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2023-03-17 08:23: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猪族小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篇1: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

二十七年春季,杞桓公来鲁国朝见。因为他用的是夷人的礼节,所以《春秋》称他为“子”。僖公看不起杞子,由于他认为杞子不恭敬。

夏季,齐孝公去世。鲁国虽然对齐国有怨恨,但是仍然没有废弃对邻国君主的吊唁,这是合于礼的。

秋季,公子遂领兵攻入杞国,这是为了责备杞桓公的无礼。

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遣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子玉又在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元老们都祝贺子文。子文招待他们喝酒。贾年纪还小,迟到了,不祝贺。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如果回来,再祝贺,有什么晚呢?”

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就在这里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赵衰说:“郤縠可以。我屡次听到他的话,喜爱礼乐而重视《诗》、《书》。《诗》、《书》,是道义的府库;礼乐,是道德的表率;道德礼义,是利益的基础。《夏书》说:‘有益的话全部采纳,考察效果加以试验,如果成功,用车马衣服作为酬劳。’您不妨试一下!”于是晋国派郤縠率领中军,郤溱辅助他。派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给狐毛而自己辅助他。任命赵衰为卿,赵衰让给栾枝、先轸。命栾枝率领下军,先轸辅助他。荀林父驾御战车,魏犫作为车右。

晋文公一回国,就训练百姓,过了两年,就想使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道义,还没能各安其位。”晋文公就离开晋国去安定周襄王的.君位,回国后致力于便利百姓,百姓就各安于他们的生活了。又打算使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93 信用,还不能十分明白信用的作用。”就攻打原国来让百姓看到信用,百姓做买卖不求暴利,明码实价,各无贪心。晋文公说:“行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礼仪,没有产生他们的恭敬。”由此举行盛大阅兵来让百姓看到礼仪,建立执秩的官职来规定主管官员的职责。等到百姓看到事情就能明辨是非,然后才使用他们。赶走穀地的驻军,解除宋国的包围,一次战争就称霸诸侯,这都是文公的教化。

篇2:左传僖公七年的译文

左传僖公七年的译文

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郑文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

夏季,郑文公杀死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当初,因为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将要死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郑国,又受到厉公的宠信。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秋季,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郑国。

管仲对齐桓公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齐桓公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郑文公派遣太子华接受会议的命令,对齐桓公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我国作为您的内臣,这对您也没有什么不利。”齐桓公准备答应他。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也行吗?”管仲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来安抚,加上教训,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领着他的罪人以兵进攻郑国,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这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而让奸邪之人列于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还是同意为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凭借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个贤明的人执政,还不能去钻它的空子。”齐桓公于是向子华辞谢。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冬季,郑文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闰十二月,周惠王去世。襄王担心大叔王子带作乱,又害怕不能立为国君,所以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把将要发生内乱的事向齐国报告。

篇3: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原文及翻译

僖公·僖公二十七年

作者:左丘明

【经】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传】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

夏,齐孝公卒。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秋,入杞,责无礼也。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J,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J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L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Se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Se将中军,S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L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文言文翻译:

二十七年春季,杞桓公来鲁国朝见。因为他用的是夷人的礼节,所以《春秋》称他为“子”。僖公看不起杞子,由于他认为杞子不恭敬。

夏季,齐孝公去世。鲁国虽然对齐国有怨恨,但是仍然没有废弃对邻国君主的吊唁,这是合于礼的。

秋季,公子遂领兵攻入杞国,这是为了责备杞桓公的.无礼。

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遣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子玉又在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元老们都祝贺子文。子文招待他们喝酒。贾年纪还小,迟到了,不祝贺。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如果回来,再祝贺,有什么晚呢?”

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就在这里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赵衰说:“Se可以。我屡次听到他的话,喜爱礼乐而重视《诗》、《书》。《诗》、《书》,是道义的府库;礼乐,是道德的表率;道德礼义,是利益的基础。《夏书》说:‘有益的话全部采纳,考察效果加以试验,如果成功,用车马衣服作为酬劳。’您不妨试一下!”于是晋国派Se率领中军,S溱辅助他。派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给狐毛而自己辅助他。任命赵衰为卿,赵衰让给栾枝、先轸。命栾枝率领下军,先轸辅助他。荀林父驾御战车,魏庾魑车右。

晋文公一回国,就训练百姓,过了两年,就想使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道义,还没能各安其位。”晋文公就离开晋国去安定周襄王的君位,回国后致力于便利百姓,百姓就各安于他们的生活了。又打算使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93 信用,还不能十分明白信用的作用。”就攻打原国来让百姓看到信用,百姓做买卖不求暴利,明码实价,各无贪心。晋文公说:“行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礼仪,没有产生他们的恭敬。”由此举行盛大阅兵来让百姓看到礼仪,建立执秩的官职来规定主管官员的职责。等到百姓看到事情就能明辨是非,然后才使用他们。赶走Y地的驻军,解除宋国的包围,一次战争就称霸诸侯,这都是文公的教化。

篇4: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

僖公·僖公七年

作者:左丘明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文言文翻译:

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郑文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

夏季,郑文公杀死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当初,因为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将要死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郑国,又受到厉公的宠信。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秋季,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郑国。

管仲对齐桓公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齐桓公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郑文公派遣太子华接受会议的命令,对齐桓公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我国作为您的内臣,这对您也没有什么不利。”齐桓公准备答应他。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也行吗?”管仲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来安抚,加上教训,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领着他的罪人以兵进攻郑国,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这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而让奸邪之人列于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还是同意为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凭借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个贤明的人执政,还不能去钻它的空子。”齐桓公于是向子华辞谢。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冬季,郑文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闰十二月,周惠王去世。襄王担心大叔王子带作乱,又害怕不能立为国君,所以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把将要发生内乱的事向齐国报告。

篇5:《左传僖公僖公十年》文言文

作者: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秋七月。冬,大雨雪。

【传】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ぶ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

晋侯改葬共大子。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ぶ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冬,秦伯使冷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ぶ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皆里、ぶ之党也。ぶ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注释

翻译

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不讲信义。苏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当时邳郑正在秦国聘问,也是为了推迟割让国土而去致歉,所以没有碰上这场灾祸。

晋惠公改葬恭太子。

秋季,狐突到陪都曲沃去,遇到太子申生。太子让他登车作为驾车的人,告诉他说:“公子夷吾无礼,我已经请求上帝并且得到同意,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狐突回答说:“臣听说,神明不享受别的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别的族,您的祭祀恐怕会断绝了吧?而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请您考虑一下!”太子申生说:“好,我打算重新请求。过七天,新城西边将要有一个巫人表达我的意见。”狐突同意去见巫人,申生就一下子不见了。到时候前去,巫人告诉他说:“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他将在韩地大败。”

邳郑去秦国的时候,对秦伯说:“吕甥、郤称、冀芮是不同意给秦国土地的。如果用重礼对他们表示问候而后召请他们,下臣赶走晋国国君,国王让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没有不成功的。”

冬季,秦穆公派遣泠至到晋国回聘,并且召请吕甥、郤称、冀芮三人。郤芮说:“财礼重而说话好听,这是在引诱我们。”就杀了邳郑、祁举和七个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纍虎、特宫、山祁,都是里克邳郑的党羽。

邳豹逃亡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侯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拥护他。如果进攻,百姓一定赶走他。”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群众,哪里还能杀掉大臣?百姓都要逃难,谁能赶走国君?”

篇6:《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文言文

作者:左丘明

【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夏,郜子来朝。五月乙巳,西宫灾。郑人入滑。秋,齐人、狄人盟于邢。冬,楚人伐随。

【传】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谷于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翻译

二十年春季,重新建造南门。《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妨碍农时。凡是修筑城门和制作门闩,应该不妨碍农时。

滑国人背叛郑国而顺服于卫国。夏季,郑国的公子士、泄堵寇率领军队攻入滑国。

秋季,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相会并订立盟约,为邢国策划对付卫国的侵袭。这时候卫国才担心邢国。

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背叛楚国。冬季,楚国的鬬穀於菟率领军队进攻随国,讲和以后回国。君子说:“随国被攻打,是由于不估量自己的'国力。估量自己的力量然后动作,祸害就少了。成败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诗》说:‘难道不想早晚奔波,无奈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想要会合诸侯。臧文仲听到了,说:“拿自己的愿望服从别人就可以,要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就很少有成功的。”

篇7:《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阅读答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阅读答案

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③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④;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⑤,右属櫜鞬 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选文中晋公子即重耳。)

注释   ①楚子︰楚王。因楚国国王受封子爵,故称楚子。   ②不谷:国君自称。   ③子女:美女侍从。   ④舍:一舍是三十里。  ⑤鞭弭:鞭子和弓。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及楚              公子若反晋国

若以君之灵        乃送诸秦

【小题2】.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则何以报不谷”中用法和意义一致的项(     )(2分)A.若以君之灵 B.以与君周旋  C.固以怪之矣D.太医以王命聚之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1)虽然,何以报我?

(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小题4】.选文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比喻义。(2分)

答案:

【小题1】及 :到      反 :同返,返回      若: 如果      诸:之于

【小题1】D

【小题1】(1)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

(2)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

【小题1】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篇8:《左传僖公四年》阅读答案

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篇9:《左传僖公四年》阅读答案

注:①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④缩酒:渗酒,滤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赐我先君履  履:指足迹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求。

C.辱收寡君   辱:侮辱。

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以诸侯之师侵蔡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

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问他吧!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 ( )

①蔡溃,遂伐楚。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辱:屈辱、屈尊,敬词)

2.A(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提示宾语前置。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3.C (复:返回,回国。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其中的“之”代指“这件事”。)

4.D(①“蔡溃”,“伐楚”只是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二者无因果关系,故“蔡溃”不是伐楚的借口。⑤说诸侯跟从齐国的原因。⑥说齐国军队勇猛。)

〖参考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相关文章:

1.《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一年》文言文及翻译

2.《左传哀公哀公六年》文言文

3.《左传·昭公·昭公五年》原文及翻译

4.左传·昭公·昭公二年原文及其翻译

5.左传·襄公·襄公十九年原文及翻译

6.《左传桓公十七年》文言文

7.《左传成公成公十四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8.《左传定公定公六年》的原文及翻译

9.《庄公二十三年》的原文及翻译

10.公租房规章制度

下载word文档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