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

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

2023-03-14 08:22: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供大家阅读。

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

篇1:选择哲理故事

随着一股尘土扬起,一辆开往乡下的旧客车停在了草甸镇中学的大门口。

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青年人,他们说笑着从行李箱里取下了两个铺盖卷。

就在售票员刚刚准备关上箱门时,一个男青年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急急忙忙从车上下来喊道:“哎,等等,还有我的铺盖呢!”

班车颠簸着开走了‘三个青年人背着各自的铺盖卷走进了草甸中学。

他们是新分配的大学生,今天都按时来校报到。

从车上先下来的那一男一女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男的叫王新邦,女的叫甄妮。他们是同乡,原来就认识。后面那个男青年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叫水云波,他跟他俩是下车后才认识的。

他们三人来到校长办公室,略显秃顶的校长从椅子上欠了欠身,示意他们坐下,又随口问了问二三个人的姓名和所学专业。然后,就在电话里吩咐后勤主任为他们安排了住处。

一段时间以来,水云波看到,早上,教师们都三五成群地扎堆熬“罐罐茶”喝;晚上,聚在昏暗的灯光下推牌九打发时光;课余时间海吹神聊侃大山;周末,就轮流掏腰包买“泸州老窖”,吆五喝六,一个个醉眼朦胧,活像红脸关公。

王新邦说:“我都了解过了,近几年来,草甸中学因为地方偏远,根本就留不住教师,绝大多数有门道的人都调到县城和条件好的乡镇中学了,剩下的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就乐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谁也没想着在这里干出点什么名堂来。”

甄妮说:“真没有想到,在教育这片良心田里竟然杂草丛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总不能随波逐流混日子吧?”

“还能怎么办?上好自己的课,不荒了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就行了呗!”王新邦有些无奈地说。

水云波感慨地说:“山区的孩子们读书确实不容易,耽误了他们真是于心不忍啊!”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一潭死水被搅起了微澜。水云波、王新邦、甄妮在他们所带的班上各自举行了读书演讲、普通话大赛和“学校一日”征文活动等,还联合组织开展了文艺演出、登山比赛等文娱活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集体荣誉感也明显增强了。

校园里顿如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在教学上,水云波、王新邦、甄妮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尝试。水云波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王新邦采用“预习提问释疑法”,甄妮采用“单元重点内容梳理法”。他们教得丰富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水云波、王新邦、甄妮欣慰地笑了。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竞陷入了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先是校长说他们“想当然”,然后是学生家长说把他们的孩子“放了羊”,其他的教师也都纷纷哂笑他们“出风头”。

在四面楚歌中,脾气耿直的王新邦与校长吵了一架,赌气愤而去了南方一家报社。

甄妮本是因爱慕王新邦才一起走进这个学校的。现在,王新邦走了,她心里自然空落落的,对这里再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第二个学期开始时间不久,她就嫁给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调到县城中学任教去了。

当初,从同一辆车上下来,走进同一个学校的三个人,现在只剩下水云波一个人还在“坚守”着,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孤独,也冒出了去南方打工的念头。然而,他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思绪被几十双渴望的眼神拽了回来。为了孩子。他留下来了。

水云波硬着头皮在周围人们的非议中继续探索创新。他借鉴王新邦和甄妮的教学方法,义对自己的“互动式教学法”进行了完善,赋予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精心思考并互相启迪。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由只知其一变成了举一反三,学习成绩普遍实现了大幅提升。

在全县初三年级统考中,水云波所教班级的`语文平均成绩名列第一。

被人们遗忘了很久的草甸中学立刻像一匹黑马一样奔突而出,一下子重新撩起了人们的记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惊呼。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来了,教育局长来了,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长枪短炮”来。

校长神采飞扬地介绍着语文课教改经验,其他几个语文教师也纷纷畅谈自己的经验体会。副县长和教育局长认真地听着、记着,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记者的摄像机也不失时机地来回扫动,忠实地摄录下了这一热烈的场面。

本该作为主角的水云波却没有在场。他被校长派往县城购买教学用具去了。这会儿,也许还颠簸在那辆破旧的班车上呢!

年终,校长如愿以偿地被评为全市教改工作先进个人。

就在他去市里参加表彰会的那天,水云波走了,他去了南方。

水云波是流着眼泪走的。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对不起,我的学生!

篇2:选择哲理故事

在阿拉斯加北部,住着一位老人。她年纪大了,无法出去打猎和捕鱼,只能靠邻居们的施舍生活。

一个雪后的早晨,老人听到外面有哭声。她出门一看,雪地上趴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北极熊,看样子是为了逃避猎人的追逐才逃到这里来的。老人看着这只可怜的小熊,把它抱进屋,拿出东西给它说。此后,老人就精心照顾着小熊。

小熊长大了,成了一个精明的猎手。它有时会捕些鱼回来,有时还能捕到海豹。老人的食物越来越多,他把多余的分给了村民。

但不久暴风雪遮盖了村庄,村民们找不到吃的,于是有人想到小熊。他们赶到老人家里时,熊生病了,老人正抱着熊伤心地哭,村民们只好走了。

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熊恢复了健康。有一天,风向变了。熊出了一趟门,回来冲着老人一次次抬头,村民们感到奇怪,就跟在熊的后面。爬过冰山后,熊停了下来,原来冰上躺着一头受伤的.海豹。村民们高兴地带着食物和熊回到了村子,熊受到了热烈地欢迎。

老人等熊走过来时,蹲下身,拍了拍熊的脑袋说:“我的孩子。”

心地善良的老人无意中救助的小熊,最后竟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这也许就是“善有善报”吧!善良是一种好品质,它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篇3:选择哲理故事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她已经整整两天没喝水了。一阵狂风吹过,她有些头晕目眩。脚下是炙热的沙子,她像在火中行走。她几乎要倒下了,正当快要撑不住的时候,隐隐约约,看见远处有房子的影子时隐时现,她艰难地向前走着,终于站在了一幢破落不堪的小屋前。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进屋里,才发现这是一间木屋,木头已经开始腐朽,四处密不透风。

几乎绝望的时候,发现墙角有一座抽水机,她欣喜若狂地走过去想汲水,可任凭她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来。又一次绝望的她颓然一倒,坐在地上,却意外地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口的小瓶子。上面黏着一张泛黄的纸片,写着:“你必须把瓶子里的水注人抽水机才能抽水!但是不要忘了,在你离开之前,请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她拔开软瓶塞,里面果然是满满一瓶子的水。

此刻,她的内心进行着一场战争,如果自私点,喝掉瓶子里的水,就不会渴死,或许就能活着走出沙漠!如果按照纸条上说的去做,把这唯一的一瓶水全部倒人抽水机里,万一抽不出水来,自己就会渴死……

“究竟要不要冒险?”她犹豫着……

最终,她把一瓶子的水全部倒进了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颤抖着去汲水,果然,不一会儿大量的水涌了出来……

她喝足了水,把瓶子也装满了,用软木塞封好,放在抽水机旁,上面多了一张纸条:“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一个人只有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把握住命运。有时,在面对涉及自己利益的问题时,适当地做出取舍,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适当的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美德。舍得本身是佛教用语,指引人们放下执著和贪念,怀有一颗平和心,超脱心境,敢于放弃。领悟到了放弃的内涵,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得失感,那么陪伴你的就是幸福的生活。

篇4:选择哲理故事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开始了漫漫人生征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着繁花似锦的世界,五彩闪烁的霓虹,大千世界的诱惑,让自己显得有些彷徨,每条路都感觉光明平坦,到底该走哪条?

再三犹豫后,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跋涉。平坦的`路没走多远,就开始遭遇荆棘与崎岖山路的困扰,没太在意继续走着,翻过一山又一山,更多的困难,更长的山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停下脚步,开始思考着。“这就是我的人生路,为什么没有坦途,为什么看不到前方到底是什么样?”“为什么我会选择一条这么难走的路?”太多的为什么开始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是继续前进,还是原路返回,在另寻他路?人生的路也许就是这样,命运时刻考验着自己,选择前进,意味着更多看不到结果的付出;退缩了,接下来的路又该走向何方?

为了演绎人生的精彩,感知生活的丰富,就该承受更多的磨练。选择了飞翔,总能见到蓝天;选择了远航,总能感受大海的磅礴。尽管,你承受着暴风雨的捶打,滔天巨浪的洗礼。

选择了人生,就坚持住自己的选择。

篇5:选择的哲理故事

保送,将我从“黑色七月”中救赎出来,还赋予了我一项特权:选择学校及专业。

那天,我一走进学校办公室,就看见桌上摆着五颜六色的资料。老师笑着用手指了指:“北大所有的文科系,怎么样,挑哪个?”

“北大?”我摇摇头,“我不上北大。”

老师的笑容像是突然凝固了,她满脸疑惑:“不上北大你上哪儿?”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北大和清华才是胜利者的归属,光荣而神圣。

拒绝北大,我的理由很简单。我毕业那年是1991年,那年北大和复旦的新生必须在正规军校里军训整整一年。我怕苦,怕累,更怕浪费时间,无论怎么训练,我知道自己绝无可能脱胎换骨。

于是,我问老师:“除了北大,还有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考分高?”

“你什么意思啊?”老师更加不解。

“我要选考分最高的专业。”这么简单的道理,老师为什么不懂啊!

“考分最高的?”老师想了想,给了我答案,“人大国际金融?”

“好,就是它了。”

也许是我的回答太过果断,老师又犹豫了一下,问:“你肯定吗?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和父母商量一下?”

“不用商量了,我说了算!”

短短的10分钟,我斩钉截铁地为自己选择了前途。其实,爸妈的意见并不是我听不进去,而是对于专业和分数,他们远没有其他父母那么在意。

记得小学五年级,因为换了语文老师,几乎“专写”范文的我作文成绩突然变得时而得优,时而得良。我年纪虽小,却不那么迷信权威,心里总想:也许不是我的问题,根本就是老师的问题呢?

我爸妈都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又在大学里教文学,因而成了我的首选裁判。他们把我的几篇文章翻过来,覆过去,研究了半天,也没找到小学生的作文标准到底是什么。于是,我爸身体力行,亲自操刀,模仿着孩子的语气替我写了篇作文交上去。没想到,这篇作文竟然得到了我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中。

而且,过去的作文即使是“良”,很多精彩的句子下面还会有老师用红钢笔划出的波浪曲线,以示赞许。但是,我爸这篇“习作”发回来时,却是光秃秃的白纸黑字,外加4句红色批语:“中心思想不清晰,立意没有拔高,前后缺少呼应,语言呆板不生动。”

对这唯一的一个“中”和4句全面否定的评语,爸妈和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专门从事文学评论的大学教授,怎么写出的文章竟然过不了小学老师这一关?

从那以后,对分数、对成绩,爸妈有了全新的看法。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福分。它让我可以自由地读书,自由地选择。

18岁的我,以为金融就是和银行有关,银行就是和取钱存钱有关。至于国际金融,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因为我的标准简单而“专横”:考分最高的专业一定是最好的,既然我的分数不比别人低,别人能学的,我也要学!

凭借这样好胜而又从众的心理,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金融的.大门。在日后的很多年里,金融不仅成为了我的职业,而且几乎成为了我生活的全部。

2005年,我终于又回到北京工作,上班的凤凰会馆就在人大附中旁边。

14年过去了,我竟然又回到同样的地方。

在会馆附近的小路上,我时常会看到穿着校服、一脸天真烂漫的学弟学妹们。站在办公室里,我也常会透过玻璃窗,凝望人大附中的操场、花园、教学楼。恍惚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十七八岁的自己,和同学们在校园里嘻嘻哈哈

“昨天看见咱们校队踢球了吗?蓝天射门的时候,太帅了!”

“知道吗?小威那家伙,保送清华了!”

“齐秦那盘《大约在冬季》听完了吗?听完借我翻一盘。”

……

如果可能,我愿意自己永远17岁。

【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相关文章:

1.哲理故事:真正的朋友

2.哲理故事:在有把握的时候选择

3.哲理故事:三小时

4.搞笑哲理故事

5.哲理故事:宽容

6.哲理故事:笑对人生

7.心灵哲理故事

8.简短哲理故事

9.哲理故事演讲稿

10.哲理故事集

下载word文档
《哲理故事:朋友的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