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介绍

2023-10-13 08:51: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agju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温庭筠介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温庭筠介绍,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温庭筠介绍

篇1: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非主流诗人。尤其是对照杜甫,相当另类。既不忧国忧民,也不曾想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去获得后世的文学标准,人民性,而是专注于儿女情长填词作诗。

相比于杜甫的忠厚,飞卿一身傲气。权贵朋友为了讨好皇帝,让他代为填写菩萨蛮词作,他非但拒绝,还当作笑谈传播,气煞人。

飞卿长相似钟馗,心地善良如菩萨。他在词作里写尽痴情痴心,也不避与烟花女子交往,但为人却极为端方。花甲之年,婉拒正值豆蔻年华女弟子鱼玄机的痴心求爱。这要放在宋代大儒朱熹,十个鱼玄机都笑纳了。陆游为《花间集》作跋时竟然认定,那些词作是“出于无聊”。陆放翁的《钗头凤》倒是有聊得很哪。

《花间集》诸君固然良莠不齐,但领袖者温飞卿却人品词作俱佳,以钟馗之相,书洛神之美。词中诸色,皆非宫中佳丽,只是浮世流云。美色在宫外,词作在宫外,词人也在皇宫外,一如其《杨柳枝》所云: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温飞卿者,可说是宜春苑外的一片春风杨柳。倘若将当年的秦宫视作城堡式的象征,那么温飞卿无疑是城堡外的浪子。城堡里的帝王将相,正人君子,人民诗人,爱国词人,全都不是温飞卿的菜。

温飞卿的《菩萨蛮》里,供奉的乃是人间烟火美女: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让凡世间的男子思念如是: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楼枕河水已经入木三分,更那堪月孤,风起,花稀,将绵绵相思写得刻骨铭心。

温飞卿的《南歌子》中,既有情窦初开的少女: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又有做成鸳鸯的幽会偷欢: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人世间什么都可有可无,惟有爱情不可空缺。相比之下,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实在太差劲,难怪唐婉会回他:“世情薄,人情恶”。明月应有时,不负卿情意。爱情与明月同在,与“黄藤酒”无关。

陆游真该好好读读温飞卿的《菩萨蛮》,从而悉心领略爱情的珍贵,不可遗弃。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景美,人美,词美,情更美。有如此之美就连江山都不重要,更何况什么功名?

倘若掇景写美人只能算作平常本事,那么借美写杨柳却是非凡功力,写得足以让人将杨柳树枝当作美人倾慕。那词牌就叫做《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这组《杨柳枝》的第八首突然转入由树及人的咏叹,仿佛天降一个巨大的休止符号,竟无语凝噎,催人泪下: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世人有说,温庭筠的《花间词》是写给皇帝让宫女演唱的,但愿此类浑人读了这样的`词作,不要再说那样的亵渎话了。

温飞卿有一首《梦江南》,举世公认千古绝唱: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后世论家全都认定,此乃痴女盼郎之作。从字面上看当然确凿无疑,倘若再细想一层,也未尝不是作者本人的孤寒写照。

作为一个权势城堡之外的独孤浪子,飞卿除了才高八斗几乎一无所有。才华倾注在词句里,词作献给了词中的蛾眉们。除了鱼玄子可能真正走进过飞卿的词作之中,世人未必如何领略飞卿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不料花甲之年的温飞卿却自惭形秽,心地又极其善良,为人又十分老实,认定豆蔻少女理当般配风华少年才是,哪里知道那天底下除了他温飞卿,没有一个男人配得上才貌双全的鱼玄子。

结果,“过尽千帆皆不是”,既是鱼玄子的悲苦,也是温飞卿的懵懂。温飞卿写了一生的缠绵悱恻,却写入词中出不来,“纵有垂杨未觉春”,最终误了卿卿性命。那片宜春苑外的杨柳呵,“正是玉人肠绝处”。难怪王国维会微词:句秀。

篇2:温庭筠诗人介绍

温庭筠诗人介绍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其人少年聪敏,又刻苦好学。文思敏捷,有数步成诗之说,据传他叉手八次便能成诗八句,人称温八叉。他生性豪爽,耿直不阿,讥刺权贵,多触忌讳,数举进士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他是古代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绮艳香软为其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因其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温词体物悟情,深致绵缈,功夫独到,铸意深美闳约,不怒不慑,兼具刚柔两气,且具声调色彩之美,自成一家,深得同辈与后人推崇。刘熙载《艺概》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的诗多写个人遭际,也议时论政,吊古伤今。诗风清婉精丽,气韵清新,备受时人推崇,其名作《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千古流传。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他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温庭筠是我国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留存部分作品,能够看出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词章小赋,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花间集》收温词66首,是现存重要的研究资料。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家世代做官。柳氏家族可谓读书世家,柳永的父亲、叔叔、两位哥哥、儿子、侄子都是进士。他却常把政治理想抛至脑后,甚至在词里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因此类词句传至皇帝耳中,以至再试时,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仁宗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又因事得罪仁宗,被罢了官。于是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他不仅扩大了词境,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成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他的许多词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游仙、咏史、咏物都有涉猎。他留存了二百多首词,竟有一百五十多个词调,他的词章法结构讲究,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柳永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语文报·中考版》)

篇3:温庭筠生平介绍

温庭筠生平介绍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篇4:温庭筠的人物介绍

温庭筠的人物介绍

温庭筠是晚唐的大才子,作诗与李商隐齐名,又是“花间词派”的首要词人。看他那些温婉香软的诗词,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一位倜傥潇洒、玉树临风的大帅哥,其实他形象不佳,素有“温钟馗”的绰号。钟馗是鬼见了都要被吓跑的',温某人的形象就可见一斑。读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这位大才子干的荒唐事可是不少。温庭筠少年时就名声在外,他到江淮一带游历,当地的一位官员看重他的才华,给了他不少钱,本来是想鼓励后辈发奋上进。哪想到温庭筠年轻轻的就不学好,钱到手后都用到歌楼妓馆等风月场中了。那位官员知道后气得不得了,拿板子把温庭筠打了一顿后把他赶走了事。

不过温庭筠的才气真不是闹着玩的。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都称他为“温八叉”、“温八吟”。每次进士考试,温庭筠能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然后顺便把周围考生的卷子全都给答了。而且通常帮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由此“救数人”的外号不胫而走。

因为温庭筠考试作弊的名头实在太响,沈询做主考的时候便将他特别对待,特意把他召到帘前考试。没想到温庭筠反而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如此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他温某人又没能考中。

篇5:菩萨蛮温庭筠介绍

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3,弄妆梳洗迟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5,双双金鹧鸪6。

注释译文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名家评论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诗人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诗人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税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

【解读诗词】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品 读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未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其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

“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唿“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累身岂止干皇帝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便有最好的文才,若接连不断地得罪了上级,那他青云直上的希冀恐怕就会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这可真是令人深感悲哀的事情。

晚唐时期的著名诗词作家温庭筠,①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他少年时期便已天才雄赡,词气英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数万字的文章,却丝毫不觉得费力。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便出来了。但只是很可惜,他在考场里的出色表现只能当“枪手”而代人捉刀——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里常说的考者的“发轫”吧,而他自己却始终是那么不如意。只是他的文名委实太大了,以至于连爱好写诗的宣宗皇帝,因想不出拿什么来对“金步摇”时,遂想要让这个还考不取进士的温庭筠来对;温当即就对以“玉条脱”,②宣宗也不得不佩服他这敏捷的才思了。针对“白头翁”,温庭筠就来个“苍耳子”;这对仗也极工稳,所以自然又引来了人们的一片赞叹之声。

而温却是一个性格放荡不羁的人,为此,他给自己后来的生活添了许多麻烦。在一个冬日里,天色比较阴暗,爱好微服出行的宣宗跟温庭筠在一个旅馆里凑巧遇上了,但他俩当时互不认识;温比较傲慢,而且还带有戏谑的口吻问宣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在得到否认后,温又继续问询:“那么,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吧?”对温所涉的一众小官,宣宗只得说道:“皆非也!”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觉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温贬谪到了方城当县尉去。为此,给他送行的一群诗友都为之深深叹息;在大家为这次送行所做的诗里,诗人纪唐夫的七律诗是写得最好的,其诗云: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事实上,温庭筠在冒犯皇帝被贬谪到远方任小官之前,他还得罪过时任宰相的令狐绹,致使他受到疏远,导致他的仕途尤其蹭蹬不堪。

当时,宣宗爱好听那些漂亮的宫女歌唱《菩萨蛮》词,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宰相令狐绹便把这事儿交给了温办理。温把词写好并让令狐呈献给皇帝后,当即就得到了赞赏。令狐原本吩咐过温不要把这代作词的实情“捅”出去,结果温还是给捅了出去。这样一来,觉得自己的老脸无处可搁的令狐绹不觉大怒,从而就疏远了温;使温在考进士时受尽磨折。但温毕竟是很有才华的,后来令狐仍向他咨询一些事情。谁知温又慢条斯理地拿令狐开玩笑,说大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南华经》里便可找到;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国家大事之余,也不妨多看看些书。这话更是惹恼了令狐绹,从而他就不再理会温了。所以温在诗里就写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的句子,④用来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叹,但于事却已无补了。

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温庭筠,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由于自身深受进士考试的一再打击,所以他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很能照顾,极力予以荐拔。但他的官也就仅仅做到国子助教而已,后来他却又不幸流落而死。⑤这可真要令人为之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了!

按:① 此据《旧唐书》等,而《新唐书》作“温廷筠”;至于《北梦琐言》则又作“温庭云”。② 此据《北梦琐言》卷四,而《唐才子传》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则以为温跟令狐绹之间事,恐非是。③ 醹,《唐诗纪事》作“醽”,可从。路,汲古阁本作“远”,可从。而“沾”一作“沾”,实同。又,累,去声。④ 胡震亨《唐音癸签》则以为此诗句属温哭其亡友之作,原作“终知此恨难消遣,辜负《南华》第二篇。”俟再详考之。⑤互参本书《登第凭谁怜下第》。

篇6:温庭筠《菩萨蛮》介绍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1-2]

作品鉴赏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十四首》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是温词中最受关注的词作之一,历来对它的赏析和解释也是众说不一。清代词人张惠言认为《菩萨蛮十四首》是联章体,现代评论家叶嘉莹也认为这是一组词。从词的内容、情意、风格以及词的意象运用如“小山”“藕 丝”“香红”“秋色”“金鸂鶒”等来看,的确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有组词的.特征。

温庭筠

(唐代著名诗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

温庭筠(约8-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篇7:温庭筠《菩萨蛮》介绍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篇8:温庭筠《菩萨蛮》介绍

温庭筠(约8-约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诗歌作品介绍:

温庭筠作品有传奇《乾馔子》三卷,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温庭筠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其书法作品今不传。

温庭筠有哪些文学成就?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为此,累年不能中第。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温庭筠成为”花间词派“鼻祖,成为”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

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李清照、陆游都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或深受温庭筠的影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清代顾予咸、顾嗣立父子重新笺注温诗,父死子继,终成《温飞卿诗集笺注》。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做《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做《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篇9:温庭筠词的介绍与分析

温庭筠词的介绍与分析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词人,初期词风的开拓者和文人词的开山鼻祖,他的词大部分都是“闺情”,“闺怨”之作,沉浸在一种儿女情长,红香翠软的氛围之中。

一、闺怨闺思的爱情主题

温庭筠的大部分诗作大部分都属于“闺情”“闺怨”之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各异,但其闺怨闺思的爱情主题是同一的。并且温庭筠的作品都寄身于女子,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抒发出“旷女”的幽怨缠绵。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温庭筠的一首词(《菩萨蛮》其六),这是温氏代表作之一,主要写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思念,往往是痛苦而又甜蜜的,当年的玉楼明月是怎样一种欢畅时光,柳丝袅娜春无力又是怎样一种旖旎景色。情人的欢聚,爱情的甜蜜,如今都已随风而逝,只留下对着香烛销完残泪的苦痛,和在绿窗下依稀捕捉梦中旧日时光的一丝凄迷。这种“长相忆”是一种“锦瑟年华谁与度”的无奈与伤感。文章塑造了一个美丽又可怜,总活在期待中的“旷女”形象。

然而,他们笔下的“旷女怨夫”还是有其细微差别的。温词的“旷女”着重表达的是浓缩以后的情感。这种情感重在“伤”,如玉楼长忆,香烛销泪,更具一种凝重感。而戴诗的“怨夫”着重表达的是稀释以后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 “怨”,淡如薄雾,轻似云烟,难以捉摸又挥之不去,具有空灵之美。戴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心跳的旋律,他的愁怨经过稀释后,总体基调较之温词就要明朗许多。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二、含蓄蕴籍的朦胧美

幽怨感伤的诗歌情调导致了温庭筠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种含蓄蕴籍的朦胧诗美。

温庭筠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含蓄之美,是中国诗歌阴柔美的极致。在他的笔下只有(《归国谣》其一)的幽约隐晦。意境的朦胧多义和诗意的蕴籍有致是其含蓄美的主要体现,这点从他们的代表作《菩萨蛮》其二中便能得到最好的注解。

先看看《菩萨蛮》,表层看这是一首描绘女性独处深闺时幽怨心理的词。前两句采用象征,暗示的手法昭示出主人公在暖香闺房中的有所寄托,也描绘出了主人公的娇嗔与妩媚。但第三四句却突兀其来令人费解,历来让人们争论不休。有的由前两句中“暖香”“鸳鸯锦”的温馨场面推测认为是由实境转入梦境的。也有的认为是室内写到室外,由近景拉开成远景,由观赏性的描绘变为开阔性的视野。

其实梦境也罢,远景也罢,怕是除了温庭筠本人以外无人能说得出此处的真正含义所在了。倒是俞平伯先生在《读词偶得》中有句妙论:“帘内之清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好个“识与不识,解与不解”,诗人没有给我们答案,只描绘了一位香气袭人,袅袅翩翩的玉人,让我们来观赏猜测。温词中的这种多元化趋向,提供了多种审美与理解的可能。造成了这种朦胧含蓄,包蕴层深的效果。

在他其他的作品中,含蓄朦胧的特色同样体现出来。如温词中《荷叶杯》其二,两情相悦时的欢畅时光已逝,正如莲花的调残,如今只剩孤独之身肠断惆怅。但这惆怅连同回忆的美丽都如镜花水月一般扑朔迷离只留下一个美丽的水边倩影久久萦绕心头。温庭筠在他的词中煞费苦心地动用想象勾勒,为我们描绘出一幕幕感伤暧昧之景,但女主人公却始终如雾中花一般朦胧飘忽,可望而不可及。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温词中的含蓄朦胧主要是通过意象之间的组合跳跃来实现的。

总之,温庭筠通过意象的组合跳跃,使词言少义丰,达到了一种幽约深隐的境界。

【温庭筠介绍】相关文章:

1.李商隐 温庭筠

2.《侠客行》温庭筠

3.温庭筠《送人东游》

4.温庭筠《望江南》解读

5.温庭筠的诗词

6.温庭筠《夜宴谣》

7.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

8.温庭筠《梦江南》阅读题

9.温庭筠的名言名句

10.温庭筠简介及其诗集

下载word文档
《温庭筠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