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职业销售经理培训的误区
“不在信号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走出职业销售经理培训的误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走出职业销售经理培训的误区,希望大家喜欢!
篇1:走出职业销售经理培训的误区
“途径的完美与目标的混乱,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对我国销售管理现状是很适合的。对销售管理的目标的理解偏差使得职业销售经理们热衷于追求销售管理的表现形式。企业的职业销售经理们总希望找到一种便捷的培训方式,以便使得在被酒精侵泡的惰性的思维中,构建出高绩效的业绩。如果随机抽一个企业的销售经理,让他写个销售计划,我想90%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的。你也可以说“那是纸上谈兵”,但连纸上都不会谈兵的人,你能相信他会成为优秀的指挥员吗?
“领头人”是我们对领导和管理者的一般理解,“身先士卒”也是我国自古倡导的管理风格。于是在中国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多的境头就是:英勇的将领,一马当先,带着全队将士全军覆没。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失职”。具体到企业之中,就是销售经理不研究竞争形势、不组织培养销售人员,不知道怎样做计划,不进行市场分析与策划,而天天自己与客户请客吃饭或热衷于媒体的追捧。
对于职业销售经理或销售总监而言,能提升到这个位置,本身说明其要客户开发与维护领域是优秀的。正因为这样,其需要的是淡化“业务专家”的身份,而不是强化“业务专家”的身份。然而由于其管理观念的偏差和对自己熟悉的工作的迷恋,难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经理象业务员”,这也是企业销售工作中的一大现象。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培养一个合格的销售经理,可能比培养二十个优秀的业务人员对企业更有价值。遗憾的是,很多企业把最大的培训资源和精力放在了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而忽略了对销售经理层的提升。更为糟糕的是,以培养业务员的方式来培养销售经理,以致于企业中充满着只关注片面细节,而缺乏整体市场思考能力的销售管理者。我们不能说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不重要,但是,只重视业务人员的培训,而没有优秀的职业销售经理的带领,而有高绩效的业绩的现象,我们在这些年的咨询工作中,是没有见到过的,
我国企业面临着营销环境的快速变化,从国内而言,产品生产的过剩和市场结构的集中对企业的销售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国际而言,全球竞争的一体化,也使得国际上的先进的销售模式的管理经验进入到我国。这些都对我国企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诸多难题。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对职业的销售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销售经理成功的因素,比如“中国式的沟通”的技能,可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对职业销售经理知识、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会提上议事日程。在企业对销售经理的培训中,确实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如果不得以改善,那么对企业职业销售经理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对提升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也是不利的。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销售细节,轻营销思想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位三年前来过某某酒店的顾客,当他三年后再次来到这家洒店时,服务员会清楚叫出他的名字,而且安照他的爱好与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于是我们很想学习一种快速能提升营销服务力和竞争力的方法。当我们学习了很多的营销技能和营销案例后才发现,公司的营销力本质上仍然是原地踏步,“为客户创造价值”虽然被企业营销人念在口上,但现实中顾客的投诉与抱怨并没减少。
“知其然,而不知是所以然”是当今营销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良好的服务力和营销竞争力一定是建立在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思想的前提下才可能建立起来,否则,再多的细节的模仿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对于销售经理而言,不妨“少谈些细节,多谈些思想”。
关于作者:
吴洪刚:深圳市时代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咨询业资深顾问,MBA,营销学博士。先后出版《职业销售经理培训》、《战略性营销计划》、《超越卓越》等著作。曾为深圳方正、长虹数码、东鹏陶瓷、联想科技、长安集团、比亚迪汽车、伊莱克斯(中国)、夏新电子、新天国际酒业、华帝股份、朗能电器、龙电电气等三十余家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和培训服务。查看吴洪刚详细介绍 浏览吴洪刚所有文章 进入吴洪刚的博客
篇2:如何走出培训的十二个误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演变成了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除了挖现成的之外,还需要去培养,然而在培训中却出现许多误区,笔者将对这些误区进行一一的分析,
误区一:培训是花费,而不是投资
这种观点认为在技术上、设备上是投资,在员工的改变行为上,改变思想观念上不是投资,许多老板在购买机器设备方面很舍得花钱,一掷钱金,但是到了培训投资上则显得十分小气。挂在老板嘴边的话,常常是:“搞培训不如这些机器设备实在,一投进去就有回报了。”
误区二:只要一有培训就全员参加
好不容易花了个高价钱请了个老师过来讲课,如果听得人少了不是白浪费了那么多钱吗?干脆把全部员工都叫上,这样花的钱也值了,这是部分企业的一种思想。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要不得的,培训讲究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试想一个战略管理的课堂上,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乃至一线的操作工都在听,这会出现什么场面,必然是操作工听的昏昏欲睡,毫无效果。这样反而给企业浪费了不少的成本,为什么说浪费了成本呢?因为操作工把用在培训的这点时间去生产产品的话,还能产生不少的效益呢?跑到这来培训却是什么经济价值也没有产生。
误区三:培训是一种短期行为
这种观点没有把培训当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认为培训是为了满足短期的需求。这段时间执行力不强,就培训一下执行力,那段时间技术出问题了,就培训一下技术。这样的培训不是形成人力资本的过程,仅是把培训当作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战略。真正要让培训起到效果就把培训当作一个长期的活动来抓,作为企业的一种人才发展战略来对待。
误区四: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不单是人力资源的一个模块,它跟其他模块的相互关联程度非同一般。先说培训与绩效,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后,必然会发现员工的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其实是培训的一个来源,再说培训与晋升,如果一个员工要想晋升到主管的位置,那必然要经过主管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达到主管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才能将其晋升。当然培训还与其他一些人力资源活动相联系,总之我们做培训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要与其他的人力资源活动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误区五:强迫培训对象参加培训
很多企业由于培训没有进行系统的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没有把培训跟员工的实际相结合,导致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于是企业不得已采取强迫员工参加培训的方式,比如某公司就规定凡员工无故缺席培训一次罚款100元。这样的强制措施虽然表面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培训的效果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被强迫而来的学员的学习动机不是很明确,处于一种应付形式,这样的培训必然没有多少效果。要想解决问题的根本,一方面要引导学员转变思想,宣传培训对员工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上,另一方面要进行需求的调查分析,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误区六:重知识,轻技能,重业务,轻管理
一些企业在培训方面侧重点一般集中在知识的训练上,如公司的企业文化,职业化礼仪等方面,而对一些技能性的培训则较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重视业务人员的培训,因为业务是公司的找米下锅的部门,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回报,因此对业务部门的培训就显得格外的重视,
而不重视或者忽略了对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就是员工的系统化训练不强,培训讲究的是一种系统化。
培训系统没有很好地设计,没有分析培训要求,没有对培训原因进行评估,没有方法、培训环节进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支持培训的环境准备过程,没有对培训结果的衡量,有的教材陈旧,有的方法呆板,仅从参加培训数量上考虑。
误区七:新员工培训不培训无所谓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新员工只要随着时间的推延,会逐渐适应环境而胜任工作。但这种做法恰恰为新员工的流失埋下了种子,新员工刚进公司,对企业的各种人文环境不熟悉,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培训教育,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就象一片没有写字的白纸,他们的各种企业价值观,工作风格都还没有形成,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会不适应企业的各种文化理念,显得无所适从,或者向偏离企业价值的方向转变。所以我们不仅对新员工要培训,而且还要不时的与其交流谈心,了解其思想、工作状态,这就是一些大企业对新员工的“扶上马,送一程”的培训思维。
误区八:只培训中基层,不培训高层
这种观点认为培训只是针对中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而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其实这是不对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样也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只是他们的培训的侧重点不象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那样只针对一些知识技能,基本的管理能力,高层更加侧重于战略管理、经营过程控制、企业组织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管理方式的改变、人才培养等方面。
误区九:重培训形式,轻培训效果
有一类企业虽然口里喊着如何重视培训,培训不惜重金,但培训过后就什么也不管了。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做:“台上激动、台下冲动、回去后不动”。想想我们很多企业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要想让培训真正的转化为效果,那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转化机制,注重学习后的应用与实践,让培训真正的带来收益。
误区十:培训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观点认为培训能解决一切的问题,企业的执行力不高,搞个执行力的培训就搞定了。总之培训了,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的想法其实还很有一定的市场,根据我的了解不少的企业老板甚至HR都很为培训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培训改变的只是员工的思维模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最终还是靠企业的机制去转化。没有可行的转化机制与行动的方案,培训最终也是无用的。再者说了,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能通过培训解决的,有些问题,比如企业的执行力,除了相关的培训外还需要企业有健全的制度,流程等。
误区十一:出现问题才培训
今日个觉得员工士气不高,搞个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或者自动自发的培训,明日个产品质量出问题了,再整个生产质量培训。这是一种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式。其结果只会造成拆了西墙补东墙。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要有预见性的进行培训的规划,把培训与企业的未来战略结合起来,使培训真正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
误区十二:培训会造成人员流失
有些老板认为培训会造成人员的流失,这不,一位老板很气愤的说道:“我花了那么多的钱给他出去培训,结果倒好,培训结束了,他一拍屁股,跳到竞争对手的企业去了。”这样的情况也许真的在不少的企业上演过,但从不能因为有人员流失就不搞培训了吧。培训人员跳槽我们不能简单的从现象去看,还应该从企业的用人、留人的机制上去看。企业是给员工培训了,员工的知识技能、管理水平的确提高了,但你没有给他安排适合他培训后的岗位,或者没有给适合他能力水平的薪资待遇,他看到公司的发展空间不大,培训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恰好竞争对手提供更高的待遇,更高的职位,作为一个经济人,他能不走吧。所以培训后人员流失,不一定是员工的错,企业应该多检讨一下企业的机制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篇3:销售经理与培训
销售经理与培训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提高职员的技能和素质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内资企业已经把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把员工当作企业的重要资源来培养和储备。从员工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优秀培训机制无疑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良性的内部竞争环境;同时也会减少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保证了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从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来看,外资企业的确走到了前面,他们均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和全年的培训计划及费用预算,并且有严谨的培训绩效考核体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外资企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反观内资企业,培训多形于表面,老板们普遍存在既想系统培训又不舍投入的矛盾心理,往往由销售经理担此重任。笔者认为在营销管理方面,优秀的销售经理之间并无明显差距,能够胜任部门经理一职,必定在一线市场摸爬滚打数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知识,无论是销售队伍的管理还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把握,均有各自的高明之处,但在员工培训的领域中,能够掌握培训技能的销售经理占据少数,多数经理人还停留在陈列、分销等经验培训的环节之中,此类培训下的员工很难有较大的价值提升,大局观不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内部培训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从而产生抵触心理。那么销售经理如何能够提高培训能力、提升自身价值。笔者有几点浅见,愿与营销同行讨论。
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相信每位销售经理曾经都是杰出的业务代表,为企业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建立了良性的区域市场,精通一线市场的实战管理。在得到企业的肯定并提升至部门经理后,工作的侧重点需及时调整,虽然还要经常同业务代表下市场随同作业,但更多的时间和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下属进行培训,教会员工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把积累多年的经验无保留的传授给下属,同时要充分的授权给区域主管来分担你的工作,日报表管理、客户拜访路线、经销商库存、终端陈列等日常工作区域主管都能够出色的完成,不必再去重复工作。总之,要主动进行角色的转变,销售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把下属从平凡培训到优秀,如果做到,才能成为优秀的销售经理。
其次要不断的学习。销售经理缺乏阅读是业界普遍的问题,虽然营销人的工作时间较长,但如果能够有效的分配时间,每天3―4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可以保证的。销售经理要持续阅读各类的营销书籍,不断的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制作各类培训讲义和写作(详见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经理的短板》一文)。有个误区要指出,销售经理不应只读有关销售的书籍,企业战略、品牌管理、财务分析、广告促销等领域也应该深入研究,并及时给下属进行相关培训,优秀的销售经理所掌握的知识是全方位的,而不只局限于分销、陈列。笔者认为国内营销界不同的领域均有杰出的代表,比如高建华之市场战略、尚阳之终端陈列、李飞之渠道管理、张会亭之销售促进等。
再次要参加各类培训。自古强中更有强中手,销售经理始终要保持虚心、好学的心态,现场培训往往比阅读来得更直接、吸收得更充分。如果条件允许,读MBA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另外在销售经理内训的过程中,有几点误区普遍存在:
误区一:说教式培训多于引导式培训。一些经理人powerpoint的制作十分精良,备课也很充分,讲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值得肯定,但自始至终滔滔不绝,试图将精心准备的内容全部灌输给被训人员,事与愿违,通常此类培训方式效果不佳,在一段时间之后,销售人员还能够记住培训中的要点已不多,由于碍于经理人的面子和关系,基本上都会“反映良好”所以培训者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培训中的问题。笔者以为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与实战技能提高的同时应教会下属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培训需要互动式的沟通,要经常性的提出问题或案例与到场人员共同探讨,引导销售人员的思路,做到全员参与。营销本身是一种不确定的艺术,任何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所以要充分引导学员思路,从多角度、多方位探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培训才能够全面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能力。
篇4:销售经理的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掌握系统的销售理论和销售技巧。
2、增加销售者的产品知识和行业知识。
3、提高销售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4、提高销售者的社交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5、增强销售者目标管理和团队合作意识。
6、提高销售者与顾客建立长久业务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训对象
神宇医药公司销售部全体销售者
三、培训内容
1、销售技巧和销售技能的培训
2、产品知识和行业知识的培训
3、仪容仪表及言行举止的培训
4、销售与社会、企业及个人的关系培训
5、顾客类型及心理把握的培训
6、销售渠道的开发与管理的培训
7、销售者的素质、品德与态度要求的培训
8、销售者的自我目标和计划管理的培训
9、销售的谈判艺术的培训
10、如何与客户建立长久的业务关系的培训
11、销售者的团队共识的培训
12、销售者的心理素质训练培训
四、培训形式
1、室内课堂教学
2、会议培训
3、实例讨论研究
4、角色扮演
5、情景模拟
6、参观学习
7、现场辅导
五、培训师
1、人力资源经理
2、产品部经理
3、销售主管
4、外聘讲师
5、销售骨干
六、培训计划表
七、培训评价
销售培训效果评估调查表
八、培训预算
篇5:销售经理的培训方案
一. 培训目的
1.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培训?
培训的初级目标就是通过提高销售人员的个人绩效来达成企业的销售业绩.
2.这样的培训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通过培训使销售人员掌握产品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的状况.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以及了解不同目标客户的心理特点等,培养销售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领悟企业文化.养成做事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学会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确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最终使个人成为一名线缆销售精英的终极目标.
二. 培训的内容
1. 产品培训
(1)产品知识的介绍
(2)产品的优势卖点
(3)产品的适用范围
2. 公司文化.客户服务培训
三. 团队的打造
四. 业务开发培训
1. 市场开发前的准备
2. 目标市场定位.市场类型的甄别
3.如何寻找目标客户
4 .选定客户后,如何与客户进行洽谈
五. 售后服务
1. 做好产品推荐,参照市场调查内容,做到产品种类的全面和畅销产品的主推.
2. 负责好产品的有效摆放,更能突出产品的形象和质量档次.
3. 该如何操作市场的方案落实了.
【走出职业销售经理培训的误区】相关文章:
10.销售经理年终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