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应材料范文
“沃斯尼堡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情况反应材料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情况反应材料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反应
反应
反应fǎn yìng[释义]①基本义:(动)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活动。这个小孩~很快。(作谓语)
②(名)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活动。引起~。(作宾语)
③(名)化学、物理上称物质相互作用或受外力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发生物理~。(作宾语)
④(名)打针、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吃完药后;有呕吐~。(作宾语)
⑤(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很好。(作主语)〈外〉日语。
[构成] 偏正式:反〔应[同音] 反映篇2:络合反应是什么反应
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点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环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络合物也称配位化合物,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络合物稳固性
通常,络合物的稳固性主要指热稳固性和配合物在溶液中是否容易电离出其组分(中心原子和配位体)。配位本体在溶液中可以柔弱地离解出极少量的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位体,例如〔Cu(NH3)4〕可以离解出少量的Cu和NH3。
篇3:消化不良什么反应
消化系统是我们吸收营养的重要通道,其中又以肠胃为主,肠胃好身体才好。消化不良什么反应呢?肠胃如果有问题那么疾病也就随之而来,所以调理好肠胃身体才能健康。有的人喝口水就长肉而有的人大吃大喝从没有节制反而很瘦,这很是让人羡慕嫉妒。但是他们这种现象其实都是跟消化吸收有关系的。消化不良什么反应呢?我们简单说一下
1、胃肠功能减弱,胃排空减慢,引起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另外因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异常发酵。会有一些口有异味等。
2、腹胀多在进食后明显,尤与进食不易消化或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豆类、乳制品等,引起上腹部饱胀。
3、腹部可有隐痛不适,多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腹部不适加重。常因进食冷、硬或刺激性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者与天气寒冷有关。
4、胃肠道消化不好在排便情况上分两大类,一个是表现为腹泻,一个是便秘。腹泻的人群是因为某种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每天排便次数增多,身体的大量营养丢失,最后导致消瘦。便秘的人群因为蔬菜、水果吃的少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肠道蠕动减慢,营养、或者食物代谢产物吸收过分,运动量少,代谢速度慢食物在肠道里停留过久,而引起小腹部脂肪堆积,出现肥胖。
5、肠鸣音,肠鸣音是行蠕动的标志,过快和过慢都标志消化不好。
6、其他反应,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食欲不振、乏力等。
消化不良什么反应,经常消化不良,休息不好会性格也会变得比较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也变得迟钝,这是因为胃中食物过多时,机体消化时需要大量的血液到胃肠道帮助消化,因此脑部供血量就不足,吃完就想睡觉,没精神,时间一长大脑的功能慢慢减弱。平时应该多做一些瑜伽,慢跑等运动,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所好转!
篇4: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目录简介症状判断症状分析主要病理预防为主收缩展开简介高原反应 ,即 高原病 ,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 高原地区 ,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 缺氧 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 风 、雨 、雪 、寒冷和强烈的 紫外线 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 应并引发不同的 高原适应不全症 。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 红细胞 和 血红蛋白 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高原视网膜出血 和 慢性高山病 , 中国 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症状判断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症状分析高原 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 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 海拔 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 痛 、心慌 、气促 、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 、呕吐 、腹胀、腹泻 、胸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 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高原红 ,高原红是一种高原人群中的普遍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面部呈现红色的片状或团块斑,主要是因为皮肤角质层变薄, 毛细血管扩张 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中医归入“斑”的范畴。
高原红说白了就是皮肤比较敏感而产生红血丝,但是这种敏感是因为长期受地域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而不是天生。高原红多发生在海拔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皮肤细胞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的缘故。再加上温差大、风沙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原因造成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变薄敏感。高原地区冬天寒冷易冻伤面部皮肤,血液不流畅,造成毛细血管瘀堵,有的甚至发展到皮下,而面部角质层又因为长期受环境等物理损害敏感变薄,反映在面部就表现为网状、片状、团状的高原红。
高原红的患者平常可以做点养护之类的,1、保持皮肤的水分。高原气候干燥,适当补水或者乳液预防皮肤干裂,但不要用含有激素类、重金属、酒精成分的护肤品。2、不要长期曝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3、擦防晒霜,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擦点防晒霜防紫外线保护皮肤。4、治疗时一些采用仪器的'办法如激光、冷冻疗法等,虽然暂时有效,但会加重高原红,应慎重考虑。
主要病理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 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 海平面 的53%哦。
预防为主需到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要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必须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装备...
篇5:心灵反应
心灵反应
生物课,好冷。 老师在台上讲骨的结构。 I 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这个骨呢……”老师正剥析着知识,我的腿骨似乎听见了,下半身 立刻就凉了。 “这个骨囊呢……”骨囊软了。 “这个血管呢……”大腿附近立刻成缺养状态。 “这个神经呢……”小腿好似被针扎了一下。 “这个……………………” 我的`双腿越来越冷,越来越凉。My legs are cold and cold,cold and cold ,my legs are the coldest of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最后,我爬出了教室。 看来,我的EQ还有待提高。篇6:络合反应是什么反应?
络合物
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络合物也称配位化合物,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篇7:中暑什么反应呢
夏天天气炎热,长期在室外工作的朋友们经常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中暑的情况可能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头晕的症状,甚至很多人还出现了晕倒的问题,而且小孩子出现中暑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痱子的问题,详细的为大家普及一下中暑什么反应呢吧。
1.中暑的症状如下:中暑分为轻症、重症。 轻症中暑症状:头晕、口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症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如何防止: 、要常喝开水。 不要再太阳下或气温高处呆的时间太长。 要常呼吸新鲜空气,常开窗。
2.度中暑的症状: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切昏迷,凯高热甚至意识丧失。几 发生重度中暑时,A应尽速送医院急救,刨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T但在送往医院之前,列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下列就介绍关医前的急救方法。
了解了中暑什么反应呢我们才能够及时判断自身是不是出现了中暑的反应,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选择就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喝水可以有效的缓解自身出现中暑的机率,同时也一定不要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不要长时间工作。
篇8:合成氨反应方程式
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称为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篇9: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钡反应
1、氢氧化钡的特点
氢氧化钡是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在硫酸干燥器中能失去7分子结晶水,约在78℃失去全部结晶水。可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几乎难溶于丙酮。
若从空气中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盐后,则不能完全溶于水。相对密度2.188。熔点78℃(八水化合物,在纯氢氧化钡的情况下是>408℃的)。折光率1.471。高毒。有强腐蚀性。
2、碳酸氢钠的特点
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篇10:热化学反应动力学
摘要:NH4Cl和NaN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利于蜡的熔化和剥离,只有掌握它的反应动力学特征,了解它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才能更好的利用其热量。
本文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两者反应生成气体和温度的变化量,计算出各种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得到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亚硝酸钠 氯化铵 热化学 化学反应 动力学
NH4Cl和NaNO2是廉价而得的普通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
近年来作为发热剂用于油井,又利于蜡的熔化和剥离,是优良的油井清蜡解堵刘之一。
然而,只有掌握它的反应动力学特征,了解它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才能更好的利用其热量[1]。
1、反应方程式
1摩尔NaNO2溶液和1摩尔NH4Cl溶液反应放出332.58千焦耳热量,释放出22.4升氮气(0.1MPa,250C),化学反应式如(1)式:
(1)
因此,将1升浓度为1mol/L(69g/L)的NaNO2溶液和1升浓度为1mol/L(53.5g/L)的NH4Cl溶液进行反应,已知水的比热容量为4.2kJ/Kg,0C,设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溶液本身(即2升)水吸收,则水温将升高 。
NaNO2和NH4Cl的反应速度式为
(2)
式中:
A——指数前因子, ;
CH——酸的浓度,mol/L;
m——酸的反应级数;
CNO-2——NaNO2的浓度,mol/L;
n1——NaNO2的反应级数;
CNH+4——NH4Cl的浓度,mol/L;
n2——NH4Cl的反应级数;
ΔE——活化能,kJ/mol;
R——气体常数,8.314J/k;
T——绝对温度,k。
若NaNO2和NH4Cl的摩尔浓度均为C,则(1)式成为
(3)
式中n=n1+n2。
对(3)式积分,移项,取对数
(4)
(5a)
(5b)
式中:
t——反应物浓度降至c=c0/v时的时间,S;
C0——反应物NaNO2和NH4Cl的初始浓度,mol/L;
ν——初始浓度与剩余浓度的比值。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保温槽、气体流量计、温度计
实验药品:NaNO2(分析纯)、氯化铵(分析纯)、磷酸
2.2实验方法
在一定温度时将等摩尔浓度的NaNO2和NH4Cl溶液反应,根据释放出氮气的体积量度反应进程,例如200ml 1mol/L NaNO2和1mol/L NH4Cl溶液反应释放出4.48L氮气,故当释放出0.5L和1L氮气时,初始浓度与当时浓度的比值ν分别为4.48/3.98=1.126和4.48/3.48 =1.287。
测量ν一定时反应时间随温度、酸浓度和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出各种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3、实验结果
3.1 求△E
在NaNO2和NH4Cl的初始浓度C0=1mol/L,酸浓度CH=0.0461mol/L时,测量不同温度时,ν分别为1.126和1.278的时间t。
Lnt对1/T作图得一直线,如图1所示,斜率均为8797。
根据(5a)式,Lnt对1/T作图得一直线,见图1,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出活化能△E和指数前因子A的数值。
图1 Lnt—1/T关系曲线 ( ◆ν=1.126,■ν=1.287)
Fig. 1 the curve relation of Lnt—1/T (◆ν=1.126,■ν=1.287) 由式(5a)及图1中直线斜率和截距可得,
活化能 (6a)
(7a)
3.2 求m
在温度T=310C,NaNO2和NH4Cl初始浓度C0=1mol/ L时,测量不同酸浓度CH,ν分别为1.126和1.278时的时间t。
Lgt对-LgCH作图得一直线,如图2所示,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出酸的反应级数m和指数前因子A的数值。
图2 Lgt—(-LgCH)关系曲线 (◆ν=1.126,■ν=1.287)
Fig. 2 the curve relation of Lgt—(-LgCH) (◆ν=1.126,■ν=1.287)
由图2可知,两条直线斜率分别为1.24和1.04,平均值为1.14,故
m=斜率=(1.24+1.04)/2 =1.14 (6b)
(7b)
3.3 求n
在温度T=310C,酸浓度CH=0.0461mol/L时,测量不同NaNO2和NH4Cl的初始浓度(两者初始浓度相等)时,ν为1.098、1.155、1.126时的时间t。
Lgt对LgC0作图得一直线,如图3所示。
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出NaNO2和NH4Cl的反应级数之和n和指数前因子A的数值。
图3 Lgt- LgC0曲线
Fig. 3 the curve relation of Lgt- LgC0
由图3可知,
n=1-斜率=1-(-0.96)=1.96 (6c)
(7c)
3.4 求A
将图1-3中各直线截距、反应级数m、n和活化能△E代入(7a) 、(7b和) (7c)得到五个指数前因子A的数值,分别为2.2×1010、2.2×1010、1.2×1010、5.0×1010和2.0×1010。
平均值为2.3×1010。
3.5 动力学方程
由以上数据,最后得到动力学方程为
(8)
3.6半衰期计算公式
将ν=2代入(5b)式,得到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9)
如CH=0.0462mol/L,C0=1 mol/L,上式则成为
(10)
4、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最终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为:
(11)
由该式可以看出,反应物和催化剂浓度决定反应速度,为工业上原料利用提供了设计依据,更能充分利用其反应产生热量。
吴安明等[2]的化学反应速度式为
(11a)
(速度常数量纲为)
Nguyen[3]的化学反应速度式为
(11b)
(速度常数量纲应为 ,作者为,疑有误)
参考文献:
[1]堪智等.NH4N03与NaNO2发热反应速率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5,(4).
[2]吴安明,陈茂涛,顾树人,王卫军. NaNO2和NH4Cl反应动力学及其在油田的应用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5,17(5):60-64.
[3] Nguyen D A. Michael A. Iwaniw H. Fogler H S. Kinetics and mechantsm of reaction between ammonium and nitrite ions:experimental and studies. Chem.Eng.Sci.
例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考查热点【2】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焓变(或能量变化、热量变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重点,也是必考点.结合反应热的考查,热化学方式式有多重考查方式.一、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例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ΔH1 C(s)+1/2O2(g)=CO(g);ΔH2②S(s)+O2(g)=SO2(g);ΔH3 S(g)+O2(g)=SO2(g);ΔH4③H2(s)+1/2O2(g)=H2O(g);ΔH5 2H2(g)+O2(g)=2H2O(l);ΔH6④CaCO3(s)=CaO(s)+CO2(g);ΔH7 CaO(s)+H2O(l)Ca(OH)2(s);ΔH8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
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①两反应均为放热反应,CO转化成CO2放热,ΔH1<ΔH2,②两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同一物质的能量高低为:
E(s)>E(l)>E(g), S(s) 转化成 S(g)吸热,ΔH3 >ΔH4, ③两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值不同,ΔH5>ΔH6,④前为吸热反应后为放热反应,ΔH7>ΔH8.常见的吸热反应:
(1)电离过程;(2)水解反应;(3)大多数的分解反应;(4)特例: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与碘蒸气生成碘化氢;氮气与氧气生成一氧化氮;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答案:
C二、比较物质的稳定性例2已知1 mol白磷(s)转化为1 mol红磷(s),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4P(白、s)+5O2(g)2P2O5(s) ΔH14P(红、s)+5O2(g)2P2O5(s) 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
B.ΔH1>ΔH2C.ΔH1<ΔH2
D.无法确定白磷与红磷相比较,稳定性强的是().解析由题意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燃烧等量磷,白磷放热更多,ΔH1更小,即ΔH1<ΔH2.由于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红磷的稳定性强.
答案:C 红磷三、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例3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 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列:容器SO2(mol)O2(mol)N2(mol)Q(kJ)甲210Q1乙10.50Q2丙10.51Q3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SO3气体放热98.5 kJ
B.2Q2=2Q3 C.Q1=2Q2=2Q3=197
D.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解析上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是: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即每生成2 mol三氧化硫,放出197 kJ的热量.那么A、B就都正确了.
丙中可以把1摩尔三氧化硫全部转化二氧化硫和氧气,那么就和甲中一样了,所以2Q2=2Q3.对于乙,可以把他的容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就是1/2Q2,再把容积扩大到原容积,由于体积变大,那么平衡就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放出的热量就会减少,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那么放出的热量就小于1/2Q2.又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得出2Q2=2Q3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共价键比正丁烷的多解析1 mol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别与氧气反应,正丁烷放出2878 kJ的热量,异丁烷放出2869 kJ的热量,说明正丁烷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的能量,而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正丁烷的稳定性小于异丁烷,且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需要吸收能量;在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中共价键的个数是相等的.
故该题正确选项只有A.答案:A五、比较键能的大小例5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 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ΔH =+297 kJ/mol即H-I键的键能为297 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 mol H-I键需要吸收297 kJ的热量.
一个化学反应一般都有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键能键能键能键能H―H436H―F565C―F427C―O347H―O464H―Cl432C―Cl330Cl―Cl243H―S339C―I218S―S255由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并结合上表数据可推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设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态)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之间的关系是.
由热化学方程式2H2(g)+S2(s)2H2S(g),ΔH=-224.5kJ・mol-1和表中数值可计算出1 mol S2(s)气化时将(填“吸收”或“放出”)kJ的热量.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可得出ΔH=436 kJ/mol+243 kJ/mol-2×432 kJ/mol=-185 kJ/mol,则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由表中数据可得:2H2(g)+S2(g)2H2S(g);ΔH=-229 kJ・mol-1,又知2H2(g)+S2(s)2H2S(g);ΔH=-224.5 kJ・mol-1,则S2(s)→S2(g);ΔH=+4.5 kJ/mol,1 mol S2(s)气化时将吸收4.5 kJ的能量.
答案: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吸收;4.5;六、比较物质阻燃性的效果例6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篇11:戒烟有什么反应呢
相信大多数爱吸烟的人都有过戒烟相的经历,可以说戒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尤其对于烟龄时间较长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通常突然强迫自己戒烟,身体会随之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其实这期间出现的一些不是症状,大家也不必担心。相比较吸烟的危害,这些都是可以忍住的。那么戒烟有什么反应呢?
戒烟后的症状
1、口渴
经常感觉自己口渴,这就要求戒烟者经常喝些水,多喝水有利于排出身体毒素。
2、睡眠中断
睡眠中断这是更加令人痛苦的戒断症状之一,非常常见。
3、嗜睡
一旦没有了烟碱的化学提神作用,既往吸烟的人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松弛感。有些人觉得自己随时都可入睡。用餐后小睡和延长晚间睡眠时间可能有助于克服这种情况。
4、难以入睡
很多人在说戒烟后晚上睡眠质量很差,在这里小编就提醒大家,如果无法休息,建议起来看书或者散步,不要饮用对睡眠有刺激性的饮品饮料。
5、咳嗽
长年累月吸烟后,肺会产生大量粘液来自卫。在戒烟期间,粘液会松解,从呼吸道排出,纤毛也开始重新运动。通常戒烟的人有一段时间(数周)会咳嗽。
6、便秘
许多人在减少饮用与吸烟相关的咖啡、茶和其他刺激性饮料后主诉便秘。每天饮用四至六杯水可缓解便秘。多食用粗粮、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有助于克服这个问题。
7、饥饿感
身体吸收食物的能力得到改善。几乎所有的吸烟者在戒烟后都胃口大开。为了避免增加体重,可从事一些体育锻炼,并且食用低糖低热量的食物。
在戒烟的过程中大部分人多会出现以上症状,通过阅读文章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解啦。戒烟的过程虽然会比较痛苦,但是还是要建议大家要有毅力和恒心。生活中在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注意饮食清淡,结合适当的锻炼,会使身体更加健康的。
篇12: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 ,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 |
特征 |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 |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 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浓 、、、、、等。
2.还原剂
金属: 等;
某些非金属: 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 表达式 | 举例 |
化合反应 | A+B=AB | |
分解反应 | AB=A+B | |
置换反应 | A+BC=AC+B | |
复分解反应 | AB+CD=AD+CB |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 得、失氧的情况 | 举例 |
氧化反应 |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 |
还原反应 |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 在 的反应中, 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 |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 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
[板书]二、
[练习]分析 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
[板书]1.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 的反应中,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 为离子化合物。
2.在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的有关概念
[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练习]分析下列中化合价的变化关系,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②
③
④
[评述]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纠正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1页讨论题与图1-7,并思考。
[板书]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的关系
[学生总结]
[投影板书](1)置换反应都是。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
[本节总结]
我们对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作业 ]
第12页、二、三、1.2.
三、3题,同学们用图表总结后,我们可利用“学习角”进行交流。
篇13: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概览<?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
[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点燃 |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板书]1、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
基本类型:
[练习]1、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下列反应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
点燃 |
点燃 |
△ |
△ |
高温 |
④H2O+C=== H2+CO ⑤ NH4HCO3 === NH3↑+CO2↑+H2O↑⑥CuO+H2===Cu+H2O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
[简单讲评]这些类型是从形式上分的,既不能较深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类型。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练习]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物
△ |
[小结]:
1、 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不能分开。
3、 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有探究的愿望和穷追不舍的精神。
通过现在的学习,大家已认识到以前我们学习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不完善的,没有体现其本质,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继续探究.
[板书] 二、
复习初中的得氧失氧分析
[板书]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 |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 CuO (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 H2 (得到氧的物质)
[讨论] 以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来分析,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板书] 2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将上面的双线桥改写: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 |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小结: ①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这是的标志和判断依据).;
②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作氧化剂.;
③同一中,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降低的总价数.;
④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反应,也能分析无得氧失氧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
[例题] 分析以下反应,指出元素合价升降情况及发生反应的情况:
点燃 |
点燃 |
Na+Cl2 2NaCl S + O2 SO2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点燃 |
Mg+O2 2MgO CO2+C===2CO CaO+SiO2===CaSiO3 CaCO3===CaO+CO2↑
4、练习1中的6个反应属于的有 。
小结:
1、化合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参加的是。
2、分解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生成的是。
3、置换反应:全部是。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篇14: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 ,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本节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教学建议
第一节
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 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的概念
实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
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反应物
(还原剂、氧化剂)
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
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
(还原性、氧化性)
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 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 、浓 、 、 、 、 、 等。
2.还原剂
金属: 等;
某些非金属: 等;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
[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
[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
反应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的情况
举例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1] [2] 下一页
篇15:词汇联想反应
词汇联想反应
外语词汇习得有别于母语词汇习得,有其特定的内在特征.通过设计词汇联想反应等级(WARS),我们试图对外语词汇联想反应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WARS有一定的信度,能为我们探讨外语词汇习得的某些内在特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 者:白人立 Bai Renli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074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词汇联想 刺激词 反应篇16:什么是早孕反应
问题:什么是早孕反应?早孕反应是什么意思?
在受孕的第一个月,一般感觉不到新生命的开始,
什么是早孕反应
,
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征兆,会提醒育龄女性,恭喜你,你可能怀孕了!
篇17:反应容器有哪些
1、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2、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3、不能被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漏斗等。反应容器是指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由于工艺上的需要被大量使用。
能直接加热的容器
1、试管:试管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加热之前应该预热,不然试管容易爆裂。)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长度(mm)表示,如15×150、18×180、20×200等。
2、坩埚:坩埚是化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是保证化学反应顺利进行的基础。坩埚的型号规格较多,在应用时不受生产规模、批量大小和熔炼物质品种的限制,可任意选择,适用性较强,并可保证被熔炼物质的纯度。
3、燃烧匙:燃烧匙由铁丝和铜质小勺铆合而成,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作燃烧实验(特别是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反应)。燃烧匙在使用时,如果匙中盛放的物质(如硫)能和铁、铜反应,则应盛放一层细沙。
4、蒸发皿:蒸发皿是可用于蒸发浓缩溶液的器皿。可在三脚架上直接加热,也可用石棉网、水浴等间接加热,加热时,可用玻璃棒搅拌。常用规格根据口径大小有6、9、12、18厘米等。可根据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规格。
篇18:宝宝消化不良是什么反应
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此父母要注意做好相关的了解,日常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了解宝宝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比较明显而且不适的话,一定要注意及时做好预防的措施,避免不适的侵袭,日常要注意了解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反应。
大便恶臭
宝宝要是大便奇臭无比,甚至带有食物残渣,这很可能是宝宝消化不良导致的。
食欲不振
要是宝宝突然对喜欢的食物没了食欲,宝宝妈妈们别忘了往消化不良方面想,消化不良就是导致宝宝食欲不振的罪魁祸首之一。
肚子疼
孩子肚子疼有很多原因,其中消化不良就是之一,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查查看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睡眠质量差
孩子睡觉时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甚至睡着之后还会踢被子?这很可能是消化不良导致的。
腹泻
不仅是受凉感冒能导致宝宝腹泻,消化不良也是如此。
有口气
宝宝口中有嗳气?这多半是消化不良导致的,消化不良使孩子肠胃不好,致使口中有酸腐的气味。
以上就是宝宝消化不良的症状的表现,要是孩子有以上过半的症状,基本就已经能确定孩子是消化不良了,要及时咨询医生选择对策。
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反应之后,要注意及时治疗,缓解宝宝的症状,促进宝宝消化的正常,这样可以较好的调整宝宝的消化系统,这样对于缓解不适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日常是不能够忽视这些的治疗的,要注意做好缓解的措施。
【情况反应材料范文】相关文章:
1.热化学反应动力学
4.氧化还原反应习题
5.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