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
“华南没有地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欢迎阅读分享。
篇1: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但是,一般情况下,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
而且,温庭筠是唐朝人,据小编所查,在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唐朝的“筠”字,自然就应该读作(yún)了。
这么一解释,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知识延伸】
温庭筠
介绍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综述
温庭筠(yún)(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文学成就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篇2: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后改名庭筠,字飞卿。多次考进士落榜,一生不得志。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有《花间集》遗存,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据学者研究,温庭筠是为应科举考试而改名的。温岐早年名满天下,文采在晚唐诸贤之上,但恃才不羁,得罪了朝中权贵。如果用本名去应考,肯定落榜,于是改名庭筠。也有人说,是因为卷入了朝廷政治纷争,而改名应试的。可备一说。温庭筠籍贯太原,但幼时即随家客居江东,有学者考证,其寄居地在今无锡一带。改名一事,就发生在此地。
筠读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还可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庭筠可解释为庭院中的竹子,温庭筠的寄居地江南无锡一带有在庭院中植竹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温庭筠音乐才华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释成庭院的竹笛声也说得通。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可见,古人认为筠读若云。
筠也读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两个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带,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连县。从史料看,这两个地方均与温庭筠无关联,应该不是其名筠字的含义。筠读jūn缺乏依据。
篇3: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赠知音》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窗间谢女青蛾敛,
门外萧郎白马嘶。星汉渐移庭竹影,露珠犹缀野花迷。
景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牡丹二首》
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
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裁成艳思偏应巧,
分得春光最数多。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篇4: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筠怎么读
筠是一个多音字,筠的拼音是 [ yún ][ jūn ]
▼筠是什么意思
[ yún ]
1.竹子的青皮。 2.借指竹子。
[ jūn ]
筠连(Jūnlián),地名,在四川。
▼温庭筠是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的主要作品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
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
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温庭筠的诗词大全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鹦鹏》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篇5:温庭筠的“筠”字怎么读
温庭筠的“筠”字发音?
答案:温庭筠[yún]
为什么读[yún]?
答:《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
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
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但是,宋朝的《广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
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
据查可知,“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
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
结论:
【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相关文章:
2.李筠简介
3.李商隐 温庭筠
4.《侠客行》温庭筠
5.温庭筠介绍
7.陈一筠语录
8.特色英语词汇-N
9.信噪比(S/N)
10.温庭筠《送人东游》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