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2023-05-05 08:32: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甜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神形兼养”的原则,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形神兼养”是以养神为主,特别是对于精神残疾的患者实用意义更大,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为原则,其实质是取动静结合来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机体康复。

综合护理原则

综合护理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病证进行综合施护,适用于病情复杂、老弱痼疾者,用单一康复方法不易奏效,遵循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新病旧病等不同情况,制定出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康复护理计划。

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康复护理原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身心全面的护理。包括以下三方面: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护理 遵照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康复护理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例如〗。适应社会环境护理 对康复对象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应该有所了解,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病情,克服内心的困扰,树立信心,适应社会。注重身、心全面护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护理康复对象时不仅要细心观 察病人的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以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而且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从而拟定出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

因 人 施 护 护理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

度、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因 证 施 护 根据康复对象所患病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因 病 程 施 护 主要是指康复对象在同一疾患的不同康复期,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适应病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传统康复护理方

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除遵循一般住院病人的一般护理方法以外,还应在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护理方面突出康复期护理特点。

起居护理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病人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饮食康复护理

中医饮食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 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

2 康复食谱

康复食谱具有形神并重,养生保健等特点,可分为康复食疗和康复药膳食疗两大类。

康复食疗食谱是根据辨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粥谱、饮谱、食谱、菜谱。

心理康复护理法

心理康复护理是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与护理手段,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是对康复病人的行走、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行。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做适当的运动健身,对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指导与护理。

康复功能训练护理

根据病证训练护理

对康复病人的功能训练,要根据病证和伤残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和配合功能训练,使病人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生活能力训练护理

为了使伤残人员尽快独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职业训练护理

此项训练是为病人恢复工作或更换新的工种做准备。

分 类方 法功 能创造性技能训练 如编织、刺绣、泥塑、制作工艺品等。 可以锻炼肌肉、关节功能和手的灵

活性,还能训练思维能力,唤起伤残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智力教育性训练 如阅读、绘画、书法、打字等。 可使伤残病人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娱乐性职业训练 如弹奏乐器、下棋、打桥牌等。 不仅可以陶冶病人的情操,而且可

以训练其思维能力,有利于身心康复。

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

康复的含义

据《尔雅·释诂》中载:“康,安也。”另据《尔雅·释言》中载:“复,返也。”其含义为恢复健康或平安,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康复一词多用平复、复旧、康健、康宁、再造等词汇加以表述。分类如下:

康 复 分 类含 义传统的康复 传统的康复概念是指恢复,即经过治疗、调理,使病人的健康状况恢复到患病前的正常水平。现代意义上的康复 现代意义上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 等措施,减轻各种疾病损伤和年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以尽量提高这类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劳动能力,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 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

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故古人云:“善调则生,失调则死。”

3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不同点

临床护理多依靠药物治疗和常用护理技术,而康复护理是运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自我康复训练,使病人达到康复的目的。

篇4: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由于造成残疾的因素的多样化和中医康复的特点,目前,把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术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也作为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老年病证

因老年人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称为“养老疾”,这类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老年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康复护理时,应先指导其养生、调摄,以预防生病, 一旦生病,病后则以调养身心为主,使脏腑功能尽快恢复。

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

伤残病证是指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残,主要有五官残疾和肢体残疾。精神病证又称为“神残”,分为精神残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这两种残疾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现代人工器具补偿部分功能外,还可通过中医康复护理方法恢复良好的情志和部分生活与工作能力。

慢性疑难病证

慢性疑难病证包括临床各科中的慢性疑难痼疾,如恶性肿瘤造成脏腑功能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这类病证的特点是病机复杂,身心受损,正气难复,多年迁延不愈,若局限于临床常规单一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通过康复护理调动人体正气,去抵御和修复病理性损伤,达到康复的目的。

急性病瘥后诸证

“瘥”是指病愈,“瘥后”主要是指急症和急性热病临床治愈后。急性瘥后调摄不当,最容易复发,如温病中的“食复”和“劳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急性病痊愈后的病人注意防止其复发,重视脏腑功能的恢复和精神情志的调护,如指导病人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确调理饮食,使疾病不再复发。

篇5: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即是健康状态,阴阳失和即是疾病状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或保持健康状态即谓之养生、保健、治未病或叫预防医学。而改变疾病状态使之向健康状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治疗。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疾病,认为预防是积极的、主要的,相比之下,治疗则是被动的措施。

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在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护理内容包括:养生、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及药物调理等。总之,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养生方面,要调摄精神,适时起居,锻炼身体等。道家主张要清净无为、贵柔和返朴归真。儒家的养生思想则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调摄精神、情志舒畅、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适时起居

劳逸适度、睡眠充足

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在发生疾病以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是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宜的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做及时处理,病邪就步步深入,侵犯内脏,病情愈来愈重,治疗就愈困难。所以,在护理和防治疾病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准备。

总之要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争取在疾病变化之前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向严重或恶化的方向发展,提出“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

篇6: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饮食的护理

饮食为后天之本,通过饮食,吸收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充养人的形体和情性,祖国医学历来重视饮食调养,并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调养理论及饮食调养原则。如主张饮食宜清淡,反对膏粱厚味;提倡饮食有节,五味不偏;讲究饮食宜忌等。

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即调整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宜忌,合理摄取食物等。

饮食调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使疾病早日康复,而且能调治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调护,能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饮食调护并非是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度,以达到恢复元气,疗疾去病,改善机体功能的目的。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即进食应定量、定时。

合理配膳: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调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均衡的营养,满足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饮食卫生:饮食宜新鲜,宜以熟食为主

饮食宜因人因时制宜:饮食调护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别予以不同的调摄;由于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因

此人们应当在不同的季节根据饮食宜忌,合理选择调配不同的饮食。具体内容详见第一节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宜缓、进食宜专致、进食宜乐

加强食后护理:食后漱口、食后摩腹、食后散步

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

饮食调护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进行调护,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饮食宜忌

《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因此一定要根据病人的疾病证候类型来指导病人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

篇7: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其目的是:

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

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主要有: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适当的自然变化,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应顺应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规律,如果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人们若不能及时回避或去抵抗它,就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护理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属阳,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阳之生,太阳之长,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之势。而秋冬属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阴之收,太阴之藏,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收藏之势。

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

病室的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以感到轻松、舒适、安宁,并降低身体消耗。室温过高,会使病人感到燥热难受,又易感暑邪;室温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寒冷,又易感寒邪。不同的病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同的。具体措施:

已感受风寒或年老、体弱、阳虚的病人,常怕冷怕风,可安排向阳房间,室温宜高些。

感受暑热者、青壮年及阴虚或实热证病人,常怕热喜凉,可安排向阴房间,室温宜低些。

病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室内湿度适中,病人感到舒适。湿度过高,使汗液蒸发受阻,病人感到胸中满闷,困倦、乏力,特别是对于风寒湿痹、脾虚湿盛的病人,易加重病情;湿度过低,病人感到口干唇燥、咽喉干痛,特别是对于阴虚肺热的病人,会因此而出现呛咳不止。具体措施:

对于因燥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高,可在地面洒水或应用加湿器等。

对于因湿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低,可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湿度。

阳虚证多寒而湿,宜偏燥;阴虚证多热而燥,宜偏湿。

病室整洁,阳光充足

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对于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大扫除的记载;在敦煌壁画上还有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要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天然的光照给病人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欢快和明朗的感觉,对康复有利。光线的调节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有一定的影响。如《遵生八笺》所述。具体措施:

中午病人休息时,应拉上窗帘,使光线偏暗,以保证午睡。

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病人,室内光线宜充足。

对于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病人、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

有眼病的患者室内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位尽量安排到靠近窗户的位置,以得到更多的阳光,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篇8: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之一,中医康复学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以确定证候,采取恰当的方法施护。

根据康复护理对象中的常见疾病,分为四类进行辨证施护:

护理对象康复目的康复措施施护内容老年病证恢复老年人

脑力功能饮食疗法、心理

疗法、作业疗法指导作业疗法、饮食

护理、情志护理残疾病证减轻症状,

恢复功能功能训练、情

志心理疗法指导功能训练、

情志护理精神病证恢复心神功能娱乐治疗、体育疗法、

情志心理疗法指导娱乐疗法、体育

疗法、情志护理慢性病证恢复脏腑功能饮食疗法、气功、

针灸、中药治疗指导气功、饮食

护理、服药护理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相关文章:

1.中医护理学基础:传统康复护理方

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换药法

3.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4.中医内科护理病历范文

5.基础护理学:病区护理管理

6.中医论文

7.中医对联

8.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浅谈中医的情志护理

9.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金匮要略》服药方法护理的探讨

10.中医心理学的临床护理实践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