哇,船偏离了航向呢。”“我这不是正对着那码头嘛?”“你先要对着码头的上方,逆风行一会,然后再顺风跑,这才能到码头呢!”哦,是这样啊。是不是感情的追寻也是这样呢?先要逆势鼓起劲儿往前侧而冲,让对方不太注意,大大方方的接纳你,然后顺势一摆舵,直对目标,到达彼岸。丘比特的神箭也可以这样转弯后而抵达目的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三
今天的渡口,还有谁在守候呢?凄凄的风中,残荷断梗可曾记得昨天的芙蓉粉面?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把红豆改为红荷最切合我此时的心情。我多么想像诗人一样,把那季的红荷碾成尘,在清风中看看,蒙蒙的尘雾中会不会幻化出你当初曼妙的身影来,“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火中等你”,等你,在有魂的荷影下。一世风华,一世怀想,少年的情怀就这样一次次定格在绿绿的荷乡水泽。
此时,这样的渡口,这样的木舟,就让我想起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当年的他又渡了什么呢?有人说他只渡了一棵芦苇,有人说他只渡了他自己,也有人说他渡了一个“空”。那当初的少年,因了那个青春的季节,也渡了什么呢?渡了一湖翠碧又红艳的镜像,渡了一种丰沛饱满的情爱,在渡过了繁华落尽的岁月后,知晓了最终渡过的是红尘万象的空境。苏轼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空”之后不是绝望,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莲花之后的莲实,饱满而沉淀,是秋风中“一笑作春温”的残荷静物画,静穆而安详,是“谁叫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的暖意。
也许当年的摘荷摆渡,值不得今天用来骄傲,那美好的追诉与体验,或许只是当时的我的单纯的青春梦呓,无关对方,更没有必要赋予那么多的哲思与寓意,但也正是这少年的嬉戏与同渡,这平凡的场景于个体生命而言就如大河轰响,海上日出,澎湃在、磅礴在生命旅程的山山水水。记忆中的木船与渡口一次次的把时光来回摆渡,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由彩色的油画变成黑白老照片,定格在你月光斜照某个回廊上。
青春无悔,不管是收获到的纯纯情,还是没有得到的眷眷的心,都是人生一世的浪漫奢华,在你灼痛之后,渐老之后,变成一颗珍珠,晶莹光润,让你欣慰的说,春深似海,我终于也采了一滴,这一滴让我拥有了世界!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超渡散文】相关文章:
1.古渡,渡人散文
4.渡作文
5.尘渡美文
6.《觅渡》读后感
7.李清照 争渡
8.《枫林渡》读后感
9.超山天下梅的散文
10.那年春风渡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